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4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中国古代的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主要有天、地、君、亲、师,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天人合一、和谐共生C.天下为公、崇德尚贤D.道法自然、以人为本2、美国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必然影响3、“某一作物有两个传播途径,草原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一中亚一欧亚草原诸青铜文化区一中国北方文化区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绿洲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帕米尔高原一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绿洲-河西走廊一黄土高原地区。”该作物是A.番茄B.小麦C.小米D.咖啡4、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A.促进人的意识觉醒B.颠覆了民众的信仰C.开始探究自然规律D.全盘否定城邦法律5、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这说明()A.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普适性C.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D.借用中国学术成近代西方风潮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可谓知矣。”孔子自己也坚守“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孔子具有比较强烈的非宗教意识和倾向。孔子之后,儒家也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学者都十分强调人事。儒家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也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摘编自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8、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材料二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
——(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律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社会强不凌弱。——《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三自由民侵犯他人住宅时,应在此侵犯之处被处死。如果一个自由民毁坏了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个自由民将另一个自由民的奴隶致残,那么,这位自由民要给予另一自由民折价赔偿。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汉谟拉比法典》(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比伦法典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汉谟拉比颁布法典的宗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典的宗旨能否实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时代特点。10、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キ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椅样,向隋唐源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图,“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条件,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被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该文化国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而时或被称为“中国文化圈”。其主要标志是汉字文化、儒教、律令制和佛教。——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请简要说明“中国文化圈”形成的原因。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
世界人口。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
最低估计数。
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率领希腊联军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他于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摘编自杨宁一、朱汉国主编《世界历史》材料二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材料三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它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维护了地区和平,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罗马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扩张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的性质和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统治的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许多证据证明;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比如,在商朝的妇好墓中发现了一些玉器,经鉴定是和田玉;昆仑玉等。汉武帝时,迫于匈奴的军事压力,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张骞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尽管如此,他的亲身见闻,引起了汉武帝的巨大兴趣。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时,张骞带了很多副使,浩浩荡荡几百人,并携带了大量的礼品。汉武帝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所以要吸引西域各国到中原来,就需要带很多礼品,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丝绸。随着张骞和副使们的出使,大批中亚国家和当地的民族都体会到丝绸的美丽,同时又通过商人扩大了与中亚、西亚的丝绸贸易。
——摘编自刘伟《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材料二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以当时不到一百万的人口,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葡萄牙16世纪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打破了阿拉伯人和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垄断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帝国,欧洲的贸易中心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因美洲的黄金、白银而强大起来)。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形成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形成的不同,并简析其世界意义。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6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西方医学现代殖民主义开始寻求香料贸易;异国热带植物同样是欧洲人追逐的热点。1563年葡萄牙人创作的《药材和药品的对话》是欧洲第一本提供印度疾病和药物知识的著作。欧洲医学者整合来自美洲;非洲原住民的传统医学,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体系。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这些战争中大多数人死于疾病而不是作战。预防性卫生事业的推广,有利于降低欧洲军队的死亡率。
蒸汽轮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疾病全球化创造了条件。19世纪的几次霍乱大流行使欧洲开始推动建立国际卫生标准和组织。这一时期;欧洲医学认为炎热气候是不健康的,产生了热带种族的懒惰散漫。疾病全球化以及惊人的死亡率,既催生了细菌学和疫苗学,又让种族歧视以一种貌似科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19世纪晚期;殖民主义扩张的动机发生重大变化,不再只关切热带地区欧洲军队和移民的健康,“医学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帝国力量“开始使用药物作为从新臣民中赢得支持的一种方式,以平衡殖民统治的强制性特征,并建立一种比单靠政府更广泛的帝国霸权”。现代工业制造的药品和疫苗之推广成为殖民扩张的重要部分。
——据(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著《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整理以“现代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为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15、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
美术。
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
西洋乐器。
西洋乐器。
建筑。
教堂;圆明园。
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续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6、大英博物馆是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汉斯.斯隆是享誉英国的收藏家,其藏品包括书籍、手稿、动植物标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1751年,他立遗嘱将私人收藏捐赠给国家,希望建立一座博物馆,“或将不时欢迎—切具有相同参观和浏览之渴望的人到访参观”“这渴望可以是,尽可能有用,或是努力满足好奇求知之欲,或是增进所有人的学识和新知”。社会舆论认为建立博物馆“有益于增进不列颠的荣耀”。1753年英国国会立法成立大英博物馆,斯隆的收藏成为展品核心。后来以库克船长为代表的探险家提供来自澳洲及更远的世界的珍岛,进一步丰富了馆藏。759年,大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者需要提前提出书面申请。门票一开始每天十张,后来增加到二十五张。大英博物馆在19世纪的新获藏品,反映了英国基于海上霸权获致的日新月异的帝国势力。英国在埃及击败法国后,将法国在埃及收集的文物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保存于大英博物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来自英国人埃尔金在希腊进行的考古发掘,将这些艺术品偷运回英国的做法被认为是对希腊的公开破坏。I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从圆明园中盗出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女史箴图》。1810年,登记参观制度被废弃,结果访客人数急剧上升。19世纪中期,大英博物馆被批评“开放时间正好处于劳工和匠人最不方便的时间段”,因而增加了开放时间,以求更好地为公众服务。20世纪大英博物馆继续“关注过去”,又在全球范围收集大量当代藏品。70年代,围绕是否收参观费发生了争论,“考虑博物馆回报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它给公众带来的教育红利,的观点占了上风,博物馆坚持免费参观。1972年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宝藏特展》吸引了160多万人,这个惊人的数字在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史上无出其右;这批藏品在整个70年代都在苏联、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的各大博物馆巡展。此后大英博物馆与各国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秦始皇:中国兵马俑》展览都获得成功。博物馆的受众面也在—系列电台节目,如《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中得到拓展。——摘编自【英】詹姆斯汉密尔顿《大英博物馆:第一座公众博物馆的诞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大英博物馆”的发展史。要: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4分)17、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8、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9、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详解】
