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句子词语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人一辈子都在_____、_____中_____,唯有_____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A.高潮低潮沉浮庸碌B.低潮高潮升腾庸碌C.高潮低潮沉浮庸俗D.高潮低潮沉浮平凡2、把下面画线的长句改为整散结合的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柿叶一落,槐叶一飘,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萧萧地下。A.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B.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C.公园里或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D.公园里与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____(xī)息嫌____(wù)酝____(niàng)头晕目____(xuàn)B.____(è)运____哑(yīn)____猎(shòu)忍俊不____(jìn)C.____夺(cuàn)主____(zǎi)____告(bǐn)玲珑____透(tī)D.____芊(qiān)____蔽(yīn)____(zhuó)落苦心孤____(yì)4、【题文】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牡丹亭》,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柳梦梅,比黛玉为杜丽娘。(《红楼梦》)B.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C.《虞初新志》是清朝人林嗣环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课文《口技》选自这部小说集。文章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高超,也表现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D.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向杀父凶手复仇。后来,哈姆雷特中了致命的毒剑,临死前,他拼尽残存的力量将毒剑刺入了奸王的胸膛,当即杀死了这个谋害他全家的凶手。5、下列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这个时候;它浑身无力,精神不振。

②很快就把一冬天积存在肠胃里的食物残渣排泄出来。

③美洲的大黑熊冬眠醒来以后;懒洋洋地爬出了窝。

④于是;它就去寻找一些有轻泄作用的野浆果饱餐一顿。

⑤从此黑熊振作了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A.①③②⑤④B.③④②①⑤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④②⑤6、下列各组词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髙邈miǎo棱镜léng贮蓄chǔ憔悴qiáoB.竦峙zhǐ莅临lì干涩shè粗犷guǎngC.攲斜qī撅嘴juē并蒂dì笃志dǔD.收敛liǎn盔甲kuī荫蔽yīn逾矩y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8、《母亲》与《纸船》的主题都是对____歌颂。9、解释词语。

相得益彰:____

晶莹剔透:____

初生牛犊:____

变幻莫测:____

轩然大波:____

声名远扬:____

别具匠心:____10、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①大家吵吵嚷嚷;兴高彩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②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协付诸行动。

错别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11、读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告劝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我们要相信____。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5题,共10分)12、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2)你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3、阅读诗句;完成1—5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小麦____陇黄()(2)妇姑____箪食()

(3)____在南冈()(4)念此____自愧()

(2)诗中“小麦覆陇黄”一句中的“陇”通____________。

(3)诗文中表达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生活;而深感愧疚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用“|”线给诗歌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所选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通过拾穗贫妇的诉说;揭露了赋税的繁重。

B.诗人叙述了刈麦时节两种典型现象;割麦者“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苦,拾穗者“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辛酸,从不同角度反映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C.诗中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把农民与身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对自己不事农桑却丰衣足食的生活表现出深深的愧疚。

D.诗叙事时娓娓而谈,表情时委婉而自然,是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典范诗作。14、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赏析第二句中“入”和“流”的妙处。___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____15、概括本文《根》的主题。16、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作为诗的开头。

(2)请对本诗的后两句作简要赏析。评卷人得分四、书写(共4题,共8分)17、汉字书写(2分)请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确、工整、美观地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18、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下来。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19、根据音写汉字:(每字一分,共8分)quán释shà眼熙来rǎng往眼花liáo乱chóu躇浩miǎo白jū过隙咬文jiáo字20、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人声鼎沸显为人知心情烦燥面面相觑轩然大波栩栩如声异曲同工中西合壁丰功伟绩永垂不朽评卷人得分五、问答题(共3题,共27分)21、简述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这个小标题的表达作用。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23、概括课文《女娲造人》的主要内容。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2题,共12分)24、写作。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25、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沟坎,畏惧不前;明知犯错,不敢正视;心中有疑,害怕问询;面对丑恶,选择沉默其实,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再迈一步,就可以突破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请以“别怕,向前再迈一步”为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2、马云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在做,你在看”。马云一直在做,最终,做出了“阿里巴巴”。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第三个空;“庸碌”指“平庸而无所作为”,“庸俗”指“平庸粗俗”,“平凡”指“平常,普通”,根据句子“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可以判断,此处应为“庸碌”,只有积极努力的人生活才不会“如死水一般”由此排除CD.第二个空较好判断,因为人生有“高”有“低”,所以只能是”沉浮“,不能选择“升腾”。故此排除B。

