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某同学为研究中国明清时期的文明遗产;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主题。

材料。

A

民族融合。

布达拉宫。

B

徽商文化。

皖南古村落。

C

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故宫。

D

明清时期的汉民居。

平遥古城。

A.AB.BC.CD.D2、17世纪以来,来华的欧洲人热衷于收集东方植物的种子或药材。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在与巴黎科学院的通信中介绍了中国的三七、当归、人参等,并寄回了制作阿胶的原料,以供医生和博物学家研究。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东方知识丰富了欧洲医学研究C.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D.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3、据统计,美式英语借用了约1700个印第安语的单词,如:moose(麋)、eauuehu(橡胶)、hominy(玉米粥)。banana(香蕉)、jazz(爵士乐)等单词则与非洲黑人语言有关。据此可知,美国文化A.以北美土著文化为基础B.植根于殖民扩张C.体现出民族平等的精神D.具有多源性特征4、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我们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主要是()A.重视以人为本B.崇尚天人合一C.追求家国情怀D.强调自强不息5、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如图)创建于1200年,目前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当时欧洲的哲学研究中心,是法兰西民族的荣耀。巴黎大学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中世纪巴黎大学的教学场景A.法国商业发展和城市复兴B.教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C.法国自由民主思潮的兴起D.人们追求新的教育理想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7、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8、材料一:奴隶贸易残酷罪恶的奴隶贸易是建立在奴隶痛苦和牺牲基础上的生命与金钱的交换。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更多的奴隶则在大农庄、手工作坊、商业和银行从事劳动。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廷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摘编自《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时间1525年1550年1700年1800年1835年1846年1860年奴隶数量(个)053354529681944449142158228003资料来源-Trans-AtlanticSlaveTrade-Database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随着对奴隶贸易的道德谴责日益增强,1804年起,丹麦、英国、智利、墨西哥等国相继禁止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摘编自《非洲现代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奴隶贸易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19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自古重视档案典我国自古重视档案典«的存储和管理。周代设天府,存储图版、盟约、谱雕等档案材料。西汉有石渠阁管理档案典籍、图书等,同时设兰台,存储典图、律令、泰章等各项重要档案文件和其他典籍。东汉时期,朝廷有东观存储档案典籍,管理诸如记书、泰章等重要档案。唐代设史馆、甲库分别能理档案文献和甲历档案。宋元时期,朝廷管理档案的机构是架阁库。明代,朝廷除架阁库外,另设皇史废作为皇家档案库房,皇族的玉煤、历代皇帝的实录、圣训均在此处存储并严格管理。--摘编自刘强等《中国古代档案管理机构的沿革》清末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极大地受到了清末政治制度的影响。由于帝国主义的入慢,清政府意识到外交事务的重要性,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衡门(后更名为外务部)、总税务司等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出现了专门保管档案的部门,比如外各部下设的机要股、总税条司下设的机要科都负责保管各部门的机要档案。民国时期专职性尼经成为档案管理机抽的最达特征,不同体系内的机关档案室以及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逐步建立起来。材料二清末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极大地受到了清末政治制度的影响。由于帝国主义的入慢,清政府意识到外交事务的重要性,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衡门(后更名为外务部)、总税务司等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出现了专门保管档案的部门,比如外各部下设的机要股、总税条司下设的机要科都负责保管各部门的机要档案。民国时期专职性尼经成为档案管理机抽的最达特征,不同体系内的机关档案室以及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逐步建立起来。一方面,档案是社会历史文化记忆的沉积,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孕育文化情感内涵的重要元素。另一方面,档案是国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自古以来档案就是国家管理的工具,档案信息关系国家的政治稳定,档案资政服务影响政府决策质量。--摘编自丁海斌、刘卉芳《中国近现代档案管理机构发展演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档案管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档案管理的历史价值。材料三一方面,档案是社会历史文化记忆的沉积,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孕育文化情感内涵的重要元素。另一方面,档案是国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自古以来档案就是国家管理的工具,档案信息关系国家的政治稳定,档案资政服务影响政府决策质量。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材料二“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東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12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在我国历代,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形式,它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以下是不同时期的家训节选。

