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地质综合信息预测技术0922(青海)_第1页
固体矿产地质综合信息预测技术0922(青海)_第2页
固体矿产地质综合信息预测技术0922(青海)_第3页
固体矿产地质综合信息预测技术0922(青海)_第4页
固体矿产地质综合信息预测技术0922(青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天竺2006年9月22日〔青海〕第一局部区域矿产预测方法第二局部具体工作方法第三局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类比信息预测方法第四局部矿床预测方法第一局部区域矿产预测方法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一、沉积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1.划分比照地层层序2.进行岩相分析3.进行古地理分析4.编制岩相古地理图5.沉积建造古构造研究6.编制沉积建造古构造图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三、侵入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1.对侵入岩特征的研究2.岩石物质成分研究3.分析岩浆演化特征4.研究和确定岩浆构造带特征及其演化5.岩浆侵入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6.编制岩浆构造图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四、变质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1.研究变质岩特征,恢复原岩建造2.

划分变质相带,编制变质相带图3.绿岩地体研究4.变质核杂岩,混杂构造带研究5.韧性剪切带、剥离断层、走滑剪切带、古断裂研究6.多期褶皱研究7.编制变质岩地质构造图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五、编制地质构造图

1.陆块区编图要求前寒武基底古生代盖层中生代构造岩浆2.造山带编图要求建立构造演化序列大地构造相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区域重磁资料的应用一、资料收集1.资料收集2.资料分析3.建立找矿模型区域重磁资料的应用二、资料解释1.异常分区与解释2.局部异常定性解释〔地质解释〕3.局部异常的定量与半定量解释4.区域异常的定量反演5.半定量反演6.克服定性解释多解性要注意问题区域重磁资料的应用三、数据处理1.延拓2.化极3.求导4.区域场与局部异常的别离5.伪重力6.曲化平区域重磁资料的应用四、成果表达1.参数图2.磁异常平面图3.重力异常平面图4.推断地质构造图及说明书5.推断找矿远景区分布图及说明书区域化探研究方法一、解释工作程序1.应收集的资料2.区域化探解释工作程序二、对区域地球化学场的解释与要求1.地球化学场2.区域地球化学场图的编制与要求3.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地质解释与要求4.编制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区域化探研究方法三、地球化学块体分析方法1.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2.地球化学块体分析四、对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推断与要求1.化探异常下限确实定和异常的圈定方法2.化探异常的解释推断五、编制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区域重砂研究方法一、资料整理1.资料收集2.编制汇水盆地网系图二、信息提取及成果表达1.信息提取及异常图编制2.重砂成果的解释遥感矿产预测方法一、图像数据处理1.图像数据预处理2.线、环、带、块、色影象解译3.编制遥感解译推断地质构造图遥感矿产预测方法二、遥感异常提取1.遥感异常提取的理论根底2.遥感异常提取方法3.成控矿地质条件提取

遥感矿产预测方法三、遥感找矿综合研究

1.遥感异常筛选2.遥感找矿地质条件模型建立3.遥感矿产预测4.遥感矿产预测图编制综合地质构造图的编制一、目的和任务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的地质解译结果综合分析和综合研究。在此根底上,分析和研究区域和局部地质背景及地质体〔单元〕的综合信息表达和推断,分别形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信息显示和推断的地质图和反映成矿及控矿因素的综合信息显示和推断的地质图。综合地质构造图的编制二、研究内容

1.区域地质构造总体格局分析

2.侵入岩体分析

3.大型变形构造分析

综合地质构造图的编制成矿规律研究一、成矿特征研究1.典型矿床解剖1〕控矿因素的研究2〕成矿特征的研究3〕建立矿床成矿模式2.划分成矿系列1〕成矿系列划分原那么2〕成矿系列的研究内容3〕成矿系列命名方法4〕成矿系列描述内容成矿规律研究二、区域成矿模式的建立及编制成矿规律图1.根本内容1〕反映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2〕成矿控制因素3〕矿产4〕成矿作用及其叠加和改造5〕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研究2.方法1〕图解法2〕表格法3.成矿规律图的编制1〕综合地质构造图为底图2〕标绘全部矿床、矿点3〕转绘各类异常4〕标绘其它找矿标志5〕划分成矿带成矿预测方法一、综合方法找矿模式的建立

主要内容:1.控岩控矿构造标志2.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标志3.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标志4.矿化特征标志

成矿预测方法5.磁场成矿特征标志6.重力场成矿特征标志7.地球化学场成矿特征标志8.自然重砂成矿特征标志9.航卫片影像成矿特征标志矿产预测方法二、建立预测准那么1.成矿地质背景特征信息2.成矿作用地质信息3.矿产信息4.物探、化探、重砂、遥感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三、预测区圈定及评价1.圈定预测区1〕按照矿种、类型或成矿系列确定预测对象,按地质构造单元作为预测区的分区原那么。以预测准那么为依据,采用综合类比法从到未知圈定预测区。2〕根据区建立的预测准那么,进一步综合分析,确定预测标志,并根据成矿、找矿过程中的作用划分主要标志、次要标志及辅助标志。

