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D.调査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2、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斑纹会向其天敌传递不能捕食的信息,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类型分析,黄蜂的体色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营养信息D.行为信息3、澳大利亚草原最初没有兔;1859年有人放生了24只欧洲兔。这些兔急剧繁殖,严重影响了本地物种的生存。为了控制兔的数量,人们先后引入了狐狸和黏液瘤病毒(仅对欧洲兔致命)。如图是引入前后欧洲兔和袋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年之前,袋鼠与欧洲兔的种群增长率不同B.黏液瘤病毒与欧洲兔是寄生关系,狐狸与袋鼠是竞争关系C.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物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D.如果对欧洲兔的数量不进行控制,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4、科硏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0~20cm
20~40cm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实验2区。
食细菌线虫。
79.92
80.05
79.71
77.45
60.94
66.39
食真菌线虫。
6.54
6.33
7.45
2.69
2.56
2.59
杂食捕食线虫。
5.77
5.68
5.52
4.45
4.42
4.20
植物寄生线虫。
7.77
7.94
7.32
15.41
32.08
26.82
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A.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在0~20cm土层,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不明显D.在20~40cm土层,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最佳5、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A.臭氧层破坏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D.温室效应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肉动物为次级消费者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说法正确的是()A.行道树可以吸收灰尘属于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B.武夷山优美风光是属于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C.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要引用外来物种进行生态防治D.所有生物及其生态系统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8、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草莓和木本植物不能共同繁盛。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这是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B.演替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C.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D.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C.“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1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衰退型11、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一种群数是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点时是增长型,在点时是衰退型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点对应的时刻捕捞12、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13、土壤中的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某植物的落叶可以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增加。食细菌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消费者B.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C.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14、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普通蔬菜大棚相比,该生态种植养殖大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此时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D.食物网中的不同生物间通过同化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物种乙和物质丙的数量变化规律曲线图,其中物种甲捕食物种乙,物种丙是一种能导致物种丁患M病的小型昆虫。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甲对应的曲线为①,物种乙对应的曲线为③B.物种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但一定不是互利共生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丁的M病发病率可能具有呈周期性波动的特点D.物种丁在林冠层和林下层分布不均,该分布可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16、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中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中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9、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20、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22、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3、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24、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5、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28分)26、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做“光线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设计了一组实验:在纸盒内均匀地铺上潮湿的泥土,一边用书遮住,另一边不用书遮住(如下图)。同时放2只鼠妇在纸盒中央,观察鼠妇的活动。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
(3)若要获得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指出实验中的两处不足并加以改正。
①不足: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②不足: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4)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5)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当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27、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0h2h4h6h8h10h12h14h14h201.21.83.04.07.813.220.319.4251.22.03.85.88.919.519.018.5301.23.57.215.235.188.288.181.0351.24.89.220.175.273.170.268.1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35℃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_________。
28、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体深灰色,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被发现。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甲装置试管中需要放置湿润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装置乙采集大量的体型较小的动物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需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_____、趋_____和避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4)有人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这一建议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29、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t2时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6分)30、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图2表示草原上消费者同化量的三个去向在不同影响下的三种分配类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同化的能量除了①和未利用的部分之外,还有的流向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图1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数据如下表[单位:J/(hm2·a)]则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J/(hm2·a)。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A2.48×10112.00×1091.20×10103.60×1010B2.40×1076.00×1054.00×1052.30×107C7.50×1082.40×1076.00×1067.16×108
在图1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从图2可看出,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_____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31、辽宁省盘锦市的稻蟹共生稻田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典范;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常给河蟹饲喂饵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连续高温的气候使稻田中某种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____________制约因素。
(3)下图是能量流经该稻田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kJ/m2·a)。
图中的C代表____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
(4)稻田附近有一个池塘,池塘的总初级生产量(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通常低于陆地生态系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研究发现,许多鱼类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这些信息素属于____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池塘中生活着藻类、水蚤、鲫鱼、鲢鱼、鳜鱼等生物。已知水蚤是植食性动物,杂食性的鲫鱼和鲢鱼喜食水蚤,鳜鱼只与鲫鱼构成捕食关系。请根据以上描述,画出由这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虫卵;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其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
【详解】
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独立活动,取样点不要求相同,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错误;大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需计数小动物的种类数,不必对生物个体逐个计数,C错误;调査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对弃耕前进行调查,因此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D。2、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形式: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如花香引蝶。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详解】
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斑纹属于警戒色;而警戒色能向其他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该信息是通过光传播的,故属于物理信息。
故选A。3、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a年之前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
【详解】
A;a年之前,袋鼠数量减少;欧洲兔类似于J型增长二者种群增长率不同,A正确;
B、袋鼠与欧洲兔是同营养级间的竞争关系,a-b年间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下降的同时袋鼠数量也下降;说明狐狸和袋鼠之间是捕食关系,B错误;
C;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物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如天敌数量减少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正确;
D;0→a年为欧洲兔进入澳洲大草原初期;欧洲兔种群数量近似呈“J“型增长;若不对欧洲兔加以防治,就可能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故选B。4、D【分析】【分析】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详解】
A;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包含了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因此可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垂直结构能使土壤中的生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B正确;
C;在0~20cm土层;各个区域中同种类线虫的丰度差距并不明显,据此可说明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不明显,C正确;
D;在20~40cm土层;实验2区的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比实验1区和常规区都更大,说明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最差,D错误。
