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4年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4年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4年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4年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4年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4年高考临考冲刺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常温下,向20.00mL0.1000mol-I」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O.lOOOmokLi的NaOH溶液,pH随NaOH溶液体枳的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滴定过程中,c(Na+)+c(H+)=c(CHjCOO)+c(OH)

B.pH=5时,c(CH3COO)>c(Na+)>c(H+)>c(OH)

C.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

D.在滴定过程中,随NaOH溶液滴加c(CH3coCT)持续增大

2、常温下,以下试剂不能用来鉴别SO2和H2s的是

A.滴有淀粉的碘水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D.品红溶液

3、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化学式NH3H2。CH3COOHHCNH2CO2

Kn=4.3x10同

Ki(25℃)1.8x10s1.8x10s4.9x1010

Ki2=5.6x10”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Ch和NaCN溶液,前者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B.0.1mol/LCH3COONa溶液显碱性,0.1mol/LCH3COONH4溶液显中性

C.CN+H2O+CO2=HCN+HCO3

D.中和等体积、等pH的CH3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4、某实验小组探究SO2与AgNCh溶液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Inm

足量$0,

一下3moi溶液0.1molL'1BaCh溶液

B

实验

步骤

q

2mL0.1mobl/1

无色溶液a

AgNO籀液(pH=5)白色沉淀})

实验现象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产生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测I中无色溶液a的pH可以判断SO2是否被氧化

B.实验H说明白色沉淀b具有还原性

C.实验HI说明溶液a中一定有SO:生成

D.实验I、II、m说明SO2与AgNO.;溶液反应既有Ag2s04生成,又有Ag2s0.3生成

5、CL可用于废水处理。向KCN溶液中先加入足量KOH溶液再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两种无毒的气体。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两种无毒的气体均为还原产物

B.反应后溶液的pH会升高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每转移2NA个电子时,一定会生成13.44L的气体

6、高纯碳酸镒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镒矿(主要成分为MnO?,含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

制备高纯碳酸锦的实验过程如下:其中除杂过程包括: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X,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

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镒矿和双氧水,过滤;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室温下:,

A|A(OH)|=I,,]=4.nx?o)

--A高纯'JlCOj

滤渣

A.试剂X可以是MnO、MnO,、MnC。,等物质

B.除杂过程中调节浸出液的pH为3.65.5可完全除去Fe、Al、Mg等杂质

C.浸出时加入植物粉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

D.为提高沉淀MnCO、步骤的速率可以持续升高温度

7、能用H++OH——HzO表示的是

A.NH3-H2O+HNO3->NH4NO3+H2O

B.CH3COOH+KOH->CH3COOK+H2O

C.H2SO4+Ba(OH)2->BaS€M+2H2O

D.2HC1+Ca(OH)2-CaCk+2H2O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碳碳单键

B.蛋白质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QO

C.四苯基乙烯(,一(,)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6b

D.化学式为C9Hl且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符合

此条件的C9Hpp2的结构有16种

9、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四大运营商颁发了5G商用牌照,揭示了我国5G元年的起点。通信用磷酸铁锂电

池其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温性能突出、可高倍率充放电、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磷酸铁锂电池是以磷酸铁锂为正极

材料的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i—xFe、PO4+e-+Li+二LiM—Fe、POj,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H负载h

磷酸铁锂电极石墨电极

MiFqPO,、■ALiC6

LiMxFexPO48■45“

电解/隔膜

A.放电时,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磷酸铁锂电极

B.电池总反应为MiFe、PO4+LiC6.鬻eLiM-、Fe、PO4+6C

C.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C6-e-=L「+6c

D.充电时,Li+移向磷酸铁锂电极

10、反应A(g)+B(g)与3X,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通过调节容器体积改变压强,达平衡时c(A)如下表:

平衡状态①②③

容器体积/L40201

D.能发生酯化反应

1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原子“书写”文字B.考古断代

C.煤焦油分馆得到苯及其同系物D.粮食酿酒

14、SO2能使溟水褪色,说明SO2具有()

A.还原性B.漂白性C.酸性D.氧化性

15、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古诗文化学知识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