结合材料信息,以“家训”为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4、材料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文明型国家有以下理念:实事求是、民本主义、整体思维、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选贤任能、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摘编自张维为《文明型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8分)15、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6、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7、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详解】

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是颐和园,故C错误,符合题意;布达拉宫体现汉藏文化的融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皖南古村落体现的是徽商文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的汉民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来华的欧洲人热衷于收集东方植物的种子或药材”“以供医生和博物学家研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中药知识传到西方,丰富了欧洲医学研究,B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A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展现东方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3、D【分析】【详解】

根据“美式英语借用了约1700个印第安语的单词”“jazz(爵士乐)等单词则与非洲黑人语言有关”可得出美国文化的内容中独包含了诸多其他地方的文化因素,体现了多源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以北美土著文化为基础,排除A项;美国的文化坏与殖民扩张有关,但不能得出根植于殖民扩张,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民族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4、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不怕困难的精神,可看出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崇尚自强不息,D项正确;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民本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家国情怀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初(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200年前后,商业发展和城市复兴,促进了法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催生了巴黎大学,A项正确;教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是具体现象,并非巴黎大学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排除B项;据所学,法国自由民主思潮兴起于17、18世纪,排除C项;人们追求新的教育理想是巴黎大学建立后的影响,而非其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具体表现抓住材料一中的时间“16世纪”;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商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影响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从城市化进程加快、1832年议会改革、工人运动等角度来分析。

(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可概括出美国《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还可以从工业革命后交通条件的改善;美国社会局势的稳定等角度来分析原因。第二小问意义可从欧洲移民把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带到世界各地,从而推动其他地方的社会进步这一角度来分析。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可概括出移民的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第二小问认识可从新浪潮的形成的原因(背景);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析】(1)具体表现: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社会出现“商业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推动了议会改革;无产阶级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

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3)特点:移民的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

认识:从新浪潮的形成背景、影响等角度回答。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得出奴隶贸易为古代城市建设;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支持;根据“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廷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得出奴隶贸易下的人口流动和迁徙,推动了欧、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口结构的改变和民族融合;根据“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得出奴隶贸易对奴隶造成巨大的伤害,体现了古代社会野蛮的一面。

(2)从表格中1525年-1800年奴隶数量可得出,16-19世纪初,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并整体呈增长趋势。原因:根据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角度、三角贸易的影响角度分析。从材料中1800年-1846年奴隶的数量下降可得出,从19世纪前期,大西洋奴隶贸易整体呈下滑趋势。原因:根据所学,从工业革命的影响角度概括,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奴隶的需求减少;根据“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得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一度影响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运输;根据所学,从思想角度概括可得出。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奴隶制受到谴责;根据所学,从民族独立运动的角度概括,可得出欧洲及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相继废除奴隶贸易;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可得出欧洲国家以国际法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奴隶贸易的废止。从1846年-1860年奴隶数量可得出,19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略有增长,仍保持一定规模。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美国南部及部分国家仍继续实行奴隶制。【解析】(1)奴隶贸易为古代城市建设;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支持;奴隶贸易下的人口流动和迁徙;推动了欧、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口结构的改变和民族融合;奴隶贸易对奴隶造成巨大的伤害,体现了古代社会野蛮的一面。

(2)16-19世纪初;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并整体呈增长趋势。原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经营种植园;矿山等,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欧洲商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在“三角贸易”持续过程中,大西洋奴隶贸易整体呈增长趋势。

19世纪前期;大西洋奴隶贸易整体呈下滑趋势。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奴隶的需求减少;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一度影响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运输;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奴隶制受到谴责;欧洲及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相继废除奴隶贸易;欧洲国家以国际法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奴隶贸易的废止。

19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略有增长,仍保持一定规模。原因:美国南部及部分国家仍继续实行奴隶制。9、略

