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练习题(共7课-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_第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练习题(共7课-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_第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练习题(共7课-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_第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练习题(共7课-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_第4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练习题(共7课-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的表面一、判断题。(1)从地形图上看,地球表面是很平坦的。(

)(2)地形图上蓝色的地方主要表示海洋,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水越深。(

)(3)观察我国的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地形比较单一,主要以平原为主。(

)(4)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是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5)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某一种地形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6)我国西部地区地形比较平坦,修建道路很方便。(

)二、选择题。(1)仔细看世界地形图,可以发现地球表而海洋面积(

)。A.比陆地面积大B.比陆地面积小C.和陆地面积差不多(2)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主要表示(

)。A.地势的高低

B.气温的高低

C.植被的多少(3)某地区的四周被高山包围,而中间地势低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地区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盆地(4)“大河向东流哇”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A.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B.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C.人为因素的影响(5)黄河入海口的地形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6)用简图来表示我国的地势,下列符合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三、连线题。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接起来。四、探究题。小科同学学习过本节内容后,对中国和世界的地形地貌之最很感兴趣,请帮他镇一填。(1)____________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2)____________是世界第一高峰,被称为“世界之巅”。(3)_____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峡谷。(4)____________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5)____________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6)____________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7)____________是中国最长的河流。(8)____________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9)_____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岛屿。2.地球的结构一、判断题。(1)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厚度相同。(

)(2)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山脉。(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岩浆岩里常有化石。(

)(5)目前,地球上的陆地是-块整体。(

)二、选择题。(1)如右下图所示,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2)地球的最内部圈层是(

)。A.地核

B.地幔.

C.地壳(3)在地球的内部,越往下去,(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4)关于地壳的运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B.地壳的运动可以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C.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5)小雅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三、连线题。将下列岩石与所属的种类用线连接起来。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四、材料分析题。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慢、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比较薄,陆地部分比较厚。地壳下面是地慢,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度约2900千米。这一层的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为3400多千米。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这一层密度很大,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阅读上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表格。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一、判断题。(1)岩层的断裂、错动可能引发地震。(

)(2)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

)(3)地震时,在室外非常安全,不用避震。(

)(4)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堰塞湖等。(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影响C.发生地震时应快速乘电梯逃离(2)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形成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

)。A.龙卷风

B.地震

C.火山喷发(3)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4)如下图所示,小科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会形成褶皱。这一叠纸代表的是(

)。A.土壤

B.岩层

C.地幔三、探究题。小雅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1)小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A.地球的结构

B.地震的成因

C.火山的成因(2)小雅做的实验是一个(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测量实验(3)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

)。A.土壤

B.地幔.

C.岩层四、材料分析题。避震小常识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一定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暂时不能脱险时,要耐心保护自己,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以延缓生命。要设法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阅读材料后,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1)听到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不用调查就可以判断那是谣言。(

)(2)家住在16层的小明,感觉到房屋在摇晃后马上跳楼逃生。(

)(3)被埋在废墟下时,不能一直大声呼救,要保存体力。(

)(4)被埋在废墟下时,见縫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5)被埋在废墟下时,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一、判断题(1)火山的形成和地球的内部运动有关。()(2)做模拟实验是一种很好的科学研究方法。()(3)我国境内没有火山。()(4)火山现象只会在陆地上发生,海底是不会有火山现象的。()(5)火山喷发能形成肥沃的土壤。()二、选择题。(1)地下熔岩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A.地震B.喷泉C.火山(2)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是()。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3)某科学小组准备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要带上护目镜B.将番茄酱倒入土豆泥小洞后,要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润口C.可以借用别的小组的酒精灯直接点燃我们的酒精灯(4)在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A.地球内部的作用B.地球外部的作用C.人类的活动(5)小科用酒精灯加热罐头盒内的土豆泥时,要使用酒精灯的()进行加热。A.外焰B.内焰C.焰心(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岛、火山口湖等B.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C.火山地区多半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常常分布着许多热泉和温泉三、简答题。(1)长白山天池是如何形成的?(2)火山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又会带来哪些益处?四、材料分析题。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21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等均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堆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是否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1)根据火山活动的情况,可以将火山分为哪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长白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如今没有发生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属于________。5.风的作用一、判断题。(1)只有地球的内部变化会改变地形、地貌。(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3)风能吹起土壤和沙子,但不能改变岩石的形状。(

)(4)戈壁滩、沙漠的形成与风有关。(

)二、选择题。(1)形成下图中怪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的作用

B.地震

C.火山(2)关于风对地形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可以携带沙子,将沙子搬运到远方B.大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形成细小的沙、土C.地震、火山和风对地形的作用都是迅速的(3)在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B.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就可以直接得出结论C.用砂纸打磨是模揿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4)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现象严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A.发展畜牧业B.大量种植耐早植物C.过度开垦、过度樵采(5)下列地形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的是(

