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同学们为了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做“校服烟民”,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获得了下表数据:

。组号一二三四五不同量的蒸馏水制成的烟草浸出液清水50mL40mL30mL20mL每10秒内心跳的次数353637394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为了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形成对照,设置清水作为对照组B.实验过程中一只水蚤只能做2次实验,即先在清水中观察,再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C.由表中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其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D.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进入人体后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所以不要吸烟2、对严峻的植被保护形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B.在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上,走经济发展适度超前的道路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D.设立“植树节”,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3、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我们可能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共同点是()A.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辐射对称C.背腹扁平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二氧化碳、草、蛇等都是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B.要增加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C.图中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循环流动的5、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杀死()为标准.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芽孢6、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B.米勒模拟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D.我国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对探索生命起源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甲、乙、丙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积极遴选“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常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迁徙行为和喜鹊的繁殖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和____获得的行为.9、根据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____图.

(2)写出图中所示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3)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它来自[____]____.

(4)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5)在细胞质中有细胞器,它是呼吸作用的场所,你能告诉我他是谁吗?____.

(6)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10、下面向你展示了人体的几道免疫防线图,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是____,②是____,③是____.

(2)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图____,它们具有阻挡、杀死____的作用.

(3)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图____,如图中的标号____,具有抑菌、杀菌等作用,标号____能吞噬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4)上图中的免疫防线属于____免疫,依据是这些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和异物都有____作用.11、在我国云南省众多的高原湖泊生存的鱼类中;最为著名的土著鱼种有四种:星云湖的大头鱼,抚仙湖的抗浪鱼,滇池的金线鱼,洱海的弓鱼.抗浪鱼属鲤鱼科,是抚仙湖特有的鱼类,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近10年来抗浪鱼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年产量从60年代的500吨,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1吨,濒临灭绝.抗浪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捕捞强度不断增大和管理不善.②1980年代中期以后放养银鱼,由于银鱼的生物侵入,与抗浪鱼食性相似和活动空间重叠产生了种间竞争关系,使抗浪鱼幼鱼大量死亡.而且在1960年代引进四大家鱼时带进的一些小型非经济鱼类如麦穗鱼;虾鲋,专吃土著鱼类的鱼卵.③环境变迁的影响.环湖区域内森林植被遭大量砍伐,湖泊周围山坡许多地方的植被破坏殆尽,山地岩石裸露,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增加入湖口区泥沙沉积,另一方面湖区蒸发量加大,地下水水位下降,山泉水量减少,使抗浪鱼的繁殖受到一定的影响.

①造成抗浪鱼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

②抗浪鱼、银鱼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____者,但两者的关系是____关系.

③原来抚仙湖里没有银鱼,现在有银鱼的出现,这也是导致土著鱼“抗浪鱼”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叫做“____”.

④你认为如何保护这特有的种类--抗浪鱼?1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甲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作用.

(3)图乙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脱色后绿色的部分变成____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____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____,变蓝的是图甲叶片中____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3、(2013春•东莞市校级期末)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的[____]____、房水、[____]____和[____]____,到达[____]____;形成物像.

(2)从暗室走到阳光下,[____]____会变____,这种变化是由[____]____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3)眼球中能将光线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的是____,M的作用是将____传导到大脑皮层的____,从而产生视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健康人一次献血6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____.(判断对错)15、人工呼吸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方法,施救时应连续吹气.____(判断对错)16、鸟和人类的初期胚胎发育所需营养都来自于卵黄.____.17、袁隆平认为,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不可能的____.(判断对错)18、鱼在水中口和鳃盖不断地相互交替张开和关闭,这是它在进行呼吸____(判断对错)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动物之间的斗争关系.____.(判断对错)20、乌贼在水中依靠漏斗喷水和腕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____(判断对错)21、玉米种子的外层是种皮.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20分)22、如图1是被子植物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其结构中____(填图中数字)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图中的花具有艳丽的花冠,可推断该植物传粉需借助____;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进行异花传粉,与自花传粉植物相比,异花传粉植物的优越性是____.

(3)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由胚珠中的[____]____受精后发育而来.种子萌发后,细胞经过____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4)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同种植物的100粒种子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培养温度和实验数据如表:

每天累计萌发的种子数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8天实验组(25℃)912203040454850对照组(18℃)47101420283850请回答:

①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温度外的其他培养条件应相同,特别是能直接影响种子萌发的____等.

②请在图2中将上表的实验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③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23、(2015秋•合川区期中)如图是根尖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根吸水主要是根的[____]____的根毛;

(2)如果去掉[____]____;根不能再生长.

(3)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

(4)根的长度不断增加,是____区的细胞能够分裂增加数量和____区的细胞。

能够不断长长增大体积的缘故.

(5)农业生产中促进根生长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9分)24、2013年1月份以来;山东省局部地区频繁发生麻疹病例,个别市疫情还有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3月4日到10日,德州市在11个县市区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为8月龄至3周岁儿童(即2010年1月1日以来至接种期间满8月龄)进行免费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同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对在校学生和35岁以下流动务工聚集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比,病毒最大的结构特点是____,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能独立生活,其营养方式是____.

