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一、选择填空。1.(2022·潍坊)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我们无意间瞅(A.qiūB.chǒu)见在僻(A.pìB.bì)静的凹(A.wāB.āo)地里有个花圃(A.pǔB.pū),花圃里的雏菊都绽(A.dìngB.zhàn)开了白色的花瓣,露出了黄色的花蕊(A.lēiB.ruǐ)。二、选择题2.(2022·潍坊)与“摘得桂冠”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勇夺第一 B.喜获金牌 C.金榜题名 D.拔得头筹3.(2022·潍坊)下列节日习俗与寓意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B.中秋节吃月饼——团圆和睦C.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全家团圆、和睦、幸福D.过年的时候守岁——幸福团圆4.(2022·潍坊)下面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热泪盈眶(充满) B.日夜不绝(断绝)C.死得其所(所以) D.孔子不能决也(决断)5.(2022·潍坊)下列诗句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不恰当的一项是()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孤高傲世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清玉洁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乐观向上6.(2022·潍坊)下面关于辩论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B.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声音要大,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C.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D.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7.(2022·潍坊)小亮向大家介绍如图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时,陈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结构严谨端庄 B.字体飘逸灵动C.整体稳健大方 D.点画圆润多姿8.(2022·潍坊)《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按时间顺序依次记叙了哪些内容?()A.海上遇险建房定居救“星期五”驯养种粮回到英国B.海上遇险驯养种粮建房定居救“星期五”回到英国C.海上遇险建房定居驯养种粮救“星期五”回到英国D.海上遇险救“星期五”建房定居驯养种粮回到英国9.(2022·潍坊)鲁滨逊在岛上得了什么病?他是怎样治好这种病的?()A.肺炎吃药 B.疟疾用烟叶治疗C.感冒没有治疗 D.自行恢复10.(2022·潍坊)《爱丽丝漫游奇境》中,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救了花匠们。A.国王 B.大臣 C.爱丽丝 D.公爵夫人11.(2020六下·大丰期中)《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下列不是汤姆经历的事件是()A.被罚刷墙 B.法庭作证C.鬼屋寻宝 D.智救寡妇三、根据拼音写出词语。12.(2022·潍坊)根据拼音写出词语。面对新冠病毒qīnxí的yánjùn形势,卫生xìtǒng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dānge,tōngxiāo达旦的工作,不pāoqì一名患者,kòngzhì住了疫情的蔓延,打胜了疫情fángyù战。四、按照要求完成句子。13.(2022·潍坊)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句子中出现的错误(共4处)。西阳西下,晚霞迎红了天空,我们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岩石标本各种各样的14.(2022·潍坊)注意例句中加点部分的特点,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热闹伤心冷五、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5.(2022·潍坊)唐代诗人王建面对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而唐代诗人孟郊则用“谁言寸草心,”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表达了于谦不愿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同时清朝诗人郑燮则用“,”来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我们要加强品德修养,做到“,自然会刚;,自然会正。”16.(2022·潍坊)习近平主席在谈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这句古语。《周易》中说明在面临发展受阻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的句子是“穷则变,”;《礼记》中说明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的句子是“,又日新”。17.(2022·潍坊)明代钱福在《明日歌》感慨到“明日复明日,。”我们要做到“,一字值千金。”将来就不会感叹“少壮不努力,。”18.(2022·潍坊)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或重于泰山,。,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六、阅读理解(2022·潍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舌尖上的浪费当前,“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的总量折合粮食约200亿千克,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近1亿人一年的口粮。2021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如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19.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41﹣50岁 D.60岁以上20.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判断的理由:。21.文中的“必剩客”是指;“光盘族”是指;“兜着走”是指。22.联系上下文可知,适合文中横线处的名言是()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3.暑假期间,在酒店为奶奶过生日,点了好多菜,爸爸让你即兴发言,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请你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了解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发言内容写下来。(不少于40字)(2022·潍坊)短文一北平年景(节选)祭灶过后,年关在即。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做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24.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相应四字词语。①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②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25.短文是按照顺序来回忆年味的。26.文中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C.家中的大人小孩把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27.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2022·潍坊)短文二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28.短文一共写了七件事,请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A.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⑦。29.写的这七件事件,其中哪几件事写得简略,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只写序号]略写详写30.详写的事情,突出表现了什么?3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句中的“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2.读读短文中划横线的地方,体会一下蔡老师的什么品格。33.短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4.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用手机发一个短信,请你编写一个短信,来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激、思念之情。(不少于40字)七、习作35.(2022·潍坊)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看到过许多笑容,或许是奶奶慈祥的笑容,或许是妈妈宽容的微笑,或许是老师鼓励的笑容,或许是陌生人帮助的微笑……都留在了你记忆的深处,带给你温暖和感动。请你选择一次笑,回顾事情的经过,把当时令你难忘的笑容和感受写出来。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③把当时的心情变化写清楚,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出来;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字数在450个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A;B;A;B;B【知识点】拼音【解析】【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和课内学习写出读音即可。“瞅”读音为“chǒu”;不要读成了“cǒu”。“僻静”的“僻”读音为“pì”;不要读成了“bì”。“凹”的读音为“āo”;不要读成了“tū”。“花圃”的“圃”读音为“pǔ”;不要读成了“bǔ”。“绽”的读音为“zhàn”;不要读成了“dìng”。“花蕊”的“蕊”读音为“ruǐ”;不要读成了“lěi”。

