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G与C这一碱基对含量相对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B.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了氢键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黄子叶对绿子叶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某科研所进行遗传实验,操作如下图。假定所有的植株都能成活,理论上收获的F4中绿子叶的比例为()

A.9/16B.7/16C.5/8D.3/83、下图表示一个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该病为伴性遗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Ⅱ-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C.Ⅱ-3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D.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54、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5、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常见的方式。某些基因部分碱基发生DNA甲基化后,该基因的转录会受到抑制,从而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其表观遗传现象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的修饰,但因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所以这种甲基化修饰不能遗传给后代,只能对当代表型产生影响C.基因的转录受阻可能是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甲基化后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D.染色体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眼虹膜的蓝色和褐色B.果蝇的长翅和苍蝇的残翅C.水稻种子的糯性与非糯性D.家鸡的羽腿与光腿7、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的遗传()A.人B.小麦C.猫D.细菌8、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我国科学家培育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将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9、利用二倍体植株培育作物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诱变育种的缺点是由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所致C.单倍体缺少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种子和果实比较少D.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以获得四倍体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达尔文学说论证了生物是_____,并且对_____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____,_____是进化的结果。但它的学说也有局限性,对于_____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另外,他还接受了拉马克的_____的观点,同时对生物的进化也局限于_____水平。他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11、达尔文的学说是_____,中心内容为_______。12、精子的_____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____就与卵细胞的_____相融合,使彼此的_____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_____又恢复到_____,其中一半的_____来自精子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13、实验材料:摩尔根研究生物遗传与染色体关系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其适合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14、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5、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__________呼吸;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_________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16、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_____,而是_____。17、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______)A.正确B.错误19、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______A.正确B.错误20、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__A.正确B.错误2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22、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23、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24、孟德尔在实验选材时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且豌豆的花冠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A.正确B.错误25、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6、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27、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资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下表为科研工作者对普通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性状。

母本。

父本。

F1

F2实际比。

F2理论比。

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

无。

有。

有。

49:31

花柱(长/同长)

长。

同长。

同长。

63:17

13:3

廋果棱形状(尖/圆)

圆。

尖。

尖。

57:23

3:1

(1)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主茎基部木质化,那么F2的理论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对主茎是否木质化与花柱长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F1中木质化花柱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理论上该实验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28、普通小麦(6N=42)是异源六倍体植物;其6个染色体组来自三种不同的祖先,染色体组记为AABBDD,白粉病会引起小麦减产,每个染色体组中均有一个抗/感白粉病的基因,筛选出抗白粉病的小麦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

(1)小麦体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2)在实验室中筛选到了一株抗白粉病的小麦纯合子T,基因型为r1r1r2r2r3r3。现将该小麦与感病小麦(基因型为R1R1R2R2R3R3)杂交,F1代均为感病植株,R1/r1与R2/r2基因的遗传规律符合_______定律,判断理由是_____。F1自交,F2中抗病个体的比例为1/64。F2感病个体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3)T品系虽然能够抗白粉病,但是种子产量较感病植株低。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不抗白粉病但是高产的品系Q。研究人员欲将T抗病基因r1,转移到具高产品质的品系Q小麦基因组内,先将品系T进行诱变,获得只含r1基因抗病纯合子M品系回交是子代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的方法。目的是加强杂种子代个体中某一亲本性状的表型。研究人员将均为纯合子的品系Q与M杂交,将F1与品系Q连续回交多代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如图所示。

①经过杂交后,BC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只考虑这一对抗病基因与感病基因)

②科研人员的杂交和筛选工作的目的是________。

(4)由于借助于分子标记对BCn的筛选较难操作,可以利用某一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直观的相对性状(等位基因M、m),能更快速筛选抗病高产优质品系Q小麦的方法。则M、m与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29、豌豆腋生花对顶生花(花的位置性状)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甲:顶生红花高茎(aaBBDD),乙:腋生白花高茎(AAbbDD);丙:腋生红花矮茎(AABBdd)。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让甲×乙,乙×丙分别得到F1,再让Fl自交。统计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2均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由此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将F2中的高茎豌豆自然种植,F3中高茎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F1中出现了一株矮茎豌豆,原因经过初步探究,还需进一步判断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可采取的具体判定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30、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D、d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做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3)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4)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_____________。

(5)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免疫遗传学研究表明,红细胞膜上抗原实质上是一种糖蛋白。这些抗原都是以一种称做“H抗原”的物质为原料合成的。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最终不是取决于多肽而是取决于和其连接的寡糖链的种类。寡糖链的种类是由位于人类第9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IA、IB、i所决定的。这组复等位基因通过控制合成糖基转移酶来控制抗原种类,其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孟买型血型名称来源是因为第一个具有这种血型的家系是在印度孟买发现的)。下列问题只考虑基因重组,H/h基因和IA/IB/i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其他情形,血型通过基因鉴定得到):

(1)从题干中的有关信息可以看出;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_。

(2)孟买型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种,图2中Ⅰ3与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图2中Ⅲ2与Ⅲ3婚配;后代的血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