(2)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麻疹疫苗属于____,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刺激人体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____.

(3)麻疹病毒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就失去活力,人类是它唯一的自然寄主,在天花灭绝后,WHO(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病之一.请你为预防或消灭麻疹提一条建议:____.2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13年初春;流感家族中的一位不速之客H7N9不期而至,拨动着中国内地民众的神经.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截止5月16日16时,全国已确诊130人,36人死亡,72人痊愈.迄今为止,没有迹象表明H7N9病毒已发生人际间传播,目前没有疫苗.据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1)H7N9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该病的____,病毒没有____结构.

(2)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对临床确诊为H7N9型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属____;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这属于____.

(3)若H7N9型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那么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____,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

(4)为防治H7N9型禽流感,某些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____药(填“处方”或“非处方”).26、(10分)请阅读下面两则资料,解答问题:资料一:现在,常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课时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有的偏食,挑食。比如班上的小明同学就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这些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健康。这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同学们参考,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营养。回答下列问题:(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参与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2)早餐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3)小明刷牙,牙龈经常出血的原因是。资料二:2008年秋天,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暴利,他们在鲜奶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该物质含氮量较高,少数奶农把三聚氰胺加入鲜奶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假象。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4)为确保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及________________,都离不开蛋白质。(5)右下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形态图。参与蛋白质消化的器官有除[4]外,还有[],[]____最终的消化产物是____。(6)被人体吸收的三聚氰胺由小肠到达肾脏的血液循环路线中,甲同学认为只经过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乙同学认为只经过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丙同学认为要经过心脏的全部四个腔,你同意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观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2)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对照组,A正确.

B;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增大;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有35增加到42.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C错误.

D;烟草燃烧时会产生约1400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CO、焦油等);会随着吸烟(烟雾)首先进入呼吸系统,因此吸烟者首先危害的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进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癌、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D正确.

故选:C2、B【分析】【分析】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

3、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析】【解答】解:对严峻的植被保护形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分别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不符合题意;

B;在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符合题意.

C;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符合题意;

D;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可以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B3、A【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主要特征。掌握两种动物特征共同的部分是有口无肛门即可解答。【解答】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扁形动物身体扁平,左右对称,也叫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可见水螅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答案】A4、D【分析】解:A;在生物学上;把二氧化碳、草、蛇等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通称为生态因素.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所以要增加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B正确;

C;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能把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实现了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物质循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能把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因此图中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C正确;

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

故选:D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解析】D5、D【分析】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求无菌.而细菌最难以被杀死的结构是芽孢.所以,外科手术器械消毒的标准是能够杀死细菌休眠体芽孢为标准.

故选:D

本题考查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芽孢是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也就具有了许多不同于营养细胞的特性.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解析】D6、A【分析】【分析】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解析】【解答】解:A;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A错误;

B;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B正确.

C;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C正确;

D;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D正确.

故选:A.7、A【分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解析】【解答】解:“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唯一的变量是光,因此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乙;“若要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的”,唯一的变量是绿色植物,因此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丙.

故选: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解析】【解答】解:(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如亲鸟育雏.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野鸭的迁徙行为和喜鹊的繁殖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动物语言是同种动物之间相互交流信息而产生的.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利用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性;遗传物质;

(2)性外激素;信息交流(或通讯);

(3)学习;生活经验;学习.9、略

【分析】【分析】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细胞;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分为下列几个部分(如图):

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析】【解答】解:(1)甲图比乙图多了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所以甲图属于植物细胞,乙图属于动物细胞.

(2)由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3)⑤液泡里面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多种物质,切番茄流出的红色液汁主要来自于番茄细胞液泡内的细胞液.

(4)①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5)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要.

(6)③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故答案为:(1)甲;乙;

(2)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

(3)⑤液泡;

(4)①细胞壁;

(5)线粒体;

(6)③叶绿体.10、略

【分析】【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图A、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C表示体液中溶菌酶能溶解病菌;图D表示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①病原体、②溶菌酶、③吞噬细胞、④病原体.【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及分析可知:①病原体;②溶菌酶、③吞噬细胞、④病原体.

(2)图A;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因此图中A、B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杀死病原体的作用.

(3)图C表示体液中溶菌酶能溶解病菌;图D表示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因此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图C;D;如图中的标号②溶菌酶,具有抑菌、杀菌等作用;标号③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4)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图中的免疫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依据是这些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和异物都有防御作用.

