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的一部医学巨著,其收录的1000多种植物的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美学价值B.直接价值C.间接价值D.潜在价值2、如图中a、b;c为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与b、c相比,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内环境稳态是指a、b、c等中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D.a、b、c中HCO3–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3、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胰腺、肝脏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5、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A.参与体温调节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6、对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产生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低于外侧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7、控制传染源是抑制微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的是()A.接种特效疫苗B.设立隔离病房C.注射相应抗体D.室内定期通风8、如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B.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C.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呈“J”形增长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生物因素9、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竞争关系B.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C.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甲和乙之间都是单向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有机物总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砍伐强度/%
生物量相对值。
龄/组。
24.0
25.9
38.6
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09
81.09
30
161.87
166.10
171.12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垂直结构,减少了竞争C.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趋势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1、如图是加利福尼亚北美夏旱硬叶常绿灌丛的两个黑尾鹿种群的存活曲线(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把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的一条曲线)。高密度种群(每2.6km2约64头鹿)处于受管理的地区,在那里通过火烧来维持开阔的灌木和草本植被,以提供大量新生的嫩枝嫩叶。低密度种群(每2.6km2约27头鹿)处于未受管理的地区,老的灌木已有十年未火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黑尾鹿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密度较低的区域,黑尾鹿寿命长的概率更高C.存活曲线由种群个体本身寿命决定,与种群密度无关D.高密度区域可能狩猎强度较大、种内斗争较激烈12、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13、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欧洲兔带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后来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B.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C.0—y1年欧洲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1年时为防治的最佳时间D.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14、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③/(①+⑤)×100%B.④中的能量用于植食性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C.⑤⑥⑦的能量未流入第二营养级,导致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是递减的D.若该植食性动物为经济动物,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③/②、④/③的值可提高经济效益15、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营养级(不都是消费者),三者的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是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循环沿着甲、乙、丙进行B.丙、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C.图2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a3+d1、b2+d2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16、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生态系统组成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泥沙生态缸编号①-+++-+②++++-++③+++++++④++++
注:“+”表示有;“-”表示无。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④C.生态缸②的稳定性最强D.实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17、如图a、b、c、d为不同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a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9、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20、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2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4、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25、图1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图2是该生态系统人工放养某种鱼后相关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其中A代表___________。
(2)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植食物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___J/cm2a。
(3)由于某种因素;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肾源性尿崩症)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激活G蛋白。
(2)P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后;该基因的结构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3)上图中曲线___________代表中枢性尿崩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27、请回答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问题。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常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害虫的密度,如用信息素诱杀某昆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导致出生率下降。
(2)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填生理过程)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28、衡水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在该湖泊中;体现每个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其中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_____.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是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还有__________.
(4)请绘出藻类;沼虾和鲤鱼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图:__________.
(5)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只存在鲤鱼;沼虾、藻类三类生物;结合图乙,鲤鱼体长在4.2cm时,鲤鱼要获得24kJ能量,至少需要藻类提供__________J的能量.
(6)环保部门为了治理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提高鲤鱼产量,他们首先选择__________(藻类),随后再投喂体长__________cm的鲤鱼以快速去除藻类.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9、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3)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正常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
(4)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该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病。30、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达3.9亿公顷,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历世界第一、放牧是对天然草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放牧的轻重程度直接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研究人员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新疆某马场划出一个试验区,设置5个大小都为650m×120m的不同放牧程度处理区。用马群放牧一段时间后,在每个处理区选取5个1mx1m的样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处理区草群丰富度(种)草群高度(cm)草群密度(株/m2)不放牧区NG2214.1305.4轻度放牧LG239.6324.8中度放牧MG259.3329.1重度放牧187.2254.5
回答下列问题:
(1)试验中要注意_____(答出一项);表中各项指标数据的比较才有意义。
(2)过度放牧,使以大针茅和多根葱等适口性好的牧草占优势的草地群落,退化为以冰草和冷蒿等适口性差的牧草占优势的草地群落。因为群落的_____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
(3)“中度干扰假说”认为中等程度的干扰能使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试验结果是否支持这一假说?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群密度呈先增后降趋势,请结合草群高度的变化分析其原因:_____。31、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点。
(2)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填字母):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们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
(3)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水泥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32、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局部);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鹰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蛇消失,导致鹰的数量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除图甲所包含成分外,还有_____和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物排遗物;动植物遗体残骸分解成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功能。