矿产预测方法3〕根据成矿地质背景信息、成矿作用地质信息、矿产信息、物探、化探、重砂、遥感信息的吻合程度圈定预测区。4〕预测区的圈定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以地质信息为根底,最有效方法的信息为先导,物探、化探、重砂、遥感信息的综合标志圈定预测区的原那么。矿产预测方法5〕在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一般Ⅱ、Ⅲ级成矿区带内圈定Ⅳ、Ⅴ级预测区。6〕经过预测区优选,对选定的预测区根据找矿意义的大小进行分类。矿产预测方法2.定量预测1〕建立模型区2〕变量处理3〕定量预测方法4〕预测资源量的估算方法3.预测靶区优选1〕预测靶区优选原那么2〕预测靶区优选方法矿产预测方法四、矿产预测图的编制1.编制矿产预测图1〕编制矿产预测图2〕矿产预测图内容3〕预测图辅助图件2.提出地质工作部署建议一、根底空间数据库1.地质图数据库2.重力数据库3.磁测数据库4.地球化学数据库5.遥感影像数据库6.矿产地数据库7.工作程度数据库8.地理底图数据库8.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图数据库9.综合信息地质构造图数据库10.物探异常图数据库11.化探综合异常图数据库12.遥感综合异常数据库13.典型矿床数据库14.成矿规律图数据库15.矿产预测图数据库三、空间分析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空间分析1〕原始地质环境建造分析2〕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和应用3〕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信息的综合2.成矿及控矿因素、成矿标志的空间分析1〕成矿及控矿地质因素的分析2〕成矿地质因素和成矿特征的物、化、重砂、遥感信息的提取和应用3〕地、物、化、遥成矿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提取四、常用软件介绍1.区域物化探根底信息系统GeoexPL2004〔向运川〕2.微机遥感图系处理系统RSMAP〔齐得荣〕4.遥感异常提取应用软件〔航遥中心〕5.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ARS2.0〔肖克炎〕6.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分析系统MORPAS〔胡光道〕第二局部具体工作方法一、编制工作方案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三、物探资料应用四、化探资料应用五、遥感资料应用六、成矿规律研究七、矿产预测八、工作部署建议编制工作方案一、整理资料1.地质填图:地质图、观察点记录、剖面、测试鉴定;2.物探:磁测、重力〔收集〕;3.化探:水系沉积物、自然重砂;4.遥感:5.矿产地:矿床〔点〕卡片;6.收集工作程度内容:区域、矿区;7.建立各种空间数据库。四、根据矿化类型确定物探、化探、遥感研究内容1.物探综合信息分析:确定区域解释重点内容,矿致异常研究内容;2.化探综合信息分析:确定区域研究内容,综合异常研究内容;3.遥感综合信息分析:确定区域解译工作内容,遥感异常研究重点。五、确定成矿规律研究内容1.确定典型矿床〔点〕;2.补充收集有关资料;3.确定研究思路;4.建立成矿作用时、空、物初步构架。六、确定矿产预测研究方法1.方法选择;2.软件准备;3.矿产预测工作思路:定性、定量。七、确定专题图件编制种类、内容八、编写工作方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现代成矿学研究说明,成矿作用在空间上经常产生于各类地质构造的边缘部位以及变异部位,重要的矿产主要分布于板块构造不同组成部位的结合带或者边界地带。在时间上一般与地质构造事件密切相关,矿产地一般成群,成带分布,成矿带的规模和地质构造变异带相当。因此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工作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根底。

一、沉积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沉积岩区和浅变质岩区应开展沉积建造古构造研究工作,进行沉积建造构造环境分析,划分沉积建造类型,恢复古构造环境,编制沉积建造古构造图。对于和成矿关系密切的层位或建造应进行概略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开展岩相分析,恢复古地理环境,编制概略岩相古地理图。〔一〕沉积岩相古地理概略研究在已有区调资料根底上进行,充分利用区调工作中,路线观察的原始记录,开展岩相古地理专题分析,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需要补充必要的野外工作,收集微相资料,测制关键部位的相关沉积相剖面。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形成的物质组成。一般通过岩性组合、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方法加以判别。1.沉积相模式概要判别标志2.概略岩相古地理图编制〔1〕编制地层柱状分布图收集实际资料,根据目的层位地层剖面,编制地层柱状图及卡片,内容除了地层、厚度、岩性以外,应尽量通过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等资料分析,得到沉积相标志的有关资料,在地质图上按地层分布位置编制地层柱状比照图和地层柱状分布图。对于实测地层剖面缺乏的地区,应查阅野外地质路线记录,或路线信手剖面资料编制辅助地层柱状图。〔3〕编制沉积岩相图沉积岩相图是在各类辅助图件的根底上经过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后编制的。一般以沉积类型或岩性组合分布图为主要图件,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编制沉积相标志图,古风化壳图,古生物相图等等。沉积类型或岩性组合分布图的编制方法:根据地层柱状分布图,按照研究目的层位分布区段,编制地层柱状剖面图,确定沉积组合或岩石组合。划分不同沉积类型或岩性组合的分区界线。根据岩性组合的特征及时空变化、沉积类型特点,古风化壳的分布、古生物相的分布特征,沉积微相标志等资料,确定岩相分布区域,编制岩相图,地层或岩性组合等厚度图,综合表示形成岩相古地理图。〔4〕岩相古地理图的内容:古陆位置、岩相分区界线;陆源物质来源方向;特征岩性组合分布范围;地层或岩相组合等厚线;盆地水流方向,水介质,水温,生物分布;水下高地,盆地沉积中心;其他。〔二〕沉积建造古构造研究

