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800题(全国通用版)专练22开放性设问20题1.(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构造断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布哈河、沙柳河、倒淌河等40多条河流注入该湖。13万年前青海湖还是个淡水湖,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峰上升隆起,使原与黄河相通的倒淌河倒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的湖水逐渐由淡水变为咸水。材料二
青海湖很美,不过是咸水湖,湖水不能饮用,很多人觉得太可惜了。考虑到青海湖东部距离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只有40公里,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70米左右,就有人突发奇想,是否可以挖通青海湖和黄河,把它们连起来,这样青海湖慢慢地就可以变成淡水湖了。材料三
青海湖周边地形图(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的演变过程。(2)分析青海湖近二十年来水量增加的原因。(3)你是否支持人工方式挖通青海湖和龙羊峡水库,把青海湖变成淡水湖,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最初青海湖为外流湖,湖水为淡水,由于新构造运动,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脉上升隆起,使倒淌河被堵塞,从而改变流向,湖水不再流入黄河;青海湖失去了外泄通道,变成了封闭的内陆湖,盐分不能排出;青海湖区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强,风大,湖水蒸发快,经过漫长的岁月,盐分不断在湖内累积,逐渐变成咸水湖。(从地壳运动、河流流向变化、气候特征三方面影响回答)(2)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或湖区气候有所改变,降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类活动的减少等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管理成效显著,对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很大作用。(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3)支持。两地直线距离短,且青海湖东边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70米左右,人工方式开挖,工程量较小;我国基建能力强,资金充足、技术能力强完全有能力进行工程的建设;青海湖储水量大,变成淡水湖以后对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从工程本身工程量特征、我国建设能力和建成后有利影响三方面回答)不支持。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工程建设破坏该区生态环境;人为地改变数万年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环境,对于该地来说或许是一种灾难,造成区域各环境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青海湖下泄的咸水可能影响整个黄河流域的水生态;(从工程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对本区域、建成后对其它相关区域的不利生态影响三方面回答,表述清楚即可)【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可知,早期青海湖为淡水湖,后期由于新构造运动,青海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脉上升隆起,使地势逐渐升高,青海湖的外泄河道倒淌河被阻断;倒淌河改变流向注入青海湖,湖水不再流入黄河,使青海湖失去了外泄通道,从而形成内流湖;而盐分随地表径流不断汇入青海湖,使湖中盐分不断累积,湖水逐渐变咸;由于青海湖为高原性大陆气候,晴天多、光照强、降水少、风力强、蒸发大,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的同时却缺少排盐通道,经过漫长的时间后,使青海湖逐渐变为咸水湖。(2)青海湖的水量主要受青海湖补给水源的影响,青海湖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内流河的注入、大气降水及地下水;随着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入湖水量增加;由图可知,流域内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流域内降水补给量增加;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同时人们不断采取措施,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逐渐使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使青海湖水量不断增加。(3)本题需先表明支持或不支持,再叙述理由。支持,青海湖和龙羊峡直线距离短,且根据材料可知,青海湖东边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70米左右,若采取人工方式开挖,工程量较小;我国基建能力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经验丰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资金充足、基础设施施工技术先进,完全有能力进行该工程建设;由于青海湖湖盆宽阔,储水量大,变成淡水湖以后可以提供稳定的水源,而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该工程对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不支持。由于该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和动植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区目前生态环境较为稳定,若人为将咸水湖变为淡水湖,则会改变当地生态环境,会造成区域各环境要素甚至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青海湖在改变为淡水湖的过程中,向黄河排放的咸水会使黄河水盐度增加,影响流域内的水生态环境,短期内会造成淡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地下水变咸,同时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2.(2022·重庆一中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2007年我国首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在我国西部某大型城市成立以来,该市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2007年以来各个市辖区都在逐步加大吸引该类企业落户的力度。全市超81%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为小微企业。下图为该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分布空间占比变化示意图。(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2~2017年间该城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数量变化并说出原因。(2)2007年以来,该城市内部呈现出此类企业分布趋向均匀的现象。列举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有专家认为,城市中心区域不利于小微型软件产业的落户与发展。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说出看法并解释理由。【答案】(1)变化:数量增加。原因:政策扶持;市场扩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软件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2)政策差异缩小;内部基础设施水平差异变小;环境条件改善。(3)赞同。城市中心区域地价高;房屋租赁费用高;环境较差;小微企业经济实力有限。不赞同。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条件好;写字楼多(可租赁房屋多);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齐全。【分析】本题以我国西部软件产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城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数量变化、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1)由图可知2002~2017年间该城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数量增加。由材料知2007年我国首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在我国西部某大型城市成立,说明该类企业受政策扶持;该市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说明该市技术水平提高,盈利水平提高,市场扩大。这些条件促进了该城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数量增加。(2)2007年以来,该城市内部呈现出此类企业分布趋向均匀,说明各地发展该类企业的条件趋向均衡,例如各地政策差异变小,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差异变小,环境条件改善等。(3)赞同:小微型软件产业资金有限,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较高,房屋租赁费用较高,加大了小微型企业的成本负担;中心区环境嘈杂不利于技术型企业发展。不赞同: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服务完善,交通通达度高,可租赁房屋多,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3.(202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3°-15°坡耕地,占黑土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4%。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探讨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该地位于北纬48度。