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之《蒹葭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D/03/wKhkGWeek0eAajs8AANJQMWepwM142.jpg)
![第12课《诗经二首》之《蒹葭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D/03/wKhkGWeek0eAajs8AANJQMWepwM1422.jpg)
![第12课《诗经二首》之《蒹葭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2D/03/wKhkGWeek0eAajs8AANJQMWepwM1423.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诗经二首》之《蒹葭》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
第12课《诗经二首》之《蒹葭》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课以《诗经》中的《蒹葭》为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经》中的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蒹葭》,学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提升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解读诗句,学生能够锻炼语言表达和审美感知,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力。此外,本课还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诗词,实践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创作能力和文化自信。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经》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和解释一些常见的古文词汇和句式。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古典文化普遍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对《诗经》这样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善于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情感,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深入分析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古文词汇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那些生僻字词和古代用语的现代意义理解。此外,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古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以及在情感表达上的抽象性。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学中需注重词汇解释、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班级学习平台、学校图书馆资源
-信息化资源:古诗词鉴赏相关网站、电子教材、在线诗词数据库
-教学手段: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板书、PPT展示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蒹葭》古风音乐,营造氛围。
2.展示《蒹葭》诗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它出自哪里?请简要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讲解《蒹葭》的背景及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分析诗句,讲解古诗词的意象、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用时5分钟:讲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用时5分钟:讲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用时5分钟:讲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用时5分钟:讲解“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讲解古诗词的音乐性。
4.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朗读诗歌,分组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诗歌的把握。
2.诗句填空,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和理解。
3.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中的‘伊人’指的是谁?为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解答。
3.提问:“这首诗在古代有何特殊意义?对我们现代有何启示?”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蒹葭》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3.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蒹葭》中的意象和情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整个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突出重难点,关注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六、知识点梳理
1.《诗经》的背景与特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
2.《蒹葭》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作者为不详。
-诗歌创作背景:古代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受到种种束缚,诗人通过《蒹葭》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3.《蒹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
-蒹葭:生长在水边的芦苇,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伊人:指心中所思慕的人,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爱情对象。
-水一方:比喻伊人所在之地遥远,象征着爱情追求的艰辛。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分别表示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寻找伊人,象征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4.《蒹葭》的情感表达
-思念之情: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贯穿全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求而不得的痛苦:诗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困难和阻碍,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和痛苦。
-执着追求:诗人不畏艰难,始终追求爱情,展现了坚贞不渝的品质。
5.《蒹葭》的韵律与节奏
-《蒹葭》采用四言诗的形式,每句四个字,节奏鲜明。
-诗歌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性,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6.《蒹葭》的教学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蒹葭》,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增强文化自信:了解《诗经》和《蒹葭》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蒹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七、板书设计
①《蒹葭》背景
-诗经·秦风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古代爱情观念
②《蒹葭》意象与象征
-蒹葭:追求爱情的象征
-伊人:心中所思慕的人
-水一方:遥远爱情的象征
③《蒹葭》情感表达
-思念之情
-求而不得的痛苦
-执着追求
④《蒹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伸缩缝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修改
- 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 六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练习十四说课稿 苏教版001
- 10《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6(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生了病怎么办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体育一年级全一册
- Review Module Unit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17《松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01
- 2025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模板
- 8网络新世界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派对用品行业供需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公需科目答案(第5套)
- 工伤保险代理委托书
- 职业分类表格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