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19/wKhkGWecGeiAWNqcAAFnaCkIs74289.jpg)
![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19/wKhkGWecGeiAWNqcAAFnaCkIs742892.jpg)
![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19/wKhkGWecGeiAWNqcAAFnaCkIs742893.jpg)
![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19/wKhkGWecGeiAWNqcAAFnaCkIs742894.jpg)
![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19/wKhkGWecGeiAWNqcAAFnaCkIs742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3、下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图中C所对应的这一天,该地()
A.夜长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4、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重庆得到的太阳辐射远小于上海,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天气B.纬度C.海拔D.大气污染5、能正确解释谚语“露重见晴天”的叙述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天气晴朗,水汽蒸发快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应用: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________,帮助用户发出________,及时________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________时间。7、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是___________。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将以下选项分布填入表中;以完成关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描述(无代表现象则不填)
①哺乳动物②喜马拉雅山脉形成③无脊椎动物④联合古陆解体⑤两栖动物。
⑥蕨类植物⑦爬行动物⑧被子植物⑨联合古陆形成⑩裸子植物。
。代。
纪。
距今年代(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海陆变化。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2.6
新近纪。
23
23
古近纪。
66
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侏罗纪。
201
201
三叠纪。
252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石炭纪。
359
359
泥盆纪。
419
419
志留纪。
444
奥陶纪。
485
485
寒武纪。
541
541
前寒武纪。
原始藻类。
9、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____,并伴有____、____、____-等现象的天气过程。10、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2018年12月5日开始,为了落实国家“绿盾”行动相关要求,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读图是____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
(1)“丝绸之路经济”在我国境内自东向西自然带依次递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_—_____;这种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珠峰南坡山麓的自然带A是_____;自然带C对应的代码是_____,(①高山针叶林带②高寒荒漠带③高山草甸带)。
(3)珠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成因是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_____状况变化很大而形成;此规律同_____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
(4)珠峰南坡自然带比北坡数目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3、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日冕、色球。(_____)A.正确B.错误14、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_____)A.正确B.错误15、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称为岩石圈。(_____)A.正确B.错误16、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_____)A.正确B.错误17、泥石流发生时应往河谷下游跑,以摆脱泥石流。(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某区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类型丰富(见下表:该地部分地貌种类及其标准),当地农业中种植业经济占比较大,粮油作物播种面积较广,同时牡丹栽培极具特色。近年来,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科研人员对不同地貌的农田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价(见下表:该区域各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突出优劣因子)。。地貌划分依据海拔相对高差相对高差浅丘低丘区小于500米小于50米低中丘区小于500米50-100米低山及山麓深丘区500-1000米200-500米(1)研究人员发现当地不同地貌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特点具有共性;试根据所学知识与材料分别分析浅丘低丘区与低山及山麓深丘区土壤有机质特点的成因。
(2)阅读下表并将(a:田块到居民点的距离b:农田防护林面积c:排灌条件)填入表中空格中。
(3)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试指出不同地貌区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与方向。
。地貌类型。
区优势因子。
限制因子。
浅丘低丘区。
pH值;田块坡度、田间道路通达度、_____________
农田防护林面积;土壤有机质含量。
低中丘区。
pH值;田块坡度。
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排灌条件。
低山及山麓深丘区。
_____________
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田块坡度、pH值、____________、农田机耕能力、___________
19、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处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旅游期间,当地正值四季中的________季,气候温和湿润。沿岸有洋流流经,按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属于___________。
(2)该同学认为照片所示地区存在以下六种地貌类型,其中正确的判断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海岸地貌②河流侵蚀地貌③海浪侵蚀地貌。
④喀斯特地貌⑤海岸堆积地貌⑥河流堆积地貌。
(3)从地貌观察的内容来看,该同学的拍照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该同学在当地旅游时,导游说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对此,该同学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怎样的?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本图显示的主题为水资源短缺,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也不均匀,①错误,②正确;人为原因: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③正确;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C。2、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有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因此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3、B【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C处于9月23日至12月22日之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位于南半球,此日南半球各地应昼长夜短,因此当地不可能是夜长最短时日,A错误;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旗杆影子长度为0,当然影子最短,B正确;南半球各地大多气温最高时出现在1月或2月,而图中C所对应的日期为12月22之前,此日当地气温不会是最高,C错误;太阳活动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该地此日不一定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D错误。故选B。
【点睛】4、A【分析】【详解】
重庆云层厚,云雨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重庆与上海纬度相当;故B错;重庆海拔比上海略高,但对太阳辐射影响很小,故C错;重庆为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但是大气污染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作用不如天气,故D错,所以该题选A。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小损失的能量。5、C【分析】【分析】
【详解】
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晴朗的傍晚或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降温快,降温幅度大,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从而出现露,因此露往往出现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即“露重见晴天”,C符合题意,排除AB;露是水汽凝结的结果,水汽蒸发快不能解释谚语“露重见晴天”,排除D。故选C。