材料二:以下是小组实验获得数据,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三: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1)分析东北黑土广布的气候因素。(2)据题目信息判断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该作物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3)分析并比较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异同(4)针对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有不同观点,观点一:应该停止开发北大荒;观点二:为保障粮食产量,要继续开发北大荒。你支持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量大;②冬季寒冷漫长,植物生长期短,有利于有机质积累;③纬度较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④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2)农作物:玉米;判断依据:同等降雨,玉米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最小;原因:①玉米根系发达,有支撑根,根系固结土体;②叶片宽大分成多层,吸收截流大量降水;(3)相同点:各耕作方式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峰值都会出现在60min这个时间,然后再逐渐减小;产流量较降雨开始时间有个滞后的过程。不同点:①各耕作措施下的产流起止时间不同,小雨强产流时间晚,大雨强产流时间早;②过程线陡缓不同,小雨强过程慢,大雨强过程快;③雨强越大时段产流的强度和总量越大;④退水过程不同,雨强越大的过程越陡。原因;①土壤的入渗作用,产沙产流时间较降雨时间有一个滞后的过程,当土壤的入渗能力大于降雨强度,降雨全部渗入土壤中,地表不产生径流;②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大,地表土壤受雨滴打击作用及细颗粒物质填充土壤孔隙的影响;③土壤入渗能力迅速减小至低于降雨强度,达到超渗产流,坡面开始产流;④秸秆覆盖,增大地表糙率,减少了降雨动能;⑤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和地表板结,改善土壤渗水、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4)观点一:①黑土流失导致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②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③生物多样性减少。观点二:①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②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下降,粮食产量下降;④东北地区粮食品质高。【分析】本题以东北黑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东北黑土广布的气候因素、水土流失的原因、径流量过程线的判读、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1)根据题意,可从夏季、冬季气温差异来分析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东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量大,秋冬枯枝落叶量大,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寒冷漫长,植物生长期短,枯枝落叶量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较高,气温低,抑制微生物活性,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气温低,植物新陈代谢弱,生长缓慢,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2)根据材料二的图示信息,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判断依据是同等天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最小;原因:玉米根系发达,有支撑根、气生根等,根系在土壤中纵横交结成网,将土体固结在一起,增强其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轻洪水冲蚀的力度,减少产沙量;玉米叶片宽大分成多层,吸收截流大量降水,减缓地表径流,产流量小,侵蚀作用减弱,水土保持效果好。(3)根据材料三的图示信息,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的相同点:各耕作方式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峰值都会出现在60min这个时间,然后再逐渐减小;土壤吸收一定的水分,使产流量较降雨开始时间有个滞后的过程。不同点:①各耕作措施下的产流起止时间不同,小雨强,降水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前期降水全部渗入土壤,产流时间晚,大雨强,降水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易在地表形成径流,产流时间早;②过程线陡缓不同,小雨强,径流量较小且变化小,过程线缓,大雨强,径流量大且变化大,过程线陡;③雨强越大,不利于下渗,产流的强度和总量越大;④退水过程不同,雨强大,退水快,径流量变化大,即雨强越大,径流量的过程线越陡。原因: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进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补充土层缺乏的水分,并贮存水量,使产沙产流时间较降雨时间有一个滞后的过程,水向土中入渗的过程主要取决于供水强度和土壤渗吸速度,当土壤的入渗能力大于降雨强度,降雨全部渗入土壤中,地表没有形成汇水,地表不产生径流;前期土壤含水量小,下渗能力大,随着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大,地表土壤受雨滴打击作用及细颗粒物质填充土壤孔隙的影响,土壤孔隙变小,下渗能力减弱;土壤入渗能力迅速减小至低于降雨强度,雨水下渗少,达到超渗产流,在地表形成流水,坡面开始产流;秸秆覆盖,增大地表糙率,起滞水作用,增加下渗时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降雨动能;秸秆覆盖,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因受降雨作用而导致土体结构破坏、土料分散,在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土壤板结现象;秸秆覆盖,可增加水分下渗,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渗水、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但须说明理由。观点一:根据材料“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可知,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下切加强,切过耕作土层,导致切沟的形成,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导致耕地不集中连片,妨碍机械化、大规模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影响居民出行;切沟形成后,随着流水量的增加,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进行搬运,土壤侵蚀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黑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观点二: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业用地变成建设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下降,粮食产量下降,使用化肥、农药多,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影响粮食安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粮食品质高。4.(2022·四川·广安二中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铃薯生长要求海拔在1640—3900米,是耐旱、喜光、喜低温、喜肥、生长期短、产量高的作物。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境内有渭河、黄河流经。甘肃定西马铃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种植马铃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甘肃定西已将马铃薯作为当地发展的“第一名片”,发挥全国马铃薯产业重要科技研发推广中心优势,立足农业办工业,形成从种苗到餐桌、从田间到工厂、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的多元发展格局。如图为甘肃定西区域图。(1)分析甘肃定西种植马铃薯的区位条件。(2)简述甘肃定西“立足农业办工业”对当地的意义。(3)请为更好地发展“立足农业办工业”提出合理化建议。(4)有人认为,定西市应该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有人认为,应该注重农业多元化发展。任选其一说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答案】(1)该地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位于中纬度地区,气温适宜;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地势条件适宜;渭河、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产品类型多样化,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观点一:扩大面积。理由:该地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马铃薯品质优,应扩大种植面积。观点二:注重农业多元化发展。