故答案为:B;A;B;A;B;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的词语都是来自课本的要求认读的生字,常见的出错点在平翘舌音、前鼻后鼻音、声调,声母等,所以在字音题要留意这些地方。2.【答案】C【知识点】词义【解析】【分析】题干“摘得桂冠”中“桂冠”指的是第一名,也比喻冠军。表示光荣地获得了最高的荣誉。A、B、D中的词语意思与“摘得桂冠”相同,都是取得第一名的意思;

C.与“摘得桂冠”意思是不一样。“金榜题名”古代指的是科举得中,现在一般指考试被录取,但不一定取得第一名。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理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3.【答案】D【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A、B、C正确;D项“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是祈福平安、迎接好运。题干描述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重点考查了对节日习俗与寓意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4.【答案】C【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A“热泪盈眶”意思是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盈”:充满,正确;

B“日夜不绝”意思是白天黑夜不间断。“绝”:间断、断绝。正确;

C“死得其所”意思是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错误;

D“孔子不能绝也”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决断。“决”:决断;判断,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理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5.【答案】C【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诗句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诗句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品格。恰当。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诗句表达了诗人冰清玉洁、不同流合污的志向。恰当。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诗句的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不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干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诗句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句子的意思和思想感情。6.【答案】B【知识点】语言表达【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的辩论要求可知,辩论有攻辩和自由辩论。攻辩指的是正反方互相交替发言,到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A项描述正确;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C项描述正确;在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而语速不能过快。故D项正确,B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辩论的知识。在平时的口语交际的学习中要重视辩论的知识的掌握。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答案】B【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中赵孟頫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端庄、整体稳健大方、点画圆润多姿。“字体飘逸灵动”不是其书法特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8.【答案】C【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阅读可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是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的,分别写了鲁滨逊“海上遇险”“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9.【答案】B【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内容可知,鲁滨逊是个勇敢、机智、热爱探险,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鲁滨逊在岛上得了疟疾,他是用烟叶治好这种病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10.【答案】C【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怀里揣着一块怀表、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从此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根据阅读可知,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爱丽丝救了花匠们。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11.【答案】D【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发表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是个敢于探险的男孩,有天深夜,,他和伙伴哈克贝利在墓地玩耍时,意外目睹了一场凶杀案;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和哈克、贝奇跑去荒岛当“海盗”;后来汤姆勇敢地指证了凶手乔埃;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强盗的宝藏。“智救寡妇”的是哈克。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和历史典故,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12.【答案】侵袭;严峻;系统;耽搁;通宵;抛弃;控制;防御【知识点】拼音;词形【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书写时可以先多拼读几遍。“严峻”中“峻”容易写错“骏”或“竣”,“通宵”中“宵”不要写成“消或肖”,注意“耽、抛、御”等字的书写。故答案为:侵袭;严峻;系统;耽搁;通宵;抛弃;控制;防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13.【答案】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空,我们快快乐乐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西阳西下”书写错误。“西阳”应改为“夕红”;“晚霞迎红了天空”书写错误。“迎红”应改为“映红”;“我们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其中“快快乐乐”和“高高兴兴”都形容心情很好,属于重复啰嗦,去掉任意一个即可;“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岩石标本各种各样的”中“各式各样的”是形容“岩石标本”,属于语序不当,“各种各样的”跟“岩石标本”互换位置。故答案为: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空,我们快快乐乐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14.【答案】热闹;广场上真是热闹,人山人海。【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解析】【分析】通过分析例句可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出“喜”这个心情。据此,从所给话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注意结合题目所给出的内容,按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故答案为:热闹;广场上真是热闹,人山人海。【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想象写话。这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按要求认真阅读题目中所给出的内容,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即可。15.【答案】不知秋思落谁家;报得三春晖;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非宁静无以致远;无私欲;心无邪曲。【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朝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朝干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朝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根据诸葛亮的《诫子书》和“非淡泊无以明志”可知下一句应该填的是“非宁静无以致远”。“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出自陆陇其所言,意思是没有私欲,自然就会刚正正不阿;不怀邪念,自然会正直坦率。故答案为:不知秋思落谁家;报得三春晖;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非宁静无以致远;无私欲;心无邪曲。【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写,能准确背诵并默写对16.【答案】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应该发生变化,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得以不断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干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故答案为: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言警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写,能准确背诵并默写对。17.【答案】明日何其多;读书须用意;老大徒伤悲【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出自明代钱福《明日歌》,意思是总是在等待明天,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意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故答案为:明日何其多;读书须用意;老大徒伤悲【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写,能准确背诵并默写对。18.【答案】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根据文段分析可知,可知该选段选自毛泽东演讲稿《为人民服务》,根据课本原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补上所缺的内容即可。故答案为: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点评】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语文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答案】19.A20.41~50岁;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的比例最低21.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的人;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22.B2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节约粮食最光荣。我们应该饮水应思源,吃饭当节俭。我们今天点了很多菜,为了节约,我们一会儿可以把剩饭剩菜打包带走,避免浪费。【知识点】科学小品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作答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根据问题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组织好语言作答即可。19.阅读统计表内容可知:41-50岁人群外出用餐打包比例最高,占58.7%,而20岁以下人群外出用餐打包比例最低,只有38.6%。因此,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故答案为:A20.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判断的理由:一是打包比例最高,为56.5%;二是浪费情况的比例最低,为10.5%。

故答案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的比例最低21.短文中运用了几个今年来出现的网络新名词,如“必剩客”“光盘族”“兜着走”。阅读短文内容可知,“必剩客”是指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光盘族”是指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的人;“兜着走”是指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

故答案为: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的人;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22.短文指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根据上下文语境,“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这一句话是对前一句意思更进一层地说明,因此,前一句话应该是提醒人们要厉行节约,不可无节制浪费的,可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或“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故答案为:B23.本题考查发散思维。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节约粮食最光荣。我们应该饮水应思源,吃饭当节俭。我们今天点了很多菜,为了节约,我们一会儿可以把剩饭剩菜打包带走,避免浪费。【答案】24.循规蹈矩;精疲力竭25.时间26.C27.①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②烧年菜;③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知识点】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语段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24.根据“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可知,这个成语为“循规蹈矩”;根据“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可知,这个成语为“精疲力竭”

故答案为:循规蹈矩;精疲力竭25.由“祭灶过后,年关在即”“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除夕之夜”可知,本文的写作顺序为时间顺序。

