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B.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C.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重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体液免疫B.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减少使得细胞容易扩散并无限增殖C.雾霾中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微粒再次接触机体时才会产生免疫应答D.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3、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无关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4、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寒冷时手脚冰冷,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多数依靠负反馈调节D.受病菌感染时人体会发烧,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5、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来计算平均值B.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测组织样液C.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D.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可判断酵母细胞菌呼吸方式6、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如图所示概念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则乙~丁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B.若甲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则骨髓属于乙、吞噬细胞属于丙、溶菌酶属于丁C.若甲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则乙是基因突变、丙是自然选择、丁是生殖隔离D.若甲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则乙是直接价值、丙是生态功能、丁是潜在价值7、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乙是在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若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5×106kJ,那么鹰所获得的能量为(5c/a)×106kJB.图乙中第9年所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C.由图乙分析,第8年鼠的种群密度最低D.第16-20年鼠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8、甲、乙、丙、丁4个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生态系统组成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

注:“+”表示有;“-”表示无。A.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B.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C.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D.丁瓶中虽然物种更加丰富,但可能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稳定9、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灌木丛中的植物和细菌的丰富度及土壤中的氮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发展阶段植物种类(种)细菌多样性指数(ACE)土壤中氮含量(g/kg)初级阶段113694.970.04发育阶段123939.910.05成熟阶段183853.560.06注:ACE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A.土壤中氮含量与细菌多样性的增长趋势相同B.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C.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该灌木丛最终能演替成森林D.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内环境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1、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2、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3、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4、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7、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7分)18、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表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

(2)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

(3)a〜d各液体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填体液名称)。d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0分)19、请阅读资料;并运用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植物生长抑制剂是能使茎或枝条的细胞分裂和伸长速度减慢;抑制植株及枝条伸长生长的一类物质。其中青鲜素又叫抑芽丹,纯品为白色结晶,微溶于水,有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提早结束生长,促进枝条成熟,提高抗寒能力等作用。

【资料2】媒体揭露农民大量使用“膨大素”等植物激素后;有关“激素果蔬”的安全性的争议就从未间断。“膨大素”的主要成分是α-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和细胞分裂素。

【资料3】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水果;蔬菜是用植物激素刺激生长发育成熟的。有人认为儿童吃了含有“催熟剂”的水果、蔬菜后;会出现性早熟。

(1)_______(植物激素)也可以抑制细胞分裂。“膨大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2)引起儿童性早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激素水果”是否会引起性早熟;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材料:120只___________同种幼小雄兔。生理盐水溶液;雄性激素溶液、普通水果、激素水果。

②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兔的反应特征,并作记录;

第四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0、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1、下图为某些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者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甲的能量增加了mKJ,则丙的能量增加___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来计算。)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除了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图A中所示的调节方式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图B所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22、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乔木树种老年树幼年树幼年树密度/株密度/株%密度/株%%A1267100.000000B5031.065534.165634.78C504.95807.9288087.13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法,理由是______

(3)A种乔木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____________。影响其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23、某地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预期若干年后各种生物陆续迁入,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回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该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采用______________(填调査方法)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数量来评估水质情况;而用___________(填调查方法)调查鲤鱼的种群数量。流入鲤鱼种群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繁殖季节;该生态系统中的雄黑斑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设种群E所含能量为6×1010kJ,种群B所含能量为3×109kJ,则种群A所含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kJ。若该生态系统只有E、C、D,且C的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盒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5,则该生态系统供养的C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高血压患者因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A项正确;已知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只能说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而不能说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的血糖浓度的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控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设置了新的情境,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进行分析判断。2、D【分析】【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

A;呼吸道粘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体液免疫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因此呼吸道粘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

B;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减少;使得细胞容易扩散,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减少不是无限增殖的原因,B错误;

C;初次接触雾霾中的微粒时;机体也会产生免疫应答,C错误;

D;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形成靶细胞;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免疫失调、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过敏反应的特点;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B【分析】【分析】

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二是神经-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详解】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A错误;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都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进而导致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4、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不是绝对不变,故A错。寒冷时手脚冰冷,是由于外界低温所致,机体通过调节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B错。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多数依靠负反馈调节,如渗透压调节,体温调节,激素分泌调节等,故C正确。受病菌感染时人体会发烧,是由于机体免疫力和代谢加强的表现,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温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5、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3;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4;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来判断酵母细胞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不可以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要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错误;蛋白质鉴定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B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正确;酵母细胞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产生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故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不可判断酵母细胞菌呼吸方式,D错误;故正确的选C。6、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1)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

2;免疫系统的组成有(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免疫分子。

【详解】

A;若甲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则乙~丁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正确;

B;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其中骨髓是免疫器官、吞噬细胞是免疫分子,溶菌酶是免疫分子,B正确;