理由:农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产品形式多样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分析】本大题以甘肃定西马铃薯生产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意义、农业发展方向、农作物规模扩大的辩证关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1)根据材料“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说明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海拔条件适宜马铃薯生长;位于中纬度地区,且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年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该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温适宜马铃薯生长;根据材料“境内有渭河、黄河流经”说明该地区有渭河、黄河流经,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根据材料“当地种植马铃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说明该地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立足农业办工业”对当地的意义主要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思考。“立足农业办工业”有利于延长马铃薯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类型多样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利于提高该地知名度。(3)应加大该地区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农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加强分工与协助,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规模生产,积极开拓市场等。(4)观点一:扩大面积。理由:该地气候适宜、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便利、昼夜温差大,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优质马铃薯生产;该地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该地交通便利;马铃薯品质优,市场广阔;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应扩大种植面积。观点二:注重农业多元化发展。理由:农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产品形式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形式多样化,受市场波动性小,能有效灵活面向市场,降低种植风险。5.(2022·四川巴中·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如下图)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乌克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葵花籽油原料产区,葵花籽产量占世界的56%,每年7—8月是乌克兰葵花盛开的季节,其葵花可以在几乎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生长,葵花籽含油量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评价乌克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简述乌克兰葵花生长“几乎不用农药”给葵花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3)简析乌克兰葵花籽含油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的自然原因。(4)有人认为俄乌冲突持续下去会产生世界粮食问题特别是加剧非洲的粮食危机,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及原因。【答案】(1)有利条件: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大。(任答两点)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多寒潮(低温冻害);降水较少。(任答两点)(2)节省农药购买成本;省去农药喷洒工作,节省劳动力和机械运作成本;产品几乎无农药残留,(绿色有机)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3)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为葵花生长提供丰富营养物质;纬度高,气温低,葵花生长周期较长,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高,夏季昼长较长,光照时间充足;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积累丰富有机质。(任答3点)(4)赞成该观点。理由是:乌克兰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战争会导致耕地荒芜,减少粮食耕种,国际市场粮食更加短缺;战争会导致粮食运输渠道不畅通;一些国家或商人会破环粮食贸易秩序,发不义之财。不赞成该观点。理由是:世界上另有不少粮食生产大国,一个国家粮食减少不会从根本上导致粮食短缺;非洲可加强粮食储备,寻求多元化粮食供给;一些大量进口粮食的国家可扩大粮食生产,寻求粮食替代品;冲突只会导致粮食贸易市场的暂时不稳定。(选择观点之一,任答两点)【分析】本题以乌克兰葵花生产的图文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粮食安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且题目要求“评价”,故既应有有利也有不利条件。结合所学可知,乌克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时光照.热量充足,降水较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大;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但由于其纬度较高,存在着热量不足的问题,且容易受到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寒潮频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且相对处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2)乌克兰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夏季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病虫害少,因此葵花种植几乎不用农药。经济效益方面,由于不使用农药,节省了农业的购买成本,也省去了因喷洒农药产生的劳动力和机械运作成本;产品无农药残留,品质好,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销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3)乌克兰葵花籽含油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气候:乌克兰纬度高,葵花生长周期长,积累的有机质多;纬度高,夏季昼长较长,生长期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生长期昼夜温差大,积累的有机质丰富;病虫害少,几乎不施用农药;土壤:黑土广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葵花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水源;水源充足,水质好。(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若赞成,可以从乌克兰粮食生产和其国内形势对粮食出口的影响方面作答:因为乌克兰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其粮食生产和出口对世界粮食安全影响较大,若此时其国内政局动荡,可能会导致其国内粮食生产不稳定,或粮食运输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出现,同时由于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会导致市场混乱等问题出现。若不赞成,可以从世界粮食生产量较大,且有较多粮食替代品等方面作答:乌克兰只是世界粮食生产国之一,一个国家粮食减少不会从根本上导致粮食短缺,非洲可以向其余粮食生产大国进口粮食或寻求其余粮食替代品;其次,冲突只会导致粮食贸易市场的暂时不稳定,不会造成长期的影响。6.(2022·陕西·宝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材料一:榆神府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鄂尔多斯煤盆地中部,隶属陕西省榆林市。区内煤炭储量丰富,煤层厚、埋藏浅,煤炭资源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矿区以风沙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壤结构较疏松、有机质含量低。早期采煤沉陷区造成的破坏尚未解决,新的采煤活动仍在继续,采煤沉陷区不断扩大,加剧了环境恶化。据不完全统计,矿区内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面积达150km2,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在矿区内广泛分布。材料二: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矿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榆神府矿区1990—2019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5.48%和54.52%。(1)读图,说出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并列举主要驱动力。(2)试评价榆神府矿区煤矿的开发条件。(3)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当地煤矿开采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4)有观点认为,应该关停榆神府矿区的煤炭开采,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植被覆盖度主要呈增加趋势;黄土丘陵区增速较覆沙地迅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退耕还林和矿区生态修复工程。(2)有利条件: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煤层深厚,埋藏浅,便于开采;区内煤炭开采时间早,开采经验丰富。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区内土壤以风沙土和黄绵土为主,且风力较大,多风沙活动;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开采过程中易造成生态破坏。