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末附答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单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2、下列各组物质加热反应后,产生d最多的是()
A.KCId和MnO?的混合物10g
B.KCQ和KMnCh的混合物10g
C.纯KCIO^lOg
D.纯HgOlOg
3、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Q),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法错误
的是
g+8为g+a第
甲乙丙丁多c
A.甲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
D.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2NaOH+H6O4=Na2sd+HQ
C.2Fe+6HCI=2FeCL+3H2T
D.2KMnO4—K2MnO.+MnO2+O21
5、“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定条件下,CO和H?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甲醛(CH2O)
B.甲醇(CHiO)
C.乙醇(GHGO)
D.乙酸(C2H4O2)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母用的是()
A.Z一定是化合物
8.在反应中*、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7、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
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2
A
8、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氢原子
—氧原子
甲乙丙丁—碳原子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9、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10、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IO3、MnO2和Sbf3(硫化锌),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
3
要成分是红磷(P)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Id在MnO,催化下放出d,使红磷燃烧.同
时Sb2s3也可与Ch反应生成SbzCL和一种气体.SbzS,燃烧生成Sbzd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型
A.Sb2s3+8O2Sb2s3+3SO2
点燃
B.Sb2C)3+9C)2Sb2O3+3SO2
点燃
C.2sb2s3+8O22sb2O3+6SO2
点燃
D.2sb2s3+9O22sb2O3+6SO2
Ils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12、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A.H?B.Cl2c.NaOHD.NaNCh
13、如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4、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
4
A和B的质量比是()
A.1:IB.2:IC.4:ID.5:1
15、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FL、MO和CO?,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多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g820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0813
对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X的质量为4g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X、Y的质量比是2:5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5:4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3:1
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大
C.硝酸核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最分数为14%,该混合物中硝酸核的质量分数为40%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不会出现
蓝色沉淀
18、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乙丙丁
5
反应前质量(g)6.44.03.20.5
反应后质量(g)X7.22.40.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丁可能是催化剂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甲和乙是反应物D.X=2.4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铝合金m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1gH2,则m可能是1
B.要使SO2、SQ,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Sd与SCH的分子个数比2:3
C.将质量分数为20%的KNO:,溶液90g配制成40确溶液,需加入45gKNCh固体
D.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燃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型MnO2
A.C+O2CO2B.H2O2H2O+O2
MnO,占燃
C.2H2。H21+20TD.4P+5O2P2O5
2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速率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一定等于氯酸钾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d和H.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6
—o氢原子
2cO+58一定条件4CW3+2口。氧原子
甲乙丙丁爹碳原子
A.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Q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参加反应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5
2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O氢原子
2啜参一58一—条件+2口。氧原子
甲乙丙丁爹碳原子
A.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Q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参加反应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5
24、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注:0一氢原子
5*婴x8e+2'•-碳原子
20**3+
乙丙丁I•-氧原子
甲
0
7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5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图示中x的值为4
25、由C、。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C、。元素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A.CO?和COB.CO?和O2C.CO和dD.CO?和C
2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
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T
反应前物质质量/g826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416X2
A.反应后X的值为6B,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3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27、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二氧化
物质乙醇氧气水X
碳
反应前质
4.68.0000
量/g
反应后质
005.44.4a
量/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一定不含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28、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相对分子质量为152),现从山茶油提取7.6g柠檬醛,
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C°2和7.2g水,则柠檬醛()
8
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化学式为GOH^P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SO?和SO?中,硫兀素的质量比为4:5
B.等质量的NaHCd和MgCCh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的质量相等
C.高温条件下48g某铁的氧化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得到33.6gFe,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0.
