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8/06/wKhkGWeZubaARx23AAITs4f3ymc810.jpg)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8/06/wKhkGWeZubaARx23AAITs4f3ymc8102.jpg)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8/06/wKhkGWeZubaARx23AAITs4f3ymc8103.jpg)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8/06/wKhkGWeZubaARx23AAITs4f3ymc8104.jpg)
![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8/06/wKhkGWeZubaARx23AAITs4f3ymc81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污染C.举贤以自佐佐:辅佐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祖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②欲因此时降武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本课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B.“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各越族部落的统称,也叫“百粤”。C.“黔首”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D.“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猪和羊。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称之为“牢”,“牢”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B.齐与楚从亲C.被发行吟泽畔D.明道德之广崇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相称(chèn)施与(yǔ)着力(zhuó)横七竖八(hèng)B.游说(shuō)福分(fen)懒散(sǎn)三差二错(chā)C.排场(chǎng)差人(chāi)盛饭(chéng)生杀予夺(yù)D.大抵(dǐ)淌汗(tǎng)揩油(kāi)美味佳肴(yáo)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8题,共16分)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7、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8、判断句。
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____________”表判断。
②秦,虎狼之国“____________”表判断9、补充省略句省略的成分。
被发行吟泽畔完整句子为“____________”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⑤举类迩而见义远名词,__________
⑥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动词,__________
⑦楚诚能绝齐连词,__________
⑧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形容词,__________11、选出填入横线处恰当的词语。
①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__________(考察/考查);一天内攀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__(偶然/偶尔)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五四运动后,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广泛接触国外的新思潮,在进行了反复的分析、比较和________(推敲/推求)后;最终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④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____(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⑤农历九月中旬应该是钱塘江秋潮的余威了,但昨天在杭州萧山美女坝,钱塘江潮突然冲上江堤,20多名观潮的游客__________(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被水冲倒。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
(2)负/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_____
(3)顾:君臣相顾_____
(4)损:满招损,谦得益_____
(5)逸豫: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_____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8分)15、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9分)16、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6分)17、下面是小明假期给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李老师:您约我光临您寒舍讨论我们学习小组假期互助学习的情况,我因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学生:小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D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意思是“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祖:效法。
故选D。2、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
A项;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翻译为: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以”,介词,因为。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翻译为: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以”,介词,把。
B项;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翻译为: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乃”,副词,于是;就。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翻译为: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乃”,/副词,才。
C项;①“子为父死,亡所恨”翻译为: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为”,介词;替,为了。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翻译为: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为”,介词,替、为了。
D项;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翻译为: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因”,介词,经由;通过。②“欲因此时降武”翻译为: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因”,介词,趁机、趁着。
故选C。3、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鲰生”指浅陋无知的人,并非指百姓。《鸿门宴》中有一句“鲰生说我曰”。
故选C。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离”同“罹”;遭遇,遭受。
B.“从”同“纵”;合纵。
C.“被”同“披”;披散。
D.没有通假字。
故选D。5、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横”应读héng;
B项;“说”应读shuì;
C项;“予”应读yǔ。
故选D。二、其他(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中;“践”,踏,据守;“因”,凭借;“为”,当作,作为;“据”,依靠;“临”,对着;“固”,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2)中;“蹑足”,置身,参与;“倔起”,兴起;“阡陌”,田间小路,指陈胜为农民出身;“将”,率领。
(3)中,“忽微”,极小的事;第二个“于”,表被动;“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岂”,难道。【解析】(1)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帝都城墙;凭借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上靠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把它们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2)(他)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兴起,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攻打秦国。