(3)破坏地表形态,改变区域内地形地貌,产生了大量采空区,形成大面积沉降区;破坏生态环境,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大量烟尘煤灰,空气污染加重,大气质量严重下降;煤炭开采易造成水污染,导致水质变差,加剧水资源紧张;矿区以风沙土和黄绵土为主,加之地表植被稀疏,矿区的开采阻碍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4)观点一:同意。理由:关停煤炭开采,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当地自然环境;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关停煤炭开采,有利于保护当地煤炭资源;关停煤炭开采,有利于推动当地进行产业调整与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观点二:不同意。理由:煤炭开采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煤炭开采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保障当地居民的就业;该区煤炭产业基础好,而其他产业基础较弱,不能及时的完成产业转型。【分析】本题榆神府矿区为材料,涉及植被覆盖率、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资源开发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提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率增长较慢,覆盖沙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退耕还林以及矿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导致覆盖沙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2)评价榆神府矿区煤矿的开发条件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区内煤炭储量丰富”可知,矿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根据材料信息“煤层厚、埋藏浅”可知,该地的煤炭煤层深厚,埋藏浅,便于开采;根据材料信息“煤炭资源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可知,该地煤炭资源开发较早,经验丰富等。不利条件:该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该区煤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煤炭开采容易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矿区以风沙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壤发育差,开采不当容易引发土地荒漠化;该地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3)整体性原理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随之发生变化。煤矿开采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对该地区的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产生的影响,且主要为不利影响。对地形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矿区内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面积达150km2”可知,进行煤炭开采会破坏当地的地形,改变区域的地形地貌,并且会产生大量的采空区,容易诱发地面沉降和塌陷等。对生物的影响:大规模开采煤矿,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对大气的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煤灰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水的影响:煤矿开采和储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水源和地下水等,导致水质性缺水,加剧水资源短缺。对土壤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矿区以风沙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壤结构较疏松、有机质含量低。”可知,该地以风沙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壤欠发育,肥力较低,煤矿开采过程中,会破坏植被,加剧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等。(4)可从同意或不同意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如同意可从关停煤炭开采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煤炭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煤矿开采过程中,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关停煤矿,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关停煤矿,有利于我国煤炭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关停煤矿,有利于推动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不同意可从煤炭开采产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其他产业基础较弱,不能及时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为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关停煤矿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煤炭产业有大量的从业人员,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保障当地居民的就业;该地以煤炭产业为主,煤炭相关产业的产业基础较好,其它产业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不利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7.(2022·湖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洞庭湖湿地位于长江中下游荆江江段南侧,地理坐标范围为112°43'—113°14'E,29°00'—29°38'N之间,面积为19万hm²,水位绝对变幅可达17.76m,洞庭湖湿地主要景观是芦苇地、湖草地、水域和泥滩地。欧美黑杨与芦苇是湖区纸业经济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洞庭湖区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欧美黑杨进行全面清退,并引导湖区造纸企业退出。下表为2015——2020年东洞庭湖湿地各景观要素面积及占比。景观类型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面积k㎡占比1%面积1k㎡占比:/%面积/k㎡占比/%面积/k㎡占比/%面积/k㎡占比/%面积/k㎡占比/%林地1.10.11.10.11.10.10.90.10.40.00.20.0芦苇地406.631.6443.134.5431.433.6464.336.1487.538.0499.438.9湖草地563.743.9515.440.1552.143.0552.343.0487.237.9433.833.8水域和泥滩地313.924.4325.525.3300.623.4266.420.7308.924.1349.727.2(1)概括2015—2020年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特征。(2)分析东洞庭湖湿地湖草地面积变化的原因。(3)有人认为,东洞庭湖湿地芦苇增加有利于湖区生态改善,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湖草地波动减少;芦苇地迅速增加;水域和泥滩地波动增加;林地迅速减少并接近消失。(2)受降水量增加的影响,湖水位升高导致一部分湖草地被淹没;芦苇连续增加,不断入侵湖草地,导致一部分湖草地转变为芦苇地。(3)赞同。芦苇(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可以改善气候、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为鱼类和鸟类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根系发达,防洪固堤。或不赞同。芦苇阻挡水流,加快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芦苇造纸厂退出必然导致”芦苇弃割”,倒伏的芦苇腐烂、分解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冬季倒伏的芦苇覆盖土壤,导致春季光照不足,芦苇生长矮小并逐步退化、萎缩甚至消失。【分析】本题以东洞庭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湿地面积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1)由文字材料与表格可知,洞庭湖湿地主要景观是芦苇地、湖草地、水域和泥滩地、林地。林地由2015年的1.1km2减少为0.2km2,芦苇地由2015年的406.6km2增加到499.4km2,湖草地由2015年的563.7km2减少到433.8km2,水域和泥滩地由2015年的313.9km2增加到349.7km2。(2)有表格数据可知,东洞庭湖的湖草地面积呈波动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芦苇地、水域和泥滩地面积增加,可推测一部分湖草地转化成了芦苇地与水域面积。受降水增加与湖区生态环境整治的影响,湖泊面积扩大,水位升高,一部分湖草地被淹没。水域面积增加导致水生的芦苇增多,侵入湖草地,使一部分湖草地变成芦苇地。(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不赞同都可以,但要言之有理。若赞同,应从该地适合芦苇生长以及芦苇的生态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回答。芦苇属于水生植物,洞庭湖湿地适合芦苇生长;芦苇作为湿地植被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净化水质、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从而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弱洪水威胁大堤等。若不赞同,应从芦苇分布对洞庭湖的危害的角度进行分析。芦苇分布在洞庭湖会阻挡湖水流动性,加快泥沙沉积,导致湖泊萎缩;以芦苇为原料的造纸厂在获取芦苇时有可能造成芦苇倒伏,腐烂后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使湖水水质下降,并最终影响到芦苇的生长。