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湖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8/wKhkGWedg76AGhNdAAFckqTvI1c080.jpg)
![五年湖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8/wKhkGWedg76AGhNdAAFckqTvI1c0802.jpg)
![五年湖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8/wKhkGWedg76AGhNdAAFckqTvI1c0803.jpg)
![五年湖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8/wKhkGWedg76AGhNdAAFckqTvI1c0804.jpg)
![五年湖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8/wKhkGWedg76AGhNdAAFckqTvI1c08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湖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
一.试题(共22小题)
1.(2024•十堰)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
气氛。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
苦性。
(2)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2.(2024•恩施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3.(2024♦鄂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交代了
此行的地点和事由。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
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一个“入”字,写出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
接的开阔境界。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觉描摹江上的美景。诗人将水中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
上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
D.尾联笔锋突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抒情,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之水不远万里送自己行舟
远游,表达了尽快到达楚地的急切心情。
4.(2024•湖北)古诗赏析。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
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2024•宜昌)群文汇读。
材料一
情景交炼
♦张德瀛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容说景即是说情,有全篇不露秋露情
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非借物遣怀,即以物喻人。宋词如李世英“一寸相思
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情:吾也;梅尧臣“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景语也;姜尧章“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景寄于情也:寇平仲“■楼无语
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情系于景也。词之为道,其大旨圉不出此。
材料二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材料三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知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倚固勒寐
(2)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
说情。
(3)请翻译“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非借物遣怀,即以物喻人。
(4)请根据“材料一”的提示,为下列词句归类。
A.景语B.情语C.景寄于情D.情系于景
①羌管悠悠霜满地。
②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请抓住“材料二”上阕中的几个关键词简析战场的环境和战争的烈度。
(6)“材料三”中所说的“四面边声”在“材料二”中具体指什么?
(7)积累链接:请你任意默写一联教材中曾经学过的边塞诗句。
6.(2024•湖北)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
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
有力,结构严谨。
B.甲词中“年少万兜黎,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
含词人对他穷兵欺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一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
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
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2)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
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3)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7.(2024•湖北)古诗赏析。
长安早春旅怀
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注释】圻(chd):裂开,意指草木发芽。欲三十:快要三十岁,白居易当时二十九岁。
(1)本诗是怎样围绕“早”字来写景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追求?
8.(2024•荆门)古诗阅读。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①揖三公②,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③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释】①书剑: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②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③奇士:指
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9.(2024•鄂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
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
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10.(2024•襄阳)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联是
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
颔联最佳一一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
赞?
11.(2024•黄石)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幽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
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2024•恩施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①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②玄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患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
谪。②寂寥:冷清萧条。③排:推开。
(1)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3)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3.(2024•孝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乂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以上两首古诗词分别用①“"②""三个字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以
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
入梦来”同是表达爱国之志但运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前者③,后者④。
(2)《江城子•密州出猎》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体
现“狂”的。
14.(2024•十堰)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15.(2024•黄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
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16.(2024•恩施州)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①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兴徜徉③.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有桃花红,
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陷隐茅堂。愿⑤青旗⑥,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②陂(b6i)塘:池塘。③徜徉(changyang):闲游,安闲
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期(yang):飞扬,飘扬。⑥青旗:
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1)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
(3)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
是:“”"
17.(2024•鄂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归是原来的样子;春天
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
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
愁绪。
C.颈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
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
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
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2)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18.(2024•襄阳)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o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
震撼。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19.(2024•湖北)古诗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瑞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
字,。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20.(2024•恩施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成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
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句
(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21.(2024•荆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
潇洒、、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22.(2024•随州)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
柳永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⑤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彼悴。
【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
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工⑤强(qid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
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浜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五年湖北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22小题)
1.(2024•十堰)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卜意,提携不龙为君死.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
气氛。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
苦性。
(2)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考点】边塞征战诗;诗歌关健词句.
