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新版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5/10/wKhkGWeeBuuAB-EzAAHCJ8JY_yk630.jpg)
![2025年冀教新版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5/10/wKhkGWeeBuuAB-EzAAHCJ8JY_yk6302.jpg)
![2025年冀教新版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5/10/wKhkGWeeBuuAB-EzAAHCJ8JY_yk6303.jpg)
![2025年冀教新版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5/10/wKhkGWeeBuuAB-EzAAHCJ8JY_yk6304.jpg)
![2025年冀教新版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5/10/wKhkGWeeBuuAB-EzAAHCJ8JY_yk63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新版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26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1935年9月,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部与美国无线电公司签订技术协议,规定美国无线电公司在研究、试验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给予苏联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包括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录音、测量仪器及遥控仪器等设备的生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苏联为完成“一五”计划积极引进技术B.美国为摆脱经济大危机需拓展海外市场C.国家利益一致导致美苏的意识形态趋同D.战时同盟关系使美苏经贸合作日益紧密2、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担)年平均值。
生丝(匹)年平均值。
鸦片战争前。
5000
5000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3、史载,屯田制起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可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于郡县统辖。屯田制的流行A.冲击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实质恢复了西周井田制C.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4、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A.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B.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D.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5、读图据此可推知。
A.布币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B.布币演进折射出中国政局趋于统一C.国家分裂与动荡导致了币形混乱D.布币的名称由来与其制作材料有关6、20世纪初;中国某商店贴出如下图所示的标语,此时。
①掀起抵制日货;提倡使用国货运动②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日本企图独霸中国④爱国精神是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7、下表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434
25063
据此推知A.导致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C.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8、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B.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C.优先发展重工业D.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9、学者许倬云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这两种选择A.说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已成为共识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11、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2、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中国古代的自耕农拥有土地的所有权。A.正确B.错误14、经济特区中“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A.正确B.错误15、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A.正确B.错误16、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正确B.错误17、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改革,政治改革困难重重,转而将重心转向经济领域,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4分)1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材料中的“探路”首先在哪两个省开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
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
(4)从现代化的特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试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要表现。20、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学。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1、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2、进入现代以来;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革调整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大国承担起了重要责任。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中“1935年9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尽快销售大量剩余重工业品,拓展海外市场,美国向苏联积极地提供技术支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苏联“一五”计划实施于1928-193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美苏国家利益并不一致,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意识形态并未趋同;D选项错误,美苏战事同盟关系的建立是在二战时期,此时尚未出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A【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示时间等信息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得发展,中国经济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因此B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一方面在中国搜刮土特产,另一方面通过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经济特权,以低关税的方式向中国大量倾销洋货,因此,本表格不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胜,因此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C【分析】【详解】
材料表明,无主荒地被国家所利用,组织军屯、民屯,这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故答案为C项;屯田是对荒地的处理,并不是对现有地主土地进行处理,因此不会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井田制是先秦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随着商鞅变法的推行而被废除,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发展,所以屯田制不是促进井田制恢复,排除B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D。4、C【分析】【详解】
“十匹素缣”表述的是纺织业,故A项错误。“吴绵细软桂布密”表述的是纺织业,故B项错误。“白釉青花一火成”表述的是青花瓷,故C项符合题意。“铸锅烟接炼锅烟”表述的是冶金业,故D项错误。5、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布币的形制是仿照古代的农具形状铸造的,所以布币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故选A项;布币形制的变化是从美学功能和便于携带以及计量等方面考虑的,不是折射中国政局的统一,也不是由于国家的分裂和动荡导致币形混乱,故排除B、C项;布币的名称是由其形制演化而来,而不是因为制作材料,故排除D项。6、C【分析】【详解】
材料中的图片反映的内容应该是一战期间近代中国人抵制日货主要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现象。当时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轻工业发展较快,所以第二项内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C项。7、C【分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输往美国的中国劳工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并不主要来自香港,故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输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没有解决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是不知道的,故可排除B;大量华工输入美国,促进美国的开发,这是毫无疑问的,故可选C;《南京条约》中的通商口岸不包括香港,故可排除D。8、D【分析】【详解】
“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表明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故D正确;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题干中没有工人问题,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发展重工业,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经济,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9、D【分析】【详解】
“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反映的是加大对经济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种选择都是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故D正确;A项不符合计划经济体制,排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没有改变了国家的性质,B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材料无法体现“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排除C。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A【分析】【分析】
【详解】
自耕农耕种的是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所有权,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是佃农。本题说法正确。14、A【分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适用“一国两制”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置,但经济特区,给予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是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置。故判断为正确。15、A【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在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故本题说法正确。16、B【分析】【详解】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本题错误,故本题判断为错误。17、B【分析】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改革,先从经济领域改革开始,改革困难重重,转而将重心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本题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4分)18、略
【分析】【详解】
(1)影响:根据“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影响主要是揭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举措: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的举措主要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2)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内容主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标志性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主要成就: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启示:结合所学从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角度进行论述即可。【解析】(1)影响: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举措:建立经济特区。省:广东;福建。
(2)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19、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可知,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根据材料“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可知,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办报的目的是救亡图存;根据材料“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可知,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地影响。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国人办报的原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内部和外部原因分析作答,如社会时势的需要(民族危机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或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根据材料“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可知,传递国内外信息;根据材料“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可知,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根据材料“《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可知,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根据材料“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可知,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中国现代化”分析与归纳,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来概括归纳1895年到1919年中国的现代化的表现,只要言之有理,围绕主题即可。【解析】(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办报的目的是救亡图存;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地影响。(任答三点)
原因:社会时势的需要(民族危机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或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①传递国内外信息;②传播知识;开启民智;③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4)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0世纪初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政治: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革命掀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想文化: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实业救国思潮。(任答四点)20、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角度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小问注意时间限定“18世纪70—80年代起”;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入手,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通过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可以看出贵族控制着国家的政权,即工业资产阶级尚未获得更多的参政权。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可知“一次新的斗争”是指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当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小问可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政治愿望的变化等角度回答。
(4)本问可从经济与政治的作用与反作用规定概括二者的关系。即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解析】(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及风险管理合同
- 2025年中国白银期货市场调查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度跨境电商经营场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脚手架钢管行业绿色生产技术合同
- 微课题研究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 2025年度智慧家居系统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年中国信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示波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儿童骨科专用耗材研发与全球市场推广合同
- GB/T 4151-1996硝酸铈
- GB/T 29594-2013可再分散性乳胶粉
- 危房鉴定报告
- 西子奥的斯电梯ACD2调试说明书
- GA/T 1499-2018卷帘门安全性要求
- 成长感恩责任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化工装置实用操作技术指南
-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引(咨询企业版)(征求意见稿)
- 2020年度安徽省中考数学科目试卷
-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申请表
- 牡丹区中心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