沉积建造是指某一特定的长期持续的区域构造作用范围内形成的岩石,岩相共生组合体。下页表:盆地类型、沉积建造与主要矿产沉积建造古构造图的编制1.根据不同的构造事件或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各阶段划分编图的目的时段,一般以地层不整合为界。2.以地质图数据库中该目的时段地层为目的层,以该目的时段及其以后地层分布区为沉积区,以目的时段以前的地层分布区为基底,形成编图底图。3.根据地层剖面编制柱状比照图及沉积建造剖面图。资料根底差的也可以用区调观察路线剖面,根据柱状比照图划分岩石组合、沉积建造类型,并确定比照标志。4.圈定沉积建造等厚线。5.圈定不同沉积建造分布位置。6.古构造分析:根据沉积建造类型,空间分布,等厚线分布结合岩相古地理图的资料,划分古构造分区、确定基底坳陷、隆起区,同沉积断裂带等分布位置、强度以及对岩相古地理的影响等。7.沉积建造古构造图的内容:〔1〕基底区与沉积区界线;〔2〕沉积盆地建造类型分布范围及界线;〔3〕沉积建造等厚线;〔4〕基底隆起及基底坳陷区;〔5〕同沉积断裂带;〔6〕陆源碎屑供给方向;〔7〕海流方向,海侵方向;〔8〕附沉积建造古构造剖面图;〔9〕其它。8、编写图件说明书:三、侵入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一〕岩浆侵入作用特征研究:1.对侵入岩三维空间形态进行推断分析,研究岩体特征,包括:出露面积、剖面形态、推断产状、接触关系、接触变质作用、侵入角砾岩、相带划分、原生构造、侵入深度、剥蚀程度、隐伏岩体、侵位方式、侵入时代。2.岩石物质成分研究:矿物成分、副矿物、岩石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同位素分布、稀土含量配分、气液包裹体等。

3.分析岩浆演化特征:说明岩浆侵入过程、分析岩浆分异特征,说明各阶段物质成分演化特征、划分侵入作用期次、编制侵入岩浆作用柱状图。分析侵入岩物质成分来源,侵入岩成因以及岩浆侵入作用反映的构造环境。4.研究控岩构造特征,确定岩浆构造带,确定其分布特征和发生开展历史。5.从时间、空间、物质成分三方面说明岩浆侵入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6.隐伏花岗岩类岩体的地质预测标志:主要有热接触带变质晕、热液蚀变交代、岩脉或岩枝发育、其它构造等标志,结合地球物理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二〕常用花岗岩类型分类方案:〔三)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法:(四〕花岗岩构造环境类型的划分:花岗岩构造环境分类及判别方法国内外有很多学者有其各自的分类方法。最新的最有权威的分类及判别方法以肖庆辉等2002年出版的?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中综合介绍的几种分类及方法。5.岩浆构造图内容;按时代加岩性表示侵入体,接触带类型,蚀变区〔带〕,岩浆构造带,地质构造单元界线,不同构造层界线以及各类变形构造;根据研究成果应尽量划分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分类,通过岩浆岩类型特征显示当时的大地构造环境特征。6.编写说明书。四、变质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一〕区域变质作用特征研究1.变质岩岩石学研究2.划分变质相带3.绿岩地体研究:4.变质核杂岩构造:5.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宏观标志:6.剥离断层:7.构造混杂岩带8.走滑剪切带9.多期褶皱研究10.古断裂的判别〔二〕变质岩区地质构造图的编制1.根据区调资料详细收集变质岩岩石学资料。2.编制变质相带图,根据变质相以及原岩建造划分不同矿物组合的相带。3.太古宙变质岩区划分高级区及花岗-绿岩地体。4.进行构造解析工作,分析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判断构造组合:剥离断层及滑脱断层系、变质核杂岩构造、堆垛层构造,构造混杂岩带、韧性剪切带、韧性走滑构造。并在图面上加以表达。5.变质岩地质构造图的内容〔1〕岩性组合及产状分布;〔2〕变质相带界线;〔3〕由岩性层表示的褶皱构造;〔4〕伸展、收缩、剪切等大型构造组合,包括变质核杂岩构造、韧性剪切带、韧性走滑构造、剥离断层及滑脱断层系、堆垛层构造、构造混杂岩带等;〔5〕片麻理、片理等区域性面理构造;〔6〕岩浆侵入体;〔7〕不同变形特征的构造群落分区界线;〔8〕太古宙变质岩区应表示花岗绿岩地体。五、各类综合地质构造图编制〔一〕造山带地质构造编图应研究的内容大地构造相图的概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提出的,主要应用于造山带,最初由许靖华〔1991年〕提出,并针对阿尔卑斯造山带提出了三种根本相,后来又把全球造山带的根本构造样式划分了三种类型〔阿尔卑斯型、加利福尼亚型、正断层为主型〕。对阿尔卑斯型划分了5种大地构造相。李继亮在?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1992〕中对大地构造相定义为:在相似环境中形成,经历了相似的变形和就位作用,并具有类似的内部构造的岩石构造组合。他划分了6个大相类15个相。张克信等于2001年通过东昆仑造山带1/25万区调填图的实践,编制了大地构造相图可以作为示范。并采用了Robertson(1994年)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现把Robertson1994年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列举如下供参考。1.离散背景的大地构造相被动裂谷相、活动裂谷相、夭折裂谷相、台间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边缘海山相、扩张洋脊相、深海平原相、大陆碎块相、大洋海山或海台相。2.会聚背景的大地构造相上消减带蛇绿岩相、大洋岛弧相、消减/增生杂岩相、弧前盆地相、弧后盆地相〔陆内〕、弧后盆地相〔洋内〕。