D.把碳和铜的混合物与过量的氧气充分反应,所得固体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为20%
30、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缪碳原子
催化剂
+8-----------
O氧原子
甲乙丁O氢原子
A.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加
B.该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简答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31、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
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氯化钢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
9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O
③氢氧化钢溶液与稀硝酸混合:o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
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和,而CI、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
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3)请根据你的想像,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I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3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
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O氢原子
喏+小*L觌•匚]•氧原子
甲乙丙丁殄碳原子
(1)1个丙分子中共有一个原子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0
(2)丁的化学式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填写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33、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⑴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实行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榆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10
C2H5OH+4Cr0.3+6H2SO,=2Cr2(SOi)3+2CO21+9X,反应中红色的Crd转变为绿色的Cs(SCh)3,其中X的化
学式为o
⑵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由“y聚集成的物质(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
数比为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0
⑶已知n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n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m,m2o小西在做该实验时,
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原因是o
3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说法
⑴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⑵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选择碳酸钠和盐酸的原因是____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0
36、把10g铁和铜的混合物放到盛有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铁、铜
混合物和盐酸)减少了0.2g,求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37、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一
点燃点燃
H,+C12=2HC12Mg+CO,-2MgO+C
(2)资料显示:①②,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11
38、天然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个化学反应
是:CaCCh+X+HQ=Ca(HCO3)2。
⑴X的化学式是0
⑵已知碳酸氢钙[Ca(HCO立]易溶于水。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发现其变澄清,因为(用文字描述)。
39、二氧化氯(Cid)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1)利用氯酸钠(NaCIO3)可制备CKXNaCICh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通电
(2)工业上生产NaCQ的化学方程式为:2X+2NaCICht+2NaCQ,则X的化学式为一;反应前后化合
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3)在一定条件下,CI02与霞化氢(HCN)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一定条件Me嘴
----------►
-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反应生成的N2与C02的质量比为
40、碳在氧气里不充分燃
41、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
2CaCQs(粉末)+2Sd+O2二二2CaSO」+2co人
(1)若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CaCOa)80%的
石灰石多少克。
(2)处理上述100克废气,可得到含CaSOB5%的粗产品多少克。
4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镁和8g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14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
12
确,请加以改正。
4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当观察到一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
红磷燃烧,产生____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实验时若取用
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44、结构观、微粒观、元素观和转化观都是化学的基本观念。
(1)将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相结合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科学家最近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
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O”分别代表碳原子、氢原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该物质具有可燃性
的原因是(从物质结构的观点说明);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一;6.4g该物质完全燃烧可生
中CO,
成--go
(2)根据所制物质的组成成分选择原料,要考虑原料中能否提供所得产品中所需的成分且能够转化到产品中:
如海水制“碱”中,NaCl只提供了Na2cO3所需的小2”,则还需要能提供含元素的物质。按此思路,
用Na2c制取NaOH,需要用到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廉价原料是(填俗称),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变化体现
13
了“化学变化创造价值”。
(3)已知由Cu到69H%可经三步转化:CUTCuO-CuSO4TCu(OH)2,而Fe经两步反应可得到
氏9H1请补全转化的过程:Fe-TFC(°H)2。
45、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点燃点燃
H,+C122HC12Mg+CO,-2MgO+C
(2)资料显示:①②一,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实验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46、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相关问题:
⑴仪器a的名称是—o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有一。
47、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14
⑴仪器①的名称是O
⑵用装置甲制取氧气,采用该收集方法的依据是o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
加入少量的O
⑶用装置乙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
⑷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甲烷,同时生成碳酸钠,应
选用的装置是(填“甲"或"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8、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E
(1)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的事例有(写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镐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高镒酸钾制取d时,常用(填仪器名称)提供热源;现制取3瓶氧气,集气瓶容积为250mL需
要高镒酸钾的质量至少为g(通常氧气的密度约为1.34g/L,结果精确到0.1g)。
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
(4)4KO,+2€O2=2K,CO3+3O2O
15
制取氧气的原因是(写一点即可)。
49、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
验探究。下图中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有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
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
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填“前一种”或"后
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2)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两个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
实验的原因。你认为要用如图B装置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一;若装置不变.
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举一列)。
(3)写出实验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D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
(1)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⑵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
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铁条质量小,其主要原因是O
⑶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氨化镁(MgN?)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酸溶液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N?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
杯罩住小烧杯A不口Bo
[7T
现象:______
滴有酚酎溶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Nz
,液的蒸偌水
h
L
-->
J1延1匚二二1
(反思交流)①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d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N2,为什么呢?请给出
合理的解释O
(拓展延伸)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
1/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17
a—
D
图二
1;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镒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
装置是填序号);图二中,连接仪器的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③能用B、C装置制取的气体是O
④实验室常用3%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镒催化作用下获得平稳的氧气流。现有17%的HQ2溶液,能达到此效果
的最佳装置是O
⑤10gl7%H2O2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氧气物质的量是o(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52、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8
(1)拉瓦锡用装置—(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反应,生
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
一(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0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一(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
验误差的因素是一(答一条)。
(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
弹簧夹,装置D中(试管容积为40mL),注射器活塞从10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mL刻度处停止(误差
忽略不计)。
5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A装置相比其他固液常温装置,优点是
19
(2)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验满的方法为:—;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
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0
(4)若用图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通入;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D烧杯
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一;B处的现象是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
54、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
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
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
验探究。下图中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有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
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
20
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前一种"或"后
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一。
(2)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两个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
实验的原因。你认为要用如图B装置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一;若装置不变,
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一(举一列)。
(3)写出实验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D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o
56、如图所示,这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⑴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⑵导管口为什么要连接一个气球?