A强水为氢氟酸

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诗经•大雅•绵》:“革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

B糖类均有甜味

性苦者,甘如饴也。”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

C的大,熔点比纯铁的

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和朴硝(Na第Oj)的

D利用焰色反应

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是真硝石也。

A.AB.BC.CD.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石油分馆和煤的干储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

C.甲烷、汽油、柴油、酒精都是碳氢化合物,都可作燃料

D.聚乙烯是无毒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

17、某种兴奋剂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遇FeCh溶液显紫色,属于苯酚的同系物

B.I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溟水和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的2和NaOH均为4moi

C.滴入酸性KMnO」溶液振荡,紫色褪去即证明该物质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D.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18、多硫化钠Na2sx(v>2)在结构上与NazCh、FeS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IO氧化成Na2so4,

而NaCIO被还原成NaCL反应中Na2sx与NaCIO物质的量之比为1:16,贝!lx值是

A.5B.4C.3D.2

19、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空气:C2H2、CO2、SO2、NO

B.氢氧化铁胶体:H\K\S2\Br-

C.银氨溶液:Na\K\NO3、NHylhO

D.重铭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

20、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z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S丝也或1g—

cfl«X)c(ll:X)

6

A.Kn(H2X)的数量级为ur

c(HX\

B.曲线N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

<H2X)

C.NaHX溶液中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尸c(H+)

21、向100mLFeBo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3.36L,测得所得溶液中c(Cr)=c(Br—),则原FeBm溶液物质的量

浓度为

A.0.75mol/LB.1.5mol/LC.2mol/LD.3mol/L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溶液颜色FeCh+3KSCN^=i:Fe(SCN)3

A向FeCh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I固体

变浅+3KCI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后溶

B向酸性高铳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h固体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大量FeJ+

液变黄

1

取3mL1mol・LiNaOH溶液,先加入3滴1mobf出现红褐Mg(OH)2的KsP比Fe(OH)j的

C

MgCb溶液,再加入3滴1moMJFeCb溶液色沉淀Ksp大

常温下,向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2cCh和NaHCCh变红,前者结合质子的能

D

2

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酸红色更深力:CO3>HCO3

A.AB.BC.CI).D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有机物A(G0H20O2)具有兰花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的芳香赋予剂。己知:

①B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分子炫基上的氢若被C1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④F可以使溟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可以发生的反应有(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

(2)D、F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

(3)写出与D、E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

(4)E可用于生产氨苇青霉素等。已知E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其常见的同系物,据报道,可由2—甲基—1一丙醇和甲

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4、(12分)I.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用途,请根据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知识回答问题:

⑴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

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d.单质的熔点降低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为(填名称);氧化性最弱的简单阳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⑶P2O5是非氧化性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P2O5干燥的是(填字母)。

a.NH3b.HIc.SOzd.CO2

(4)KC1O3可用于实验室制O2,若不加催化剂,400°C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

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II.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z的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是二元化合物。将6.00g甲加热至完

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LHM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

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z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

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l.25g/L。请回答下列问题:

(5)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o

(6)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⑺判断:甲与乙之间(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O

25、(12分)辉铜矿与铜蓝矿都是天然含硫铜矿,在地壳中二者常伴生存在。现取一份该伴生矿样品,经检测后确定

仅含C'S、CuS和惰性杂质。为进一步确定其中CjS、CuS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6g样品,力口入200.0mL0.2000m。"L酸性KMnO4溶液,加热(硫元素全部转化为SO/),滤去不溶杂质;

②收集滤液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③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FeSO«溶液滴定,消耗20.00mL;

④加入适量NH.Hg溶液(掩蔽Fe3+和Mi?+,使其不再参与其他反应),再加入过量KI固体,轻摇使之溶解并发生

2+

反应:2Cu+4r=2CuI+I2;

22

⑤加入2滴淀粉溶液,用0.100001011-虫@25203溶液滴定,消耗30.00mL(已知:2S2O3"+I2=S4O6-+2F)0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u2s溶于酸性KMn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2)配制0.1000mol[TFeS04溶液时要用煮沸过的稀硫酸,原因是,配制过程中所需玻璃