3.碰撞背景的大地构造相洋内碰撞相、剩余洋盆相、碰撞前伸展盆地相、具洋壳侵入的前渊相、具陆壳侵入的前陆盆地相、与隆升相关的构造相。4.走滑背景的大地构造相转换裂谷的被动边缘相、大洋转换断层相、拉张盆地的洋壳相、与会聚有关的〔碰撞前〕构造相、走滑和旋转相〔碰撞前〕、走滑和旋转相〔碰撞后〕。〔二〕建立构造演化序列〔三〕大地构造相分析1.沉积建造地质构造环境分析沉积建造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大地构造作用范围〔沉积盆地〕内形成的岩石和岩相共生组合体,它的形成受全球海平面和区域相对海平面的控制,有特定的沉积层序和沉积格架特征。沉积建造在地史上一般经历了大于千万年以上的较长地质过程、沉积过程中包括了假设干个岩相。为了进行大地构造环境分析,划分大地构造相,我们只能依据区调资料为根底,进行概略分析工作。

2.岩浆活动构造环境分析3.变形构造组合分析

在板块构造作用过程中,无论是洋壳与陆壳的界面,大陆碰撞缝合带,大型地质体之间,地壳不同深度的多层拆离面,都是以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的面貌出现的,大地构造相边界线确实定主要是断裂构造〔脆性的及韧性的〕,因此,大型变形构造组合分析,以研究断裂带为主。随着造山带从离散、会聚、碰撞、陆内造山发育过程,相应形成了不同的构造组合。〔1〕伸展构造组合①正断层系:非旋转正断层系;转动正断层系;铲状正断层。②剥离断层系、③变质核杂岩、④断陷盆地〔2〕收缩构造组合①逆冲和推覆构造系;②板岩劈理带;③构造混杂岩带;④拗曲盆地〔3〕走滑构造组合①走滑断层:A、造山带纵向走滑构造;B、横穿大陆的走滑构造;②拉分盆地及推隆构造二、陆块区地质构造编图应研究的内容

陆块区基底构造划分目前尚未见到应用大地构造相概念的报道,因此使用大地构造图的概念,对于我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发育地区,属于陆内造山活动,因此也可以使用大地构造相的概念。陆块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经历了形成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古生代稳定陆块,中生代构造岩浆强烈活动三个阶段。三、前寒武纪基底构造研究1.基底构造编图工作应注意问题〔1〕华北陆块应划分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及高级变质区〔2〕陆块区元古代基底构造的根本特征是发育了多期裂陷槽及大陆边缘活动带,而且和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必须对元古代裂陷槽、及大陆边缘活动带加强研究。〔3〕大型构造分析2.古生代盖层的研究3.中〔新〕生代构造研究〔1〕盆地分析根据盆地沉积地层确定盆地发育时代,以及演化。研究盆地沉积物成分,分析物源供给来源。编制盆地沉积剖面,分析盆地形态,有条件的话应编制盆地等厚度图。研究盆地围限断裂性质。研究盆地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性质及组合方式。分析盆地和当时陆内造山作用的关系。分析盆地构造性质,并根据盆地性质判断当时构造环境。五、地质构造图编制〔3〕大型变形构造:大型断裂构造性质、产状、规模、级别、空间分布,大型褶皱构造以岩性层空间产状实际展布表示。〔4〕上叠构造盆地:大型中生代构造盆地。〔5〕构造分区或构造相: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及大陆动力学概念,表示各级构造分区,标明边界构造带,并进一步划分次级构造分区。一、概略岩相古地理图(一)图面内容〔1〕构造:俯冲消减带、拉张带〔裂谷〕、基底构造〔隆起、坳陷〕、同生断层〔2〕岩相〔含稳定型和活动型〕:1〕陆相〔山麓堆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冰川沉积、洞穴堆积〕,2〕海相〔深海沉积、半深海沉积、浊流沉积、浅海沉积、滨海沉积〕,3〕过渡相〔三角洲沉积〕〔3〕古地理:古陆、古岛弧、海山或台地、古海洋、古海槽〔4〕古气候:潮湿型、干旱型、温暖型、寒冷型〔5〕其它:沉积等厚线、沉积中心、洋流方向、物源供给方向、水介质、水温、古生物分布

