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82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大泽乡起义D.赤壁之战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代疆域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是()A.隋朝统一图B.北宋、辽、西夏形势图C.蒙古政权兴起图D.金、南宋、西夏对峙图4、如图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一措施中,汉字“马”统一后的字体属于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5、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以什么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①青铜器②甲骨文③礼法制④分封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关于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四项描述,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不相同的是()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都生活在黄河流域7、半坡人最早种植的是()A.玉米B.花生C.水稻D.粟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9、《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____朝,秦王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1、西周的都城在______;东周的都城在______。12、(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__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___________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年。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被称作____。14、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将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也叫______。______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______。15、诗歌、民谣反映社会现实。(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的残暴统治。(2)“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____________造成的惨状。(3)“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是北宋____________政策下武将的感慨。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前期。17、黄河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18、魏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犬戎和羌等族。()19、东晋的画家贾思勰,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A.正确B.错误20、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1、阅读下列材料:

西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示意图: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2)请在材料二示意图对应的空格上填写人物相应的身份。

(3)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这个制度的实行在西周初期起到了什么作用?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意图)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摘自皮日休《汴河怀古》

(1)请你仔细观察示意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运河两端:A.______B.______

运河四段: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材料一所示是中国古代哪个大型水利工程?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3)2014年该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材料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此外,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你认为用哪个词形容上述材料的核心问题最为恰当?为什么?从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及其所起的作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出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4)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4分)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史记》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筐天下。———《论语》材料三春秋无义战。———孟子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4分)(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4分)26、【题文】看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7分)

(1)当你处在洛阳时;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什么?这个时期的运河是哪个朝代开通的?统治者开通此运河的目的的什么?(4分)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2分)

(3)在历史上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27、【题文】找朋友与判断是非(9分)

(1)连线题(5分)

(2)以下是某学生撰写的《宋代的社会生活》论文中四个主要观点;请你判断它的正误,请在正确观点后的【】写“对”,在错误观点后的【】写“错”。(4分)

①北宋初年;奢侈之风盛行,普通百姓都穿着精美华丽的衣服。【】

②北宋的肉食中以牛肉为主;南宋时南方人多吃鱼,临安城内外的鱼店不下一两百家。【】

③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已经有了。【】

④宋代人们出行多用马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也很普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展开的大战,东晋最后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是以少胜多.根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军.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具有以少胜多的共同点.

故选D.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掌握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解析】D2、C【分析】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借东风”;“草船借箭”这两个经典故事也可判断这次战役是赤壁之战。

故选:C。

题目给出了“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设问考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影响。【解析】C3、D【分析】地图所给的政权有南宋;金、西夏、大理等。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1115年女真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建立南宋,都临安。南宋曾与西夏、金并存,西夏在西北,金位于南宋的东北,与南宋对峙。

故选:D。

本题考查金;南宋、西夏形势。根据地图上所给政权名称进行判断即可。

掌握金、南宋、西夏对峙的形成和影响。【解析】D4、A【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文字。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了消除文字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本题图片就是秦朝统一文字。故选A。【解析】A5、A【分析】试题分析:此题从学生考查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识记能力,从课本是对有关青铜文明相关史实的考查。此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青铜文明”。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出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这些文明的创造者是礼法制下束缚的广大奴隶,为创造这些文明他们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选择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解析】【答案】A6、D【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不同点.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答案】D7、D【分析】依据所学;半坡人是世界上最早粟的原始居民.

故选D.

本题以半坡人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答案】D8、C【分析】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灭六国和秦的统一.【解析】【答案】C9、C【分析】材料“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制度趋向崩溃的历史.

故选C.

本题以《太史公自序》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崩溃的知识.

本题以《太史公自序》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崩溃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夏嬴政【分析】【分析】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点评】关于夏朝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关于秦朝的建立,学生还要知道,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战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11、略

【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大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又称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故答案为:

镐;洛.

本题考查西周和东周的都城.