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外还有。

(3)③中取25.00mL待测溶液所用的仪器是。

(4)⑤中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o

(5)混合样品中Cu2s和CuS的含量分别为%、%(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6)判断下列情况对样品中Cu2s和CuS的含量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量取酸性KMnO4溶液时

俯视读数,则最终结果Cu2s的含量_______________。若用Na2s溶液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则最终结果CuS的

含量____________o

26、(10分)硫酸亚铁晶体俗称绿矶(FeS04•7乩0),重倍酸钠晶体俗称红矶钠(NazCnO;・2比0),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

产品。工业上以铭铁矿[主要成分是[FelCiU)】为原料制备绿利和红矶钠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适量H:SO.

H,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Fe(Cr(h)2中铭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Fe(CrO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化学上可将某些盐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zSiOs写成曲20・5论,则FelCrQ”可写成。

(3)燃烧辂铁矿时,矿石中的Fe(CrOz)2转变成可溶于水的NazCr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Fe(Cr02)2+8Na2C03+702=^Fe203+8Na2Cr04+8C02

①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为了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⑷己知er。’?一在氢离子浓度不同的酸性溶液中有不同的反应。如:

2-2242

2CrO4+2H*=Cr2O7+H2O3CrO4+4H=Cr3O1o'+2H2O

①往混合溶液甲中加入硫酸必须适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o

②混合溶液乙中溶质的化学式为o

(5)写出Fe与混合溶液丙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o检验溶液丁中无Fe*的方法是:。

从溶液丁到绿巩的实验操作为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

27、(12分)X、Y、Z均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某同学用X、Y两种单质及Z的溶液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如

下表所示:

X&flB产生大修无人气淮■袅面只能产生少■二米.然后就无变化X.YfttlR.XA«n*tA1XM

(1)1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E(反应物)E(生成物)(填“*y”或“=”),仅仅由I、H中的信息可知,Z可

能是_____O

(2)若X是铝,在温度不变时向I中分别加入(适量)等物质的量的Na。、KCkCsCl后,产生无色气泡的速率明显

加快,导致这种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3)若X是铝,II中反应产生的气泡有特殊颜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单质Y不可能是—(填字母)。

A铅B石墨C镁D银

(4)若DI溶液最终变成蓝色,写出负极上电极反应式;变化过程中,参与正极上放电的离子是。

28、(14分)艾司洛尔(T)是预防和治疗手术期心动过速的一种药物,某合成路线如下:

POCCHj

八CHjCOOHCW光照①NaOH/HzO、Qs丙二酸cueH

c,HQ石尸B2

CHClj

ACD

HCHCOOCHJHCHCOOCHJ

A2222

CHCHj—CHCH2CI(CH3)2CHNH«

C9HioOj-震夫QMZOI----------------

(H

[CH2NHCH(CHJ)2

I

回答下列问题:

(DA的结构简式为,D的化学名称为o

(2)G-H的反应类型为,H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o

(3)C-D中步骤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o

(4)已知:1molD和1mol丙二酸在叱咤、苯胺中反应生成1molE、1mol40和1molC02,且E能与溟水发生加

成反应,则E的结构简式为o

(5)X是F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①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与FeCL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

⑹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0coeH频网和C^HCH网为主要原料制备出00coeH阳俐OCH3用的合成路线

29、(10分)碎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碑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

(1)碑的常见氧化物有AS2O3和AS2OS,其中AszOs热稳定性差。根据图1写出AS2O5分解为AS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2)碑酸钠具有氧化性,298K时,在100mL烧杯中加入lOmLO.lmol/LNasAsCh溶液、20mLO.lmol/LKI溶液

和20mL0.05moi/L硫酸溶液,发生下列反应:AsCV•(无色)+2r+2IT-As(V•(无色)+L(浅黄色)+H2OAH。测得

溶液中el)与时间⑴的关系如图2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下列情况表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溶液颜色保持不再变化b.c(AsO./)+c(AsO4¥)不再变化

C.Aso5的生成速率等于L的生成速率d."4?:,保持不再变化

。(八)

