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8篇
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帮助的教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
下面是我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统计图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图,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和绘制简单统计图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三块小黑板,课前分别按照教科书第144145页画好某市两个工厂的产值、人员和
销售情况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过的各种统计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学过扇形统计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某市两个工厂的工业产值、人员和销售
情况。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工业产值噌长情况统计图)。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张统计图。这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产值
增长得快些?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看.一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
为了使全班学生的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继续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看出来的:
例如,哪一条折线表示的是一厂的产值增长情况?怎样看出它的产值增长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块小黑板(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
教师提问:这一张统计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工人人数多?
哪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人数多?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条形统计图。二厂的工人人数多,一厂的
技术人员多。)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条形统计图。教师还可以取卜充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张统计图中一
共表示出几种人员的情况?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各是多少人?哪个工厂的勤务人员少,少多少人?等
等。
3.出示第三块小黑板(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教师这一张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工厂都有内销产品和外
销产品。内销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外销是指在向国外销售的产品。
谁能说一说,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是百分之几?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这是两幅扇
形统计图。在每一幅图中,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都是百分之百。因为工厂的产品不是销往
国外就是销往国内。合起来就是工厂的全部产品,百分之百。)
谁能再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工厂哪个厂的夕储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指名
学生回答。(一厂的大。)
4.对以上几幅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根据刚才看过的三幅统计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工厂的生产搞得好一些?谁能
试着说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学生回答。
可以多请几名学生分析,教师帮助综合与整理。例如,从第一幅图(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一厂生产产值的折线上升得快,说明一厂的生产搞得好;从第二幅图(条形统计图)中又可以看出。
一厂的技术人员多一些,工人人数少一些,说明这个厂
比较重视技术开发,所以工作效率高,生产搞得好;另外,从第三幅图(扇形统计图)中还可以
看出,一厂的外销量占产品总数的百分比比二厂的高。也说明一厂的产品质量比较好。
二、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表示数量时各
有什么优势?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和整理。
学生综合整理统计图的特点以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第146页上的表。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4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U阿适当提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如何留好画横轴和纵轴的位置。
2.做教科书第146页做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审题,还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名请几个学生给全班说一说。(毛衣
的销售量从七月份起里上升趋势。到十一月销售量最大:而衬衫的销售量从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
直呈下降趋势:)
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
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
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
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
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
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
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
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Q)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
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
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
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坪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
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
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
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
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力吐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⑷小红的体重是35kg。()
(5)一箱苹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拟K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
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
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T牛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
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
质量单位吗?何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
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
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
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
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
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可利用媒体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
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
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
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
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
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2)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
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
很光滑很直的)
3、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自己研究一
下,想个方法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巡视,展示一两名学生自己画的角,简单说说画法)
(2)师: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想到方法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
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
(课件演示画法,演示后让学生说一说,师示范画角,并说明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
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个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角吗?(找学生板演)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请学生板演各部
分名称)
4、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好不好?你们
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你们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好!(学生展开活动,教师
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做出的角?(展示学生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
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5、研究角的大4,什么有关。
(1)弓1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师:请同学们把用4港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
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
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
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T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大。
(4)小结:角的大4,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
越大,角就越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
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4
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L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度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
3.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米、1厘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
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
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
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l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分,表示1分米。用手
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
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进率。以分米为单位测量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
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10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
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l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l米=100厘米1分米
=100毫米
5、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第23页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
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分米
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2)()个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 )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
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
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6、实践活动。
(1)现在同学们互相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Q)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2、填空: 5分米=()厘米=0亳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0分米2
米二()厘米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教学分米?分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
产生的实际意义?如何让学生确实认识到分米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分米作为介于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常用的长度
单位,可以完善学生的长度观念。为了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分米产生的需要,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测
量课桌的长,并让他们进行计算,再通过四种方法的比较,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
10厘米、10厘米为一段的测量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简便得多。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计算、体验感受到
分米产生的意义,深刻地认识了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动态生成式的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为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进行单位的换算问题不太,但对于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仍会混淆。
如:长颈鹿的高约55(),学生想象不出具体高度,分不清要填米还是分米。而对于练习一的第
6题:将2米长的木料截成同样长的四段,要算2÷4,学生不会计算,这就需要把2米
换算成20分米再计算,但有一部分学生不会从这一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可见在以后的学习中
还需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5
(3)感知分米。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像这样一挂长大约是1分米,
同桌之间比一比。
(4)估T古。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一张纸条估计1分米长的地方撕下来,再量一量
看谁估计得最准确。用手量一量,估一估,我们的课桌长大约多少分米,宽大约多少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测量我们的课桌长与宽分别是大约多少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完成练习。
(5)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咱们来找一找。
指名回答:黑板擦边长大约1分米(12厘米),粉笔长大约是1分米(7厘米),用过的短铅笔
长大约是1分米
出示课件:有的手机边长大约1分米,时钟分针长大约是1分米,银行卡的边长大约是1
分米,还有如:手机、鼠标、电脑的空格键、儿童牙刷、牛奶盒高、易拉罐高等。
(6)想一想。刚才我们学习了1分米=10厘米,那么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几
分米呢?
推算一下: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
米=10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板书:1米
=10分米
2.认识毫米
(1)量一量。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指名回答:大约是
1厘米,不到1厘米,5小格。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能更
精确呢?
对,是毫米,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我们这节课又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板书:毫米(mm)
那1毫米有多长呢?对14略。数一数54略就是5毫米所以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
(2)数一数。那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
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呢?一起数一数(有10个小格)
板书:1厘米=10毫米追问: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呢?
(3)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物品,量一量它的厚度:一角硬币、一张卡、十张纸。
(4)瞰口毫米。感受1毫米,右手捏住一张卡,左手慢慢把卡抽出,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大
约1毫米。
(5)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降雨量、小蚂蚁的身长、
玻璃的厚度等)
课件展示:这是一张全国降水量预报图,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雨量,比如这里是浅绿色的,
它代表的是小雨,表示一日的降雨量小于10毫米,这深蓝色的代表的是暴雨,表示一日的降雨
量在50~100毫米。
如今的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有些手术,如微创手术,它的伤口只有几毫米,大大减轻了
病人的痛苦。
这是一款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不到1毫米,可以用来削苹其。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一把手枪,它可是一把真枪,只有55毫米长,子弹出口宽度只有2
毫米,威力可大呢。
(三)实践应用
想想做做:
1.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
大米宽2()黄瓜长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出示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长度单位在生产与生活中非常重要,与生活密切联系,你
还想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杳一查。(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没有比毫
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五版书设计(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
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
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
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
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
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
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
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
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
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
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
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
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
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
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的旨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
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
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
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
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一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
形、三角形)
2、试摆<)\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一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
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
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O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
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
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
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T*角。(课件演示
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
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X"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
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
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
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肾内分泌科护理工作总结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医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企业级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3D晶体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立式不锈钢离心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汽车电池试验箱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游戏人工智能NPC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自动药敏分析仪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无线蓝牙肉类温度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固定桥式坐标测量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清真食品行业运行状况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 2025年河南洛阳市孟津区引进研究生学历人才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军人军事秘密保护保密协议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数字化转型中的职业能力重构
-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专练:椭圆(含解析)
- 立春气象与生活影响模板
- 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