故答案为:时间26.结合“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语境可知,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家中的大人小孩把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故答案为:C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过年风俗有:第一段描写了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第二、三段描写了烧年菜;第四段描写了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故答案为:①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②烧年菜;③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答案】28.②教我们跳舞;④教我们读诗;⑥为我们排解纠纷;⑦梦里寻师29.①②③④⑤;⑥⑦30.突出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31.“狡猾”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32.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33.首尾呼应;更能突出我对老师的思念。34.蔡老师,您身体还好吗?您知道我有多么地想念您吗?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教导,感谢您过去为我付出的一切!这是您的教导和培育,让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以前,您挺身而出,为我主持公道,还写了劝慰信安慰我,您知道吗?您的举动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对您的深深感谢!【知识点】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语段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28.②由“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可概括为:教我们跳舞。④由“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可概括为:教我们读诗。⑥由“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可概括为:为我们排解纠纷。⑦由“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可概括为:梦里寻师。

故答案为:教我们跳舞;教我们读诗;为我们排解纠纷;梦里寻师29.本题考查文章的详略安排。由各个小事的篇幅来看,略写①②③④⑤,详写⑥⑦。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⑦30.“为我们排解纠纷”“梦里寻师”是整篇文章着墨最重的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最能表现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我”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

故答案为:突出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31.结合文中语句“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可知“狡猾”在这里是贬义词用作褒义词,是调皮、淘气的意思。

故答案为:“狡猾”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32.结合文中语句“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她也笑了”,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

故答案为: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33.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特点的理解。文章开头写“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结尾写“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开头和结尾都表达对“蔡老师”的想念和难以忘怀。首尾呼应,这样写突出地表现“我”对老师的思念。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更能突出我对老师的思念。3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延伸和短信的拟写。这道题开放性较强,能表达对蔡老师的感谢、思念之情即可。

故答案为:蔡老师,您身体还好吗?您知道我有多么地想念您吗?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教导,感谢您过去为我付出的一切!这是您的教导和培育,让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以前,您挺身而出,为我主持公道,还写了劝慰信安慰我,您知道吗?您的举动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对您的深深感谢!35.【答案】美丽的笑容大早起来,灰蒙蒙的天空笼罩了一切。推开房门,饭桌上只有简单的饭菜,一看就知道是爸爸做的。我不由得眼睛湿润了,想起昨天和妈妈吵架的情景﹣﹣就因为饭菜不合胃口,我们吵了个天昏地暗。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家门。平日里走不多远,扭回头,还能看见妈妈慈祥的面容;现在看见的却只是门口几盆勉强挣扎的残花罢了。一阵酸楚涌上了心头。到了学校,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台下的我认为他在唱“独角戏”。下课了,只是在角落里呆呆地看着课本。因为忘交作业,又让老师批了一顿。终于挨到了放学,几个好友叫我去玩会儿,我没去。不知为什么,我只是觉得难受,便又背上沉甸甸的书包向回家的路走去。回到家,爸爸正在客厅里看电视,见我回来了,赶忙起来,跑到我的身边:“去,给妈妈道个歉。”我开始很犹豫,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怎么?妈妈每天为你忙死忙活,不值你个道歉。”我无言。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了里屋。妈妈静静地坐在床上。我轻轻地走过去,蹲在了妈妈的身旁:“妈,都是我的不对,是我太挑剔了。”眼泪伴随着颤抖的声音流了下来。妈妈一下把我抱紧了,暖暖的胸怀中流露着深深的爱。“乖,不哭了,妈妈去给你做最你爱吃的手擀面。”看着妈妈,我不由得心里是一阵感动:寒风中伫立门前,目送我远去的是妈妈;病榻前忙前忙后,为我端汤送药的是妈妈;晨曦中守护厨房,端到我面前一碗手擀面的还是妈妈……一切的一切,妈妈生我养我,这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可我竟为了一顿饭不合口,和妈妈吵了个天昏地暗,唉!一碗香喷喷的手擀面摆在了我面前,那碗饭的价值铭记在了我的心中。“乖,快吃吧!”妈妈露出了她那慈祥而美丽的笑容。在生活中,让我们心怀感恩,让我们的世界少份抱怨,多分珍惜,美丽便在我们面前像一条河一样铺展。【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题干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写事作文,要求选择一次笑,描述当时令你难忘的笑容和感受。想想你对谁的笑容印象最深,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去写。