②0〜10min内,「的反应速率v(e)=。

③在该条件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o

④升高温度,溶液中AsO产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AH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利用(2)中反应可测定含AS2O3和AS2O5的试样中的各组分含量(所含杂质对测定无影响),过程如下:

①将试样0.2000g溶于NaOH溶液,得到含As(V•和AsO产的混合溶液。

②上述混合液用0.02500mohL-1的L溶液滴定,用一做指示剂进行滴定。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12溶液40.00mL。

则试样中AS2O5的质量分数是_____o

(4)雄黄(As4s4)在空气中加热至300C时会生成两种氧化物,其由一种氧化物为剧毒的砒霜(As2(h),另一种氧

化物为(填化学式),可用双氧水将AS2O3氧化为H3ASO4而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o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I)

【解析】

A.反应后的溶液一定满足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B.pH=5时,溶液呈酸性,贝C(H+)>C(OIT),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C.如果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20.0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为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

钠溶液体积小于20.00mL;

D.由于CH3coOH的物质的量是定值,故以CH3coO-)不可能持续增大。

【详解】

A.在反应过程中,一定满足电荷守恒:c(Na+)+c(H+)=c(CH3CO(T)+c(OH-),故A正确;

+

B.pH=5的溶液呈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Na),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为:

++

c(CH3COO)>c(Na)>c(H)>c(OH),故B正确;

C.如果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20.0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为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

钠溶液体积小于20.00mL,故C正确;

D.由于CH3coOH的物质的量是定值,故随NaOH溶液滴加,溶液体积的增大,c(CH3co(T)不可能持续增大,故D

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明确各点对应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应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2、B

【解析】

A.SO2能使蓝色褪去得到无色溶液,H2s能与滴有淀粉的碘水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不

符合题意;

B.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无色溶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B符合题意;

C.与硫酸铜混合无变化的为SO2,混合生成黑色沉淀的为H2S,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不符合题意;

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HzN通入品红溶液中无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o

3、A

【解析】

A.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所以酸性:CH3COOH>H2CO3>HCN>HCO3,酸性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

程度越大,酸性:H2CO3>HCN,所以水的电离程度:NaCN>NaHCO3,选项A不正确;

B.0.1mol/LCM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NH3・H?O和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0.1mol/L

CH3COONH4中钱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则溶液显中性,选项B正确;

C.酸性:H2CO3>HCN>HCOJ,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N+H2O+CO2=HCN+HCO3,选项C正

确;

D.pH相同时,酸性越弱,酸的浓度越大,所以等pH的CFhCOOH和HCN,CH3COOH的浓度小,贝ljCH3COOH消

耗的NaOH少,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4、B

【解析】

A.实验I中,将SO2通入AgNCh溶液(pH=5)中得到无色溶液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所以

测定无色溶液a的pH无法判断二氧化硫是否被氧化,故A错误;

B.实验n中,取白色沉淀B,加入3mol/LHNO3,产生的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硝酸被还原为NO,证明

该沉淀B中含有还原性的物质存在,故B正确;

C.实验HI中,检验硫酸根离子应先加入盐酸酸化,目的是排除A/等,以免干扰硫酸根的检验,直接向溶液a中加入

BaCh,产生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不一定是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由于实验I、n、m不能证明产物中含有硫酸根,因此不能确定产物中含有Ag2s04生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5、C

【解析】

向KCN溶液中先加入足量KOH溶液再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两种无毒的气体,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

为2KCN+8KOH+5cl2=2CO2+N2+10KCl+4H2。,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碳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二氧化碳是氧化产物。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氮气是氧化产物,

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钾生成氯化钾,碱性变成中性,所以溶液的pH会降低,选项B错误;

C.由反应2KCN+8KOH+5cl2=2CO2+N2+10KCl+4H2。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选项C正确;

D.状况不知,所以无法求气体的体积,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C

【解析】

湿法浸出软镒矿(主要成分为MnCh,含少量Fe、Ak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锌,加入浓硫酸和植物粉浸出

过滤得到滤液除去杂质,加入碳酸氢钱形成沉淀通过一系列操作得到高纯碳酸镒。

【详解】

A.试剂X可以是MnO、MnCOj等物质,目的是调节溶液pH,利于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且不引入新杂质,