【点睛】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定位求救信号报告位置救援7、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答时理解太阳辐射的来源至到达地面的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界后;再经过厚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因此要受到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
【详解】
太阳辐射能指太阳释放的到达地面的电磁波,因此要受到一个地点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影响,由纬度因素决定;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还要受到海拔和天气的影响;海拔高度影响空气的稀薄程度,天气影响大气成分,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我国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常年多雨多雾,因此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解析】纬度海拔天气四川盆地8、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球的演化历程为背景;考查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熟记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
动物界发展阶段:
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植物界发展阶段:
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中生代白垩纪以来(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
地球海陆的演变历史:
(1)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2)元古宙,现在陆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3)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此时期联合古陆形成。(4)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此时期联合古陆解体。(5)新生代,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许多高山,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形成。此时期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据此填表如下:
新生代:代表性动物为①哺乳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⑧被子植物;海陆变化为②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
中生代:代表性动物为⑦爬行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⑩祼子植物;海陆变化为④联合古陆解体。
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代表性动物为⑤两栖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⑥蕨类植物;海陆变化为⑨联合古陆形成。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代表性动物为③无脊椎动物。
【点睛】
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解析】。代。
纪。
距今年代(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海陆变化。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2.6
①
⑧
②
新近纪。
23
23
古近纪。
66
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⑦
⑩
④
侏罗纪。
201
201
三叠纪。
252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⑤
⑥
⑨
石炭纪。
359
359
泥盆纪。
419
419
志留纪。
444
③
奥陶纪。
485
485
寒武纪。
541
541
前寒武纪。
原始藻类。
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冻害10、略
【分析】(1)①为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垂直,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2)②为风向;若无④摩擦力,只受①气压梯度力;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平行,①与③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实际大气中的②风向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成一夹角,本图显示该地的风向相对于气压梯度力右偏了,因此该图示意北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较大。
【点睛】
风的受力分析要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偏向的是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解析】(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4)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1、略
【分析】【详解】
(1)“丝绸之路经济”在我国境内自东向西经过了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洋也越来越远,经过的自然带依次递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南坡山麓海拔约1200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B、C、D的排序是由低到高的顺序,它们所代表的自然带的水热状况由好到差,①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按水热状况由好到差的排序是①③②,它与B、C、D一一对应。
(3)由题干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可知;该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热状况的变化。
(4)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山麓位于海拔约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而南坡自然带基带的海拔在2500米以下,南坡山麓的海拔比北坡低,相对高度大;南坡是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因此,南坡的自然带较北坡复杂而完整。【解析】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向内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山地的垂直水热由赤道向两极南坡山麓的海拔比北坡低,相对高度大;南坡是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分析】【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由天体之间的引力产生的,故钱塘江大潮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点睛】
钱塘江大潮除了受天体引力影响之外,还受到海湾形状的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口状向海洋敞开,向陆地推进的潮水在前进过程中受到海湾约束挤压,水位逐渐升高,从而形成罕见的大涌潮。13、×【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点睛】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14、√【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一般是在气候炎热的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所以该说法正确。
【点睛】15、×【分析】【分析】
【详解】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故错误。
【点睛】16、×【分析】【分析】
【详解】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故错误。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泥石流发生时会沿河谷向下游流动;速度较快,向河谷下游跑,极易被泥石流掩埋。应向沟谷两侧高处跑。故材料说法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2题,共8分)18、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重庆某地区农业建设为材料;涉及土壤形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
(1)从表中看;浅丘低丘山区海拔低,相对高差小,地形相对平坦,开发较早,因此人类农业活动强度大,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低山及山麓深丘区相对高差大,且坡度大,土层薄,流水冲刷严重,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2)从表中看,浅丘低丘区海拔低,相对高差小,田块到居民点的距离近,是区位优势;低山及山麓深丘区,相对高差大,坡度陡,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次销售供货合同范本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听课评课记录
- 左右听评课记录一年级
- 河北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七课在集体中成长第2课时共建美好集体背记新人教版
- 《百家争鸣》听课评课记录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设备防雷接地安装施工方案
- 2以珍惜为主题三年级作文
- 股权激励协议(超额、身股)
- 交叉学科的探索之旅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贷款担保合同诉讼状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环境管理学》教案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一模)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摄影入门课程-摄影基础与技巧全面解析
- 冀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龙集镇稻虾综合种养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3000字】
- 父母赠与子女农村土地协议书范本
- 《师范硬笔书法教程(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联通H248技术规范
- 集团母子公司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