【立意角度】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作时要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做到内容具体,过程详实,突出重点,围绕“笑容”展形叙述,谁的笑容,是在什么情况下露出的笑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注意利用“外、语、动、心、神”来充实事件过程的人物表现,最终表达某种情感。注意事件的情节变化,以及自己在事件中的情感、心理变化,结尾有在这件事情中的感悟与启发。【点评】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讲述着妈妈那美丽的笑容。本文夹叙夹议,感情真实,发自肺腑。文章结构清晰,思路连贯完整。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一、选择填空。1.(2022·潍坊)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我们无意间瞅(A.qiūB.chǒu)见在僻(A.pìB.bì)静的凹(A.wāB.āo)地里有个花圃(A.pǔB.pū),花圃里的雏菊都绽(A.dìngB.zhàn)开了白色的花瓣,露出了黄色的花蕊(A.lēiB.ruǐ)。【答案】B;A;B;A;B;B【知识点】拼音【解析】【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和课内学习写出读音即可。“瞅”读音为“chǒu”;不要读成了“cǒu”。“僻静”的“僻”读音为“pì”;不要读成了“bì”。“凹”的读音为“āo”;不要读成了“tū”。“花圃”的“圃”读音为“pǔ”;不要读成了“bǔ”。“绽”的读音为“zhàn”;不要读成了“dìng”。“花蕊”的“蕊”读音为“ruǐ”;不要读成了“lěi”。

故答案为:B;A;B;A;B;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的词语都是来自课本的要求认读的生字,常见的出错点在平翘舌音、前鼻后鼻音、声调,声母等,所以在字音题要留意这些地方。二、选择题2.(2022·潍坊)与“摘得桂冠”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勇夺第一 B.喜获金牌 C.金榜题名 D.拔得头筹【答案】C【知识点】词义【解析】【分析】题干“摘得桂冠”中“桂冠”指的是第一名,也比喻冠军。表示光荣地获得了最高的荣誉。A、B、D中的词语意思与“摘得桂冠”相同,都是取得第一名的意思;

C.与“摘得桂冠”意思是不一样。“金榜题名”古代指的是科举得中,现在一般指考试被录取,但不一定取得第一名。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理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3.(2022·潍坊)下列节日习俗与寓意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B.中秋节吃月饼——团圆和睦C.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全家团圆、和睦、幸福D.过年的时候守岁——幸福团圆【答案】D【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A、B、C正确;D项“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是祈福平安、迎接好运。题干描述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重点考查了对节日习俗与寓意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4.(2022·潍坊)下面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热泪盈眶(充满) B.日夜不绝(断绝)C.死得其所(所以) D.孔子不能决也(决断)【答案】C【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A“热泪盈眶”意思是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盈”:充满,正确;

B“日夜不绝”意思是白天黑夜不间断。“绝”:间断、断绝。正确;

C“死得其所”意思是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错误;