但不用二氧化铳,避免引入杂质,故A错误;

B.Mg(OH)2完全沉淀时,/[\但(。14)2]=。(1邈2+)./(0田)=31(尸xc2(OH-)=1.8xl()T,贝IJ

c(OH)=VL8xlO_3molL-',则pH为3・5〜5・5时不能除去Mg杂质,故B错误;

C.加入植物粉是一种还原剂,使M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故C正确;

D.持续升高温度,可使碳酸钵分解,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D

【解析】

A.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为H++NH3・H2O=NH4++H2O,故A错误;

B.醋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为CH3COOH+OHFH2O+CH3COO-,故B错误;

C.硫酸钿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为2H++SOF+Ra2++2OFT=RaSO“+2H2().故C错误:

D.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与水的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为H++OH=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o

【点睛】

明确H++OH-—WO表达的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能用此离子方程式的反应是一类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

水,且生成的盐为可溶性盐,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钢溶液的反应就不能用此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是生成的BaSO」不溶。

8、D

【解析】

A.若5个碳原子形成一个五元环,则有5个碳碳单键,A项错误;

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B项错误;

C.由于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因此四苯基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项错误;

D.化学式为CgHix。2且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水解

后得到丁酸和戊醇,丁酸一共有2种,戊基则有8种,即戊醇有8种,因此该酯一共可能有16种结构,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高分子一般指分子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同学们可以自己算一算油脂的分子量,就知道油脂属不属于高分子了。

9、C

【解析】

A.放电时,电子由石墨电极流向磷酸铁锂电极,则电流由磷酸铁锂电极流向石墨电极,A错误;

--三

B.根据电池结构可知,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Mi-xFexPO4+LiC6-LiM1-xFexPO4+6C,B错误;

C.放电时,石墨电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LiC6・e,=Li++6C,C正确;

D.放电时,Li+移向磷酸铁锂电极,充电时Li+移向石墨电极,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10、C

【解析】

A.①到②的过程中,体积缩小了一半,平衡时A物质的量由0.88amol变为lamoL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X

此时应为气态;故A正确;

B.②到③的过程中,体积继续缩小,平衡时A物质的量由lamol变为0.75amoL说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说明X

在压缩的某个过程中变成了非气态,结合A项分析,①到③的过程中X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结合A、B项的分析,平衡首先逆向移动然后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D.③状态下A物质的量最小,即A转化率最大,X的物质的量最大,故D正确;

答案选C。

11、B

【解析】

题目已知负极采用固体有机聚合物,左图是电子流向固体有机聚合物,左图是电池充电原理图,右期是原电池工作原

理图,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W/芸叱-2,

----C?H,-+2nLi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e-=3Fo

【详解】

A.左图是电子流向固体有机聚合物,则左图是电池充电原理图,故A项错误;B.放电时,Li+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即Li-

从右向左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B正确;C.放电时,正极液态电解质溶液的b得电子被还原成r,使电解质溶液的

颜色变浅,故C项错误;D.充电时,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2nLi'+24=电8*'

比),故D错误;答案:B。

【点睛】

易错点: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注

意不要记混淆。

12、A

【解析】

A、根据键线式的特点和碳原子的四价理论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G7H20N4O6,故A错误;

B、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碳酸即水和二氧化碳

生成,故B正确;

C、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氨气生成,故C正确;

D、因为该化合物中含有醇羟基,因此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Ao

13、D

【解析】

A.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原子“书写”文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户C考古断代是元素的放射性衰变,故B错误;

C.分馆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粮食酿酒,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o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14、A

【解析】

滨单质与二氧化硫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溶液中滨的颜色会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Br2+2H2O=H2SO4+2HBr,硫元素化合价升高(+4一+6),体现还原性,溟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0一・1),

A项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具有多重性质,可总结如下:

1、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相似,溶于水显酸性,可与碱等反应;

2、还原性:二氧化硫可与酸性高铳酸钾、过氧化氢、氯水、滨水等强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3、弱氧化性:二氧化硫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等;

4、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漂白品红等物质,

尤其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还原性是学生们的易混点。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氯水、溪水褪色体现的二氧化硫的还原

