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21)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肯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

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肯定能全部溶解

解析:强电解质不肯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C1是强电解质,但却是共价化合物,A

项错;BaSCh是强电解质,但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C、D项错。

答案:B

2、9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有关限定条件下溶液中肯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r2mol.Lr的溶液中:K\Na.、CIO,「

B.c(H+)=VK^molL'的溶液中:K,Fe3+^Cl\COM

Hf

C.常温下,7c俞=lxl0」2的溶液:K\AIOI.CO歹、Na+

Ix-Z11

D.pH=13的溶液中:A1O2>Cl一、HCO彳、SOF

解析:A项,由水电离产生的c(FT)=10F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

性,C1CT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B项,c(H+)=,tmoll〉的溶液呈中性,

Fe"、COM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pH=13的溶液呈碱性,

HCO,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C

3、f列图中的试验方案,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

AB

2滴FeCh溶液

U盘Fc卜

试验方

-煤油

2mL5%HQ:溶液

NaOH溶液

试验目验证FeC1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视察其颜

的用色

CD

解析:A项,右边试管中除加FeCh溶液外,还在加热,反应速率快,不能证明FeCh

的催化作用,因为加热也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Fe作阳极,发生反应:Fe-2e一

4-2OH-=Fe(OH)2,石墨作阴极,发生反应:2H2O+2e-=H2T+2OH,生成的

H2可以保持溶液中无氧状态,煤油也可隔绝空气,可以达到试验目的;C项,C02

也可以被Na2co3溶液汲取:NH2CO3+C02+H2O=2NaHCOs,无法达至U试验目

的,应选用饱和NaHC03溶液;D项,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有部分HC1挥发到

NazSiCh溶液中,烧杯中有沉淀生成的无法证明是与CCh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与

挥发的HC1反应),无法达到试验目的。

答案:B

4、肉桂酸是一种食用香精,广泛应用于牙膏、糖果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

一'定条件

CHO+CH3cH()

CH=CHCH()+Hz(),下列说法不正确

列反应制得:的是)

A.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

B.检验肉桂醛中是否有残留的苯甲醛:加入酸性KMn04溶液,看是否褪色

C.1mol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10.5molO2

D.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醛基、碳碳双键

解析:依据肉桂酸的结构式确定其分子式为C9H80,A正确;检验肉桂醛中是否

有残留的苯甲醛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因为肉桂醛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解基也

可以使酸性KMnCM溶液褪色,B错误;依据肉桂醛的化学式可知,1mol肉桂醛

完全燃烧消耗10.5moiCh,C正确;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D正确。

答案:B

5、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NH:+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同时使c(OHT)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实行的措施是()

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CM固体

A.①②③⑤B.③⑥

C.③D.③⑤

解析:若在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c(N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

一)减小,①不合题意;硫酸中的H+与0H一反应,使c(OK)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②不合题意;当在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c(OFT)增大,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若在氨水中加入水,稀释溶液,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但c(OH)减小,④不合题意;电离属吸热过程,加热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c(OH)增大,⑤不合题意;加入少量MgSCh固体发生反应Mg2+-F2OH

_=Mg(OH)21,溶液中c(OH1减小,⑥不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气合成甲烷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I.CO(g)+3H2(g)=CH4(g)+H2O(g)

卜H\=—206kJmol1

II.CO(g)+H2O(g)=CO2(g)+H2(g)

△〃2=-41kJmor1

III.2CO(g)+2H2(g)=CH4(g)+CO2(g)

△”3=-247.4kJ-mor'

(1)图1是太原理工高校煤化工探讨所利用热力学数据分析得到温度对反应IIn

K(化学平衡常数K的H然对数)的曲线图,请分析出现这样趋势的缘由是

(2)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相关学

问和图2分析合成甲烷相宜的反应条件是在55()〜63()K、1MPa的缘由是

答案(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上升反应I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InK

减小(2)催化剂此条件下反应速率较快而且甲烷产率较高

解析(l)CO(g)+3H2(g)=CH4(g)+H2O(g)\H\=一206kJ-mo「此反应正方

向是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上升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

小,InK也减小。(2)催化剂只变更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是提高甲烷

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依据相关学问和图2分析在550〜630K和1MPa的条

件下反应速率较快而且甲烷产率较高,是合成甲优相宜的反应条件。

2、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

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

内层的3倍。

(1)X与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

①在1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O

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在Y的氢化物(生丫)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o

的氢化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其缘由是

(3)Z(H?Z)H2Y,

(4)Y与Z可形成YZT。

①YZT的空间构型为(用文字描述)。

②写出一种与YZ厂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协作物[X(NH3)4]Ch,1mol该协作物中含有o键

的数目为o

解析:X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s22s22P63s23P63dl04s2,为30号元素锌。Y核外电子

排布式为Is22s22P63s23P4,为16号元素硫,Z为氧。(1)①由晶胞结构可知,一个

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8x5+6xJ=4个。②Y在晶胞内部,共4个,化学式为

OL

中硫原子有对孤电子对,个成键原子,所以原子杂化类型为3

ZnSo(2)H2S22Sspo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HQ大于H2S,是因为水分子与乙醇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①SO1中由于硫原子是sp3杂化类型,所以为空间正四面体构型。②与SO1互

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可以采纳“左右移位,同族替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