(3)(可见)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庄宗身死国灭,)难道仅仅是因为伶人吗?7、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事:侍奉。间:离间。穷:处境艰难。
(2)“身之察察”“物之汶汶”是定语后置句,即“察察之身”“汶汶之物”。察察:洁净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
(3)以:因为。分:职分。“惑于郑袖”“欺于张仪”都是被动句。内:在朝内,名词作状语。外:在朝外,名词作状语。
(4)卒:最终。使:派。“短屈原于顷襄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顷襄王短屈原”。短:诋毁。迁:放逐。【解析】(1)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结果遭到小人的离间,可以说处境艰难。
(2)一个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3)楚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应守的职分;所以在宫内被郑袖所蛊惑,在外面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很愤怒,就把屈原放逐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者,也”表判断。
秦,虎狼之国:秦国是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这是无标志词的判断句。【解析】①.①者,也②.②无标志词的判断句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被发行吟泽畔”是省略句,“泽畔”表地方,一般表地方的词语前面会使用介词“于”,即“被发行吟于泽畔”,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哦”。【解析】被发行吟(于)泽畔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举类迩而见义远”意思是“所用事物贴近生活而表达的意义却极其深远”;“类”,事物。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意思是“惠王深感忧虑,于是假意命令张仪离开秦国”,“患”,担心。
“楚诚能绝齐”意思是“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诚”,如果。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意思是“而圣明的君主太平安定的国家接连几代也不出现的原因”,“治”是形容词,太平安定。【解析】①.事物②.担心③.如果,果真④.太平安定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
①“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考察”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语境指到实地调查;研究;故选“考察”。
②“偶然”是一般过去时即形容过去某一时刻不经意的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偶尔”是一般现在时即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同一件事经常会发生。语境指雪花有时候落下来;强调次数少,故选“偶尔”。
③“推求”指以知道的条件为据,推究;探索未知。“推敲”是斟酌字句的意思。语境中反复思考的是思想(道理);故选“推求”。
④“咬文嚼字”强调死抠字眼儿,一字一板说得很清楚。“字斟句酌”指慎重;仔细地斟酌、推敲字句;形容写作或说话的态度慎重。语境中有“语言上”,故选“字斟句酌”。
⑤“猝不及防”事情出现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着重于太突然,来不及防范。“措手不及”动手处理已经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对付。着重情况出乎意料,来不及处理。这里强调遭到突然袭击,故选“猝不及防”。【解析】①.考察②.偶尔③.推求④.字斟句酌⑤.猝不及防12、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小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小变弱;“固”,险固;“自若”,像是原来的样子。
(2)中“山东”;东方诸国;“度”“絜”,比一比;“同年而语”,相提并论。
(3)中“尔”;你;“乃”,你;“志”,心愿。
(4)中“忽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微小的错误;“困于”,被所困;“溺”沉溺喜爱;“岂”哪里,难道。
【点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解析】(1)况且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变得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像原来的样子。
(2)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么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3)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4)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人或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译为: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原;动词,推究。
(2)“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为: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负,动词,背;及,介词,等到。
(3)“君臣相顾”译为:君臣互相看看。顾;动词,看。
(4)“满招损;谦得益”译为: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损,名词,损失,损害。
(5)“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为: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逸豫,形容词,安乐。【解析】①.动词,推究
②.动词,背/介词,等到
③.动词,看
④.名词,损失,损害
⑤.形容词,安乐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4、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8分)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复”,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衡”误写为“横”;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4中的“哺”误写为“浦”,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浦”误写为“哺”。【解析】①.一鞭残照里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论书策⑥.以舒其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浅而舟大也⑨.响穷彭蠡之滨⑩.声断衡阳之浦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9分)16、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复习听课评课记录
-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5.2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听课评课记录
-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南亚》听课评课记录4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1.2《走向共同富裕》听课评课记录
-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听课评课记录2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听评课记录2
- 石家庄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梦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俄罗斯》听课评课记录2
- 英语主语从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上海天文馆分析
- 中医睡眠养生中心方案
- 生活中的逻辑学
-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 初中生物中考真题(合集)含答案
-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 GB/T 5019.5-2023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硬质云母板
- 《工伤保险专题》课件
- 2024年农发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