(3)图乙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畜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图中______点水平。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牧草的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详解】
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来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作用等等;所以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直接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选B。
【点睛】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目前未知的价值为潜在价值,已知的价值中,凡是生态功能,则为间接价值,其余所有的均为直接价值。2、D【分析】【详解】
由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中不存在血红蛋白,A错误;与b、c相比,血浆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HCO3–属于缓冲物质,a、b、c中HCO3–浓度对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3、B【分析】【分析】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等;内分泌腺无排泄管,分泌物称激素,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由血液和淋巴输送到各组织或器官中;外分泌腺有唾液腺、汗腺、皮脂腺、肝脏、胰腺等(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的大部分属于外分泌部,但是胰岛属于内分泌部),外分泌腺有排泄管,称腺导管,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
【详解】
A;唾液腺和肠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由导管输送到消化道,而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都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物直接排放到内环境,B正确;
C;汗腺、皮脂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由导管输送到体外,C错误;
D;肝脏和胰腺的外分泌部都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由导管输送到消化道,而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正确;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D正确。
故选C。5、C【分析】【详解】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可调节水盐平衡,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还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以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6、B【分析】感受器受到高于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才会产生兴奋,A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外侧,B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正确;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D正确。
【考点定位】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考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考点、神经调节与行为7、B【分析】【详解】
控制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和注射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A、C错误;设立隔离病房属于控制传染源,故B正确;室内定期通风属于控制传播途径,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控制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C【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在温度为32.5℃,相对湿度为90%时,种群数量最大,所以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都会减少;由此可以得出,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由图可知;环境温度在30℃、32.5℃、35℃时出现的峰值对应的相对湿度逐渐增加,A正确;
B、图中在32.5℃时种群数量最大,偏离该温度种群数量都下降,推测是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B正确;
C、由于受到食物、天敌等因素,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
D、由图可知,温度、湿度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同时生物因素、种间关系也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正确。
故选C。9、B【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捕食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据图分析,动物甲和动物乙为非同步性变化,表示捕食关系。
【详解】
据图分析,动物甲和动物乙为非同步性变化,表示捕食关系;动物甲的数量多于动物乙,而且先增加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即乙捕食甲,A错误,B正确;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增加,使得乙种群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又减少,C错误;由图可知,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形成捕食关系,能量只能由甲传递给乙,即单向流动;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即信息传递在二者之间是双向的,D错误。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A:D【分析】【分析】
表格分析:随砍伐强度的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在同一砍伐量情况下,随着年限的增加,生物量也逐年增多。
【详解】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A正确;
B;落叶松种群有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无垂直结构,B错误;
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上升,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含义。11、A:B:D【分析】【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由图分析可知,密度较低的区域,可能狩猎强度较小,因此黑尾鹿寿命长的概率更高,处于受管理的地区,通过人为因素提供大量新生的嫩枝嫩叶,种群密度高,所以狩猎强度较大,种内斗争较激烈。
【详解】
A;标志重捕法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密度较低的区域,可能狩猎强度较小,因此黑尾鹿寿命长的概率更高,B正确;
C;存活曲线由种群个体本身寿命决定;但也与种群密度有关,如题图所示,高密度区域种群的存活曲线较内凹,C错误;
D;处于受管理的地区;通过人为因素提供大量新生的嫩枝嫩叶,种群密度高,所以狩猎强度较大,种内斗争较激烈,D正确。
故选ABD。12、A:B【分析】【分析】
坐标中四条曲线;涉及两组变量--开放与封闭;初始密度不同。A、B两选项在初始密度相同的背景下,分析开放或封闭条件下的有关指标,其实可以理解为:与封闭条件相比,开放状态下存在着棉蚜的迁入或迁出问题。而C、D两项更强调读懂图中曲线,其中C项,可观察开放条件下1头/叶的曲线,它达到k值后稍有稳定一段时间的趋势后才开始衰退;种群的衰退指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表现为年幼个体数量少于老年个体数量,而种内斗争则与种群个体数量(或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种内斗争未必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详解】
封闭条件与开放条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加强,开放条件下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出现迁出现象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A正确;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始种内斗争较弱时,开放条件下容易出现外来种群迁入现象,从而使种群增长速度过快而率先达到密度峰值,B正确;开放与封闭条件下的K值应相同,但由图示可知,只有开放条件下初始密度较大的种群在达到最大值时开始衰退,其余都是在未达到最大值时就开始衰退,C错误;种内斗争是指某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但因棉叶被食用,其食物也在减少,故种内斗争不一定减弱,D错误。
故选AB。
【点睛】
此题通过曲线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对曲线的解读和相关生态学知识的结合要求高,需反复查看曲线中蕴含的信息,紧密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有一定难度。13、A: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标志重捕法前提是标志和未标志的生物在被重捕获是被捕获的几率相等,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但不能过分醒目,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和不能改变标记动物与其捕食之间的关系等。
【详解】
A、y1年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根据y1年-y2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可推知;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捕食,A正确;
B;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下降,对袋鼠影响不大,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B正确;
C、0(起始年)→y1年;欧洲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防治的最佳时间应该在其数量为K/2以下时,C错误;
D;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4、B:C:D【分析】【分析】
生产者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这部分又可以流入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详解】
A;能量传递效率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图中①+⑤不是第一营养级同化量,是第一营养级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后剩余的能量,A错误;
B;④为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后剩余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可用于植食性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又可以流入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B正确;
C;能量的去向一般有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构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三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四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所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正确;
D;提高③/②的值可提高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④/③的值可提高植植食性动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可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BCD。15、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
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在该农场生态系统中不循环,A错误;
B、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丙是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错误;
C、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及人工投放的饲料中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第三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属于b2+d2,C正确;
D、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6、A:B:D【分析】【分析】