〔二〕逻辑图层

地理图层、构造图层、岩相图层、古地理图层、气候图层、整饰图层二、沉积建造古构造图〔一〕图面内容〔1〕构造:1〕大地构造背景〔A、板块边缘大地构造背景:离散型板块边界、会聚型板块边界、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B、板内大地构造背景〕2〕主要构造:俯冲消减带、拉张带〔裂谷〕、基底构造〔隆起、坳陷〕、同生断层,3〕沉积盆地类型:陆内裂谷、陆间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奥拉槽、大洋裂谷、海沟、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远洋海盆、弧后前陆盆地、剩余海盆、周缘前陆盆地、碰撞裂谷、克拉通盆地〔陆内盆地〕〔3〕古地理:1〕古陆、古岛弧、2〕海山或台地、3〕古海洋、古海槽〔4〕古气候:潮湿型气候、干旱型气候、温暖型气候、寒冷型气候〔5〕其它:沉积等厚线、蛇绿混杂岩、洋流方向、物源供给方向〔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构造图层、地层建造图层、古地理图层、古气候图层、整饰图层四、岩浆构造图〔一〕图面内容〔1〕控制侵入岩的构造:大断层、主要断层、一般断层、岩浆构造带边界、地球动力学环境〔大陆碰撞、构造体制转换、俯冲作用、大洋扩张、大陆隆起作用、裂谷作用〕〔2〕构造岩浆旋回:喜马拉雅、燕山、印支、华力西、加里东、阿森特、溦江、晋宁、五陵、吕梁、五台、阜平、迁西〔3〕岩浆构造带〔4〕侵入岩:侵入岩体边界〔实测侵入岩体边界、推测隐伏侵入岩体边界〕,侵入岩岩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花岗岩进一步分类:Pitcher1983〔Ⅰ型〔科迪勒拉型〕、Ⅰ型〔加里东型〕、S型、A型〕,BarBarin1999〔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含堇青石及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富钾及钾长石斑状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ACG〕、岛弧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ATG〕、洋脊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RTG〕、过碱性及碱性花岗岩类〔PAG〕〕,侵入岩岩相〔浅成、中成、深成〕,脉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二长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辉长岩、细晶岩、伟晶岩、煌斑岩,捕虏体,隐爆角砾岩〔5〕围岩岩性:基底岩性、盖层岩性、接触蚀变带〔6〕其它:侵位时间〔含同位素年龄〕、流面、流线产状、接触面产状、岩体倾伏产状〔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断裂图层、岩浆构造带图层、不同构造岩浆旋回的侵入岩体图层、围岩图层、整饰图层五、变质岩地质构造图〔一〕图面内容〔1〕构造:1〕控制变质岩的构造〔大断层、主要断层、一般断层〕,2〕变质岩区特殊构造〔花岗-绿岩地体、变质核杂岩构造、韧性剪切带、剥离断层、构造混杂岩带、走滑剪切带、堆垛层构造、多期褶皱轴、古构造、不同变形特征的构造群落分区界线〕〔2〕变质相:兰片岩相、绿片岩相、绿帘石-角闪石相、角闪石相、麻粒岩相〔3〕变质单元:变质区、未变质区〔4〕其它:变质期、片麻理、片理等区域性面理产状、线理产状、标志层、残留体、钻孔及打穿的变质岩层、岩浆侵入体〔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构造图层、变质建造图层、花岗―绿岩地体图层、变质核杂岩图层、构造混杂岩带图层、变质单元图层、整饰图层六、地质构造图〔一〕图面内容〔1〕断裂:1〕脆性断裂〔大断裂〔控制大地构造分区的断裂〕、主要断裂、、一般断裂〔次级、低级序断裂〕〕,2〕韧性剪切带,3〕其它断裂构造〔构造破碎带〔角砾岩带〕、推覆构造带、滑脱拆离构造带〔含层间剥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2〕构造片理:片〔麻〕理构造〔带〕、劈理〔带〕、节理〔带〕〔3〕褶皱构造:褶皱轴〔背斜、向斜、倒转背斜、倒转向斜〔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断裂构造图层、褶皱构造图层、控岩构造带图层、控矿构造带图层、构造层图层、其它线元图层〔构造片理带、碰撞带〕、其它面元图层〔盆地、隆起〕、整饰图层七、地球物理推断地质构造图〔一〕图面内容〔1〕航磁推断地质构造:磁场推断地质构造、航磁化极场推断地质构造、航磁化极场垂向一次导数推断地质构造、航磁化极场垂向二次导数推断地质构造、航磁化极场垂向4-8个方向水平导数推断地质构造、航磁化极场上延〔2-4〕个高度推断地质构造〔2〕重力推断地质构造:重力布格异常推断地质构造、重力布格异常垂向一次导数推断地质构造、重力布格异常垂向二次导数推断地质构造、重力布格异常水平4-8方向一次导数推断地质构造、重力布格异常滤波推断地质构造、重力均衡异常推断地质构造〔3〕重磁推断深部构造单元〔4〕重磁推断岩浆岩体〔5〕重磁推断地层〔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推测线性构造图层、推测深部构造单元图层、推测岩浆岩体分布图层、推断地层分布图层、整饰图层八、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一〕图面内容A、铁族元素分布特征推断地层与岩体B、造岩元素分布特征推断地层与岩体C、稀有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推断岩体D、岩浆射气族元素分布特征推断构造E、高温元素分布特征推断地质体F、成矿元素分布特征推断地质构造〔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线性构造图层、地层分布图层、岩体分布图层、整饰图层九、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图〔一〕图面内容〔1〕遥感信息推断地质构造1〕遥感信息提取地层或岩层2