D“孔子不能绝也”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决断。“决”:决断;判断,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理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5.(2022·潍坊)下列诗句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不恰当的一项是()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孤高傲世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清玉洁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乐观向上【答案】C【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诗句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诗句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品格。恰当。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诗句表达了诗人冰清玉洁、不同流合污的志向。恰当。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诗句的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不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干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诗句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句子的意思和思想感情。6.(2022·潍坊)下面关于辩论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B.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声音要大,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C.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D.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答案】B【知识点】语言表达【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的辩论要求可知,辩论有攻辩和自由辩论。攻辩指的是正反方互相交替发言,到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A项描述正确;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C项描述正确;在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而语速不能过快。故D项正确,B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辩论的知识。在平时的口语交际的学习中要重视辩论的知识的掌握。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2022·潍坊)小亮向大家介绍如图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时,陈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结构严谨端庄 B.字体飘逸灵动C.整体稳健大方 D.点画圆润多姿【答案】B【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中赵孟頫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端庄、整体稳健大方、点画圆润多姿。“字体飘逸灵动”不是其书法特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8.(2022·潍坊)《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按时间顺序依次记叙了哪些内容?()A.海上遇险建房定居救“星期五”驯养种粮回到英国B.海上遇险驯养种粮建房定居救“星期五”回到英国C.海上遇险建房定居驯养种粮救“星期五”回到英国D.海上遇险救“星期五”建房定居驯养种粮回到英国【答案】C【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阅读可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是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的,分别写了鲁滨逊“海上遇险”“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9.(2022·潍坊)鲁滨逊在岛上得了什么病?他是怎样治好这种病的?()A.肺炎吃药 B.疟疾用烟叶治疗C.感冒没有治疗 D.自行恢复【答案】B【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内容可知,鲁滨逊是个勇敢、机智、热爱探险,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鲁滨逊在岛上得了疟疾,他是用烟叶治好这种病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10.(2022·潍坊)《爱丽丝漫游奇境》中,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救了花匠们。A.国王 B.大臣 C.爱丽丝 D.公爵夫人【答案】C【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怀里揣着一块怀表、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从此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根据阅读可知,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爱丽丝救了花匠们。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11.(2020六下·大丰期中)《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下列不是汤姆经历的事件是()A.被罚刷墙 B.法庭作证C.鬼屋寻宝 D.智救寡妇【答案】D【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发表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是个敢于探险的男孩,有天深夜,,他和伙伴哈克贝利在墓地玩耍时,意外目睹了一场凶杀案;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和哈克、贝奇跑去荒岛当“海盗”;后来汤姆勇敢地指证了凶手乔埃;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强盗的宝藏。“智救寡妇”的是哈克。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和历史典故,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三、根据拼音写出词语。12.(2022·潍坊)根据拼音写出词语。面对新冠病毒qīnxí的yánjùn形势,卫生xìtǒng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dānge,tōngxiāo达旦的工作,不pāoqì一名患者,kòngzhì住了疫情的蔓延,打胜了疫情fángyù战。【答案】侵袭;严峻;系统;耽搁;通宵;抛弃;控制;防御【知识点】拼音;词形【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书写时可以先多拼读几遍。“严峻”中“峻”容易写错“骏”或“竣”,“通宵”中“宵”不要写成“消或肖”,注意“耽、抛、御”等字的书写。故答案为:侵袭;严峻;系统;耽搁;通宵;抛弃;控制;防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四、按照要求完成句子。13.(2022·潍坊)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句子中出现的错误(共4处)。西阳西下,晚霞迎红了天空,我们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岩石标本各种各样的【答案】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空,我们快快乐乐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西阳西下”书写错误。“西阳”应改为“夕红”;“晚霞迎红了天空”书写错误。“迎红”应改为“映红”;“我们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其中“快快乐乐”和“高高兴兴”都形容心情很好,属于重复啰嗦,去掉任意一个即可;“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岩石标本各种各样的”中“各式各样的”是形容“岩石标本”,属于语序不当,“各种各样的”跟“岩石标本”互换位置。