⑶若气球破损,测定结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57、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白磷燃烧时可以观察到;
(2)左盘锥形瓶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原因是
21
(3)反应完成后,天平的指针(选填“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
58、实验室制取X气体,该气体为氢气、氧气、氯气(。2)中的一种。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E
⑴用高镒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收集满的方法
③改用E装置(如图放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填“a”或"b”)通入。
⑵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和收集装置F的组合;
②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镒粉末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
59、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
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细玻璃管一PT气球
占憾
八、、乃WV
细沙
(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
22
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填"前一种"或
“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60、小明利用如图1装置,称量了白磷被引燃前后整个装置的总质量,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反应。
(2)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化情况是—o
(3)图2中,锥形瓶中固态物质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o
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61、硬水中含有较多C/和(填化学符号),我们可以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通过电解水实验可得出
水的组成,依据的化学原理是O
62、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0
(2)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o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o
(4)稀盐酸除去铁锈:一o
23
63、按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O
⑵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0
⑶有有毒气体参加的非化合反应:o
64、水煤气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由碳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微观
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0—氢原子
O-氧原子
碳原子
反应前反卤后
⑴请写出B物质的符号B物质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⑵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⑶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6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6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4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66、利用催化剂可以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下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S©-------►©•©+3©氧原子
甲乙丙丁■碳原子
⑴图中丁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甲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⑶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⑷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67、“三酸两碱”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代表一个国家的化工水平。“两碱”中的烧碱在化学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
盐水的方法制得,同时得到一种最轻的气体和一种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O
68、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d高效转化为甲醇(CHQ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
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缪碳原子
催化剂
co----+臬o氧原子
乙丁O氢原子
(1)物质乙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前后,(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3)写出生成物中氧化物的化学式。
25
(4)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o
69、用化学符号填空:氯化铜一,2个水分子—,氢氧根离子—,铁锈的主要成分
70、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
泡沫的为一o生活上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一(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试管a、
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一°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o
71、波尔多液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的病害防治,是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保护
性杀菌剂。请回答:
Boerduoye
波水多液
nI:mfiSMztet
(1)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配制过程中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
26
(2)喷洒波尔多液后,不到采摘期的蔬果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不易用水清洗,可用厨房中的调味剂浸泡除去。
72、硬水中含有较多Ca?.和(填化学符号),我们可以用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通过电解水实验可得出
水的组成,依据的化学原理是O
7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⑴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⑵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o
②二军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
钠(NaSQ。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
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o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74、如图是水分子通电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写出由图所获得的信息。
27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⑴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
7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Q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
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缪碳原子
催化剂
CO+Ao氧原子
甲乙丁O氢原子
(1)物质乙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前后,(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3)写出生成物中氧化物的化学式。
(4)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o
28
(文末附答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_022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Q,A正确;
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
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
催化剂
CHQ+O,CO2+H2O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ILD正确C
故选Co
2、答案:C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镒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镒酸钾加热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氧化汞加
热生成汞和氧气。
氯酸钾在二氧化镒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没有二氧化镒作催化剂的情况下,氯酸钾反应仍然生成
氯化钾和氧气,只是速率慢一些,故纯KCIdlOg产生的氧气质量大于KCId和Mnd的混合物10g产生氧气的
^-x100%=39.2%—xl00%=7.4%
质量;氯酸钾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22.5,氧化汞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217,氯
酸钾、氧化汞分解时,其中的氧元素完全转化成氧气,故10g氧化汞产生氧气的质量小于10g氯酸钾产生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计师考试模拟测试技巧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健身房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法解析》教案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课件
- 2025年度租赁合同模板
- 政治经济学试题
- 2025年少数民族劳动合同新规定
- 山东管理学院《学科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 医院药品采购制度及流程
- 宿舍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案例分析-以康得新为例》10000字
- 2025福建德化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参考】2016扣字排行榜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机械加工PFMEA案例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PPT(第四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