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5/06/wKhkGWebhVGARTREAAHScbKVk-g820.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5/06/wKhkGWebhVGARTREAAHScbKVk-g8202.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5/06/wKhkGWebhVGARTREAAHScbKVk-g8203.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5/06/wKhkGWebhVGARTREAAHScbKVk-g8204.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5/06/wKhkGWebhVGARTREAAHScbKVk-g82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4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表是1840—1894年中国棉花及棉纱;棉布进出口量表(单位:千担)。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族工业生存艰难C.贸易结构趋向合理D.逐步卷入世界市场2、据20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D.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3、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勾结倭寇,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流移他乡趁食佣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C.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D.导效白银成为通用货币4、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去殖民地化的背景下,要求发达国家出让利益、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和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这说明A.世界经济秩序需重建B.新兴工业国发展壮大C.全球化进程受到阻碍D.世界多极化日趋加强5、从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80年凤阳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07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对外开放的伟大战略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6、“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此现象体现了小农经济A.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B.具有封闭性和落后性C.男耕女织的辛苦劳累D.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7、南北朝时,南人已有嗜茶之癖,北人尚视之为怪异。而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则有“自邹、齐、沧、隶,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该材料反映了A.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饮茶之风从江南向北方扩散C.茶叶经济已形成完整产业链D.南北饮食习惯已趋一致8、观察下图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变化。
A.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9、某同学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归纳出下列四项"中国第一",其中不准确的是A.《申报》是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B.《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C.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D.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出现于台湾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11、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2、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B.错误1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其目的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A.正确B.错误15、连线。
(1)汉A晋商。
(2)唐B纸币。
(3)宋C曲辕犁。
(4)明D青瓷A.正确B.错误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A.正确B.错误17、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0分)18、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二美国东部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之间距离超过4500公里。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西部广闻、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如果没有它,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梦想永远只是梦想而已。过去(1869年之前),从纽约到旧金山最顺当也要走六个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七天。——摘编自(超级工程一览的博客:美国太平洋铁路一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尸骨》材料三目前欧洲公路以每天吞噬10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公路CO.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业总排放量的八成以上,欧洲公路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其CDP的0.5%,因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欧元。随着精力充沛的退休人员增加,教育旅行机会增多,国际间客运量强劲增长,铁路客运市场获得发展机遇。而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欧盟单一市场的诞生与发展,为欧洲铁路货运业务提供了契机。铁路、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欧洲,一个新的铁路时代已经到来,——据耿志民《欧洲铁路联盟交通政策对中国铁路的启示》(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分析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新的铁路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的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材料二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的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3)材料二所述现象对材料一所说的新生产方式会产生怎样影响?20、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著名特产。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xi,指麻类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
——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
材料二。
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据记载,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50多国的海船常到华南采购丝绸。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海港以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采越远,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
——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注释:“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3)依据材料三的图表,概括晚清时期中外生丝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影响。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年份生产资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器机器1873年2.6一※37.4一58.31.71893年15.6——28.40.153.42.51903年26.80.20.217.214.732.98.01910年39.10.20.513.111.928.36.81920年36.40.92.88.212.331.28.31930年45.10.13.43.512.227.17.4一一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9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时间情况。
1890—1920年。
1950—1970年。
1978—至今。
代表刊物.创办人。
《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
《新青年》(陈独秀);
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
《文汇报》(综合性日报)
《人民日报》(党报党刊).