故答案为: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空,我们快快乐乐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14.(2022·潍坊)注意例句中加点部分的特点,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热闹伤心冷【答案】热闹;广场上真是热闹,人山人海。【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解析】【分析】通过分析例句可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出“喜”这个心情。据此,从所给话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注意结合题目所给出的内容,按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故答案为:热闹;广场上真是热闹,人山人海。【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想象写话。这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按要求认真阅读题目中所给出的内容,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即可。五、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5.(2022·潍坊)唐代诗人王建面对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而唐代诗人孟郊则用“谁言寸草心,”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表达了于谦不愿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同时清朝诗人郑燮则用“,”来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我们要加强品德修养,做到“,自然会刚;,自然会正。”【答案】不知秋思落谁家;报得三春晖;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非宁静无以致远;无私欲;心无邪曲。【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朝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朝干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朝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根据诸葛亮的《诫子书》和“非淡泊无以明志”可知下一句应该填的是“非宁静无以致远”。“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出自陆陇其所言,意思是没有私欲,自然就会刚正正不阿;不怀邪念,自然会正直坦率。故答案为:不知秋思落谁家;报得三春晖;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非宁静无以致远;无私欲;心无邪曲。【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写,能准确背诵并默写对16.(2022·潍坊)习近平主席在谈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这句古语。《周易》中说明在面临发展受阻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的句子是“穷则变,”;《礼记》中说明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的句子是“,又日新”。【答案】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应该发生变化,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得以不断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干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故答案为: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言警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写,能准确背诵并默写对。17.(2022·潍坊)明代钱福在《明日歌》感慨到“明日复明日,。”我们要做到“,一字值千金。”将来就不会感叹“少壮不努力,。”【答案】明日何其多;读书须用意;老大徒伤悲【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出自明代钱福《明日歌》,意思是总是在等待明天,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意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故答案为:明日何其多;读书须用意;老大徒伤悲【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写,能准确背诵并默写对。18.(2022·潍坊)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或重于泰山,。,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答案】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根据文段分析可知,可知该选段选自毛泽东演讲稿《为人民服务》,根据课本原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补上所缺的内容即可。故答案为: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点评】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语文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六、阅读理解(2022·潍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舌尖上的浪费当前,“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的总量折合粮食约200亿千克,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近1亿人一年的口粮。2021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如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19.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41﹣50岁 D.60岁以上20.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判断的理由:。21.文中的“必剩客”是指;“光盘族”是指;“兜着走”是指。22.联系上下文可知,适合文中横线处的名言是()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3.暑假期间,在酒店为奶奶过生日,点了好多菜,爸爸让你即兴发言,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请你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了解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发言内容写下来。(不少于40字)【答案】19.A20.41~50岁;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的比例最低21.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的人;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22.B2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节约粮食最光荣。我们应该饮水应思源,吃饭当节俭。我们今天点了很多菜,为了节约,我们一会儿可以把剩饭剩菜打包带走,避免浪费。【知识点】科学小品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作答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根据问题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组织好语言作答即可。19.阅读统计表内容可知:41-50岁人群外出用餐打包比例最高,占58.7%,而20岁以下人群外出用餐打包比例最低,只有38.6%。因此,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故答案为:A20.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判断的理由:一是打包比例最高,为56.5%;二是浪费情况的比例最低,为10.5%。

