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新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A/01/wKhkGWeeEZOAHlokAAHQXaPO3zU273.jpg)
![2025年粤教新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A/01/wKhkGWeeEZOAHlokAAHQXaPO3zU2732.jpg)
![2025年粤教新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A/01/wKhkGWeeEZOAHlokAAHQXaPO3zU2733.jpg)
![2025年粤教新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A/01/wKhkGWeeEZOAHlokAAHQXaPO3zU2734.jpg)
![2025年粤教新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A/01/wKhkGWeeEZOAHlokAAHQXaPO3zU27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新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B.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D.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2、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3、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A.大化改新B.农奴改革C.明治维新D.倒幕运动4、路易十四的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顺应当时世界潮流的是。A.路易十四信奉“朕即国家”B.建立常备军、常备警察部队C.路易十四说:“只有当全部权力集中到唯一的君主手中时,国民的幸福才有保障”D.路易十四说:“凡从事海运的商人,到朕处领得每一吨进口、出口商品的补助费”5、1937年8月,国民党中常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授予蒋介石紧急命令权:“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由此可见,全面抗战到来后,国民党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民主决策B.高度集权C.政党政治D.政治协商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概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前清。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二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林连颜多,上日:“张居正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刚愎自用,成权震主。身死未,通遭剥夺,并籍其家,子补皆不保云。——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和材料对张居正的评价及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行改革,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有:允许在国有经济之外发展非国有经济;一些新产品可以自由定价;允许计划分配体制之外自由市场的发展;在按劳分配之外承认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对国有企业的工人,根据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与职工之间实际上存在的隐性“合约条件”来对待老工人,但同时按自由缔约的方式来聘用新工人此外中国改革的每项措施是小范围内试验取得一定成果,积累经验后,才加以推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过程;经济特区的创建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的改革,在500天内分三个阶段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化;放开价格、卢布自由兑换等,并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国因改革大获成功,俄罗斯则因“休克疗法”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刘树成昊太昌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上述模式的原因。9、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外间茶园演戏;昆曲恒占全部戏码十之六七。人才鼎盛,唱法精严,技艺娴习,字眼正确,无处不引人入胜。即以方言不通之齐鲁各地人,变莫不提精会神,耸耳玩味。堂会则几乎全系昆曲,绝不闻乱弹之声。固一时好尚使然,亦奏演者努力猛进之所致也。
清朝时;皇帝不仅喜欢听昆曲,而且喜欢自己唱戏,紫禁城里的漱芳斋戏台就是专供乾隆皇帝唱戏用的。清时宫廷里建有许多戏台,规格最高的是三层大戏楼,除承德的清音阁外,故宫和颐和园各有一座大戏楼,并称为清代三大戏楼。
——曹心意《近百年来昆曲之消长》(1)说出故宫和颐和园所在大戏楼的名称。依据材料归纳当时昆曲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清朝皇帝有一个制度;叫做“木兰秋狝”;“讲武绥远”,也就是每年都要到承德府的木兰去。这些地方的行宫里都有演昆曲的行头,砌末。皇帝看戏,随时可以演。有一个朝鲜的使臣参加了乾隆七十寿辰,在他写的《热河日记》里,记录了当时宫廷演戏的情景:“八月十三日,乃皇帝万寿节,前三日后三日,皆设戏,千官更赴阙侯驾,卯正入班听戏,未正罢出立戏台于行宫东,楼阁皆重檐,高可建五丈旗,广容数万人。每设一本,呈戏之人无虑数百,皆服锦绣之衣。”乾隆八旬万寿时,从扬州征调了“三庆”徽班入京,万寿盛典结束后,这个戏班留在了京城,成为以后京剧的开端。此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所谓徽班,其实是以昆曲为主,其中四喜班列是唱昆曲为特色,而且徽班著名艺人大都也擅唱昆曲。
——陈均《昆曲的声与色》(2)结合材料指出昆曲在当时所具有的政治和社会功能。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京剧与昆曲的关系。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甄(1630—1704),明末清初思想家,历时三十年著有《潜书》一书。在该书的《达政》篇中他认为民众是一国之本,财用又是民众之命,故为政者首要之事就是要民众脱离贫困,所以官有百职,职有百务,都要归于养民、富民。唐甄提出善政“养民”。他的善政“养民”思想包括:勤农丰谷,土田不荒芜;桑肥棉茂,麻苎勃郁;山林多材,池沼多鱼,园多果蔬,栏多羊豕;廪畜不私敛,发济不失时,水旱蝗螽不为灾;犯其父母必诛,兄弟相残必诛;阐幽发潜,彰孝举节。这些思想体现了唐甄对改善社会底层民众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梁娅《唐甄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甄善政“养民”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思想产生的背景。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1、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12、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号。