故答案为:(1)病原体;溶菌酶;吞噬细胞;

(2)A;B;病原体或①;

(3)C;D;②;③;

(4)非特异性防御11、略

【分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解析】【解答】解:(1)抗浪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捕捞强度不断增大和管理不善.②1980年代中期以后放养银鱼;由于银鱼的生物侵入,与抗浪鱼食性相似和活动空间重叠产生了种间竞争关系,使抗浪鱼幼鱼大量死亡.而且在1960年代引进四大家鱼时带进的一些小型非经济鱼类如麦穗鱼;虾鲋,专吃土著鱼类的鱼卵.③环境变迁的影响.环湖区域内森林植被遭大量砍伐,湖泊周围山坡许多地方的植被破坏殆尽,山地岩石裸露,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增加入湖口区泥沙沉积,另一方面湖区蒸发量加大,地下水水位下降,山泉水量减少,使抗浪鱼的繁殖受到一定的影响.

(2)抗浪鱼;银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两者的关系是种间竞争关系.

(3)原来抚仙湖里没有银鱼;现在有银鱼的出现,这也是导致土著鱼“抗浪鱼”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叫做外来物种的入侵.

(4)为保护抗浪鱼;可保护水资源,为鱼类的生殖和发育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禁止乱捕乱杀等.

故答案为:(1)①捕捞强度不断增大和管理不善.②1980年代中期以后放养银鱼;由于银鱼的生物侵入,与抗浪鱼食性相似和活动空间重叠产生了种间竞争关系,使抗浪鱼幼鱼大量死亡.③环境变迁的影响.

(2)消费;竞争;

(3)外来物种的入侵;

(4)为保护抗浪鱼,可保护水资源,为鱼类的生殖和发育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禁止乱捕乱杀等.12、略

【分析】【分析】对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解答的要点:(1)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2)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结合图示分析即可.【解析】【解答】解: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1)暗处理: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这样就说明了,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1)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2)对照(3)B黄白色叶绿素(4)碘液未遮光13、略

【分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F]角膜和白色坚韧的[H]巩膜组成;中膜由[B]虹膜、[A]睫状体和[I]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J]视网膜;内容物由[C]房水、[E]晶状体、[K]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D]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解析】【解答】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F]角膜;[C]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E]晶状体和[K]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j]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2)瞳孔的大小由虹膜内的平滑肌来调节.当光线较暗的时候;虹膜内与瞳孔放大的平滑肌收缩,瞳孔变大,当光线较明亮的时候,虹膜内的平滑肌舒张,瞳孔缩小.从暗室走到阳光下,[D]瞳孔会变小,这种变化是由[B]虹膜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3)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光线产生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M]为视神经,能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故答案为:(1)F角膜k晶状体K玻璃体J视网膜。

(2)D瞳孔小B虹膜。

(3)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视觉中枢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分析】【分析】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解析】【解答】解: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人一次献血6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据此回答.【解析】【解答】解: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卵黄是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它是专供卵生和卵胎生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胎生的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内也有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物质.【解析】【解答】解: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所以,提供人体胚胎发育初期所需养料来自卵黄.鸟类的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卵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解析】【解答】解:袁隆平通过实践证明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可能的;并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鱼总是不停地大口吞水这主要是在呼吸,据此答题.【解析】【解答】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其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这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通过运动,动物能比较迅速的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都有重要的意义.【解析】【解答】解:乌贼头部腹面的漏斗;不仅是生殖;排泄、墨汁的出口,也是乌贼重要的运动器官;当乌贼身体紧缩时,口袋状身体内的水分就能从漏斗口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速前进,犹如强弩离弦.由于漏斗平常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乌贼身体的特殊构造使它获得了快速游泳的能力;为适应这种游泳方式,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乌贼的贝壳逐渐退化而完全被埋在皮肤里面,功能也由原来的保护转为支持.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一粒玉米属于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包括种皮、胚、胚乳.【解析】【解答】解:玉米中果皮和种皮紧密的粘合在一起;所以它们的果实与种子密不可分的,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四、作图题(共2题,共20分)22、器官2、4昆虫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8卵细胞分裂和分化水分、空气该种子在25℃时比在18℃时更容易萌发【分析】【分析】图中:1是萼片,2是雄蕊,3是花瓣,4是雌蕊,5是子房壁,8是卵细胞,7是极核细胞.【解析】【解答】解:(1)花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属于器官,植物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2雄蕊和4雌蕊(合称花蕊).

(2)虫媒花的特征是:花朵大而有颜色鲜艳的花冠;具有特殊气味(如具芳香的气味或臭味)及甜美的花蜜,花粉粒少且大;表面不平、具各种沟纹,突起成刺.所以此花属于虫媒花,借助昆虫传粉.异花传粉与自花传粉相比,是一种进化方式.因为异花传粉的花粉和雌蕊来自不同的植物或不同花,二者的遗传性差异较大,受精后发育成的后代往往具有较强大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3)双子叶植物内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内;子叶的结构是由卵细胞受精后发育的.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种子萌发后,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

(4)①除温度外;水分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②天数与萌发的种子的数量关系是:.

③从数据可以看出:该种子在25℃时比在18℃时更容易萌发.

故答案为:(1)器官2;4

(2)昆虫;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