故答案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的比例最低21.短文中运用了几个今年来出现的网络新名词,如“必剩客”“光盘族”“兜着走”。阅读短文内容可知,“必剩客”是指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光盘族”是指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的人;“兜着走”是指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

故答案为: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的人;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22.短文指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根据上下文语境,“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这一句话是对前一句意思更进一层地说明,因此,前一句话应该是提醒人们要厉行节约,不可无节制浪费的,可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或“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故答案为:B23.本题考查发散思维。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节约粮食最光荣。我们应该饮水应思源,吃饭当节俭。我们今天点了很多菜,为了节约,我们一会儿可以把剩饭剩菜打包带走,避免浪费。(2022·潍坊)短文一北平年景(节选)祭灶过后,年关在即。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做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24.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相应四字词语。①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②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25.短文是按照顺序来回忆年味的。26.文中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C.家中的大人小孩把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27.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答案】24.循规蹈矩;精疲力竭25.时间26.C27.①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②烧年菜;③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知识点】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语段阅读,要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才回顾整体的感知,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24.根据“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可知,这个成语为“循规蹈矩”;根据“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可知,这个成语为“精疲力竭”

故答案为:循规蹈矩;精疲力竭25.由“祭灶过后,年关在即”“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除夕之夜”可知,本文的写作顺序为时间顺序。

故答案为:时间26.结合“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语境可知,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家中的大人小孩把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故答案为:C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过年风俗有:第一段描写了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第二、三段描写了烧年菜;第四段描写了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

故答案为:①祭灶后擦洗物品、采购年货、置备新衣;②烧年菜;③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2022·潍坊)短文二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28.短文一共写了七件事,请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A.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