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0/2D/wKhkGWedC1CAGIcyAAGxo1yB52k75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0/2D/wKhkGWedC1CAGIcyAAGxo1yB52k752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0/2D/wKhkGWedC1CAGIcyAAGxo1yB52k7523.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0/2D/wKhkGWedC1CAGIcyAAGxo1yB52k7524.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0/2D/wKhkGWedC1CAGIcyAAGxo1yB52k7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更与创新同步练习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需定期向朝廷举荐确定数量的人才,而推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识程度和道德声望的凹凸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2.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心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当,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弱化了中心的专制集权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谋而合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缘由是它们()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4.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验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心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允公正5.人物贡献隋文帝起先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上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表。据此可知,科举制()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C.提升了人才素养D.解决了考试弊端6.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有许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具有较大影响力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7.就加强中心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心D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8.两汉实行州郡举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化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解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9.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A.中心和地方的冲突B.皇权和相权的冲突王国和郡县的冲突D.皇帝和地方的冲突10.“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A.重用近侍强化皇权B.使中外朝权力平衡C.提高内臣执政水平D.加强对地方的限制11.“(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是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C.充分地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D.君相权冲突得以解决12.有学者指出:“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来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该学者意在()A.凸显权力的“强势”B.突出皇权的“独尊”C.彰显官场的“气派”D.强调权力的“制衡”13.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唐中宗统治时期,尽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减弱了中心集权14.唐代的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限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15.唐前期,接着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更表明唐代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更影响赋税制度变更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更影响土地制度变更16.《旧唐书》中有关两税法的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税法没有()A.变更征税标准B.扩大纳税面C.增加政府收入D.取消丁税17.《白居易在重赋》一诗中写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白居易意在()A.确定两税法B.抨击国家税制C.抨击吏治腐败D.揭露现实弊端18.材料: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相识:①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化,严峻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②20世纪末,一些学者发觉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洁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行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当为它谱上一曲赞歌。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相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更,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探讨国家大事并作出确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加最高决策,在一般状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干脆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摘编自任世江《中学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依据材料,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三公制。有何创新?20.材料:唐朝初期,实施均田制的条件依旧完备。随着经济的复原与发展,唐政府渐渐放宽了土地买卖制度,致使国家所驾驭的公田荒地不断削减,均田制也就无从实施。自唐朝开元盛世之后,国家户籍迟迟没有更新,耕地与户籍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更,财政税收制度也进入了混乱态势。安史之乱导致全国人口四处流散,可缴纳税收的农夫持续削减,致使国家到了无税可征的地步。这就导致以户籍和人丁为基础的租庸调法难以接着推行。加之地方节度使则是各霸一城,朝廷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调度,而地方赋税则是轻易被各藩镇随意截留。朝廷赋税收入骤减,使得国库异样空虚。为缓解不利局势,唐德宗任命杨炎为丞相,并且命其对赋税制度进行大胆改革。杨炎推行了两税法改革两税法就是把之前所推行的租庸调法以及地税和户税全部合并起来的一种多元化税收制度。一年之内,分夏秋两季征收,即便农户所担当的税赋没有得到有效减缓,但省去了原本“旬输月送”的麻烦与消耗。因为户籍破坏严峻,人口计算混乱,两税法规定,依据贫富差距来缴纳赋税,照看到民众的实际缴纳实力。摘编自吴桂梅《唐代两税法改革对当时农夫经济的影响分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两税法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两税法推行的缘由。
答案:1—5BCADB6—10CCDBA11—15CDBAB16—17DD18.示例:倾向于①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禄,导致用心从事科技探讨的人才力气相对薄弱。倾向于②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建了条件。促成读书风尚,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选官,从追求公允公正的角度看,有确定合理性。19.继承: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农产品品质管理方案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业务智能化中的应用作业指导书
- 2025年青海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解析
- 2025年河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
- 2025年保山a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辽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资料
- 2025年伊春c1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 2024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2《政府社会治理的主要职责》听课评课记录
- 初中班主任教师工作计划
- 2022年第六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政府资金项目(荣誉)申报奖励办法
- JJF 1069-2012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培训讲稿)
- 最新如何进行隔代教育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 当前警察职务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范,司法制度论文
- 计算机文化基础单元设计-windows
- 广东省保安服务监管信息系统用户手册(操作手册)
- DNA 亲子鉴定手册 模板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天津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