8.(2022·四川·树德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1)列出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2)简述该河流沿岸多为大颗粒沉积物的原因。(3)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说明分水岭式悬崖Ⅱ未来的演化趋势。(4)有研究者认为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该河流域降水会减少;也有研究者得出相反的结论,你赞同哪个观点?说明理由。【答案】(1)悬崖I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2)西侧为西南季风迎风坡,河流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沉积颗粒大。(3)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当河流切穿悬崖Ⅱ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Ⅱ高度降低、拓宽。(4)降水减少:全球变暖,温差变小,西南季风势力减弱;海洋面积变大,陆地面积变小,海陆热力差异减小;海平面上升,山地相对高差降低,水汽抬升作用减弱;气温升高,水汽凝结更困难。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变大,西南季风所受到摩擦力变小,势力变强;气温升高,对流雨增多;气温升高,热带风暴、飓风增多;海洋蒸发水汽更多,成云致雨变多。(答对其中3点给6分)【分析】本题以西高止山河流对分水岭的溯源侵蚀为材料,涉及了河流地貌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读图可知,悬崖I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是由材料“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可知,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该地区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2)西高止山西侧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印度的西南季风来自于温暖水汽充足的印度洋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沉积下来的都是颗粒大的物质。(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河流水量加大,河流溯源侵蚀切穿悬崖Ⅱ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Ⅱ高度降低、拓宽,最终可能变成缓斜的山坡。(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就某一方面进行作答,阐述理由合理即可。降水减少:该区域主要降水受西南季风影响,全球变暖,温差变小,西南季风势力减弱;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变大,陆地面积变小,海陆热力差异减小,影响季风形成;海平面上升,山地海拔高度降低,与海平面高差减小,水汽抬升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大气层垂直温差减小,水汽凝结更困难,成云致雨变难降水减少。降水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变大,从海上吹来的西南季风所受到摩擦力变小,势力变强,有利于降水形成;气温升高,热带地区,空气上升剧烈,对流雨增多;气温升高,海面温度上升,台风、飓风增多,带来更丰富的降水;海洋蒸发水汽更多,空气湿度上升,成云致雨几率增大,降水增加。9.(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软木橡树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干旱和低温是制约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但沿海潮湿的空气可以缓解干旱。其树皮经过蒸煮、晾晒、干燥等多道工艺制成的软木,因具有耐水、耐火、耐腐蚀的优良特征而被广泛用作葡萄酒瓶塞、保温地板的制作原料。在活跃的生长季节,橡树新发的柔嫩软木细胞很容易断裂而导致自动脱皮。如果间隔若干年对其进行人工采剥,可以促进其生长。南欧A地是世界上最早对软木进行深加工的地区之一。左图阴影区域为世界上主要的软木生产地区,右图为软木橡树采剥景观图。(1)指出软木橡树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并说明与相邻区域相比其有利于橡树生长的气候条件。(2)请从气候对软木产品生产影响的角度,说明橡树采剥一般选择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理由。(3)解释A地软木深加工业发展较早的原因。(4)有人认为缩短采剥时间,增加采剥频率可以增大橡树种植收益,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中海气候。气候条件:与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相比,冬季更为温和,低温天气较少;与南部热带沙漠气候区相比,降水较多,干旱日数较少。(2)5月中旬以后温度适宜,橡树进入活跃的生长季节,新发的柔嫩软木细胞很容易断裂,采剥时需要的劳动力较少;8月中旬以后树皮纤维因成熟而难以拉断,采剥时容易损伤树干;进入夏半年,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利于产品晾晒、干燥。(3)A地是软木橡树产地,原料丰富;软木用途较广,价值较高;在长期的利用过程中,当地传承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传统加工技术;产业革命较早,近代加工技术水平较高;南欧葡萄酒产业悠久,早期葡萄酒储存需要大量软木瓶塞;西欧收入水平高,气候冷凉,软木保温地板需求量较大,促进了早期A地软木产业的发展。(4)不赞同。增加采剥频率,超过了其树皮的更新周期,会切断树冠水分和养料的供应,导致树皮质量下降,产量减少,甚至导致橡树死亡,收益下降。赞同。软木市场需求量大,价值高;软木橡树在生长过程中会自动脱皮;人工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可以促进其树皮更新,因此可以适当培加采剥频率。【分析】本题组以亚热带地区地中海沿岸的软木橡树分布情况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气候类型分布及判断和对比、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分析、工业生产区位因素分析等地理知识,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1)结合图示可知软木橡树分布区主要位于地中海沿岸,因此软木橡树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与之相邻区域的气候类型北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由材料可知,干旱和低温是制约软木橡树生长的主要因素。地中海气候与北侧气候相比,冬季更为温和,低温天气较少利于橡树的生长。与南部热带沙漠气候相比,地中海地区沿海潮湿的空气可以缓解干旱,降水较多,干旱日数较少利于橡树生长。(2)由材料可知在活跃的生长季节,橡树新发的柔嫩软木细胞很容易断裂而导致自动脱皮。从气候对软木产品生产影响的角度分析,因软木橡树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因此春季5月中旬以后温度适宜,橡树进入活跃的生长季节,新发的柔嫩软木细胞很容易断裂,采剥时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夏季8月中旬以后树皮纤维因成熟而难以拉断,采剥时容易损伤树干;进入夏半年,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利于产品晾晒、干燥。(3)结合图示可知A地地处软木橡树产地,原材料丰富;软木用途较广,价值较高;在长期的利用过程中,当地传承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传统加工技术;产业革命较早,近代加工技术水平较高;南欧葡萄酒产业悠久,早期葡萄酒储存需要大量软木瓶塞;西欧收入水平高,气候冷凉,软木保温地板需求量较大,促进了早期A地软木产业的发展。(4)不赞同缩短软木橡树采剥时间,增加采剥频率,主要是因为增加采剥频率,超过了其树皮的更新周期,会切断树冠水分和养料的供应,导致树皮质量下降,产量减少,甚至导致橡树死亡,收益下降。赞同缩短采剥时间,增加采剥频率可以增大软木产量,软木市场需求量大,价值高;而且软木橡树在生长过程中会自动脱皮;人工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间隔若干年进行人工采剥可以促进其树皮更新,因此可以适当培加采剥频率。10.(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1)推测哈尔滨老旧住区的主要住户类型。(2)判断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3)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有人建议有序引导老旧住区住户向松花江北岸迁移,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长期居住的老年人(原住民);中低收入的住户;就近工作的租户。(2)工业区。哈尔滨为老工业基地,郊区工业开发较早,配套住区建筑年代较长;(随着老工业基地衰败,)工厂停产、人口外迁,住区缺乏维护;改造迁移成本高。(3)住宅区为城市规模最大的功能区,本身常常集中连片分布;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住区老化加速人口外迁,降低区域经济活力;(“传染”)导致邻近的住区(口碑也下降,)地价难以上升,维护动力不足,加速周边住区老化。(4)赞同;疏解住宅用地空间,减轻中心区的土地压力;松花江北岸环境优美,老化程度低,开发潜力大;松花江北岸用地充足,地价较低,能够获得较大的补偿面积,改善住房品质;带动松花江北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不赞同;保留原住民能够保护传统街区的文化记忆;松花江北岸与主城区隔江相望,交通不便,且基础设施与生活便利程度与主城区相比存在差距;通过建设高层建筑等方式能够解决原地回迁对土地的压力等问题;搬迁将改变生活习惯,部分居民搬迁意愿较低。【分析】本题以老旧住区的形成原因及哈尔滨市老旧住区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老旧住区的分布、形成原因、解决建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1)根据材料,老旧住区开发时间较早,推测部分留在老旧住区的住户为尚未搬迁的老人。由于老旧住区居住品质较低,推测其租金较低,有部分中低收入的租户。由图知老旧住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南岸主城区,商业区及部分工厂亦分布于此,且早期的工厂在厂房附近配建了住宅,所以就近工作的住户也留在老旧社区。(2)甲地位于近郊,住区老化程度呈现孤岛状高值。