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6分)16、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17、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注意材料时间是梭伦当选执政官之前,据所学可知,A错误,梭伦改革后雅典才走上民主道路;C错,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执政时的措施;B与D相比较而言,城邦内部阶级斗争是最主要的问题,故选B。2、C【分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维护统治。梭伦改革把雅典引向了民主政治的轨道,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都起到了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所以答案为C项。从题干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举以为收孥”可知②错误。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③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解负令”、重农抑商。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者、留学生和僧侣到唐朝学习制度和文化,公元645年,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其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举措是对隋唐封建制度的借鉴,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A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俄国沙皇进行,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不符合题干时间,C项错误;倒幕运动是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四藩,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4、D【分析】材料“17世纪的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表明当时法国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这时资本主义在欧洲不断发展,各国采取重商主义,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路易十四改革对进出口商品的补助费,是路易十四的重商主义政策的表现;其他三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表现,强调国王至上性、唯一性、拥有独立的武装军队。故排除ABC,选D。5、B【分析】【详解】
从题目中“1937年8月”“授予蒋介石紧急命令权”“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可知,在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背景下,国民党高度集权的政体,故B项正确。题目未体现民主决策、政治协商,故AC两项排除。此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故C项错误。所以选B。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新中国工资制度没有大的变动”,通过逆向思维,可以反向得出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根据“企业职工大小挂钩”“使绝大多数增加”等,可以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再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意义。【解析】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评价和依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十年来海内前清”和“治绩炳然”可知;材料一对张居正的评价持肯定态度。依据:根据材料“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可知,巩固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根据材料“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经济改革,增加政府收入;根据材料“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可知,整顿吏治、邮传驿递。材料二:根据材料二“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可知,材料二对张居正持否定态度。依据:根据材料“专权乱政谋四不忠刚愎自用,成权震主”可知,材料二认为张居正专权乱政、谋国不忠、威权震主。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的改革触动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是专制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治而非法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神宗昏庸腐化,废除新法;从个人原因来看,张居正性格刚愎自用。【解析】(1)评价和依据:材料一:肯定。巩固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经济改革,增加政府收入;整顿吏治;邮传驿递。材料二:否定。专权乱政、谋国不忠、威权震主。
(2)原因:改革触动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利益;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治而非法治);明神宗昏庸腐化,废除新法;个人性格刚愎自用。8、略
【分析】(1)依据材料“中国持续推行改革;内容十分丰富”“此外中国改革的每项措施是小范围内试验取得一定成果,积累经验后,才加以推广”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缺乏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经验;减少改革阻力、实现体制平稳转轨的需要以及领导人的科学决策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解析】(1)特点:渐进改革;内容丰富;新旧体制在一段时期内的并存;双轨过渡;试验推广(或“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具有持续性。
(2)原因:缺乏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经验;减少改革阻力;实现体制平稳转轨的需要;领导人的科学决策。9、略
【分析】【详解】
(1)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和颐和园所在大戏楼的名称是畅音阁和德和园。原因:根据材料“唱法精严,技艺娴习,字眼正确”可归纳出昆曲艺术的魅力;根据材料“亦奏演者努力猛进之所致也”可归纳出昆曲艺人的努力;根据材料“堂会则几乎全系昆曲,绝不闻乱弹之声”可归纳出社会风尚的使然;根据材料“皇帝不仅喜欢听昆曲,而且喜欢自己唱戏”可归纳出统治者的推崇。
(2)功能:根据材料“这些地方的行宫里都有演昆曲的行头,砌末。皇帝看戏,随时可以演。”可归纳出用于重大庆典,展示皇家或宫廷风范,宣扬太平盛世象;根据材料“有一个朝鲜的使臣参加了乾隆七十寿辰,在他写的《热河日记》里,记录了当时宫廷演戏的情景”可归纳出用于宫廷宴乐,笼络少数民族上层,接待外国友好使者,成为国家礼仪的一部分。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关系是京剧是吸收了昆曲等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京剧的角色行当、脸谱、唱腔等许多方面都从昆曲中吸取而来。【解析】(1)畅音阁和德和园。昆曲艺术的魅力;昆曲艺人的努力;社会风尚的使然;统治者的推崇。