本题考查西周和东周的都城,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西周的都城在镐,东周的都城在洛.【解析】镐;洛1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6月,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解析】【答案】1894年,1900年13、70万—20万年氏族【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前,后来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山顶洞人,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山顶洞人14、略

【分析】商朝前期屡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商朝;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业高达发达,青铜工艺十分精湛,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故答案为:

盘庚;殷;青铜工艺;青铜时代.

本题考查盘庚迁都和青铜器.

本题以庚迁都和青铜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盘庚;殷;青铜工艺;青铜时代15、略

【分析】(1)本题考查隋炀帝的暴行。“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他的罪行,用尽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这段话出自《旧唐书·李密传》,李密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所以这段话痛斥的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故填隋炀帝。(2)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故填安史之乱。(3)本题考查北宋重文轻武的社会现象。“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故填重文轻武。【解析】(1)隋炀帝。(2)安史之乱。(3)重文轻武。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解析】【答案】错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而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种植的是水稻。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18、×【分析】【分析】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内迁“五胡”。19、×【分析】本题考查顾恺之的作品。东晋的顾恺之绘画题材广泛,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朝的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20、√【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制订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太宗、唐玄宗的相关史实。【解析】√四、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1、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识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等级制度的知识点.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内容的知识点.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本题以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材料一是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西周建立后;通过实行分封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2)通过实行分封制;西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是最高等级,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和士,因此最上端指的是天子,往下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就是分封制的实行在西周初期起到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分封制.

(2)

(3)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2、略

【分析】(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可知;这是隋炀帝时期开通的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运河从北向南分为四段,即C段永济渠;D段通济渠、E段邗沟、F段江南河。

(2)根据所学可知;该水利工程是隋朝大运河,是隋朝时期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可知,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第二小问,“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中“漕”指的是漕运,即运河运输,说明大运河是南北交通大动脉;“其为利也博哉”说明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故答案为:

(1)A.涿郡B.余杭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

(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或杨广)。

(3)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本题以地图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本题掌握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解析】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23、略

【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北宋前期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解析】(1)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是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据材料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此外,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可知,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故用改革形容上述材料的核心问题最为恰当;秦朝建立后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在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等都是改革。从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及其所起的作用,能得出的结论是改革是强国之路。

故答案为:

(1)秦统一中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是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3)改革;秦朝建立后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在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等都是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4、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具有很多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主张解释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的奴隶社会里,他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相通的;(2)本小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些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这一事件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首先是古代书籍遭到了一次浩劫,很多古书都被焚毁,无从考据了,这也是对文化的一次严重摧残;其次禁止保留儒家等思想,使得自春秋以来,蓬勃活跃的自由思想氛围被打破和扼杀了,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其所起的主要是消极作用,应以否定。(3)本小题考查的是秦皇汉武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春秋战国时期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儒家思想,到了秦朝建立后仍然无法进入统治者的眼睛,甚至在焚书令中被摧残和坑杀,无疑跌到了历史的谷底。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儒生董仲舒的改造,揉入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把封建君权神化,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直接把武帝推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境遇与秦始皇时期是截然相反的,但坑儒与尊儒间的不同态度,两个皇帝却有着相同的目的,他们都是从维护自己统治为出发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从而达到巩固自身统治的目的,应该说二者有异曲同工的效果。(4)本小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有着很多内容,包括政治方面、教育方面、思想方面等。对于中学生来说,应以学习为中心,所以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思想部分对他们最为有用。其中的如三人中必有我师、学习要有虚心的态度、要经常复习、要互相学习、要不耻下问、要互相尊重等等,对中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实用的,我们可以让当代的中学生经常学习,领会其中的精髓,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学习文化做得更好。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解析】【答案】(1)“仁”。(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4)善于向别人学习、相互尊重、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酌情加分)25、略

【分析】试题分析:第一题,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出现原因的相关内容,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归纳,首先是阅读材料,理解其大意,然后结合材料中“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王室衰微,诸侯强大。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齐国称霸原因的准确理解,结合已学史实可以从地理条件、政治和军事条件、准确的策略等方面归纳,如齐国东方大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顺应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提高了齐国的地位,发展了齐国的势力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