题干“‘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反映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正确;A、B、C三项内容与“天地君亲师”无关,排除。2、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可知,从1965年到20世纪90年代,希望减少美国移民人口的美国人比例逐渐增高,这说明不断涌入的外来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移民持排斥态度,C正确;材料未涉及人口增加同财政负担之间的关系,A排除;材未涉及人口增加同社会贫富分化之间的关系,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3、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草原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一中亚一欧亚草原诸青铜文化区一中国北方文化区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绿洲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帕米尔高原一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绿洲-河西走廊一黄土高原地区”可知,该作物原产于西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是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B项正确;番茄原产南美洲,排除A项;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东北地区,排除C项;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4、A【分析】【详解】
材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后;人们开始对法律进行重新审视,即重视人的利益和感受,反映智者学派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故选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探究自然规律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人们开始对法律进行重新审视,无法体现全盘否定城邦法律,排除D。
【点睛】5、A【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伏尔泰和。亚当•斯密二人均对中国文化进行借鉴,说明的是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A项正确;B项错在“普适性”,排除;启蒙思想属于资本主义思想,其只是借助儒家思想的某些内容为其服务,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故“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错在成为风潮,排除。故选A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7、略
【分析】【详解】
因素:根据材“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可归纳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价值;根据材料“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可归纳出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根据材料“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可归纳出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经典的推动;根据材料“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可归纳出中国古代是世俗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观念的影响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重要因素。【解析】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价值;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经典的推动;宗教观念与儒家伦理相悖;中国古代是世俗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对比“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可知,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的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对比材料二中“(18世纪)英方所要表达的原意”“中方官员翻译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取向不同导致了“误读”“误译”;根据“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等信息,综合材料一、二可知,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时代环境等。【解析】因素:作者立场不同;作者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等。9、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调整一切社会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而分析法典诞生的原因,即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出现;国家诞生,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楔形文字的产生。
(2)宗旨:根据材料二“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社会强不凌弱”可知,汉谟拉比颁布法典的宗旨是发扬正义;严惩不法之人;反对以强凌弱,维护社会安定。
能否实现:根据材料三中对“自由民”“贵族”“奴隶”的规定可知;法典有严格的等级制内容,法典明确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和人身权益,奴隶不在法典保护之内,而且可以任意将他们致残致死,因此不能完全实现法典的宗旨。
(3)根据材料三中对“自由民”“贵族”“奴隶”的规定可知,法典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有明显的等级制表现;根据材料三中“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可知,法典还保留了原始社会时的同态复仇等残余。【解析】(1)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出现;国家诞生,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楔形文字的产生。
(2)法典的宗旨是发扬正义;严惩不法之人;反对以强凌弱;维护社会安定。不能完全实现法典的宗旨。法典明确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和人身权益;法典有严格的等级制内容;奴隶的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可以任意将他们致残致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法典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有明显的等级制表现;法典还保留了原始社会时的同态复仇等残余。(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0、略
【分析】【详解】
原因:据材料一“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得出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据材料一“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据材料一“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得出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据材料一“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得出隋唐大一统的局面;据材料一“隋唐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得出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解析】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隋唐大一统的局面;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1800年中国人口有增有减,具有阶段性;总趋势是增长,但增长缓慢;根据表格“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看,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占有三分之一左右,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唐宋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如曲辕犁的发明,使精耕细作技术成熟;唐宋时期江南大规模开发,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明清时期美洲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如唐朝的两税法、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等赋税政策变革,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动等方面回答。【解析】(1)增长缓慢;具有阶段性;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