【分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
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笫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
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
土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ACD.正确;
B.有误,“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霜重鼓寒”营造出浓郁的被撞气氛,夜寒霜重,连
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亳不气馁。“更突出悲壮的气氛”不对。
故选:Bo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句意: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案:
(1)B
(2)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
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
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句意,并能由浅入深赏析诗歌,深刻体会战前的紧张气
氛、战中的激烈场面以及将士们报效国家的坚强决心。
2.(2024•恩施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止惨凄,终岁常端止。岂不傕®凝塞®?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荤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
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
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
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起首二句以
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2)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分析。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
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
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这首诗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
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又不
言而喻,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让堂弟像松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
答案:
(1)这首诗开头两句句式工整,“亭亭”“瑟瑟”相互映衬,具有音韵美。
(2)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本诗歌运用象征手法,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
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参考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点评】阅读感悟表达这类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答文学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
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原著的内涵和蕴含的科学原理。
第三步:把握文章主题,结合题意,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3.(2024•鄂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交代了
此行的地点和事由。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
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一个“入”字,写出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
接的开阔境界。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觉描摹江上的美景。诗人将水中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
上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
D.尾联笔锋突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抒情,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之水不远万里送自己行舟
远游,表达了尽快到达楚地的急切心情。
【考点】送别离别诗.
【分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
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
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
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故选:Do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4.(2024•湖北)古诗赏析。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放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
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秋霁寄远》是一首思乡怀人的诗歌,描绘的是秋天雨后的情景。雨停后作者独
自登上西楼,观赏美景。只看到秋水之上笼罩着薄薄的烟雾,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着斜
阳。高树下山鸟归巢,草丛间虫子乱飞。最后写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
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
沟通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句意:秋高气爽,空气澄净,
宁静的秋水上漂浮着弥散的青烟,一个“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宁静的秋水上水汽弥
漫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
日浑圆。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
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
“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
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秋霁寄远》是一首思多怀人的诗歌,描绘的是秋天雨
后的情景。雨停后作者独自登上西楼,观赏美景。只看到秋水之上笼罩着薄薄的烟雾,
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着斜阳。高树下山鸟归巢,草丛间虫子乱飞。最后写既然人间的离
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
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
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答案:
(1)示例:本诗中“横”字生动描绘出茫茫秋水之上水汽弥漫的景象,给人以苍凉之感;
《使至塞上》中“直”字生动描绘出无风时边关狼烟浓浓地聚集向上的景象,刻画了大
漠的空旷、辽阔。
(2)示例:诗人的孤寂之情;对亲友的无限思念之情;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译文:
雨后初晴我独自登上西楼欣赏风景,西楼上远方的风阵阵袭来。秋水上笼罩着薄
薄的烟雾,稀稀疏疏的雨中映衬一轮斜阳。高树下有栖息的山鸟,整齐的草丛间虫儿飞
舞。只有等待月明之时,与千里之外的你共同欣赏。
【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描绘
诗歌画面、概括情感等。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
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5.(2024•宜昌)群文汇读。
材料一
情景交炼
♦张德瀛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有全篇不露秋亳情
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非信物遣怀,即以物喻人。宋词如李世英“一寸相思
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情君也;梅尧臣“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景语也;姜尧章“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景寄于情也;寇平仲“僮楼无语
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情系于景也。词之为道,其大旨口不出此。
材料二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材料三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初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相
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倚靠固本来勒雕刻寐入睡
(2)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
说情。
(3)请翻译“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非借物遣怀,即以物喻人。
(4)请根据“材料一”的提示,为下列词句归类。
A.景语B.情语C.景寄于情D.情系于景
①羌管悠悠霜满地。D
②苍山如海,残阳如血。A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C
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B
(5)请抓住“材料二”上阕中的几个关键词简析战场的环境和战争的烈度。
(6)“材料三”中所说的“四面边声”在“材料二”中具体指什么?