(4)假定孟买型出现的概率为1/106,则图2中Ⅱ1与Ⅱ2再生一个男孩,其血型为A型的概率为______。32、下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无乙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Ⅱ3是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若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几率是__________。33、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1)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这些植株在全部F2中的比例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9分)34、(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56.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_。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58.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年份

种群AZXXK]

种群C

规模

t(%)

w(%)

规模

t(%)

w(%)

w(%)

1900

46000

5

1

1000

5

1

1920

45000

5.5

1

850

7

1

1940

48000

7

1

850

9

0.8

1960

44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000

5

1

550

11

1

59.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D.受气候影响更大。

60.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3个氢键,A-T之间2个氢键,则G、C碱基对含量较高时,其结构稳定性较大,A正确;DNA分子的多样性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实质就是4种碱基)的数量和排列顺序,B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上都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C正确;DNA分子中的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遵循碱基互补原则,保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D正确。2、B【分析】【分析】

豌豆属于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设用字母D/d表示),黄子叶对绿子叶为显性(设用字母Y/y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详解】

根据后代收获的是F4中绿子叶,子叶没有淘汰,只需将子一代的黄色子叶连续自交三代即可,理论上收获的F4中绿子叶的比例为{1-(1/2)3}/2=7/16,B正确,故选B。3、B【分析】【分析】

I-5和I-6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Ⅲ-11,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的信息“该病为伴性遗传”,所以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基因表示。

【详解】

A;根据分析;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7是男性患者,基因型是XbY,Ⅰ-1只能为其提供Y染色体,所以其致病基因Xb只能来自于母亲Ⅰ-2;B错误;

C;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传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所以Ⅱ-3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C正确;

D、Ⅱ-5的基因型是XBXb,Ⅱ-6的基因型是XBY;所以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Ⅱ-5,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型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4、A【分析】【详解】

(1)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乙作母本,种皮颜色由乙植株基因型决定,为白色;

(2)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黄子叶,说明甲是显性纯合子,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绿子叶,说明乙是隐性纯合子。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子代均为杂合子,所以乙所结种子(F1代)的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应表现为黄色。

故选A。5、D【分析】【分析】

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

【详解】

A;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其表观遗传现象不仅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也可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进行的有丝分裂过程中,A错误;

B;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的修饰;且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这种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并对后代表型产生影响,B错误;

C;基因的转录受阻可能是该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后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使转录过程无法完成,即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引起了性状的改变,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使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6、B【分析】【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

A;人眼虹膜的蓝色和褐色是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果蝇和苍蝇属于不同的生物;果蝇的长翅和苍蝇的残翅不是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C;水稻种子的糯性与非糯性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家鸡的羽腿与光腿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7、D【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遗传,细菌是原核生物,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规律。

【名师点睛】学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理解不清。

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8、B【分析】【分析】

自然状态下的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

A;基因重组分为两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A正确;

B;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利用的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进入活的R型细菌内;使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基因发生重组,D正确。

故选B。9、C【分析】【分析】

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详解】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导致诱变育种过程中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B正确;

C;单倍体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种子和果实比较少,C错误;

D;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四倍体,D正确。

故选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原因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和变异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个体渐变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头部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的数目染色体父方精子卵细胞(母方)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果蝇易饲养,繁殖快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无氧呼吸好氧16、A:A:A:A:D:D:D:N:N:N:N:R【分析】【分析】

【详解】

略17、略

【分析】【分析】

1;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2;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详解】

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解析】女性患者病症较轻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A【分析】【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正确。19、A【分析】【详解】

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正确。20、A【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正确。21、A【分析】略22、B【分析】略23、B【分析】【详解】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故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的位置,而不是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错误。24、A【分析】略25、A【分析】【详解】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正确。四、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6、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遗从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羊的有角与无角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NN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定。

(1)由题意亲代基因为Nn×Nn;子代基因型为NN:Nn:nn=1:2:1。在母羊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角:有角=3:1,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

(2)如果M/m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XMXM×XmY,F1为XMXm、XMY,F2为XMXM:XmY:XMXm:XMY=1:1:1: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如果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没有性别差异,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

(3)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AA、Aa、aa;若位于X染色体上时,有5种:雌性—XAXA、XAXa、XaXa,雄性—XAY、XaY。

.【解析】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35727、略

【分析】试题分析:

(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瘦果棱形状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因此最可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如果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主茎基部木质化,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_表现为主茎基部木质化,其他无主茎基部木质化,因此理论比值是9:7。

(3)由表格信息可知,花柱长(同长)F2理论值是13:3,因此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长,其他表现为同长,因此木质化长的基因型是A_B_ccD_,比例是9/16×3/16,纯合子的比例是AABBccDD=1/16×1/16,因此F1木质化花柱长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27;由于AaBb自交后代是13:3理论上该实验的F1的表现型的比例9:7,CcDd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3:3,因此理论上该实验的F1的表现型的比例是(13:3)×(9:7)=117:27:91:21。

【点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

【解析】瘦果棱形状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9:7A_B_ccD_1/27117:27:91:228、略