哈尔滨为东北老工业城市,郊区适合发展工业,早期的工厂“占地面积较大,在厂房附近配建了住宅,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工业的衰败,工厂“周边的住区逐渐老化。(3)首先,根据所学知识,住宅区为城市建成区中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本身多呈集中连片分布。其次,为降低联系成本,城市的开发往往是连续蔓延式,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根据材料,旧住区具有“传染”性,这可能由于老旧住区地租较低、口碑较差,导致一整片区域的吸引力较弱,附近的其他住区也开始疏于管理维护,加速周边住区的老旧。(4)回答赞同:由图知老旧住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南岸主城区,迁至松花江北岸可以疏解住宅用地空间,减轻中心区的土地压力;松花江北岸开发晚,受工业发展影响小,故北岸环境优于南岸,因开发晚,住区的老化程度低,开发潜力大;松花江北岸空间大,地价相对较低,搬迁至江北可获得较大的居住面积,改善住房条件;搬迁至江北可促进江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回答不赞同:由于江北为新建区,在初期,基础设施与生活便利程度与主城区相比存在差距;与原居住地有松花江相隔,交通不便;搬迁带来的生活习惯的改变,使部分居民,特别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不愿搬迁;为保留对原传统街区的文化记忆而不愿搬迁;可以采用建设高层建筑的方式来缓解土地压力大的问题等。11.(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塔里木河被寓意为“田地、种田”和“无缰之马”,该河具有“四源一干”的河流体系(图a)“四源”分别是发源于周围山地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以及开都河,“一干”指孔雀河通过扬水站从博斯腾湖抽水向下游灌区输水的库塔干渠。随着经济的发展,塔里木河流域产业用水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图b),水资源是制约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流域采取统一水务管理体制、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推广农业喷灌技术等措施,缓解产业用水矛盾。(1)判断图中①②两处水文站的水流方向,①处向______流,②处向______流。并说明塔里木河存在多源流的理由______。(2)该河被寓意为“田地、种田”。据图描述该地产业用水特点并分析推广农业喷灌技术的原因。(3)有人将该河称为“无缰之马”(注:经常改道),你是否赞同并阐述你的观点。【答案】(1)
北
东南
理由:该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且地处盆地地区,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源流,向中间汇入干流。(2)产业用水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用水量最大,工业次之,服务业最少。该地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大,喷灌技术利于节水,缓解产业用水矛盾;喷灌技术还可以防止次生盐碱化。(3)赞同。该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泥沙淤积河床浅,河流易改道。不赞同。河流干支流上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工程,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流速降低;河流沿岸的水利及生态工程减少了河流改道的可能性。【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盐碱化的治理措施、河流的补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①处为和田河,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在该处向北流动;塔里木河最终注入台特马湖,所以在②处河流向东南方向流动。由于塔里木河地处盆地地区,流域地形中部低,四周高,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周围的高山(天山、昆仑山等)冰雪融水形成多条源流,并向中部干流汇入。(2)结合图中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以及服务业用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该地产业用水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同时,三大产业的用水量存在差异,农业用水量最大,服务业用水量最少,工业用水量介于农业用水量和服务业用水量之间。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较大,一方面,水资源总量紧张,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所以推广农业喷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省农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最大),缓解产业用水的矛盾。同时,滴灌技术使得水分利用率提高,可以控制地下水上升幅度,减轻土壤盐碱化的发生。(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表述对应观点并阐述理由。同意:“无缰之马”即是指河流经常改道,由于该地河流主要依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径流量较大,冬季河流结冰,径流量很小甚至断流,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且河流流经盆地地区地势起伏小,泥沙易淤积河床并抬升河床,在汛期,河流径流量大,水位上涨,河流易改道。不同意:虽然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对水资源合理分配的需要,干支流上建设了众多蓄水工程设施,蓄水工程调节了水量的季节变化,使得中下游地区河流的季节变化稳定,且流速降低,侵蚀能力减弱,河流难以改道。同时,河流沿岸堤坝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工程的建设,也使得河流随意改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12.(2022·广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江河谷经济带是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经济带的简称,是指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两岸地带。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当地某政协委员做大会发言时提出,建议将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功能提升与河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示意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经济带位置。(1)简述我国建设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的益处。(2)说明建设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面临的困难。(3)有人认为建设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会破坏河谷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促进流域特色经济发展;②改善藏区投资环境;③缩小区域经济差距;④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2)①生态环境脆弱;②基础设施不健全;③城市少,消费市场狭小。(3)赞同。理由:①生态脆弱;②高原环境植物恢复期长;③河谷带土地荒漠化严重;④河谷带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大。【分析】本大题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经济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战略的效益、遇到的困难和对生态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1)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工农业和旅游业等,建设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可促进流域特色经济发展;建设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可促进该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藏区投资环境;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建设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促进西藏的发展,缩小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建设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2)西藏位于青藏高寒区,气温低,植被生长慢,冻土为主,生态一旦破坏,难以恢复,生态环境脆弱;西藏地区经济落后,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增加了建设经济带的难度;该经济带沿线地区城市少,人口规模小,消费市场狭小,难以促进带内经济的发展。(3)赞同。西藏雅江河谷经济带位于青藏高寒区,气温低,植被生长慢,一旦破坏,恢复期长;且冻土为主,冻融作用强烈,生态环境脆弱;该河谷内土地荒漠化严重;河谷带集中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大,加剧了生态的破坏。13.(2022·贵州遵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第四纪冰期末,位于青海省的卓乃湖湖水曾外泄一度成为淡水湖,后因气候变化,湖水不再外流而形成面积较稳定的内流湖。2011年8月-9月,当地连续降雨,加之东岸湖提环境脆弱,导致卓乃湖水外泄,目前其溃决口达1km宽。据监测表明,近年来湖区周围风沙活动频发并加剧了湖水外泄。下图示意卓乃湖变迁。(1)分析第四纪冰期末一度成为淡水湖的原因。(2)简述2011年东岸湖堤溃决的地质原因。(3)说明近年来风沙活动加剧湖水外泄的过程。(4)有人提出在湖泊溃决处新建大坝恢复卓乃湖原有水位,从而解决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但有人又反对。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第四纪冰期末,大量冰川融化,淡水补给量大;气温仍较低,蒸发弱;湖水外泄,将大量盐类物质排出。