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
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
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低于生态缸④,因为前者泥沙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B错误;
C;生态缸③中成分齐全;而生态缸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生态缸②中成分齐全,且消费者数量较少,因此,生态缸③较生态缸④稳定性强,生态缸②稳定性最强,C正确;
D;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能);由于四个生态缸都具有消费者,因此不能说明消费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
故选ABD。17、C:D【分析】【分析】
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物数量越多,竞争力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b的多样性程度最高,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A错误;
B;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则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B错误;
C、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b种群密度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
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则a是最高营养级,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9、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22、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3、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4、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25、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2;生态系统中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通过营养关系,传递能量.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能量的散失以及未利用。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100%。
【详解】
(1)该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储存在有机物中;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和未被利用,其中A代表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2)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到较高的营养级时,能量可能不够。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植食物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0.5+4+9+(0.05+2.1+5.1+0.25-5)-2=14J/cm2a。
(3)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4)图2中;AB段的种群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增长率越来越大,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C点后,可能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等),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析】有机物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14(一定的)自我调节营养结构简单增长型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等)26、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由左图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抗利尿激素发挥生理作用。分析右图:图中曲线Ⅰ尿液渗透压较高,代表正常人;曲线Ⅱ和Ⅲ尿液渗透压较低,代表尿崩症患者,曲线Ⅱ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说明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的,原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不足,故为中枢性尿崩症。曲线Ⅲ为肾性尿崩症,因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并未改变,说明不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的,病因可能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详解】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态。
(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中枢性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若注射抗利尿激素会导致其尿液的渗透压升高。因此,图中曲线II代表中枢性尿崩症。
【点睛】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结构一定改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2、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解析】空间结构一定II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中枢性尿崩症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其尿液渗透压升高27、略
【分析】【分析】
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姑娘”(性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使得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目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详解】
(1)用信息素诱杀昆虫的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2)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之前;草本植物为优势,随着演替的进行,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因而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4)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故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群落的演替相关知识,考生通过平时的积累,分析作答。【解析】性别比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被取代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28、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等知识的运用。要明确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和决定种群数量的特征;知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理解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多个来源;根据题意明确藻类、沼虾和鲤鱼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能画出食物网;能结合图示条件,提取有用信息,灵活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计算和分析作答。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所以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3)沼虾的排泄物;尸体和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而没有消化的粪便中的能量都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4)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所以藻类、沼虾和鲤鱼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为
(5)从图乙可以看出鲤鱼体长到4.2cm时;植食性食物与肉食性食物比例为3:1,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有18kg来自藻类,6kg来自小虾,题目要求消耗藻类能量的最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故消耗藻类至少为:18÷20%+6÷20%÷20%=240(kg);
(6)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pH大于8时藻毒素含量低,因此选用绿藻较好;鲤鱼体长到4.2cm以后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去除藻类较快。
【点睛】要从甲图中看出,绿藻在pH大于8时藻毒素含量很低,蓝藻在pH大于8时藻毒素含量很高;从乙图中看出鲤鱼体长到4.2cm时植食性食物与肉食性食物比例为3:1。【解析】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尸体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240绿藻大于4.2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六、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9、略
【分析】【分析】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详解】
(1)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分别具有降血糖和升血糖的作用;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系的比值会明显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使得血糖浓度上升到正常水平。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由于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因此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先注射胰岛素观察小鼠的低血糖症状,再注射葡萄糖看看小鼠的低血糖症状是否会消失。
(4)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根据题意分析,该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了攻击自身成分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解析】(1)低血糖肝糖原分解加强;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快。
(2)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细胞膜上。
(3)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4)自身免疫30、略
【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实验前的各个实验组和对照组条件是否均等,这样才能通过自变量的改变来观测因变量的变化。因此,试验前要注意试验选用的牧马要种类相同;体重相近(随机选取样方;各处理组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2)
群落中的优势种(或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股票互换协议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承包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度电影院场地租赁合同及观影安全保障与服务标准协议3篇
- 2024版移动网络业务伙伴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婚礼场地借用与策划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诉讼保全担保流程规范细则合同3篇
- 2025年度池塘休闲渔业项目租赁协议3篇
- 2025年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咨询与旅游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空调清洗保养及节能效益分析合同3篇
- 2025年版健康养老服务合同4篇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课件
- SHSG0522023年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内容规定
- 《运营管理》案例库
- 医院安全保卫部署方案和管理制度
- 我的自我针灸记录摘录
- 中医学-五脏-心-课件
- 《骆驼祥子》阅读记录卡
-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PPT培训课件
- 胆管癌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