(2)①生产工具的进步,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②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③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④出现赋税政策变革,人身依附关系松动等⑤仅出现经济发展等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率领希腊联军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可得出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2)根据材料二“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可得出,亚历山大远征的性质是:具有侵略性质。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叙述亚历山大远征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它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维护了地区和平,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统治的影响是:使地中海地区保持了比较长期的和平。帝国境内不同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奴隶制商品贸易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三“同时罗马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可得出,罗马帝国统治的影响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交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意义、大国扩张只是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及对文明交流的态度等方面认识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解析】(1)方式: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2)性质:具有侵略性质。
影响:一方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罗马帝国的统治,使地中海地区保持了比较长期的和平。帝国境内不同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奴隶制商品贸易不断发展。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
(4)文明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发展。大国扩张只是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促进文明文化的和平交流。13、略
【分析】【详解】
(1)特点: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可知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早;依据材料一中“商代;汉武帝和汉文帝”等信息可知丝绸之路是逐渐形成的以及时间跨度大;依据材料一“汉武帝时;迫于匈奴的军事压力,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汉武帝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可知丝绸之路形成带有政治军事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大批中亚国家和当地的民族都体会到丝绸的美丽,同时又通过商人扩大了与中亚、西亚的丝绸贸易”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从政治、经济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等回答。
(2)不同:依据材料二“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的信息以及材料一从新航路的开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不同、结果不同、路线不同、特点不同以及影响不同等思考回答。世界意义:依据材料二“欧洲的贸易中心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和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以及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等回答。【解析】(1)特点:出现时间早;逐渐形成,时间跨度大,带有政治军事目的。(影响:扩大了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西汉时期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等。
(2)不同: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危机等因素推动的结果;丝绸之路的形成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新航路通过海路连通全球,而丝绸之路则海陆兼有,但局限于欧亚非三大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充斥着血腥和暴力,如掠夺各地的金银、劳动力、廉价原料等,而丝绸之路则呈现出和平友好往来的特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但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贫穷,而丝绸之路使交往双方受益。
世界意义: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文明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四、论述题(共3题,共6分)14、略
【分析】【详解】
以“现代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为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过程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也带来带来全球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加之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从而催生出了预防性的卫生事业。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从而推动了相关医疗体系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但医学研究也为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由此可知,现代西方医学是近代西方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和进行殖民统治的产物,所以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种族歧视色彩,但客观上现代西方医学也推动了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带来全球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欧洲整合各地传统医学纳入西方医疗体系;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催生出预防性卫生事业。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条件的改善;带来疾病的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医疗合作的开展;技术进步促进了细菌学;疫苗学和现代制药工业的兴起。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殖民扩张的实力,医学研究也为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药品;疫苗的推广有助于缓和列强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成为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维系殖民统治、建立殖民霸权的重要手段。
现代西方医学在殖民扩张、殖民战争以及殖民统治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种族歧视色彩,与医学精神背道而驰,但客观上现代西方医学也推动了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一反映的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情况,主要涉及传播基督教;欧洲先进科技、人文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概况,主要涉及的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其次提取信息,可以从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等角度分析。再次,根据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说明论述,可以从背景目的、时代要求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点睛】【解析】示例一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
说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和人文知识;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
示例二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
说明: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要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示例三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
说明:明末清初时,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的初衷;近代以来,主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16、略
【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后来以库克船长为代表的探险家提供来自澳洲及更远的世界的珍岛,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可以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物品传入英国;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藏品;得益于收藏家的潜心收藏和胸怀,藏品来源于私人捐赠等;通过建立博物馆提升民族自信心。依据材料“大英博物馆在19世纪的新获藏品,反映了英国基于海上霸权获致的日新月异的帝国势力。英国在埃及击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计学概率计算题目合集试题及答案
- 经济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价格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统计学考试在线学习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考试环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产业新政策试题及答案
- 21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浙江获奖名单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 邮件客户管理操作手册
- 公司核酸检测合同样本
-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版)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 短视频企业号运营方案:通过原创内容树立品牌形象与价值观
- 机械制造厂质量管理手册
- 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
- 化学课堂提问的原则及提问策略
- Python数据分析 课件 项目3、4 数组计算库NumPy、数据分析库pandas
- 妇科炎症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 如康家园管理制度
- 职业道德与商业道德培训
- 2024年煤矿各类牌板制作标准及使用规定附煤矿井下牌板模版及标准
- 上门按摩项目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