(2)用于重大庆典,展示皇家或宫廷风范,宣扬太平盛世象;用于宫廷宴乐,笼络少数民族上层,接待外国友好使者,成为国家礼仪的一部分。京剧是吸收了昆曲等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京剧的角色行当、脸谱、唱腔等许多方面都从昆曲中吸取而来。10、略
【分析】【详解】
(1)内容:由材料“为政者首要之事就是要民众脱离贫困”可知;其主张解决农民温饱;由材料“勤农丰谷,土田不荒芜;桑肥棉茂,麻苎勃郁;山林多材,池沼多鱼,园多果蔬,栏多羊豕”可知,其主张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农;桑、林、牧、渔各业;由材料“廪畜不私敛,发济不失时,水旱蝗螽不为灾”可知,其主张注意水、旱、虫灾害的救治;由材料“犯其父母必诛,兄弟相残必诛;阐幽发潜,彰孝举节”可知,其主张加强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2)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展开分析。政治上,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经济上,一方面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产生;文化上,宋明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但也萌发了明清时的进步思想,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说等等。【解析】(1)内容:发展农业经济;解决农民温饱;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农;桑、林、牧、渔各业;注意水、旱、虫灾害的救治;加强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2)背景: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三、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1、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口号其实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首先,对材料中的口号进行分类,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思想文化;“振兴中华”属于经济建设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从口号的归属领域、反映的相关现象和史实等角度对分类的口号进行解释即可,例如“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最后,对材料中的口号的作用进行综述,这些口号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改革开放。
(2)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因此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是该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所以影响有限。【解析】(1)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8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2)示例: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评估及依据: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14、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15、略
【分析】【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中叙述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双重性。学生可以就这些角度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定论题,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美国民主政治特征等具体内容来分析说明。【解析】示例一: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应因时而发展创新。
依据:唐朝通过“三省”实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独尊皇权;宋朝实行“两府三司”分化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后期丞相权力很大,左右皇位继承;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这些都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结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因时而变。
示例二: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不会一成不变,应因时而发展创新。
依据:中世纪英国封建贵族通过《大宪章》,以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斯图亚特王朝信奉“君权神授”,削夺议会权力,实行专制统治,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逐渐掌握议会权力;以后英国确立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掌控等,体现了因时代需求而进行议会制度创新与发展。结论: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因时而变。
示例三:
观点:任何政治制度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
依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初步确立。18世纪初内阁制还渐形成并完善,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西瓜种植保险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国际工程招投标与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协议
- 2025年度基本建设综合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保空调排水管设计与安装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中国集群通信系统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度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施工安全税率规范
- 2025年度新型智慧城市消防设施安装劳务合同
- 2025年度技术开发合同单方面终止合法性评估协议
- 2025年度红酒销售代理合同中的售后服务保障条款
- 粮食储备库项目选址与环境影响分析
- 质量问题分析及措施报告
- 汽修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五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
- 病例展示(皮肤科)
- GB/T 39750-2021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技术要求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 糖尿病运动指导课件
-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炉用耐高温粉末涂料
- 304不锈钢管材质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