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④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我国开始学会用木头建房居住的是()A.半坡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3、【题文】“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中读到?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4、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苛刻法律5、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的是哪件工具?()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斧C.

骨耜D.铁犁铧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秦长城西起______,东到______。7、司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铜器,它出自于商朝。______(判断对错)8、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但也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______(判断对错)9、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礼器和乐器______不同,______也不同不能随意混通使用。10、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______。(判断对错)11、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产生了______和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颊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1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14、医圣华佗发明了麻沸散。T.正确F.错误15、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6、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7、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A.正确B.错误18、北魏郦道元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2题,共14分)19、(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位于现在西安市长安区内的西周镐京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铁器、青铜器、骨器、玉器、陶器和其他各类饰物。

(2)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政治主张。他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采取的“罢黜百家”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

(4)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5)《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6)公元200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界上所有国家断绝了一切来往。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4题,共36分)21、很多成语都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你知道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2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主张,请你用直线把相关内容连起来:墨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庄子“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老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孟子“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韩非“兼爱”“非攻”23、为人民做贡献的;人民就会记住他。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他们相对应的名言;功绩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

24、连线题(将相应的时间与人物和事件用线连接起来)A公元前2070年1秦孝公①秦统一六国B公元前1046年2项羽②夏朝建立C公元前356年3陈胜、吴广起义③大泽乡D公元前221年4武王④巨鹿之战E公元前209年5禹⑤商鞅变法F公元前207年6嬴政⑥西周建立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5、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了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最远到达哪里?这一壮举有何历史意义?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民族关系、农民问题、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思想解放上逐渐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事件是:(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5)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6)系统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是:(7)成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略【解析】D2、C【分析】我国开始学会用木头建房居住的是河姆渡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C3、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四大名著。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出现了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其中《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样精彩的故事,如塑造了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无谋、诸葛亮的谋断等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解析】【答案】B4、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政治的本质相关知识。依据题干信息“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可知,秦朝政治的本质是皇权专制。秦朝统一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好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这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皇权专制的本质。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5、D【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畜拉犁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的是铁犁铧。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铁犁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解析】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故答案为:

临洮;辽东.

本题主要考查秦长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临洮;辽东7、略

【分析】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司母戊鼎它制造于商朝.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析】√8、略

【分析】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导致宋朝军事实力较弱.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但也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解析】√9、略

【分析】为了维系分封制的稳定;西周实行礼乐制度,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礼器和乐器规格不同,数量也不同不能随意混通使用,礼乐制度是分封制的外在表征,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规格;数量.

本题考查西周的统治.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周统治人民的手段.【解析】规格;数量10、略

【分析】敦煌是古代陆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特点.【解析】√11、略

【分析】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从而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故答案为:

私有制;阶级.

本题以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为切入点,考查父系氏族社会.

本题以父系氏族社会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私有制;阶级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秋郊饮马图》。《秋郊饮马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颊的代表作。【解析】【答案】对13、√【分析】【分析】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雕版印刷术的相关史实。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佗的相关知识点。华佗是汉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擅长外科手术。制成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在进行开刀等外科手术。被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解析】【答案】对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答案】对17、√【分析】本题考查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无数优秀工匠的创作,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本题是正确的。故选A。【解析】A18、×【分析】本题考查《齐民要术》。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累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要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还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的宝贵思想。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四、改错题(共2题,共14分)19、略

【分析】(1)本题考查铁器的发明和使用。铁器,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根据史实,西周时期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在西周遗址中不可能有铁器出土。故本题错误,应该把“铁器”去掉。(2)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提出的是“仁”的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本题错误,应该把“仁政”改为“仁”。(3)本题考查秦朝在思想发明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思想方面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罢黜百家”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故本题错误,应将“罢黜百家”改为“焚书坑儒”。(4)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军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渴望推翻秦朝的黑暗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虽然他们的起义最后失败了,但秦朝的灭亡是和他们首倡起义的功绩是分不开的。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比起秦末、西汉末两次起义,这是一次有周密计划、有长期准备、有明确目标的农民起义。起义前,张角把教徒、民众组成36方,拟定起义计划,提出纲领口号,明确打击的目标,做了充分准备。同时,这次起义不再利用某些统治者的旗号,而是公开提出“黄天当立”的口号,表明了农民起义有了新的发展。故本题正确。(5)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记述了自黄帝起至汉武帝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本题错误,应该把“断代史”改为“通史。”(6)本题考查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赤壁之战是在公元208年而不是公元200年,故本题错误,应将“200年”改为“208年”。【解析】(1)B铁器(2)B仁政(3)B罢黜百家(4)A正确(5)断代史(6)公元20020、略

【分析】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一切对外贸易,当时,清政府最初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专门管理外贸事宜和外国商人,由此可见,清政府当时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没有与世界上所有国家断绝了一切来往.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及影响.【解析】×五、连线题(共4题,共36分)21、略

【分析】试题分析:揭竿而起由来于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这是破釜沉舟的由来。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这是约法三章的由来。项羽和刘邦在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刘邦一方用的一个计策,即项羽在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的情况下,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以为刘邦已到了楚地,之后自刎而亡,是为四面楚歌的来历。东晋时代,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之后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苻坚中箭而逃,这是草木皆兵的来历。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解析】【答案】22、略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各自主张。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战国中期的孟子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动一切战争。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观点。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反对不义战争。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提倡法治,主张“以法为本”,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加强中央集权。因而答案为:墨子—“兼爱”“非攻”;庄子—“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孟子—“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解析】23、【分析】【分析】岳飞;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他精忠报国,名垂千古。鉴真,唐朝僧人,著名医学家。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他传经授道,僧俗共仰。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抗击倭寇,虎炳千秋。郑成功,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他收复台湾,光照史册。

【点评】本题考查了岳飞,鉴真,戚继光,郑成功的相关史实。2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秦朝统一、夏朝建立、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西周建立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公元前1046年,商和周在牧野大战,最后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因此正确的联系按顺序是A5②;B—4--⑥;C1⑤;D6①;E3③;F2--④。【解析】A5②;B—4--⑥;C1⑤;D6①;E3③;F2--④。

六、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5、略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综合概括能力,注意准确了解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析】(1)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取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2)明朝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3)根据分析题干中漫画可知;这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以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加上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故答案为:

(1)印度;日本.

(2)明朝;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3)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26、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开国大典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