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12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B.自然条件的差别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D.生活时代不同2、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3、“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的是A.楚国B.齐国C.赵国D.秦国4、关于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举措的利弊得失叙述正确的有①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通知②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③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④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王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现在夜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KTV酒吧、电影院等多种娱乐场所供人们休闲和娱乐,在宋朝时期也有类似的娱乐场所()A.瓦子B.勾栏C.瓦棚D.看棚6、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是()A.齐B.楚C.燕D.秦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题文】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现在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______________就是印度人发明的。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的选举制度指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____________发明与西传促进了世界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8、我国最早定型的文字是______。9、秦汉以来,相比黄河流域,江南地区开发缓慢,经济落后。但到了东晋南朝时,却迎来了一次发展的机遇,造就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抹亮丽。【史实回顾】材料一图一图二(1)图一所示战役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
(2)图二中的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什么深远历史影响?
【比较学习】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活火耕而水溽,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三(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3)对比材料二、三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总结感悟】(4)这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10、约公元前————————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公元前——————————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11、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访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状况始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13、如图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判断对错)
14、()明朝时丝织业中心是成都,制瓷业中心是景德镇。15、《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对的填T,错误的填F)()16、戚继光抗倭抵抗的是荷兰侵略者。。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3题,共27分)17、连线题(4分)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18、19、(1)(2)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0、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回答问题。
(1)西周等级示意图中的最上层和最底层人物的身份分别是什么?
(2)此图说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3)这种制度的作用是什么?21、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自然条件的差别使他们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的生活的有关知识。2、C【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这个范围和目的可知这个呼吁是有感于中国科举制的推行.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科举制度的特点与优势.【解析】C3、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春秋时期,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在最东方,是齐国,都城是临淄;在最南,是楚国,都城是郢;是最西的,是秦国,都城咸阳;在最北的,是燕国,都城是蓟;中间的是韩赵魏三国。故选D。
【解析】D4、A【分析】本题考查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影响。为防止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科举实行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以利于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这些措施,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但是由于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王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A。【解析】A5、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又称“瓦肆”“瓦舍”。
故选:A。
本题以宋朝时期的娱乐场所为切入点;考查瓦子的相关知识。
注意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解析】A6、B【分析】战国时期;楚国统治着湖南;湖北等等地区,是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诸侯国。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知识点.
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楚国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2)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国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当今中国教育制度类似于科举制度,应试教育就是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要完全将中国的应试教育废除,真正实行素质教育,还需要教育各界在这一道路上继续努力。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答案】(1)阿拉伯数字(2)科举制度(3)指南针8、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因而我国最早定型的文字是甲骨文.
故答案为: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解析】甲骨文9、略
【分析】(1)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隔淝水对峙。东晋将领要求秦军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河与秦军决战。苻坚想趁东晋军队渡河时予以打击,同意后退。秦军中的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就溃不成军。进军趁机发起进攻,打败前秦。所以交战双方是前期和东晋。(2)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人迁到江南。所以,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北方战乱不休;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这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本题考查西汉和南朝时江南地区的不同和不同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可知,西汉时期地广人稀,由“活火耕而水溽”得出生产水平落后,由“不待贾(买卖)而足”可知商业不发达。所以,《史记》: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根据材料三中的“地广野丰”可知江南物产丰富,由“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可知,粮食产量高,由“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手工业发达。所以,《史记》: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当时江南地区尚未开发。《宋书》记载的历史是南朝时,江南地区已得到开发。所以,原因是:《史记》:江南地区尚未开发。《宋书》:南朝时,江南地区已得到开发。(4)本题考查学习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给我们的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战争促使北方人南迁,南方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再加上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得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或维护社会安定;引进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解析】(1)前秦和东晋。(2)北方战乱不休;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不同:《史记》: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原因:《史记》:江南地区尚未开发。《宋书》:南朝时,江南地区已得到开发。(4)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或维护社会安定;引进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0、略
【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解析】207022111、略
【分析】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的相关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的开始。【解析】尼克松。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分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13、×【分析】【分析】根据图中建筑物的特点可以看出;图中建筑从左向右依次为基督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佛教的佛塔;十字架是基督教最典型的标志,圆顶、星月相映是清真寺最典型的标志,佛塔和寺庙是佛教最典型的建筑.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大宗教有自己的信仰和建筑特色.14、×【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手工业发展。北宋制瓷水平大大超过前代。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等是当时著名的五大瓷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产品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的著名的制瓷中心。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相关知识。《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答案错误。【解析】F16、×【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点。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故题目错误。故选B。
【解析】B四、连线题(共3题,共27分)1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退避三舍”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有关,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爆发城濮之战,最终晋国打败了楚国,是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有关,说的是赵括;“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说的越王勾践;桂陵之战是发生在围魏救赵之时,著名的军事家是孙膑。考点:战国时期与战争有关的成语。【解析】【答案】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晋文公;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孙膑;纸上谈兵长平之战赵括;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勾践。18、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朝代与都城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夏朝的都城为阳城,商朝的都城为殷,商朝又叫殷朝,西周都城为镐京,都城为咸阳。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解析】【答案】1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史上的著名战役。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故纸上谈兵出自于长平之战;商朝晚期,纣王暴政。周部族逐渐强大,决定推翻商纣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故临阵倒戈出自于牧野之战;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故围魏救赵出自于桂陵之战;公元前342,魏国进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次年,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韩。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故减灶诱敌出自于马陵之战。(2)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争霸和孔子的相关内容。问鼎中原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晋国时,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故问鼎中原和晋楚争霸有关系;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报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灭亡吴国。故卧薪尝胆和吴越争霸有关;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尊王攘夷和春秋首霸有关系;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故因材施教和孔子有关系。【解析】(1)纸上谈兵——长平之战;临阵倒戈——牧野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减灶诱敌——马陵之战(2)问鼎中原——晋楚争霸;卧薪尝胆——吴越指之争;因材施教——孔子;尊王攘夷——春秋首霸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0、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内容的知识.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内容;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3)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画可知;西周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最高统治者为周天子,下面是诸侯;卿大夫和士,他们属于统治阶层;被统治阶级则由平民和奴隶组成,所以自上而下每一等级的名称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2)读《西周某制度示意图》可知材料中的西周某制度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制度;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3)依据课本知识;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答案为:
(1)天子(国王);奴隶.
(2)分封制.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1、(1)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2)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巧夺天工;福泽万代、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防洪和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校企合作数字内容制作与传播技能培训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代持资产监管委托协议3篇
- 2025版金属矿床探矿权转让合同协议3篇
- 2025版消防技术服务与咨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个人技术入股合同2篇
- 垃圾食品我不吃安全教育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定制个人房屋装修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物业服务行业员工保密协议规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产业股权投资及投资合同规范3篇
- 二零二五版现代学徒制协议书-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3篇
- 简易三方换地协议书范本
- 2025届广东省深圳罗湖区四校联考九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2024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 2023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正大天虹方矩管镀锌方矩管材质书
- 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 受贿案例心得体会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经典例题及配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图书馆学基础简明教程
- 毕业设计(论文)-液体药品灌装机的设计与制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