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33/wKhkGWebhDiAWTbbAAEoZR459Bk403.jpg)
![2025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33/wKhkGWebhDiAWTbbAAEoZR459Bk4032.jpg)
![2025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33/wKhkGWebhDiAWTbbAAEoZR459Bk4033.jpg)
![2025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33/wKhkGWebhDiAWTbbAAEoZR459Bk4034.jpg)
![2025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33/wKhkGWebhDiAWTbbAAEoZR459Bk4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0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当120°E(东八区)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伦敦(中时区)是A.12时B.8时C.4时D.0时2、【题文】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是A.铁矿区位→煤炭区位→港口区位B.铁矿区位→港口区位→煤炭区位C.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D.港口区位→铁矿区位→煤炭区位3、下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A点比B点气压低B.C点比B点气压低C.D点比A点气压高D.C点比D点气压低4、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A.正确B.错误5、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6题,共12分)7、美国的66号公路(Route66);由伊利诺州的芝加哥一路连贯到加州的洛杉矶,始建于1926年11月11日,1985年退役。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21~22题。
(1)下列关于66号公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2)有关66号公路沿线自然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路的修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B.仍是美国人口迁移的重要通道C.海拔高,地形起伏大是该西段公路建设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D.旅游业的发展是该公路修建的主要因素8、【题文】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9、【题文】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10、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河流能()A.提供水源B.接纳城市的污水。
C.提供便利的水运D.增加城市的风景11、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图9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1)25.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2)26.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B.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C.促进产业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12、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图10),回答23~24题。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A.植物蒸腾减弱B.雨水下渗增强C.地表径流减弱D.地下径流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题文】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14、【题文】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15、除黑子、耀斑外,太阳活动在日冕层表现为____。16、(15分)图为太阳光照图,其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点位于昏线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3分)(2)这一天是南半球的(节气),判断的理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分)(3)A、B、C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白昼时间最短的是。(3分)(4)此时,英国处于()(2分)A.刚刚日落B.接近中午C.已经日出2小时以上D.喝下午茶的时间(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2分)(6)这一天荆门(31°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分)17、读大气环流变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节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2)气流相对上升的是_____气压带和_____气压带(填气压带名称),天气特点是。气流相对下沉的是_____气压带和_____气压带(填气压带名称),天气特点是。(3)常年盛行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18、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中EF线为(晨或昏)线。(2)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3)此刻,北京时间是(日期)点整。(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潍坊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此后三个月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5)按照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a、b、c三地依次是。19、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判断理由____。(2)A地成山的原因____。(3)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____岩。(4)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____理由____。(5)下列地形地质构造与B地相同的是____。A.庐山B.东非大裂谷C.喜马拉雅山D.渭河平原20、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2016年5月23日至2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围绕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环境目标做主题发言。下图17为“环境问题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17中序号②代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序号③代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2)从图17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解决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0分)21、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只分布于南半球。22、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会逐渐减小。23、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24、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6分)25、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和。(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对策有:____。(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甲:乙:(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6、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和。(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对策有:____。(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甲:乙:(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为了保护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材料二我海军护航编队航线图。(1)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西行途中,三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此时亚欧大陆受____控制(3分)(2)舰艇编队出发之日,地球公转到____(远、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快、慢)。西行途中,为了与当地区时取得一致,官兵的手表需调____(快、慢)。(3分)(3)舰艇编队途经北印度洋时,海区盛行风向是,洋流流向是。(顺时针/逆时针)(2分)(4)船舶过了索马里海域进入红海,红海处于板块与____板块的____边界。(3分)(5)舰艇编队行驶过程中的定位与导航主要依靠。(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00。