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A/30/wKhkGWeYRZKAcO8yAAF7dURW8hU475.jpg)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A/30/wKhkGWeYRZKAcO8yAAF7dURW8hU4752.jpg)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A/30/wKhkGWeYRZKAcO8yAAF7dURW8hU4753.jpg)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A/30/wKhkGWeYRZKAcO8yAAF7dURW8hU4754.jpg)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A/30/wKhkGWeYRZKAcO8yAAF7dURW8hU47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右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D.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B.农轻重协调平衡发展C.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实现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以下是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简表。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18404128127686.718933367127698.2192044715474210.6193146884510610.9193646962528111.2194954167576510.6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主要推动力量C.政权更迭推动城市化D.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4、中国的运河建设历史悠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运河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最早的运河开凿于战国时期B.秦始皇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黄河水系C.隋朝的大运河以开封为中心,沟通南方与北方D.元朝的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5、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A.有利于经济重心继续南移B.有利于解决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问题C.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D.有利于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6、张之洞任湖广总督18年,1908年于黄鹤楼留下一副名联:“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对这副名联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化从湖北武汉起步B.清末新政取得巨大成功C.政府措施推进了交通近代化D.中国铁路事业赶上欧洲7、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B.与外商争夺利权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8、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涉及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某国际组织参与和配合。“某国际组织”是A.关贸总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1、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中蒙娜丽莎的形象分别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评析。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7年,顾方舟带领一个研究小组进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1957年,顾方舟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这项研究,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以此研究为标志,顾方舟打响了攻克脊灰的第一战。1960年,顾方舟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顾方舟和同事们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顾方舟面临着一个他一直担忧的问题一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种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顾方舟咬了咬牙,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科学的检验。很快,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问世了。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摘编自徐源《病毒学家顾方舟:一生只为一件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方舟对中国医学现代化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方舟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尽管清代国家对霍乱等疫病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府把日常性的疫病救疗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传统活动,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材料二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但效果甚微。1831-1832年霍乱以后,把霍乱与社会状况联系起来的观点逐渐被大多数英国人接受。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然而,该措施并没有阻止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据此,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方式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的共同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4、吴淞铁路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至吴淞之间修建成了一条铁路,即吴淞铁路。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投入营运的铁路。吴淞铁路从修建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时清朝大部分官员,都反对修建铁路。上海道台冯焌光多次与英国领事打招呼,不允许他们擅自修建铁路。英国领事一边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一边继续修建,导致吴淞铁路最终建成并投入运营。吴淞铁路的火车票价较为昂贵,但乘车的人却络绎不绝。火车每天往返6次,客车都拥挤得没有空位置。城里那些终年不出门的人,听说这样的事情后也一定要带着家眷来凑热闹。不久,吴淞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行人从来没有见过火车,当他从铁道上经过时,看到呼啸而来的火车,惊慌失措,竟然被火车轧死。死了人,这下子就不得了。当地民众纷纷抗议。冯发光借机再次找到英国领事,要求火车司机一命偿一命。上海租界的英国领事法庭对这件案子进行审理,根据英国铁路法,判定火车司机无罪释放。这更加激怒了当地民众。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威妥玛下令吴淞铁路暂时停止运营。清朝政府方面加紧与英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将吴淞铁路买回来。当年10月24日,中英双方在南京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吴淞铁路由中国以28.5万两白银的价格买断,分三期付清。1877年10月20日,清朝政府支付了首期款项后,买回了吴淞铁路,并不顾英国、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对,铲平铁路路基、拆毁站房。车厢、机车、铁轨等被运往台湾。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就被匆匆拆除。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吴淞铁路的建拆过程进行评析。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5、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6、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详解】
从时间来看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世纪中期已经没有黑奴贸易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命脉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福利国家是在二战之后,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D【分析】【分析】
【详解】
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苏联发展经济排斥市场,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衡,A;B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本身正确,但不是主要特点,故排除。
【点睛】3、D【分析】【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率提升缓慢,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将大量人口固定在农村,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D项正确;“持续加快”说法有误,排除A项;仅根据表格数据无法看出推动力量是什么,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权更迭,排除C项。故选D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D项正确;我国春秋时期已开凿运河,排除A项;秦始皇开凿了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排除B项;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与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可知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需要仰仗江南,元朝时江南已经是经济重心,但元大都“去江南极远”,因而修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有利于解决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问题,B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时江南已经是经济重心,排除A项;元朝的民族征服主要与民族政策和防止汉人威胁有关,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没有涉及民族问题,排除C项;与国际性商业大都会指的是对外贸易交流,京杭大运河和海上运输航线都是国内的,排除D项。故选B项。6、C【分析】【详解】