故选D。
【点睛】5、A【分析】【分析】
氟利昂被广泛地作为各种喷雾器的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层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
【详解】
A;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由分析可知,氟利昂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A正确;
B;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
C;水体污染是指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江、河、湖、海变质造成的污染;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收到严重干扰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D错误。
故选A。6、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
【详解】
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不一定都具有叶绿体,例如原核生物,蓝细菌,A错误;
B;动物大都为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不是所有的食肉动物为次级消费者,还可能是三级消费者等,B错误;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例如硝化细菌)、消费者(例如根瘤菌)或分解者(例如枯草杆菌);C正确;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等;细菌属于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C。7、B【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详解】
A;行道树可以吸收灰尘属于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A错误;
B;武夷山优美风光是属于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B正确;
C;外来物种的入侵会降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它们所拥有的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B。8、B【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闲置的种植过草莓的农田含有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故这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A正确;
B;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演替不一定都能发展到森林阶段,B错误;
C;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在这个过程中,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C正确;
D;由题意知;当农田闲置多年后,最终被木本植物覆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B:C【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施用的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B正确;
C;“无废化生态社区”生产模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改变,D错误。
故选BC。10、A:B【分析】【分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详解】
A、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塑,由题表可知,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成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因此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均为由此可推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
D、适度捕捞大鱼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AB。11、B:C:D【分析】【分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改善,K值增大,环境破坏,K值减小,A正确;
B;据图可知;(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而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等于K/2(100)时最大,B错误;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和S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数量都在增加,C错误;
D、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这样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D错误。
故选BCD。12、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度的。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详解】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
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减少;B错误;
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无机物;为藻类提供了大量的无机营养,故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微生物大量分解转变成了无机物,故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CD。13、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a、线虫可以捕食细菌,故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使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详解】
A;食细菌线虫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食细菌线虫可以捕食细菌,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A错误;
B;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
C;该植物增多;会导致食细菌线虫增多,能产生更多含氮物质,从而又导致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因此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C正确;
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使其他植物无法生存,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故选BCD。14、A:B:D【分析】【详解】
A;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A正确;
B;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获得的是排泄物中的无机盐,不是全部的排泄物,所以蔬菜和黄瓜不是分解者,C错误;
D;食物链中的生物主要以捕食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因此不同生物间通过同化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D正确。
故选ABD。15、A:D【分析】【分析】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
A;曲线①的波峰先于曲线③出现;物种甲捕食物种乙,由此说明物种甲对应的曲线为③,物种乙对应的曲线为①,A错误;
B;根据曲线①和曲线②的变化趋势可知;物种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但一定不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
C;物种丙是一种能导致物种丁患M病的小型昆虫;物种丙的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因此物种丁的M病发病率可能具有呈周期性波动,C正确;
D;同一物种在垂直方向不均匀分布;不能反映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AD。16、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20~25年,λ=1,种群数量稳定。
【详解】
A;由题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A正确;
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
C;分析题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
D;题图乙中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8、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9、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20、略
【解析】①.无限②.一定限度。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3、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详解】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解题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解析】①.干旱②.少③.不均匀④.少⑤.简单⑥.耐旱24、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25、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四、实验题(共4题,共28分)26、略
【分析】【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
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某生物小组的同学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实验提出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
应作出的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应作出的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①是鼠妇的数量太少;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令人信服。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时应多放几只鼠妇。
②不足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改为多次重复实验。
(4)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以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不能修改实验数据,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5)
实验结束后;需要将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按照实验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解析】(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鼠妇的数量太少放入多只鼠妇实验次数太少多次重复实验。
(4)B
(5)将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27、略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自变量;酵母菌的数量是因变量。酵母菌初期呈S型曲线增长,增长速率先快后慢,K/2时达到最大,不同条件下K值不同。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被不断消耗;代谢废物不断积累,种群进入衰退期,数量开始下降。
【详解】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表分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是先增加,当达到最大后再降低。35℃下,6h-8h,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75.2-20.1=55.1)最大。
(2)酵菌种群数量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培养液的浓度和培养空间的大小有关;与酵母菌培养液的起始种群数量无关,但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可以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要的时间。故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缩短;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3)根据表格信息;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分别为20.3;19.5、88.2、75.2。柱状图如下:
【点睛】
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掌握是本题的突破点,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会导致生长曲线的改变。【解析】①.种群密度②.先增加后减少/先增加后稳定在减少③.6-8④.缩短⑤.增大⑥.28、略
【分析】图中甲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据此解答。
【详解】
(1)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故则甲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湿润的棉花。
(2)70%的酒精溶液可以杀死并保存动物标本;防止腐烂,则乙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70%的酒精溶液。
(3)甲装置为诱虫器装置;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的原理。
(4)依据题干信息“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可知,跳虫弹跳灵活,用摄子不容易夹取,因此不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
【点睛】
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安全警示:跌倒坠床
- 公共文化场馆安全培训课件
- 公司安全培训汇报
- 木器采购协议
- 个人财务抵押合同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好朋友》说课课件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我的环保小搭档》说课课件
- 园林预算培训课件
- 代理记账协议书
- 流转土地的权利和义务协议
- 2024年民航安全检查员(三级)资格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部分)
-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件:《小鸡看世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产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灭火设备:防护式呼吸装置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
- 《幼儿园混龄民间游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 MGD与睑缘炎-课件
- 《脊柱肿瘤》课件
- 礼仪部计划书
- H酒店品牌管理策略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