中时区比东八区晚8个小时,所以为4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解析】【答案】C2、C【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的发展变化。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环境等;减弱因素:原料,劳动力的数量。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是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解析】【答案】C3、B【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热力环流的知识可知;冷热不均首先引起气流地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其结果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高低的差异(受热形成热低压,遇冷形成冷高压),竖直方向上的等压面也发生弯曲,其规律是遵循“高凸低凹”的原则,即高压处的等压线向上凸起,低压向下凹陷。由此可以肯定A点的气压高于B点的气压,C点的气压高于D点的气压。再根据所学的“在同一竖直方向,越往高空走,气压越低。”,故图中的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关系是A>B>C>D。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明白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同时能理解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大小在等压面上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为“高凸低凹”和在同一竖直方向,越往高空走,气压越低。最终才能比较出图中ABCD四点气压大小关系,试题属于中高档题目4、A【分析】本题考查软流层的相关知识。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呈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本题说法正确,故选A。
【解析】A5、A【分析】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c岩石由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的,故为沉积岩;根据各种岩石能重熔形成岩浆,而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判断a为岩浆;根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但可转化为其他各种岩石,可判断b为岩浆岩;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乙图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所以能反映其形成过程的是①。故选A。
【解析】A6、A【分析】试题分析:图中①为褶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②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③为三角洲,是流水沉积的结果;④为断层,为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答案选A。考点:该题考查内外力作用所产生的地貌形态。【解析】【答案】A二、双选题(共6题,共12分)7、【小题1】AC【小题2】A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公路的修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仅是修路工人,还有养路和其它相关的工作,A对。1960年代后期,随着州际公路的修建和投入使用,66号公路逐步遭到遗弃,不再被使用。1985年6月27日,在“美国公路系统”中被正式废除,B错。公路穿过高山区,所以海拔高,地形起伏大是该西段公路建设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C对。加强东西部联系是该公路修建的主要因素,D错。故本题选AC。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区域特征。读图,线路中部穿过美国中部的冬小麦产区,A对。公路西端的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的自然带类型,B对。芝加哥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美国重要的乳畜带分布区,C错。加州沿海农业由放牧业转变为以蔬菜、水果、乳酪为主,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D错。故本题选AB。【解析】。【小题1】AC【小题2】AB8、B|C【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以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内陆经济落后地区向沿海、工矿城市迁移,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有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解析】【答案】BC9、C|D【分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商务区。A项中心商务区应布局在城市的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错误。B项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一般位于城市的边缘,不符合中心商务区的布局原则。故CD正确。【解析】【答案】CD10、AC【分析】略【解析】AC11、【小题1】AD【小题2】CD【分析】本题考查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读图,从图中显示的生产结构看,山西省改变了过去以煤炭开采、输出为主的生产结构,对煤炭进行了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当地的收入,D对。我国铁路运输量约一半是运输煤炭,减少了煤炭输出,就可以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A对。图中没有显示出煤炭产量的变化,B错。当地产业结构改变了,并不是进行了产业转移,C错。所以本题选AD。
本题考查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从图中看,二氧化硫只是部分回收,没有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A错。图中显示排放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些温室气体,在当地进行煤炭深加工,会导致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不会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B错。图中产业部门中煤炭的深加工,焦化、炼钢等会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C对。山西黄土高原地区,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耗水量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D对。所以本题选CD。【解析】。【小题1】AD【小题2】CD12、【小题1】BC【小题2】AB【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因下渗作用变强,所以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城市绿地的增多,必然使植物的蒸腾作用变强。此题选BC。
“海绵城市”建设,地面的下渗作用增强,使地下径流量增加,可以增加城市的供水量;降雨季节,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促使雨水资源的利用;因绿地面积增多,城市滞洪能力增强,整体上城市排水能力有所下降;下渗作用的增强,使地表径流量减少,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此题选AB。【解析】。【小题1】BC【小题2】AB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供养的人口的最大数量。自然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整个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有限性。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内容分析即可。日常注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解析】【答案】B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故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即可判断。【解析】【答案】正确15、太阳风【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太阳的日冕层温度超过百万度;那里的许多带电粒子运动速度超过350千米/秒时,就能脱离太阳的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在极地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特别在太阳活动高峰时,太阳风格外强烈。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16、略
【分析】试题分析:(1)图中C为昏线,其东侧为夜半球,据此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2)从上题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南半球为冬至日。(3)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图中三地中C地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余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A>B>C;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三地中A地纬度最低,昼长最短。(4)图中A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00,0°经线位于该经线以东45°,其地方时为15:00,即英国的地方时接近15:00,D正确。(5)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全年最大值。(6)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知,荆门(31°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2.5°。考点:光照图综合判读【解析】【答案】(1)逆时针(3分)(2)冬至(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1分)23°26′N,45°W(1分)(3)C(1分)A>B>C(1分)A(1分)(4)D(2分)(5)赤道及其以南地区(1分)整个北半球(1分)(6)82.5°(2分)17、略