(2)①东岸为早期排水口,东岸附近有大量松软堆积物;②该区域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③风沙活动频繁,风力侵蚀作用强;④古河道溯源侵蚀作用强。(3)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消退区湖底泥沙裸露;大风扬沙并带入湖泊沉积;泥沙不断沉入湖底抬高水位;加剧湖水外泄。(4)赞同:修建后,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减少风沙活动导致沙漠化加剧;补充地下水。不赞同:卓乃湖溃决口较长,建设成本高;溃决处土质较疏松,修建难度大,工程量大;该地生态环境脆弱,过多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这是自然演变现象,应遵循自然规律。【分析】本题以青海省卓乃湖变迁的有关图文资料为背景,设置了卓乃湖第四纪冰期末一度成为淡水湖的原因、2011年东岸湖堤溃决的地质原因、说明近年来风沙活动加剧湖水外泄的过程、探究在湖泊溃决处新建大坝恢复卓乃湖原有水位的可行性四个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1)第四纪冰期末,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降水量增加,淡水补给量大,且当时气温仍然较低,湖水蒸发支出较少,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造成了卓乃湖湖水外泄,湖水中的矿物盐分随之排出,湖水中盐类物质积累少,盐度降低,成为淡水湖。(2)2011年东岸湖堤溃决的地质原因可从冻土、风沙活动、风化作用、原有的古河道汇水冲刷等加剧流水侵蚀的角度分析作答。具体原因为:由于8月-9月当地气温较高,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卓乃湖湖面较高且东岸的古河床有大量松软堆积物,卓乃湖漫出的湖水流速快,流水侵蚀能力强;“近年来湖区周围风沙活动频发”,风力对湖堤侵蚀作用加强,风沙活动加速了湖泊沉积;泥沙不断沉入湖底抬高水位,加剧湖水外泄;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使湖堤土质更为松软,易被冲垮;同时沿古河道外溢的流水,由于古河床岩土疏松,溯源侵蚀作用显著。(3)随着湖泊面积变小,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当地的气候更加干燥,大风日数增多,湖水消退区湖底泥沙裸露,增加了风沙活动的沙源物质;大风扬起的泥沙被带入湖泊沉积;使湖床不断升高,随着湖底的抬高,湖泊水位上升,加剧湖水外泄。(4)若不赞同在湖泊溃决处新建大坝恢复卓乃湖原有水位,理由可主要从地质、地势、气候、生态环境等不利角度分析回答。卓乃湖决口处有很多堆积物,堆积型湖岸土质松软,卓乃湖溃决口长达达1km宽,建坝工程量大;当地海拔高气温低,多冻土分布,大坝稳定性差、安全性能低;当地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工程建设会进一步导致生态破坏。若赞同在湖泊溃决处新建大坝恢复卓乃湖原有水位,理由可主要从对当地气候、生物、水文等生态环境的改善角度分析回答。修建后,恢复卓乃湖原有水位,可以恢复湖泊对当地气候的调节作用,改善局部小气候;恢复沿岸植被,抑制风沙活动,可有效防止土地退化,有利于提高地下水水位,增加调蓄作用,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等。14.(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勒拿河发源于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南的贝加尔山脉,注入北冰洋。该河.上游部分河段河窄岸高,多急流险滩;中游河谷展宽,多河湾和河心岛;下游为巨大的平原型河流。勒拿河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流域内人烟稀少,森林覆盖率高达84%,矿产资源丰富。材料二:左图为“勒拿河流域示意图”。右图为“雅库茨克月均温和降水量统计图”。(1)简析勒拿河上游部分河段河岸窄高、中游河谷展宽的成因。(2)分析勒拿河含沙量小的原因。(3)有人认为应加大勒拿河流域的开发力度。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上游地势起伏较大(以高原山地为主);水流速度快;下蚀作用强,形成峡谷中游地势起伏较小;流速缓;以侧蚀为主,河谷展宽。(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降水量少且部分为降雪,对地表冲刷力小;积雪融水多,坡面径流侵蚀作用弱;冻土广泛发育,抗侵蚀能力强。(3)赞同: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可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反对:流域内自然环境恶劣;劳动力短缺;远离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分析】本题以勒拿河流域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开发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勒拿河发源于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南的贝加尔山脉”可知,上游发源于高原山区,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下蚀作用强,形成峡谷,河段河岸窄高;中游流经地区进入高原和平原地形,地势起伏较小,流速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以侧蚀为主,河谷展宽,多河湾和河心岛。(2)由材料“森林覆盖率高达84%”可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水土流失小,河流含沙量较小;纬度较高,降水量少且部分为降雪,对地表冲刷力小,地表泥沙入河少;积雪融水多,积雪融水汇成坡面径流速度较慢,坡面径流侵蚀作用弱,坡面径流带入河流中的泥沙较少;冻土广泛发育,抗侵蚀能力强,中游河谷展宽,多河湾和河心岛,下游为巨大的平原型河流,河流流速较慢,利于泥沙沉积;流域内人烟稀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生态保护好,水土流失少,河流中的含沙量少。(3)开放性试题,可赞同也可不赞同;赞同角度一般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不赞同可从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开发的不利条件角度分析。由材料“森林覆盖率高达84%,矿产资源丰富”可知,流域内森林、矿产、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加大流域开发力度可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资源开发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求提高,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力度可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因此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可以赞同加大开发力度;但由材料“勒拿河发源于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南的贝加尔山脉,注入北冰洋”可知,流域多高原和山地地区,地势较崎岖;纬度高,冬季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气候严寒,气温在零上的月份仅有5个多月的时间,温暖期短,冻土广布,流域内自然环境恶劣;由材料“流域内人烟稀少”可知,流域内劳动力短缺;俄罗斯的经济重心主要在欧洲地区,勒拿河流域距离俄罗斯欧洲地区较远,远离市场;交通线路少,基础设施落后,开发困难较大。不造成加大开发力度。15.(2022·湖南娄底·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南省株洲市地处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交会处,清水塘老工业区(下图)位于长株潭三市结合部,隶属于株洲市中心城区石峰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火力发电为主,鼎盛时期企业数量达到261家,占全市工业产值超过30%。20世纪90年代清水塘工业区逐渐走向衰落,大气污染和水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2014年,清水塘老工业区列入21个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项目,2018年园内企业全部关停退出。株洲市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两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将清水塘工业园建设成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1)与清水塘工业园建成初期相比,说明搬迁时期传统工业已经丧失的优势区位条件。(2)指出清水塘工业园变为生态科技产业新城的前提条件,并说明理由。(3)有人认为清水塘工业区搬迁会对株洲市社会经济造成冲击,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政策由支持变为限制;区域环境质量由好变差。(2)加快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前期重工业发展导致大气污染和水土重金属污染严重,进行生态修复可以为后期城市建设扫清障碍,保障城市环境安全。(3)赞同。从短期来看,搬迁会造成工业生产中断,影响地方经济收入;搬迁会使大量企业关停,造成工人失业。或不赞同。从长远来看,搬迁有利于清水塘工业区的升级和提升,改善株洲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分析】本题以清水塘工业园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由材料信息“清水塘工业园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清水塘工业区逐渐走向衰落,大气污染和水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株洲市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两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将清水塘工业园建设成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可知,开始是政策支持建设清水塘工业园后变为因环境污染限制其发展;开始区域环境质量较好,后因环境污染逐渐变差。(2)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建设需要从科技、环境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清水塘工业园是老工业基地,因工业发展产生大气污染和水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所以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为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建设扫清障碍,提供安全的环境条件。