2025年沪教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83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B.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D.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2、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A.大化改新B.农奴改革C.明治维新D.倒幕运动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措施有。

①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②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

③穆罕默德·阿里垄断国家政权④实行征兵制并按照法国军队模式训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过去,人们不要说跨进沙漠,就是在田间也会遭到抢劫;如今即便穿过离尼罗河遥远的地区也平安无事。”材料主要反映了阿里A.在中央设立高级国务会议B.简化了地方行政区划C.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D.整顿社会治安,消灭盗匪5、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C.设立陪审法庭D.设立四百人会议6、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的昆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将其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关于昆曲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A.元末年至明中期昆山腔为清唱曲B.明嘉靖、隆庆年间是昆曲蓬勃发展C.淸康熙以后折子戏取代全剧演出D.清初昆腔成为全国第一大声腔7、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A.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8、“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这一冲突是()

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

<td>B.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A.B.C.D.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的同时;正式确立了封藩制。他将自己的诸子和个别宗室封为藩王;

让他们率领精兵或驻守边疆;或控制江;淮、河、汉、川等地区,“内资夹辅”。同时规定:

在皇帝诸子中;除嫡长子应被立为皇太子外,其余的皇子皆封为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应继承其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嫡长子仍袭其爵,其余诸子则称为宗室。皇帝赐予他们一定的庄田、庄佃和奴仆、仪仗、府第等。

明成祖时;有步骤地废革诸藩或大幅度削减他们的军力,强迫迁徙出封地。明成祖及以后几代皇帝一再加强对宗藩的监视;约束和限制,形成了所谓“藩禁”。包括宗藩不得预兵事,亦不许预政事,所有宗室均不许入仕做官。不许从事工商业;对王府的建筑格式、规模以及衣冠礼仪等均有繁琐的具体规定,不准逾制。此外,明朝规定给予宗室一定的“岁禄”以维持生计,谓之为“宗禄”。广大宗室不能从事四民之业。随着宗室人口日益繁衍,形成为一个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

(1)根据材料;概括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封藩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确立封藩制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明成祖时对封藩制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带来的不良影响。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立起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险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并由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参与竞争,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在离退休职工占比差别很大的新老企业之间。为此,从1984年开始,江苏泰州、广东东莞和辽宁黑山等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负责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企业统——征收职工退休费用,并统一管理、统一调剂。这些尝试实施效果较好,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到1992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并且有福建、四川、北京、上海等十一省市实行了全省范围的养老保险统一管理。这些改革举措对企业职工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贺耀敏等《六十年国事纪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90年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90年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1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外间茶园演戏;昆曲恒占全部戏码十之六七。人才鼎盛,唱法精严,技艺娴习,字眼正确,无处不引人入胜。即以方言不通之齐鲁各地人,变莫不提精会神,耸耳玩味。堂会则几乎全系昆曲,绝不闻乱弹之声。固一时好尚使然,亦奏演者努力猛进之所致也。

清朝时;皇帝不仅喜欢听昆曲,而且喜欢自己唱戏,紫禁城里的漱芳斋戏台就是专供乾隆皇帝唱戏用的。清时宫廷里建有许多戏台,规格最高的是三层大戏楼,除承德的清音阁外,故宫和颐和园各有一座大戏楼,并称为清代三大戏楼。

——曹心意《近百年来昆曲之消长》(1)说出故宫和颐和园所在大戏楼的名称。依据材料归纳当时昆曲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清朝皇帝有一个制度;叫做“木兰秋狝”;“讲武绥远”,也就是每年都要到承德府的木兰去。这些地方的行宫里都有演昆曲的行头,砌末。皇帝看戏,随时可以演。有一个朝鲜的使臣参加了乾隆七十寿辰,在他写的《热河日记》里,记录了当时宫廷演戏的情景:“八月十三日,乃皇帝万寿节,前三日后三日,皆设戏,千官更赴阙侯驾,卯正入班听戏,未正罢出立戏台于行宫东,楼阁皆重檐,高可建五丈旗,广容数万人。每设一本,呈戏之人无虑数百,皆服锦绣之衣。”乾隆八旬万寿时,从扬州征调了“三庆”徽班入京,万寿盛典结束后,这个戏班留在了京城,成为以后京剧的开端。此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所谓徽班,其实是以昆曲为主,其中四喜班列是唱昆曲为特色,而且徽班著名艺人大都也擅唱昆曲。