C;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故乙和丁分别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或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D正确。

故选B。7、C【分析】据图分析,草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其同化能量之比,即c/a,故鹰所获得的能量为c/a×5×106kJ=5c/a×106kJ,A正确;图乙中,0~4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λ<0;种群数量下降,第9年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第10年时鼠的种群密度最低,B正确,C错误;第16—20年,λ大于1且为固定值,因此鼠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点睛】据图分析,图甲中,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g、h、i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乙中,0~4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λ<0,种群数量下降,10~16年,2>λ>1,且不断增长,16~20年,λ-1>0,种群呈J型增长。据此答题。8、A【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光和泥沙中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草和藻类属于生产者;浮游动物和小鱼属于消费者;泥沙中的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详解】

A;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不能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A错误;

B;乙瓶无光照;藻类和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B正确;

C;由于丙瓶中没有泥沙;缺少分解者,所以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C正确;

D;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减少,因为有消费者小鱼,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D正确。

故选A。9、D【分析】【分析】

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随灌木丛的发育和演化,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细菌多样性指数先增多后减少,土壤含氮量增加。

【详解】

A;分析表格可知;随着发展阶段逐渐成熟,细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土壤中氮含量逐渐升高,A错误;

B;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灌木演替成森林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强度;所以演替的时间足够长,灌木丛也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错误;

D;随着灌木丛的发展;植物种类增加,为更多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析】稳态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2、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4、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15、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16、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7、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7分)18、略

【分析】试题分析:图中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结构A为毛细血管,结构B为毛细淋巴管内含淋巴,结构C为组织细胞,液体a为细胞内液,液体b为组织液,液体c为淋巴,液体d为血浆,细胞的生活环境,即人体内环境主要是图中b;c、d构成。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主要与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细胞内液a。

(2)通过内环境,组织细胞与外界可以进行物质交换。通过自由扩散,组织细胞a消耗吸收的O2,产生的CO2扩散到组织液,组织液中CO2进一步扩散到血浆,而血浆中O2先扩散到组织液,再扩散到组织细胞。所以根据扩散原理,图示中组织细胞a处O2浓度最低,而CO2浓度最高,而血浆d处氧气浓度最高,CO2浓度最低。

(3)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隔以细胞膜,血浆和组织液隔以毛细血管壁,淋巴和组织液之间隔以毛细淋巴管管壁,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组织液和细胞内液间也可相互渗透,故组织液可来自于细胞内液和血浆。血浆d中的HCO3-、HPO42-等物质属于缓冲物质;它们对于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如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局部组织模式图中的结构名称和液体名称,以及各种液体的成分的来源和去路。【解析】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ad、aa、d细胞内液和血浆pH化学成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0分)19、略

【分析】【分析】

植物激素指的是由植物体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故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不全部依赖于激素的调节。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移植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

实验设计满足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的一般步骤:(1)分组编号,(2)进行不同处理,(3)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脱落酸(植物激素)也可以抑制细胞分裂。“膨大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从而使果实体积增大。

(2)引起儿童性早熟的物质时性激素;其化学本质是类固醇。

(3)由分析可知:设计实验时需要对无关变量进行一致且适宜处理。

①故材料选择应该是:120只长势;体重和年龄相同的同种幼小雄兔。

②步骤:第一步;分组编号:将兔子平均分为A;B、C三组,并分开进行饲养;

第二步给不同处理:A组兔子喂食普通水果+生理盐水溶液;B组兔子喂食普通水果+雄性激素溶液,C组兔子喂食生理盐水溶液+激素水果;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条件对照,C组为实验组。

【点睛】

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设计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清题目中的研究项目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点。【解析】脱落酸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类固醇长势、体重和年龄相同的将兔子平均分为A、B、C三组,并分开进行饲养A组兔子喂食普通水果+生理盐水溶液,B组兔子喂食普通水果+雄性激素溶液,C组兔子喂食生理盐水溶液+激素水果2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和坐标系中横轴的含义可知;自变量应为缺氧时间。(2)图中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mV。静息电位数值变化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3)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有氧条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形式实现跨膜运输。

【考点定位】

神经调节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解析】缺氧时间外降低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六、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1、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可以确定食物链关系:乙→甲→丙。图B中由于鱼类死亡会导致污染加剧;反之,污染加剧又反馈推动鱼类的死亡,所以图示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详解】

(1)由图A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得出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乙→甲→丙;若甲的能量增加了mKJ,则丙的能量增加m×20%=0.2mKJ。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A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图A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负反馈调节关系;这种调节关系是以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存在的。分析图B,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由于受到污染,导致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所以图B是正反馈调节。

【点睛】

注意:图A和图B是两种不同反馈调节,图A是负反馈调节,对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的稳态起自我调节作用;图B是正反馈调节,使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