(3)由所学知识可知,赞同:从短期来看,清水塘工业区搬迁,会造成本工业生产中断,大量劳动力失业,经济收入减少,影响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收入。或不赞同。从长远来看,清水塘工业区搬迁,有利于株洲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清水塘工业区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城市空间结构得以改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16.(2022·山东·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如下右图)产自缅甸,也叫缅甸玉,缅甸90%以上的优质翡翠大多来自缅甸北部的乌龙河流域第四纪和第三纪砾岩层次生翡翠矿床中。翡翠原料开采和加工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及缅甸政府外汇的主要来源。早期主要靠人工在河床上采集翡翠石料,其中翡翠原石的80%以上出口中国。云南瑞丽是中国重要的翡翠加工基地之一,现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珠宝城”。但近年来,随着无数有实力的珠宝公司进驻缅甸,当地实现了大型机械化开采,缅甸政府对于翡翠原石的出口做出了限制。下左图为缅甸翡翠主产区分布图。下右图为云南瑞丽区位分布图。(1)推测早期该地翡翠人工开挖多选择的季节及其原因。(2)简述瑞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珠宝城”的有利条件。(3)当地不少专家认为,珠宝公司的大量进驻对于缅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冬季;原因: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较多,河流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作业;该地冬季为旱季;旱季水位较低,开采施工方便。(2)地处中、缅两国边境,靠近珠宝原料产地;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珠宝的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3)赞成。理由: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开采量;增加出口额,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当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反对。理由:玉石属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采加速资源的枯竭;机械化的开采会加剧水土流失;破坏流域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工业的区位因素、矿产开采的条件、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产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掌握程度。(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缅甸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每年夏半年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不利于施工作业;但冬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水位较低,适合开采施工,因此在冬季最为适合。(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瑞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距离很近,地处中缅边境,且靠近缅甸的珠宝原料生产地;图中显示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较为便利;且我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众多,对珠宝的需求量大;国家政策对瑞丽扶持力度较大。(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若站在赞成的角度,珠宝的大量进驻,将提高珠宝原料的开采量,提高工作的效率;生产量大,出口的珠宝原料加大,将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工业的增多,导致区域内的就业机会增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珠宝公司的进驻,将促进该区域的产业链发展,促进深加工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为当地注入更多人口,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一定的增速。若不赞成,是因为玉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若大规模开采,将导致珠宝原料快速的枯竭;同时大量的开采和修建设施,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17.(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以流动和半流动沙丘为主,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近5000年来,该地区发生了三次周期性的沙地扩张与退缩,其过程与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在时间上具有相关性。1980—2000年,该地区沙地迅速扩张;2000年后,土地沙化逆转。材料二下图为“浑善达克沙地位置示意图”。(1)分析该地区东、西部沙丘类型不同的原因。(2)在防治沙漠化的过程中,该地根据土地退化的程度,在不同区域分别采取禁牧和春季休牧的措施。请运用地理学思想阐述其合理性。(3)有观点认为:人类活动是沙地扩张的最主要因素。对此,你有何看法?【答案】(1)降水量东多西少;植被东密西疏;风力作用西强东弱(2)因地(时)制宜思想;以草定畜是合理利用草场的原则;严重退化的草地予以禁牧,有利于植被恢复;退化程度较轻的草地采用春季休牧,错季保护、利用草场资源。(3)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是沙漠化的关键因子;当气候趋于暖湿,沙漠化得到抑制,当气候变得干冷,沙地扩大。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相对较小,人类活动转化为影响生态脆弱区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植被破坏,加剧土地沙化;植被恢复,土地沙化逆转。【分析】该题以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情况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沙漠化的成因、抑制沙漠化的措施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1)由材料可知,浑善达克沙地西部以流动和半流动沙丘为主,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的流动性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西部降水更少,植被覆盖率更低,且距冬季风源地更近,风力更大,因此沙丘流动性更强;东部降水更多,植被覆盖率更高,且距冬季风源地更远,风力更小,因此沙丘流动性更弱。(2)禁牧指长期禁止放牧,是一种对草地施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一般是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或具有特殊利用方式(如割草场)的草场进行禁牧,因此在土地退化较严重区域实行禁牧措施利于植被的恢复;休牧是指短期禁止放牧,是一种在一年内一定期间对草地施行禁止放牧的措施,使草原的生态平衡得到了保障。因此在土地退化相对较轻的区域实行春季休牧措施利于保护草场资源。根据土地退化的程度,在不同区域分别采取禁牧和春季休牧的措施符合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在历史时期,人口相对较少,人类活动影响小,因此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沙漠化的关键因素,如气候趋于温暖湿润,沙漠化可以得到缓解;气候趋于寒冷干燥,沙漠化加剧。而近几十年来,人口激增,人类活动增多,人类活动成为了沙地扩张的最主要因素,人为的植被破坏会加剧沙漠化,而植被的恢复,会使土地沙漠化发生逆转。18.(2022·甘肃·武威第六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乌克兰黑土面积占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黑土分布区的北部和中部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mm,玉米有强大的根系,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干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2020年乌克兰玉米产量为3500万吨,其中80%的产量用于出口。近年来,乌克兰农业巨头ULF集团与中国中粮集团,就实施玉米长期供应进行合作。目前,中国已成为乌克兰最大的玉米出口目的国,进口的玉米主要运至我国东部进行饲料制作。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校园门卫人员劳动合同编制指南3篇
- 2025年度残疾人劳动合同签订中的残疾人心理关爱与职业适应3篇
- 2024药店负责人任期药店品牌形象塑造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版权许可合同许可范围和许可费用6篇
- 年度新型铝基轴瓦材料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年度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精装修住宅租赁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馆员工餐饮服务规范合同3篇
- 100个超高难度绕口令大全
- 《郑伯克段于鄢》-完整版课件
- (日文文书模板范例)请求书-请求书
- 土壤肥料全套课件
- 毕业生延期毕业申请表
- 学校6S管理制度
- 肽的健康作用及应用课件
- T.C--M-ONE效果器使用手册
- 8小时等效A声级计算工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300道
- 社会实践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