【分析】【详解】

(1)异同:同:根据材料一“我国自古重视档案典«的存储和管理”“由于帝国主义的入慢;清政府意识到外交事务的重要性”可知统治者高度重视;根据材料“周代设天府,存储图版;盟约、谱雕等档案材料”“在这些机构中出现了专门保管档案的部门”可知设有专门机构对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根据材料“明代,朝廷除架阁库外,另设皇史废作为皇家档案库房”“清末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极大地受到了清末政治制度的影响”可知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

“异”:根据材料“皇族的玉煤;历代皇帝的实录、圣训均在此处存储并严格管理”可知中国古代档案管理主要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以本国为主、档案管理走向封闭落后;根据材料“不同体系内的机关档案室以及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逐步建立起来”可知中国近代涉外档案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了近代档案馆、档案管理近代化趋势明显、专职性突出、档案管理走向开放。

(2)历史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档案管理的历史价值,根据档案对于历史传承的作用可知有助于形成国家认同;为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档案的保存与管理相关知识可知有利于历史学、档案学的发展。【解析】(1)同:统治者高度重视:设有专门机构对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

异:中国古代档案管理主要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以本国为主,档案管理走向封闭落后;中国近代涉外档案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了近代档案馆,档案管理近代化趋势明显,专职性突出,档案管理走向开放。

(2)历史价值:有助于形成国家认同:为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利于历史学、档案学的发展。10、略

【分析】【详解】

(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和材料二“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得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第二小问原因;英国:据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背景得出,农村发生“圈地运动”,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据材料一“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得出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动力;据材料一“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得出英国政府的社会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中国:据材料时间“1984年”可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得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据材料二“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得出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分别提取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据材料一“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和材料二“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可从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等分析其局限性。【解析】(1)特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原因:英国:农村发生“圈地运动”;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计涌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动力;英国政府的社会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

(2)共同影响: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人口迁移数量得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信息得出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根据所学,还可从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分析总结。

(2)趋势:根据“严格限制外来移民”“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得出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根据“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得出逐步消除种族歧视;根据“《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得出移民制度逐渐完善。原因:根据“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得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得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并结合所学得出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3)特点:根据“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概括得出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根据“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概括得出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趋势扩大;根据“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得出海外华人结构改变,从业范围多元化。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海外移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作用;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缓解中国就业压力;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等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

(2)趋势: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逐步消除种族歧视;移民制度逐渐完善。

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3)特点: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趋势扩大;海外华人结构改变,从业范围多元化。

影响:海外移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可以缓解中国就业压力;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点。四、论述题(共3题,共12分)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东方文化救世论”和所学知识可拟定论点是文化交流与借鉴对于中西双方都很必要,关于阐释可从西方的工业革命、思想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先进性;中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等角度去分析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解析】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推崇竞争,创造了近代资本主义文明。通过殖民扩张,资本主义文明在近代世界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文明的弊端。

一些对自身文明前途怀抱忧患意识的西方人;认为西方文明已经没落。在正视和反省自身文明缺陷的同时,他们将眼光投向东方和中国文明,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重视和弘扬中国文化价值,企图以此拯救西方文明。因此,以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大量涌现。中学西播的出现高潮,这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由此可知,文化交流与借鉴对于中西双方都很必要。中国文化崇尚礼让友爱、主张以和为贵、提倡天人合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应平等看待中西文化的优长,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3、略

【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得出主题:家训可以提高自身修养。

阐述:从家训的目的分析,得出家训的核心就是“做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子女“成人”,依据材料“在我国历代,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形式,它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得出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古代的《颜氏家训》、《诫子书》等,都展现了良好家风的作用,如果每个家庭都树立良好的家风,那么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和谐的社会环境,从其对当前社会的影响分析,得出在当前仍然是很必要的。【解析】主题:家训可以提高自身修养。

阐述:家训的核心就是“做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子女“成人”,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古代的《颜氏家训》、《诫子书》等,都展现了良好家风的作用,如果每个家庭都树立良好的家风,那么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宣传家风,弘扬中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