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主要内容。
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
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
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二下图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材料三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梁焕奎,长沙府湘潭人,近代实业家。梁焕奎26岁中举后任湖南矿务局文案。受维新思潮影响甚深,致力于发展湖南矿业。1903年春,梁焕奎怀着救国兴邦的勃勃雄心,亲率三十五名湘人学子东渡扶桑,后回国任湖南矿务总局提调。1904年,梁焕奎与湘中名流筹集巨款创建全国第一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1908年在长沙创办华昌炼锑公司,所出纯锑质量超过英国,对我国锑矿业的发展贡献甚大。一战爆发,锑价扶摇直上,公司赢利丰厚,业务极一时之盛。湖南绅商各界见华昌兴旺,纷纷要求利益均沾,公司迫于压力,于是扩股,人事改组,随之机构膨胀,冗员充塞,开支骤增。一战结束,国际上军需纯锑量锐减,锑价暴跌,公司债台高筑,举步维艰,只得在1921年宣告破产。梁焕奎事业受挫,后又双目失明,只好遁入空门,后于1931年病逝于庐山。梁焕奎,长沙府湘潭人,近代实业家。梁焕奎26岁中举后任湖南矿务局文案。受维新思潮影响甚深,致力于发展湖南矿业。1903年春,梁焕奎怀着救国兴邦的勃勃雄心,亲率三十五名湘人学子东渡扶桑,后回国任湖南矿务总局提调。1904年,梁焕奎与湘中名流筹集巨款创建全国第一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1908年在长沙创办华昌炼锑公司,所出纯锑质量超过英国,对我国锑矿业的发展贡献甚大。一战爆发,锑价扶摇直上,公司赢利丰厚,业务极一时之盛。湖南绅商各界见华昌兴旺,纷纷要求利益均沾,公司迫于压力,于是扩股,人事改组,随之机构膨胀,冗员充塞,开支骤增。一战结束,国际上军需纯锑量锐减,锑价暴跌,公司债台高筑,举步维艰,只得在1921年宣告破产。梁焕奎事业受挫,后又双目失明,只好遁入空门,后于1931年病逝于庐山。——摘自百度百科词条《梁焕奎》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梁焕奎的人生经历中提取信息,分析中国近代实业发展的概况并进行评价。(需要写出概况,并发表评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画了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F1为阻力,F2为动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的“新经济的萌芽”是什么?其出现的显著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26、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1845-1848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生活期间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者的重变。1893年,列宁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1920年,毛泽东在北平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邓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①简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
②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详解】
从材料表格可以看出,棉花出口逐步增加,棉纱、棉布进口增加,这说明当时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故D项符合题意。中国自然经济没有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出口棉花逐步增加,出口棉纱为0,反映贸易结构是不合理的,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2、A【分析】根据“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可知,一战期间中国进口货物价值减少,出口货物价值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这和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有关,故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一战期间,中国国内环境并不稳定,C错误;D不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3、C【分析】【分析】
【详解】
C项,从“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可知,这些流民中有一部分成为了雇佣劳动力,这有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故C项正确。A项,从“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政府并未实行海禁;材料也无证据显示政府试图实行海禁。故A项错误。B项,我国古代小农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故B项错误。D项,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材料所述现象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4、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据材料“上世纪70年代去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和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旧的国际秩序受到冲击,世界经济秩序需要重构,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不是新兴工业国,故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全球化进程受到阻碍,而是反映新兴发展中国家要求重建世界经济秩序,故C排除;世界多极化日趋加强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和题干时间不符,故D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上世纪70年代去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和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到1980年凤阳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07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这主要是对内改革的结果,不是对外开放的影响;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可知,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的封闭性和落后性,而不是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故A选项错误;题干通过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没有涉及男耕女织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主要体现了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故D选项错误。7、A【分析】【详解】
根据“自邹、齐、沧、隶,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可得出南北朝时期因此南北对峙,饮食习惯差别较大,而到了唐朝时期,国家统一,南北方面的饮食有所融合,反映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从南向北扩散,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产业发展,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8、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宋朝城市商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反映了宋代城市打破了坊市界限,故A正确;材料图片没有反映“草市”盛行,集镇兴起,故B排除;明清时期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故C排除;材料图片的变化反映了政府放宽对商业活动的监管,故D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城市打破坊市界限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A【分析】【详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而《申报》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刊,A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BCD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B【分析】【分析】
【详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说法错误。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题干表述正确。15、B【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晋商是明朝时期;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曲辕犁是唐朝时期;青瓷是汉代出现。16、B【分析】【详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答案为:错误。17、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故题干说法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0分)18、略
【分析】【详解】