故选:A。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使用。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词语在具体的语境的意思,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解析】A2、A【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要求将长句改为整散结合的短句,分析划线句子内容和结构可知,句子写的是落叶飘零的情景,可以按地点;情态进行改写,即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其中“公园里,马路上,”是地点;“落叶萧萧地下”写出落叶凋零;“稠密如雨”采用比喻的修辞形容落叶飘落的情态。改写为: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故选:A。

本题考查语句改写的能力。答题时要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此题作答,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长句改为整散结合的短句”,然后具体分析句子,将句子整合重组。【解析】A3、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栖”应读qī,B“禁”应读jīn,C“禀”应读bǐng.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解析】【答案】D4、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所读作品的内容比较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项错,他们看的是《西厢记》,宝玉自比张生,比黛玉为莺莺,B项错,糜夫人是投井自杀的,C项错,《虞初新志》为张潮编辑,故选D。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D5、D【分析】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本题按黑熊的活动过程来排序;④句先写黑熊爬出窝,①“这个时候”承接前句,写黑熊刚出窝时的精神况,⑤句接着写黑熊出窝以后想去做的事,②句与前句内容“有倾泻作用”,③作结,写黑熊倾泻以后的状况.

综合排序为:③①④②⑤

故选:D

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要注意抓住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

语言表达连贯的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话题和陈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第二,句序安排要合理;第三,注意处理好语言的呼应和衔接.【解析】D6、C【分析】A.有误,“贮蓄”应读作“zhù”;

B.有误,“竦峙”应读作“zhì”;“干涩”应读作“sè”;

C.正确;

D.有误,“荫蔽”应读作“yìn”.

故选:C

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虽难度不大,但也要加强积累.

此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别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考查的内容多为课文内出现的基础字,着重考查常用的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形声字,贵在平时积累.【解析】C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分析】【分析】根据题中的提示的情境即可写出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赞美当今建功立业的人们的伟大贡献。

【点评】背诵诗歌,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之中。8、母爱【分析】【分析】读诗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题。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9、互相获益而赢得更大发展。晶莹明澈。刚出生的小牛,现比喻行业中的高手。变化很大,无法预知。比喻大的纠纷。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多指好的)。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分析】【分析】积累四字词语;正确理解含义。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理解。读课文,圈词语,关注课下注释,多查词典,理解记忆。10、彩采协胁【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汉字都是音同形不同;选择汉字时要结合语境,如“彩”和“采”的区别,“协”与“胁”字音相同。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的字形容易混淆,要结合语境加以辨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11、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分析】【分析】熟背课文默写填空。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三、诗歌鉴赏(共5题,共10分)12、略

【分析】

这是一首古体诗.“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其中(2)题难度较大.【解析】(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可以抓住“秋风萧瑟”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了怎样的风浪?注意想象要具体合情合理.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答案:

(1)秋风阵阵卷地而来;飒飒的风声中带来一抹深秋的寒意,诗人站在高耸的岩峰上,面对气魄雄壮的大海,看那汹涌的海涛涌动不息,击石拍岸,巨浪腾空,水势滔天.不觉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2)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自己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1分),抒发了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或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13、略

【分析】略【解析】1.(1)遮盖(2)提着筐(3)指壮年男人(4)暗暗。

2.垄。

3.夏日长。|饥肠。”|

一层:作者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二层:听一个拾穗贫困妇女悲惨诉说。三层:诗人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深感内疚。

4.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D14、略

【分析】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理解诗句意思,“入”和“流”两个连用的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事。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阅读诗歌,要了解背景,认识诗人,解读诗意,再结合重点诗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此句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小题1】“入”和“流”两个连用的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事。【小题2】抒发诗人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5、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把握诗歌的形象或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题。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根”喻人,通过根的自述,赞颂了那些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告诉人们平凡的工作同样很重要,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解析】通过根的自述,赞颂了那些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告诉人们平凡的工作同样很重要,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16、略

【分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得罪贬官,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所描述的内容.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2)此题考查了诗歌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答案:

(1)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四、书写(共4题,共8分)17、略

【分析】试题分析:不要抄错,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不要涂改。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略18、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分析】【分析】书写词语时;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特别是“悬”和“处”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19、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攘、缭、爵”字很容易写错,一定要注意。“撷、淼”字很容易写错,形似字较多,一定注意。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诠释,霎眼熙来攘往眼花缭乱踌躇浩淼白驹过隙咬文爵字20、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中的易错字。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显—鲜,燥——躁,声——生,壁——璧五、问答题(共3题,共27分)21、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邓稼先一生的辉煌成就。【分析】【分析】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去分析材料得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22、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分析】【分析】此题可从这句话蕴含哲理方面加以分析即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这句话现在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句蕴含的哲理。23、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把女娲塑造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分析】【分析】通过通读文章可知文章写的是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作为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具有伟大的母性。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六、写作题(共2题,共12分)24、独处也美丽。

在纷繁复杂;喧嚣非凡的大千世界里生活久了;我们总难免会遇到很累很烦的时候。有人会选择去歌厅酒吧释放,有人习惯找几个朋友神聊,可是我却喜欢独处,一人一室一天地,你会发觉独处也是一种美丽。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煮一壶清茶,独坐桌前,在轻缓愉悦的乐曲中徜徉于书的天地,悠悠地读,从那些曲折婉丽的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从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咀嚼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陪他们欢喜,陪他们悲伤;独处的时光让我知道,生活原本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坎坷;于是告诉自己,要热爱生活,善待生活,善待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

喜欢找一片青草地;独自躺在草丛里,让阳光浅浅地泼下,抓一把,便满手凝脂似的空灵,可心可意的惠风轻拂脸颊,掬一捧煦暖浣洗疲惫的灵魂,让心灵做一次彻底的释放。倾刻间,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感情的波折,人生中林林总总的不如意,全都荡然无存。那种心不为形所役,身不为世所躯,我与万物竟自由的超脱酣然的独处状态,让我明白,世态炎凉;功名利禄、富贵荣华、聚散离合、爱恨情愁,都会因为这一刻的宁静致远而变得陌生,剩下的只有一颗无欲无求无悲无喜的坦然又淡定的心。

喜欢去学校后面的甬江边;独自一人在落日的余晖里,与芦苇为伍,与水鸟做伴。面对浩瀚江水,让自己的心胸如大海般清澈,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浮躁的心渐渐地平息了,柔软了,渐渐地喜悦了,伸缩自如了;独处的日子多了,冥想的生活智慧也会应运而生。

在这个纷繁喧嚣的尘世;独处是一种静谧的沉淀,如品一杯香茗,余味无穷。有时候在人群中仍会感到孤独,独处时反而会觉得充盈。那时光,贫穷也富有,寂寞也温柔;哭也好笑也罢,欢乐也好忧伤也罢。让真的自我从面具中脱出,和古圣先贤;湖光山色以及世俗的自己随心所欲地攀谈。让思绪追逐着情感,从而学会热爱、学会淡定、学会宽广。

一人独处,静美随之而来,清灵随之而来,智慧随之而来。让我们在独处中享受那份宁静,在独处中耕耘自己的梦想,在独处中咀嚼人生的真谛,在独处中孕育新的希望。【分析】【分析】审题重点①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②题目中的关键词“也”暗示了横线上所填写词语的倾向性,即一般认识上认为“不美丽”的事物或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认识,可以发现其“美丽”的价值。③重点在于“为什么”,即它“美丽”的价值或意义所在。--作文写作的重心。

审题思路:

材料中的提示语给予了我们很有价值的思维方向:小草相比花朵,它也许不美丽;落叶相比绿荫,它也许不美丽;残月相比满月,它也许不美丽;平凡相比伟大,它也许不美丽;朴素相比华丽,它也许不美丽;简单相比深奥,它也许不美丽;挫折相比顺畅,它也许不美丽;失败相比成功,它也许不美丽;苦难相比幸福,它也许不美丽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也许不美丽”的事物或现象,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让人感悟的“美丽”价值:小草虽然柔弱而平凡,但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倍受感动;落叶虽然枯黄凋零,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操也令人赞叹;残月虽然缺少圆满,但仍能穿破层云,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