【分析】试题分析:(1)赤道附近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随着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发生南北移动,其中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气流上升处位于赤道以南,因此为冬季。(2)全球性大气环流中,气流上升处有四个地方,赤道附近和南北纬60°附近。在赤道附近,因地表受热多而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南北纬60°附近,来自副热带的暖气流和来自极低的暖气流交会,暖气流上升,从而形成低压,成为副极地低压带。随着气流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降雨。气流下降处有四个地方,南北纬30°附近和南北极附近。在南北纬30°附近,气流在重力作用下降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是全球受热最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极低高压带。气流下降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因此不易形成降雨。(3)C从30°吹向60°附近,为西风带,常年受其影响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气候。考点: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解析】【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分)(2)赤道低(2分)副极地低(2分)多阴雨天气(2分)副热带高(2分)极地高(2分)多晴朗天气(2分)(3)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全年温和湿润(全年温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分)18、略
【分析】试题分析:(1)判断晨、昏线的方法是:晨线东侧是昼半球,昏线东侧是夜半球。根据图中太阳光线的位置可以确定,图中EF线左侧(西侧)为昼半球,右侧(东侧)为夜半球,因此EF线为昏线。(2)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太阳直射的经线即12:00经线,即昼半球中央经线,因此此图中最左侧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该经线和90°W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其经度为90°E。(3)从上题分析可知,此时90°E为12:00,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比90°E早2小时,为12月22日14:00.(4)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整个北半球昼短夜长,潍坊昼短夜长;此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北半球(包括潍坊)昼长不断增长(夜长渐短),直至春分日,北半球各地昼夜等长。(5)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赤道上昼夜等长。a位于北极圈,昼长为0,b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c位于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考点: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解析】【答案】(1)昏线(1分)(2)东经90度,(1分)南纬23度26分(前后可对调)(1分)(3)12月22日(1分)14(1分)(4)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1分)昼短夜长(1分)此后变化为昼渐长,夜渐短,(1分)至春分日时,昼夜等长(1分)(5)cba(1分)19、略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1)在同一水平面做一水平线,A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B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说明岩层向上弯曲,但是顶部被侵蚀,所以B为背斜。(2)A地从地质构造来看,A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最初形成山谷,后形成山脉的原因主要是槽部因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两侧物质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3)图中③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位于岩浆附近,所以受岩浆的高温高压的影响从而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4)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东西向的隧道在图中的走向。A处为一向斜,可能会发生透水事故,且向斜的安全性不好;B处为背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起力量的支撑作用,安全性好,且B处没有地下水,不易渗水。(5)B地地质构造属于背斜,该地质构造容易形成褶皱山脉。庐山属于断块山,渭河平原属于地堑,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属于褶皱山脉。故选C。【解析】(1)B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2)向斜槽部因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变质(大理岩)(4)B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起力量的支撑作用,且不易渗水(5)C2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读图,根据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②为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导致降水酸性增强,为酸雨。③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差异。发达国家经济活动密集,工业发达,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主要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且人口增长过快,面临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所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3)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解析】(1)酸雨全球变暖(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控制人口增长(3)经济社会四、判断题(共4题,共20分)21、×【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和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22、×【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资源的种类和程度都在扩大,故人口容量会逐渐扩大。【解析】【答案】错误23、√【分析】试题分析:气旋过境时盛行上升气流,常常出现阴雨天气。考点:天气系统【解析】【答案】√24、√【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直接反映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解析】【答案】正确五、材料题(共2题,共6分)2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则雪线越低。(2)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反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的治理措施可从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分析。(3)结合图示的因果关系,注意结合能源与环境和新能源的开发问题。(4)结合图示从乙醇汽油的生产大量消耗粮食,加剧了全球的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订车预购定金汽车销售合同范本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火电厂水处理与化学监督》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工学院《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单片机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一期末语文数学试卷
- 安溪县数学试卷
- 生物医疗企业介绍
- 基础会计与实操教学大纲
- 交叉学科教学探索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
- 病例展示(皮肤科)
- GB/T 39750-2021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技术要求
- DB31T 685-2019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 燕子山风电场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 高一英语课本必修1各单元重点短语
- 糖尿病运动指导课件
-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炉用耐高温粉末涂料
- 心脑血管病的危害教学课件
-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