(1)因素:根据材料“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可归纳出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可归纳出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根据材料“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可归纳出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改善交通落后状况、改变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客观上推动自然经济的瓦解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意义:根据材料“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从纽约到旧金山最顺当也要走六个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七天”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利于西部的开发;为美国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促进美国崛起、缩短东西行程、利于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背景:根据材料“目前欧洲公路以每天吞噬10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公路CO.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业总排放量的八成以上”可归纳出公路交通带来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根据材料“而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欧盟单一市场的诞生与发展”可归纳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随着精力充沛的退休人员增加,教育旅行机会增多”可归纳出欧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解析】(1)因素: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
作用:改善了交通落后状况: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任答三点即可)
(2)有利于西部的开发;为美国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促进美国崛起:缩短了东西行程,有利于东西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
(3)背景:公路交通带来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欧洲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19、略
【分析】【详解】
(1)新特点:根据材料一“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得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中私营占据了主导地位;“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知地区性分工明显;“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措施:依据材料二“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官府对民间的工匠管制很严”,“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等信息,逐一进行概括,可得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3)影响:根据所学,材料二所述现象“重税”、“官局垄断”、“严格管制”、“限制出口”等,会对材料一所说的新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解析】(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
(3)明清时期的封建统治和对外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等信息概括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当时的海港以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采越远,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结合所学可以从促进港口城市繁荣、促进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延伸等方面作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的图示可以看出其状况是外商大量收购生丝,生丝出口增加;生丝生产行业中出现近代生产方式。第二小问,生丝大量出口说明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味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解析】(1)经营方式:官营丝织业发达;商人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地主经营的丝织业产品用于自己消费;也作为商品出售。
消费情况:丝织品品种多;数量增加;社会消费的丝织品增加;丝织品消费打破等级界限。
(2)原因: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海路运费较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
影响:促进港口城市繁荣;促进广东;福建地区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
(3)状况:外商大量收购生丝;出口增加;生丝行业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评价: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主要明确提供材料的内涵,本题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围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可以得出“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依据所学从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角度分析回答。
点睛:开放试题答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再对材料中相关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具体解题方法如下;
1.变化;趋势类:答题要求一般遵循“从到”格式答题。这类题在高考试题中是常考题型;值得关注。
2.特点;特征类:这类的题目一般要求“从具体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
3.归纳要点类:这类题目主要要求点要全,面要广,注意问题的角度和层次。【解析】示例一。
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
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
示例二。
论题: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9分)22、略
【分析】【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能力。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从1890年——1920年的时间限定中;概括报纸对中国近代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分析时代特征,报纸的宣传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从表格中1978——今的时间限定中,概括报刊对中国建国后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后中国报刊业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即可。
考点: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报刊业的发展及影响。
【详解】【解析】参考示例:(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论题一: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了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阐述: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②辛亥革命后;为启蒙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
阐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考点: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就本题而言,既可以提取观点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产生、在艰难中发展。也可以提取观点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火车机车制造走向世界先进水平。结合中国近代和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示例1:
观点: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产生;在艰难中发展。
说明: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国家不独立;②经济落后,国家贫弱;③思想;科技落后,守旧势力强大;④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暑假口算题
- 2025年庆阳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 疫苗接种服务合同(2篇)
- 电车租赁合同(2篇)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11溴碘的提取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学反思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试用期第一月工作总结
- 大学文艺部新学期工作计划
- 物业管理企业用工风险与防范对策
-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 叉车日常维护保养检查记录表
- 心源性休克的护理.ppt课件
- 精品解析: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 营业抄核收业务知识讲座
-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台账
- 施工组织方案(行车拆除)
- 分公司经营模式
- 上海通用泛亚整车开发流程
-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