——陈均《昆曲的声与色》(2)结合材料指出昆曲在当时所具有的政治和社会功能。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京剧与昆曲的关系。1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进入30年代后;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与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迫,以及天灾战祸的影响,导致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殆。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12月4日,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指出“此实救亡图存,根本大计”,“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遂在全国展开。这项运动内容广泛,包括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等方面。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8亿元,比1935年增长8.8%,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到1937年7月,全国铁路由1927年的8000公里增至13000公里,中国公路总长度已由1927年的1000公里增加到109500公里。

——摘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甄(1630—1704),明末清初思想家,历时三十年著有《潜书》一书。在该书的《达政》篇中他认为民众是一国之本,财用又是民众之命,故为政者首要之事就是要民众脱离贫困,所以官有百职,职有百务,都要归于养民、富民。唐甄提出善政“养民”。他的善政“养民”思想包括:勤农丰谷,土田不荒芜;桑肥棉茂,麻苎勃郁;山林多材,池沼多鱼,园多果蔬,栏多羊豕;廪畜不私敛,发济不失时,水旱蝗螽不为灾;犯其父母必诛,兄弟相残必诛;阐幽发潜,彰孝举节。这些思想体现了唐甄对改善社会底层民众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梁娅《唐甄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甄善政“养民”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思想产生的背景。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4、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20分)19、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2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注意材料时间是梭伦当选执政官之前,据所学可知,A错误,梭伦改革后雅典才走上民主道路;C错,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执政时的措施;B与D相比较而言,城邦内部阶级斗争是最主要的问题,故选B。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者、留学生和僧侣到唐朝学习制度和文化,公元645年,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其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举措是对隋唐封建制度的借鉴,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A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俄国沙皇进行,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不符合题干时间,C项错误;倒幕运动是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四藩,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3、D【分析】【详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实行征兵制并按照法国军队模式训练,促进了埃及经济、军事近代化,①②④正确,故选D;穆罕默德·阿里垄断国家政权,与促进埃及近代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③,故排除ABC。4、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沙漠”“遥远”“平安无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里整顿社会治安,社会治安状况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故ABC项排除。

【点睛】

“沙漠”“遥远”“平安无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符合材料“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A项正确;实行财产等级制是在政治上打破贵族对政权垄断,不符合材料“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排除B项;设立陪审法庭是打破贵族对法律垄断,不符合材料“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排除C项;设立四百人会议与材料“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末年至明中期昆山腔为清唱曲,A项表述正确,故选A;明嘉靖、隆庆年间是昆曲改革时期,蓬勃发展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初年,排除B;昆曲折子戏取代全剧演出是在乾隆时期以后,排除C;昆腔成为全国第一大声腔是在明末,而非清除,排除D。7、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故选A。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是罗马法的思想,不是罗马法本身,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教皇的权力,故排除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8、D【分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错误,朝鲜战争中苏联没有直接参战。B错误,因为朝鲜战争并不是冷战。C错误,华约出现于1955年,此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而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1)本题根据材料“诸子和个别宗室封为藩王;让他们率领精兵或驻守边疆,或控制江;淮、河、汉、川等地区皇太子、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宗室。皇帝赐予他们一定的庄田、庄佃和奴仆、仪仗、府第等”即可从分封对象、等级森严、物质保障等方面概括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封藩制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巩固疆域、稳定统治的角度分析其确立封藩制的主要目的。

(2)本题根据材料“废革诸藩或大幅度削减他们的军力,强迫迁徙出封地藩禁不准逾制岁禄以维持生计,谓之为宗禄”,即可从废藩、迁徙出封地、实行“藩禁”、实行“宗禄”制等方面指出明成祖时对封藩制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再据材料“随着宗室人口日益繁衍,形成为一个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财政负担、宗室整体能力等方面分析改带来的不良影响。【解析】(1)特点:①分封对象为皇帝诸子和个别宗室;驻守要地;

②封藩体制内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③对分封对象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主要目的:巩固疆域;稳定统治。

(2)改革措施:①废藩或削减其军力;强迫迁徙出封地;

②对宗藩实行“藩禁”;

③实行“宗禄”制。

不良影响: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②导致宗室成员整体能力低下,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10、略

【分析】【详解】

(1)特点:由材料“从1984年开始;江苏泰州;广东东莞和辽宁黑山等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到1992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可归纳为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由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立起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险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可归纳为由企业负担到政府主导;由材料“江苏泰州、广东东莞和辽宁黑山等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可归纳为由地方自发试点到中央肯定推广;由材料“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并且有福建、四川、北京、上海等十一省市实行了全省范围的养老保险统一管理”可归纳为由市县统筹到省级统筹(或社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

(2)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个人、企业、政府、社会等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从个人角度,提高了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从企业角度,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从政府角度,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从社会角度,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由“企业保险”到社会统筹(由企业负担到政府主导);由地方自发试点到中央肯定推广;由市县统筹到省级统筹(或社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