〕遥感信息提取构造3〕遥感信息提取构造蚀变带4〕遥感信息提取隐伏岩体与脉岩〔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推断线性构造图层、推断环形构造图层、推断地层分布图层、推断岩体分布图层、推断构造蚀变带图层、整饰图层〔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地质图层〔底图图层〕、断裂构造图层、褶皱构造图层、控岩、控矿构造带图层、物、化、遥推断线性构造图层、物、化、遥推断隐伏岩体图层、物、化、遥推断隐伏、半隐伏地层图层、物探推断深部构造图层、物、化探异常图层、矿产图层、整饰图层十一、地球物理矿产信息综合异常图〔一〕图面内容〔1〕重力布格异常〔2〕航磁总场梯度异常〔3〕矿产〔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重力异常图层、航磁异常图层、矿产图层、整饰图层十二、地球化学矿产信息综合异常图〔一〕图面内容〔1〕单元素异常〔2〕多元素组合异常〔3〕矿产〔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元素异常图层、元素组合异常图层、矿产图层、整饰图层十四、重砂矿产信息综合异常图〔一〕图面内容〔1〕底图:地理简图〔水系、阶地、坡积层、冲积层〕〔2〕重砂异常类型按矿种圈定的重砂异常:金重砂异常、铜重砂异常…………按矿物组合圈定的重砂异常:自然金系列、黄铜矿系列、方铅矿系列、黑钨矿系列、锡石矿系列…………〔3〕有用矿物含量分级:Ⅰ级〔最高级〕、Ⅱ级、Ⅲ级、Ⅳ级〔最低级〕〔4〕矿产〔二〕逻辑图层:地理图层、矿物分散场图层、重砂汇水盆地异常图层、矿产图层、整饰图层十五、成矿规律图〔一〕图面内容〔1〕底图:综合地质构造图〔2〕主要控矿、成矿地质因素1〕控矿构造因素〔控矿断层、控矿褶皱、接触带构造、裂隙构造、不整合面等〕2〕含矿地质建造〔地质体〕:含矿岩系、有利于成矿的地层〔岩性〕、成因上、空间上与矿床〔点〕有关的侵入体3〕矿床〔点〕〔矿种、规模〔超大、大、中、小型、矿点、矿化点〕、类型、矿石〔元素〕组合、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4〕矿化信息及找矿标志:矿化带〔金矿化、铜矿化、铅锌矿化……〕,蚀变带〔英云岩化、钠长石化、矽卡岩化、方柱石化、电气石化、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青盘岩化、滑石菱镁片岩化、重晶石化、钾化……,C、原生矿化露头、氧化露头D、老硐、古采坑、古炉渣等〔3〕重要的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异常〔4〕成矿单元界线、编号:构造成矿带〔区〕、成矿带〔区〕、含矿带〔区〕/成矿亚带〔区〕、矿带〔区〕、矿田〔二〕逻辑图层:综合地质构造图层〔底图图层〕、含矿建造图层、控矿因素图层、矿化信息及找矿标志图层、矿产图层、化探综合异常图层、重砂异常图层、物探异常图层、遥感解译及含矿信息类别图层、成矿单元图层、整饰图层十六、矿产预测图〔一〕图面内容〔1〕底图:简化的成矿规律图、矿产分布图、简化的地质图、地理底图〔2〕成矿区〔带〕级别:构造成矿带〔区〕、成矿带〔区〕、含矿带〔区〕/成矿亚带〔区〕、矿带〔区〕、矿田〔3〕矿产: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名称、矿种、规模、类型、矿石〔元素〕组合、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4〕预测远景区及其资源潜力和资源量:1〕预测远景区分级〔A、B、C〕、2〕预测远景区范围及编号、3〕预测远景区资源潜力和资源量〔5〕地质工作部署建议:1〕更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区、2〕更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工作区、3〕预查区、4〕普查区、5〕勘探区、6〕综合研究课题〔二〕逻辑图层:底图图层、成矿单元图层、矿产图层、预测远景区图层、地质工作部署建议图层、整饰图层第三局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类比预测方法根本原那么全面利用地质构造、综合信息、成矿规律成果解决预测区信息不对称前期知识驱动后期数据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资料特点工作程序1.划分矿床类型,并确定预测要素2.确定矿床类型预测范围3.确定预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分区4.典型矿床研究5.建立区域成矿模型6.区域关联:编制专题图件7.预测要素类比关联8.定位预测:圈定预测区范围9.数理计算10.定量预测〔矿床数、资源量〕模型区区域关联岩相古地理图构造古地理图建造古地理图火山岩性岩相图火山构造图侵入岩浆构造图变质建造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综合地质构造图地质矿产图成矿规律图预测区区域成矿模型成矿建造成矿构造成矿特征资源储量大地构造环境空间位置演化阶段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岩体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复合构造体系形态、产状物质成分蚀变特征成矿期次金属量矿石量品位接触构造体系矿产预测图变质变形构造大型变形构造侵入岩浆构造预测要素沉积建造沉积构造火山建造火山构造变质建造区域构造矿化线索成矿时代成矿特征资源储量岩浆建造大地构造位置大地构造演化一、划分矿床类型〔一〕本次预测矿床类型的划分依据陈毓川院士成矿系列中矿床式为根本内容,不划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二〕按矿种划分矿床类型。〔三〕矿床类型划分因素:成矿时代、大地构造环境、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特征。二、按照矿床类型建立区域成矿地质模型〔六〕成矿作用特征:1.形态产状2.物质成份3.蚀变特征〔流体影响范围〕4.成矿期次〔七〕资源储量〔八〕成矿作用与地质作用关系:三、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分析