(7)积累链接:请你任意默写一联教材中曾经学过的边塞诗句。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参考译文:
材料一:
作词情景二字很重要,但是情景这两个字也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
是说情,有的词全篇没有显露出一点儿情意,但确是句句含情,字字和情相关,并不是
借物来排遗情怀,而是用物来比喻人。宋词中,李世英“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
排处”,是情语;梅尧臣“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是景语;姜尧章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是景寄于情;寇平仲"倚楼元语欲销魂,长空黯淡
连芳草”,是情系于景。写文章的要旨大致就是这样。
材料二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
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七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材料三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
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
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
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
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解答】(1)本题考查解词。
“倚楼无语欲销魂”意思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无语凝噎,暗自销魂。倚,倚靠;其
大旨固不出此“意思是,写文章的要旨大致就是这样。固,本来;
“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不能刻石燕然,早作归计。勒,雕刻;
“人不寐”意思是,将士们不能安睡。寐,入睡。
(2)本题考查断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读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
之间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朗读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词“情景”二字很重要,但是这情景这两个字也分主客,情为主,
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关联词要停顿,“然二字亦分主客”与前面断开;“情为主”“景
是客”为并列的分句,中间应断开;正确断句为: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
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
(3)木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词语:非,不是。遣,排遣。情,情怀。喻,比喻。句意:不是借助事物来排遣情
怀,就是用事物来比喻人物。
(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①“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是: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
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洛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情系于景。
故选:D;
②“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思是: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胡:,像血的颜色。
这是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描绘了景物,是景语。
故选:A;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思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
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
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突出地表现出战士的爱国
之心以及边塞的安稳和牢固,景寄于情。
故选:C;
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
军还是土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
泪?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思乡之情。
故选:Bo
(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背景可知,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
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题干要求,简析战场的环境和战争的烈度,“西风烈,长空
雁叫”,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烈”,凛烈、猛风,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西风的阔大和威猛,暗指战局紧张,像熊熊大火燎原而至,烘托出苍茫甚至有
点悲凉的氛围和基调来。“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
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境情景,这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霜晨月”三字,
简洁扼要地写出了月色下的情景和氛围,暗指战争环境艰苦。
“马蹄声碎”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碎”碎杂,碎乱,指马蹄声急促杂乱,表示战情紧
急;
“喇叭声咽”指军号声声沉郁低回。“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表示战事连
绵,战况惨烈。
(6)木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三中句子“四面边声连角起",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
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
马啸的声音。结合材料二诗歌内容“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
叭声咽”可知,“边声”指长空雁叫、马蹄声、喇叭声。
(7)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代表人物有:高适,
岑参,李益,王昌龄等。
我们教材中出现的边塞诗有:《凉州词》《塞下曲》《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
门太守行》《逢入京使》等篇目中的诗句皆可。
示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答案:
(1)①靠;②本来:③雕刻;④入睡;
(2)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
(3)不是借助事物来排遣情怀,就是用事物来比喻人物。
(4)①D;②A;③C;④B;
(5)表现战场环境的:“烈”明指风声正劲,暗指战局紧张,一触即发:“霜晨月”指战
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暗指战争环境艰苦。表现战争烈度的:“碎”指马蹄声急促杂
乱,表示战情紧急,兵荒马乱:“咽”指军号声断续低沉,表示战事连绵,战况惨烈。
(6)长空雁叫、马蹄声、喇叭声
(7)示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2024•湖北)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猿,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
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B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
有力,结构严谨。
B.甲词中“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
含词人对他穷兵繇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一台上的寺庙己经荒凉,人
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
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2)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
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3)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借古讽今情,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
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公台所见的
萧瑟荒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患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
忧民的心声。全诗抚今追昔,感慨深沉,风格悲壮苍凉,意境深远悠长。观赏前朝古迹
的零落,不禁感慨万千。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
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CD.正确:
B.有误,“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
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故选:B。
(2)本题考查炼字。“千古兴亡多少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泥厂备品备件供货协议书(2篇)
- 氢能源汽车合作开发合同(2篇)
- 民间安全协议书(2篇)
- 海外投资咨询合同(2篇)
- 8 从猜想到验证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说课稿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说课稿 新人教版
- 9《作息有规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七 分与合第3课时 8、9的分与合说课稿 苏教版00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3节 人口容量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会工作制度汇编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液压动力元件-柱塞泵课件讲解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案及方法
- 2024年1月山西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调研测试(一模)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110kv各类型变压器的计算单
- 5A+Chapter+1+Changes+at+home+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
- 安徽省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护工(陪护)培训教材(完整版)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