)。A.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雅丹地貌(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黄土高原的表面千沟万壑,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三、连线题。将下列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接起来。沙漠戈壁口

风的侵蚀作用雅丹地貌

风的沉积作用风蚀蘑菇四、材料分析题。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冰川侵蚀:冰川能将冰川下面的岩石压碎,并把它们冻结在冰川的底部。冰川移动时,这些岩石碑块在地表运动,会磨蚀、挖掘着下面的岩石,削尖山峰和山脊。风的侵蚀: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中携带的沙碰到岩石还可以把岩石磨蚀得很光滑,形成独特的景观。波浪的侵蚀:海浪会掀起沙和砾石等沉积物,随着波浪向前运动,拍打并磨蚀岸边的岩石,形成洞穴悬崖、拱桥和石柱等地形。根据上述材料,将下列地貌与其形成原因用线连接起来。魔鬼城

南天一柱

冰斗冰川侵蚀

风的侵蚀

波浪的侵蚀6.水的作用一、判断题。(1)雨水降落到地面便会溅起泥沙,开始对土地的侵蚀。(

)(2)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土壤的颗粒越大越容易被水流带走。(

)(3)降雨形成的水流越大,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不明显。(

)(4)河流会侵蚀土壤但不会侵蚀岩石。(

)(5)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二、选择题。(1)水土流失不会引起(

)。A.破坏土壤肥力

B.阻塞河道

C.形成高山(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A.风的作用

B.水的作用

C.动物活动(3)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沙砾

B.沙

C.黏土(4)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会(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保持不变(5)随着河流的流速变化,(

)最容易发生沉积作用。A.下游

B.中游

C.上游(6)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A.使小山丘更结实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使小山丘更美观(7)对地表改变的快慢程度,与水的作用相似的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风的作用(8)某科学小组探究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形成原因,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凸岸主要受到河水的侵蚀作用,凹岸主要受到河水的沉积作用B.凸岸主要受到河水的沉积作用,凹岸主要受到河水的侵蚀作用C.最初的地形就是这样,和河流的作用无关三、探究题。小明利用土壤做了模拟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实验。如右图,在水槽的一端用土堆一个斜坡,在中间挖一条宽、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缓坡用装满水的塑料瓶沿“河道”上端慢慢倒入“河道”,水向下流,形成河流。(1)河道被水侵蚀后,形成的现象最可能的是(

)。(2)经过长期变化,在e区域通常会形成平原地形。c区域沉积的成分主要是(

)。A.鹅卵石

B.细沙

C.大石头(3)当河流流速较快时容易产生________作用,当河流流速较慢时容易产生_________作用。四、简答题。一条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其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上游

中游

下游7.总结我们的认识一、判断题。(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

)(2)地形地貌的改变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无关。(

)(3)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行为会减少植物覆盖,导致水土流失。(

)(4)地表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二、选择题。(1)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B.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地震有关(2)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

)。A.不会造成水土流失B.会冲走更少的土壤C.会冲走更多的土壤(3)台风引发温州永嘉山洪暴发,造成周边村庄被洪水围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少这些灾害发生的是(

)。A.开山挖矿

B.疏通河道

C.植树造林(4)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三、填表题。将下列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填入表格中。四、探究题。某科学小组研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后,为了探索还有哪些因素会对侵蚀产生影响便做了下面表格中的实验。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选择了1号和6号土地来研究他是想研究什么因素对侵蚀的影响(

)。A.降雨量的大小

B.坡度的大小

C.有无植物覆盖(2)要研究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不能选择下列哪两块土地(

)。A.2号和4号

B.3号和6号

C.1号和5号(3)该实验中判断土地被侵蚀程度的依据是(

)。A.雨水的清澈情况B.土地吸水的多少C.径流的浑浊程度(4)小明选择3号和5号土地对比研究,他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选择5号和6号土地对比研究,得出“有无植物对土地的侵蚀没有影响”的结论。你认为科学吗?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参考答案1.地球的表面1.(1)X(2)√

(3)X(4)√

(5)X(6)X2.(1)A(2)A(3)C(4)A(5)B(6)A4.(1)青藏高原(2)珠穆朗玛峰(3)德鲁藏布大峡谷(4)东北平原(5)塔里木盆地

(6)柴达木盆地(7)长江(8)黄河

(9)台湾岛2.地球的结构1.(1)X(2)√(3)√(4)X(5)X解折;地球上的海洋連在一起,但陆地被海洋分隔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