〔一〕建立矿床综合信息模型1.收集典型矿床大比例尺物探、化探资料,建立物探、化探信息模型。2.收集已有专题研究成果,摘录有关模型资料。3.对照1/5万、1/20万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区域综合异常资料,选取典型矿床综合异常,建立典型矿床的区域信息模型。〔二〕根据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模型,按照不同矿床类型剖析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异常内部结构特征,作为找矿模式和预测要素。综合信息物探信息化探信息遥感信息自然重砂信息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综合异常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综合异常异常综合异常地质构造推断解释区域构造岩体空间特征定位预测定量预测成矿构造空间范围成矿建造空间范围定位预测定量预测综合地质构造蚀变标志定位预测四、确定预测要素

〔11〕侵入岩浆构造〔12〕大型变形构造/区域断裂构造〔13〕成矿构造〔14〕成矿特征〔15〕资源储量〔16〕磁异常〔17〕重力异常〔18〕伽玛能谱异常〔19〕化探异常〔20〕遥感异常〔21〕自然重砂〔22〕找矿线索〔预测区〕〔包括:矿点、矿化点、规模性蚀变带、老窿、转石矿化线索等〕二级要素:〔1〕例1:岩浆建造二级要素包括:侵入岩时代、岩浆旋回、出露面积、岩体产状、剖面形态、侵入深度、剥蚀程度、隐伏岩体、接触带、侵入角砾岩、岩相带、矿物成分、副矿物、岩石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稀土元素、气液包裹体、侵入期次、侵位方式、侵入岩成因、侵入体大地构造环境分类等23项内容。〔具体由地质构造组确定。〔2〕例2:侵入岩浆构造二级要素包括:岩相分异构造〔重力、动力〕、多期侵入构造、侧伏构造、围岩构造、侵入接触构造、区域岩浆构造带边界〔长度、规模、走向〕、控制岩体侵位区域构造带、岩浆作用影响范围〔流体作用〕等8项内容。〔具体由地质构造组确定〕〔3〕例3:矿田构造二级要素包括:第一类:沉积构造体系:水下地形类型、沉积相类型、古地理类型、盆地构造类型、同生构造、盆地围限构造、盆地内次级构造。第二类:侵入岩体构造体系:岩相分异构造、多期侵入构造、侧伏构造、原生构造。第三类:侵入接触构造体系:侵入接触围岩构造〔穹隆、背斜、向斜、断裂带〕顶垂体/捕掳体构造、接触构造产状〔岩石、岩凹、岩凸、阶梯、陡倾、缓倾……〕、倾伏构造。〔4〕例4沉积建造二级因素包括:地层时代、地层分区、建造类别、建造厚度、建造规模、分布范围、岩石组合、沉积序列、沉积相、沉积盆地类型、地质构造环境。〔5〕例5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二级要素包括:地质年代、沉积相名称、沉积相类型、沉积建造类型、岩石类型、岩性分析、古地理类型、古气候类型、沉积等厚线、沉积中心、洋流方向、物源供给方向、水介质、水温、古生物分布、盆地构造类型、盆地围限断裂性质、盆地形态、盆地内次级构造〔6〕例6区域断裂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二级要素特征:伸展构造组合:正断层系、剥离断层系、变质核杂岩、断陷盆地收缩构造组合:逆冲/推覆构造系、板岩劈理系带、构造混杂岩带、拗曲盆地走滑构造组合:走滑断层、拉分盆地、推隆构造〔7〕例7化探异常二级要素包括:单元素异常规模、异常面积、异常强度、面金属量NAP值、元素组合、富集系数、主成矿元素、伴生元素、指示元素、异常形态、异常衬度、元素分带说明:以上7例二级要素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而举的实例,实例中的具体内容由有关子工程组来研究确定,上面的内容不一定全面正确。五、划分要素类型:

〔一〕必要的:某一种矿床类型在预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此矿床类型缺少了其中一项,那么未知区不存在预测对象。〔二〕重要的:在预测工作中可以据此确定预测区的具体空间范围、矿床数及其规模、资源量,但并不决定预测远景区是否存在。〔三〕次要的:对划分预测区级别有一定作用,能增加预测区可信度,但不能据此估算资源量、空间范围、矿床数及其规模。六、预测要素的图面表达七、按照矿化类型划分成矿区带

八、定位和定量预测1.选择并确定每一种矿化类型的预测要素:一级要素在22项中选定,二级要素参考地质构造组,物、化、遥、重砂组,成矿规律组提出的综合要素中选择。2.确定各种预测要素组合:〔1〕预测区定位组合;〔2〕确定预测区边界组合;〔3〕预测矿床数组合;〔4〕预测资源量组合。3.确定预测要素类别:〔1〕定性分类〔必要的、重要的、次要的〕;〔2〕定量分类。4.提出预测方法:预测区定位方法,多因素预测要素定量分类方法,多因素预测区边界圈定方法,矿床数确定方法,资源量估算方法。5.资源量估算:可以归并三大类考虑:第一类,沉积矿床;第二类,综合因素“内生〞矿床;第三类,层控类“内生〞矿床。九、预测成果要求

〔一〕矿产预测原始成果数据库1.各省提交按矿床类型为单元的矿产预测原始成果数据库〔简称原始库〕,反映原始的Ⅳ、Ⅴ级成矿远景区以及远景区面积、预测矿床数量及其规模、预测资源量及其级别、远景区类别。同时保存一级二级预测要素全部内容。其底图为各种不同的原始专题图件,比例尺为1/20万、1/5万、1/2.5万或1/万。2.全国按原比例尺汇总,首先由片区组汇总,然后全国汇总,要求实现任意检索〔空间及属性〕。〔二〕单矿种〔组〕矿产预测成果数据库1.各省提交按矿种〔组〕为单元的矿产预测综合成果数据库〔简称综合库〕反映矿种或〔组〕的预测成果,在属性表中只反映不同矿化类型、成矿远景区及其面积、预测矿床数量及其规模、预测资源量及其级别、远景区类别。不再反映预测的要素内容。底图为综合地质构造图,如果为单一沉积矿床类型,例如煤、磷、锰等,那么另行考虑底图,其比例尺为1:50万。2.全国按各省原始比例尺汇总,首先由片区组汇总,然后全国汇总,要求实现任意检索〔空间及属性〕。〔三〕全国预测成果数据库:按矿种〔组〕表达全国综合性预测成果,比例尺为1:250万。底图为全国综合地质构造图。单一沉积类型矿种底图另行选择。〔四〕地质构造、物、化、遥、重砂、成矿规律等各种专题性成果要求和上述矿产预测三类成果数据库类比。第四局部矿床预测方法矿床预测方法根底工作要求成矿地质建造研究成矿构造研究矿化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研究物探方法在矿床预测中应注意的问题根底工作要求一、矿区根底工作程度1.已完成地质、物探、化探大比例尺面积性工作2.系统揭露地表矿化、蚀变以及物探、化探异常3.矿体已经进行了探矿工程控制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要求三、区域矿产实地踏勘调查工作

1.典型矿床实地观察2.面上矿点踏勘3.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调查根底工作要求四、确定预测根底研究工作内容1.成矿地质建造研究2.成矿构造研究3.矿化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根底工作要求成矿地质建造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