性,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漂白性。

15、D

【解析】

A、硝酸酸性强氧化性强能与金属反应,强水为硝酸,选项A错误;

B、糖类有些有甜味,有些没有甜味,选项B错误;

C、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选项C错误;

D、钾的焰色反应是紫色,用火烧硝石(KNO3),是钾的焰色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6、D

【解析】

A.油酯中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煤的干馆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酒精分子结构简式为CH3cH2OH,含有C、H、O三种元素,是烧的衍生物,不是碳氢化合物,C错误;

D.聚乙烯是乙烯CH2=CH2发生加聚反应产生的无毒高分子材料,因此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o

17>D

【解析】

A.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遇FeCb溶液显紫色,苯酚的同系物应符合有且只有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连一个羟基,

其余全部是烷嫌基,A错误;

B.与浓澳水反应酚类为邻对位上的氢被滨取代,左边苯环邻对位上只有一个H,右边苯环邻对位上有两个H,还有

一个C=C与滨水发生加成反应,共消耗4moi的Bn;3个酚羟基、一个氯原子,氯原子水解又产生1个酚羟基,Imol

该有机物消耗5moi氢氧化钠,B错误;

C.能使酸性KMnCh褪色的官能团有酚羟基、C=C>苯环上的甲基,C错误;

D.苯环和碳碳双键均是平面形结构,因此分子中碳原子有可能均共平面,D正确;

答案选D。

18、A

【解析】

2

NazS、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S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一,Na2sO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NaCIO中C1元

x4

素的化合价为+1价,Na。中C1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反应中Na2sx与NaCIO物质的量之比为1:16,根据得失电子守

2...一

恒,lxxx[(+6)-(--)]=16x2,解得x=5,答案选A。

x

19、C

【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带有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离子能够中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电荷,导致氢氧化铁发生聚沉,所以不能

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K\NO3-、NHvHzO离子之间不反应,与银氨溶液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重铭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胶体容易发生聚沉。

20、D

【解析】

A、己二酸是二元弱酸,第二步电离小于第一步,即Kai=)>Kaz="X):(〃),所以当pH相等即

C(H2A)C(HX)

氢离子浓度相等时lg空出因此曲线N表示pH与怆等二的变化关系,则曲线M是己二酸的第二

C(H2X)C(HX)C(H2X)

c(X2")

步电离,根据图像取一0.6和4.8点,-------«中)=10-4、]011〕代入Kaz得到长22=10-5因

c(HX)

此凡2(H2X)的数量级为10R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曲线N表示pH与1g坐"的关系,B正确;C.曲线

N是己二酸的第一步电离,根据图像取0.6和5.0点,)=100301・11】,c(H+)=10fOmol・L1代入Kai得到

C(H2X)

44

Ka2=10-,因此HX-的水解常数是10-力O-uvKaz,所以NaHX溶液显酸性,即c(H+)>c(OFT),C正确;D.根

据图像可知当1g笑二=0时溶液显酸性,因此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电第二>°,即c(X*)>c(HX-),D错误;答

c(HX)c(HX)

案选D。

21、C

【解析】

还原性Fe2+>Br,所以通入氯气先发生反应2Fe2++CL=2Fe3++2C<,Fe?+反应完毕,剩余的氯气再反应反应

2Br+C12=Br2+2Cl,溶液中含有说明氯气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计算。

【详解】

还原性FC2+>BF,所以通入氯气后,先发生反应2Fe2++Ch=2Fc3++2C「,Fe?+反应完毕,剩余的氯气再发生反应

3.36L

2Br+C12=Br+2Cl-,溶液中含有B『,说明氯气完全反应,Cb的物质的量为=0.15mol,若Br•没有反应,

222.4L/mol

则n(FeBr2)=0.5n(Br)=0.15mol,0.15molFe2+只能消耗0.075mol的Cli,故有部分Br•参加反应;设FeBn的物质的量

为x,则n(Fc2+)=xmol,n(Br)=2xmoL未反应的n(Br-)=0.3mol,参加反应的n(BL)=(2x-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

0.2mol

有xxl+[2x・0.3]xl=0.15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