张之洞对联上联追忆历史,把江汉也即湖北地区说成是中华创业的起点,下联“轨”指的是引进了铁路,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文”是指请进来了外国教习和派出去了留学生,“不觉亚欧遥”指的是张之洞认为,经过多年洋务建设,武汉地区的发展水平与日本和西欧的差距已经不远了,“交通文轨”与交通近代化有关,C项正确;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最早从受西方影响较深的沿海地区开始,排除A项;题干中张之洞得意于自己任内湖北地区洋务建设的成就,而非肯定清末新政的成绩,排除B项;当时中国铁路事业仍然与欧洲存在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7、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可知,盛宣怀打算创办银行,抵制洋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垄断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后期就产生了,排除D项。故选B项。8、B【分析】【详解】
从材料“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某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B项正确;A项是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排除;C项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排除;D项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排除。
【点睛】
“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1、略
【分析】【详解】
图一: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传世经典著作《蒙娜丽莎》,画作着力描绘了蒙娜丽莎作为一名女性温婉可人的形象,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的的时代潮流;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解放,这就冲击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统治,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为网络信息时代经过网友的技术处理后,将传统的蒙娜丽莎形象进行修改,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体现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下追求自由的时代潮流;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信息网络技术成为时代的潮流,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表现在网络经济兴起,社会更加开放,沟通便捷。但是时代的变化也使得当代的人面临着精神世界的空虚,例如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迷茫、文化的庸俗化等,这对传统的社会秩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挑战。【解析】信息:图一为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市民的形象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的时代潮流图二为网友经过技术处理后的当代人得生活写照,体现了个体更为自由的社会潮流。
评析:图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压迫,要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图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网络经济兴起,社会更加开放,沟通便捷;反映了当代人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迷茫、文化的庸俗化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贡献:根据材料“1957年,顾方舟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可知;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根据材料“1960年,顾方舟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可知,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根据材料“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可知,在中国境内消灭脊髓灰质炎。
(2)时代精神:顾方舟一生奉献于中国医学,体现了其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顾方舟用自己未满满月的儿子来验证疫苗的安全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解析】(1)贡献: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在中国境内消灭脊髓灰质炎。
(2)时代精神: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13、略
【分析】【详解】
(1)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可知,中国社会力量是霍乱防治的主体。根据材料“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可”可知,英国政府在霍乱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材料一主旨可以看出,中国的霍乱防治带有“救急”色彩,根据材料二“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可知,英国把霍乱防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材料“与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可知,中国的霍乱防治以治为主,根据材料“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可知,英国注重防治并重;根据材料“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可知,中国将传统中医作为主要疗法,根据材料“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可知,英国以西医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
(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防治霍乱救治生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命安全;根据材料“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和“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可知,防治霍乱增强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防治霍乱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材料“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和“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可以得出,防治霍乱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根据材料“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和“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可知,防治霍乱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3)借鉴:开放性试题。从防疫力量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民间社会力量;从防疫手段和措施看,应当坚持防疫与救治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解析】(1)不同之处:中国社会力量是霍乱防治的主体,英国政府在霍乱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的霍乱防治带有“救急”色彩,英国把霍乱防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中国未形成系统的防治规范,英国形成了系统的防治规范标准且影响深远);中国的霍乱助治以治为主,英国注重防治井重;中国将传统中医作为主要疗法,英国以西医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
(2)意义:救治生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命安全;增强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民间社会力量;防疫与救治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876年到1877年的中国。根据题意要求,对吴淞铁路的建拆过程进行评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吴淞铁路的修建过程、中英两国的影响、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析,如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英国在1876年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投入运营;铁路修建之初,中英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清朝官员大部分反对修筑铁路,英国不顾反对继续修建铁路;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窗口,人们能够接受铁路的修建,乘车的人数众多;铁路事故的出现,英国判定司机无罪,激化了中英之间的矛盾。清政府主动赎回铁路,进行了拆除。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可知铁路的拆与建反映出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政府的反抗和近代化的探索。英国在中国修筑铁路,主要是用于侵略,修铁路会对中国主权利益带来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铁路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清政府应积极顺应潮流,寻求近代化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等等。【解析】评析: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英国在1876年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投入运营;铁路修建之初,中英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清朝官员大部分反对修筑铁路,英国不顾反对继续修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简单合同
- 冲孔灌注桩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三方合同补充协议书
- 资产买卖合同
- 给水、污水泵设备安装合同
- 地毯购销合同范本地毯购销合同
- 在线教育系统共建共享合同
- 产品销售合同范本集锦
- 医疗器械销售合同简易模板
- 社区团购平台搭建及运营合同
- 医药高等数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中医药大学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人教版英语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红楼梦服饰文化
-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2022年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动力专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水平二(四年级第一学期)体育《小足球(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计划
- 《关于时间管理》课件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