【分析】【分析】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育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获得纯合体植株的过程。

【详解】

(1)普通小麦(6N=42)是异源六倍体植物;则小麦体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

(2)由于题干中“每个染色体组中均有一个抗/感白粉病的基因”,6个染色体组来自三种不同的祖先,说明ABD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不相同,属于非同源染色体,说明R1/r1与R2/r2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R1/r1与R2/r2基因的遗传规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则自交后代F2有33=27种基因型,由于抗病个体只有一种基因型,即r1r1r2r2r3r3,占F2的1/64,则感病个体有26种基因型,占F2的63/64,感病纯合子占F2的1/2×1/2×1/2-1/64=7/64,故F2感病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7/63=1/9,所以F2感病个体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9=8/9。

(3)由图可知抗病性状相对于野生型的感病性状为隐性性状,故杂交试验一为R1R1(Q)×r1r1(M),F1为R1r1,再与Q(R1R1)杂交则后代为1/2R1R1、1/2R1r1,再继续与Q(R1R1)杂交得到BC2的基因型:3/4R1R1、1/4R1r1,即R1R1∶R1r1=3:1。实验二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的目的是保留抗病基因;其他基因为品系Q个体的基因。

(4)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等位基因M、m),更快速筛选抗病高产优质品系Q小麦,可让抗病基因与隐性基因m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中表现隐性性状m的个体一定具有抗病性状。【解析】(1)7

(2)自由组合这2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68/9

(3)R1R1:R1r1=3:1保留抗病基因;其他基因为品系Q个体的基因。

(4)抗病基因与隐性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29、略

【分析】【分析】

试题中涉及到三对基因;三对相对性状,且提供的材料均为纯合子。

【详解】

(1)甲×乙,即aaBBDD×AAbbDD→F1:AaBbDD,AaBbDD自交后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可说明A、a和B、b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同理可说明B、b和D、d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b和D;d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综上可知,A、a和D、d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染色体并不可知。

(2)杂种后代中既出现显性性状又出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F2中的高茎豌豆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自然状态下,豌豆为自花传粉,即自交,故F3中矮茎为2/3×1/4=1/6,则高茎为1-1/6=5/6。

(3)要判断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最简便的方法是直接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进行镜检,观察染色体形态;若该矮茎植株的染色体与高茎的染色体无明显区别,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反之,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解析】不合理该方案只能确定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b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A、a和D、d的位置关系性状分离5/6分别制作F1中高茎和矮茎的分生区细胞临时装片,显微观察判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30、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

【详解】

(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可知毛颖;抗锈均为显性性状。

(2)根据毛颖、抗锈均为显性性状,可知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DDrr;ddRR。

(3)由亲本基因型为DDrr、ddRR,可知F1基因型为DdRr;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且抗锈:感锈=3:1,毛颖:光颖=1:1,则丁的基因型为ddRr,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2×1/4=1/8。光颖抗锈植株(ddR__)所占的比例是1/2×3/4=3/8。

(4)F1基因型为DdRr,丁的基因型为ddRr,二者杂交得到的F2中表现型与甲(DDrr)相同的概率为1/2×1/4=1/8,F2中表现型与乙(ddRR)相同的概率为1/2×3/4=3/8,故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1/8-3/8=1/2。

(5)由F1基因型为DdRr,丁的基因型为ddRr可知,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

【点睛】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尤其是“3:1”、“1:1”,推断出丁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解析】毛颖、抗锈DDrr、ddRR1/83/81/2RR∶Rr=1∶231、略

【分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孟买血型的基因型为hh__,ABO血型的基因型为H___,其中A型血基因型为IAIA或IAi,B型血的基因型是IBIB或IBi,AB型血的基因型是IAIB;O型的血基因型是ii。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这组复等位基因通过控制合成糖基转移酶来控制抗原种类”;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孟买血型必须有hh,而第二对基因没有要求,因此其基因型一共有3+3×2=6种;图中Ⅰ3基因型为H_IAIB,Ⅰ4基因型为H_ii,后代生出了孟买血型ii__,则Ⅰ3与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HhIAIB和Hhii。

(3)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Ⅲ2基因型可能为HHIAi或HhIAi,Ⅲ3基因型可能为HhIAIA或HhIAi,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可能为HHIAIA、HHIAi、HHii、HhIAIA、HhIAi、Hhii、hhIAIA、hhIAi;hhii;因此后代的血型可能为A型、O型或孟买型。

(4)已知孟买型出现的概率为1/106,则h的基因频率=1/1000,则H_中杂合子的概率=(2×1/1000×999/1000)÷(2×1/1000×999/1000+999/1000×999/1000)=2/1001,则图中Ⅱ2基因型为2/1001HhIAi,又因为Ⅱ1基因型为1/3HHIAIB或2/3HhIAIB;因此他们的后代血型为A型的概率=(1-2/1001×2/3×1/4)×1/2=1501/300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1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的基因型,进而根据图2中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各自的基因型。【解析】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HhIAIB和HhiiA型、O型或孟买型1501/300332、略

【分析】【分析】

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4不患甲病,基因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