(2)提高了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11、略

【分析】【详解】

(1)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和颐和园所在大戏楼的名称是畅音阁和德和园。原因:根据材料“唱法精严,技艺娴习,字眼正确”可归纳出昆曲艺术的魅力;根据材料“亦奏演者努力猛进之所致也”可归纳出昆曲艺人的努力;根据材料“堂会则几乎全系昆曲,绝不闻乱弹之声”可归纳出社会风尚的使然;根据材料“皇帝不仅喜欢听昆曲,而且喜欢自己唱戏”可归纳出统治者的推崇。

(2)功能:根据材料“这些地方的行宫里都有演昆曲的行头,砌末。皇帝看戏,随时可以演。”可归纳出用于重大庆典,展示皇家或宫廷风范,宣扬太平盛世象;根据材料“有一个朝鲜的使臣参加了乾隆七十寿辰,在他写的《热河日记》里,记录了当时宫廷演戏的情景”可归纳出用于宫廷宴乐,笼络少数民族上层,接待外国友好使者,成为国家礼仪的一部分。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关系是京剧是吸收了昆曲等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京剧的角色行当、脸谱、唱腔等许多方面都从昆曲中吸取而来。【解析】(1)畅音阁和德和园。昆曲艺术的魅力;昆曲艺人的努力;社会风尚的使然;统治者的推崇。

(2)用于重大庆典,展示皇家或宫廷风范,宣扬太平盛世象;用于宫廷宴乐,笼络少数民族上层,接待外国友好使者,成为国家礼仪的一部分。京剧是吸收了昆曲等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京剧的角色行当、脸谱、唱腔等许多方面都从昆曲中吸取而来。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与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迫,以及天灾战祸的影响,导致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殆”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思考。国际:主要从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侵略思考;国内:主要从民族危机、国共关系、社会经济和国计民生考虑。

(2)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对交通的改善、对民族资本主义、对抗战的准备、对官僚资本的角度回答。【解析】(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帝国主义为转嫁危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国民党政府加紧对红军的“围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计民生濒于危殆。

(2)影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交通条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增强了国力,为抗战胜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13、略

【分析】【详解】

(1)内容:由材料“为政者首要之事就是要民众脱离贫困”可知;其主张解决农民温饱;由材料“勤农丰谷,土田不荒芜;桑肥棉茂,麻苎勃郁;山林多材,池沼多鱼,园多果蔬,栏多羊豕”可知,其主张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农;桑、林、牧、渔各业;由材料“廪畜不私敛,发济不失时,水旱蝗螽不为灾”可知,其主张注意水、旱、虫灾害的救治;由材料“犯其父母必诛,兄弟相残必诛;阐幽发潜,彰孝举节”可知,其主张加强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2)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展开分析。政治上,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经济上,一方面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产生;文化上,宋明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但也萌发了明清时的进步思想,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说等等。【解析】(1)内容:发展农业经济;解决农民温饱;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农;桑、林、牧、渔各业;注意水、旱、虫灾害的救治;加强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2)背景: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三、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4、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15、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因此可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以来,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如可提炼主题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论述时,可先分析19世纪以来政治变革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等。再结合所不这,列举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变革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其影响和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解析】示例一19世纪是政治变革的时代。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趋于完善。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防止暴力冲突和促进社会稳定。俄国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和巩固统治增强国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农奴制,极大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向近代化,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掀起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快了走向近代民主的步伐。

法国大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持续不断,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美洲经过反殖民斗争,部分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也有所发展。

19世纪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不断的推动各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示例二政治变革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代议制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18世纪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国内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

美国建立之初;南北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种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南北政治;经济斗争表现为分裂与统一的斗争。

19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变革;既有排除外国势力的斗争,也有国家统一的性质,更有政治民主化的色彩。

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变革则具有鲜明的反殖民斗争的性质。

示例三非暴力变革可以达到革命的效果。

示例四19世纪是革命的时代,通过暴力革命不断推动政治变革18、略

【分析】【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中叙述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双重性。学生可以就这些角度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定论题,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美国民主政治特征等具体内容来分析说明。【解析】示例一: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应因时而发展创新。

依据:唐朝通过“三省”实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独尊皇权;宋朝实行“两府三司”分化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后期丞相权力很大,左右皇位继承;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这些都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结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因时而变。

示例二: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应因时而发展创新。

依据:中世纪英国封建贵族通过《大宪章》,以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斯图亚特王朝信奉“君权神授”,削夺议会权力,实行专制统治,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逐渐掌握议会权力;以后英国确立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掌控等,体现了因时代需求而进行议会制度创新与发展。结论: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因时而变。

示例三: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

依据:1689年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