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控技术指南》_第1页
《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控技术指南》_第2页
《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控技术指南》_第3页
《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控技术指南》_第4页
《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控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

团体标准

T/GDAEPIXXXX—XXXX

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

控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forsafedevelopmentofchemicalblockandcontrolinheavy

metalpollutionriskcontrolsite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发布

T/GDAEPIXXXX—XXXX

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控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地块安全利用化学阻控技术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

更新地块概念模型、启动条件、化学阻控技术和后期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已完成重金属污染土壤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但重金属总量浓度未达到修复目标值要求

的地块,在再开发利用阶段开展的化学阻控工作,主要针对的污染物包括六价铬、汞以及砷。

本文件不适用于涉及放射性污染地块的化学阻控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金属转化transformationofheavymetal

因水、气体、微生物或人为活动等因素使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吸附与解吸、溶解与沉淀、氧

化与还原、以及配位络合等反应而引起重金属的形态与价态转化的过程。

3.2

化学阻控技术chemicalblockingandcontroltechnology

通过利用化学阻控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沉淀、络合、氧化还原等作用机制,降低污染物向表面的

迁移能力和毒性的技术。

4基本原则

4.1适用性原则

化学阻控技术宜综合考虑地块的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等因

素,实现与地块再开发利用设计、建(构)筑物工程等的有机融合。

4.2可行性原则

基于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等的具体可达性,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可

行、效果可靠、经济合理。

4.3安全性原则

1

T/GDAEPIXXXX—XXXX

宜选用环境友好的材料,不引入新的污染,不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产生健康风险。

4.4长效性原则

以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为目标,针对污染地块中重金属长期存在的实际情况,基于长效性原则在

重金属迁移的途径中引入化学阻控技术限制重金属转化,降低其迁移性和毒性。

5工作程序

宜按图1实施。

图1化学阻控技术的工作程序

6资料收集

6.1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资料

需要收集的地块风险管控/修复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污染物的性质;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效果评估报告;

——其它相关资料。

6.2地块地质勘测资料

需要收集的地块工程勘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地块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测绘;

——遥感;

2

T/GDAEPIXXXX—XXXX

——岩土测试;

——其它相关资料。

6.3地块建设规划资料

需要收集的地块规划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规划用地条件;

——建设工程规划方案;

——总平面图的审查复函等资料。

7更新地块概念模型

7.1更新要素

在开展化学阻控工程设计、施工之前,需要确认地块资料和已有的地块概念模型,分析其是否满足

化学阻控工程设计需求,对地块概念模型进行更新,主要内容包括实施风险管控后块地的地质和水文地

质特征,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地块再开发利用等信息。

7.2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通过收集地块地质勘测资料对地层岩性特征分析,包括地层岩性、结构、厚度、分布等,构建风险

管控地块的三维地层模型,同时收集地块及周边区域的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掌握风险管控地块后地下

水流向及水位随季节的变化。

7.3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

通过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掌握地块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含量、深度

分布等特征,同时分析地块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环境行为,掌握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主

要暴露途径。

7.4地块再开发利用

根据地块建设规划资料,掌握风险管控地块不同的再开发利用场景(包括绿化区、停车场、人工湖、

管廊区、建(构)筑物基础等)的布局以及施工建设过程中扰动(包括土壤裸露、基坑挖掘、地基处理、

绿化种植等)可能存在暴露情景。

8启动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新增化学阻控工程措施:

a)地块土壤中污染物存在迁移、暴露风险较强的情景如六价铬毛细迁移等,以及地块不同的再

开发需求如频繁开挖、种植大型乔木、海绵城市建设等,宜采用化学阻控技术;

b)在再开发利用阶段发现地块中原有阻控工程措施已失效或部分失效;

c)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认为需要实施化学阻控的地块。

9需要考虑的因素

3

T/GDAEPIXXXX—XXXX

9.1技术比选

9.1.1化学阻控技术宜根据场地特征和污染特征,从技术的成熟度、适用条件、对污染物的阻控效果、

成本、时间和环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选择确定一种或多种阻控技术集成,化学阻控技术特点

见表1。

9.1.2位于水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的风险管控地块,还需采取垂直阻控措施,阻

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表1化学阻控技术特点

污染物材料类型技术特点

提高土壤pH值,与三价铬形成沉淀降低其移动性,常与

pH调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灰、石灰石、水泥等。

还原性材料联用。

腐殖酸可降低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的铬,抑制其迁移;

碳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腐殖酸、生物炭、活性炭等。

生物炭、活性炭吸附铬,降低其移动性。

六价铬

硫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硫化物、多硫化钙、连二亚硫硫化物、多硫化钙、连二亚硫酸盐等还原六价铬,并形

酸盐等。成沉淀,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零价铁、亚铁还原六价铬;铁矿物、铁盐吸附三价铬,

铁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零价铁、铁矿物、铁盐等。

形成共沉淀,常与还原性材料联用。

零价铁能够生成次生铁(氢)氧化物,通过共沉淀和表

面络合作用,而实现对砷吸附或沉淀,降低其移动性;

铁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零价铁、氧化铁矿物、铁盐等。

铁盐、氧化铁矿物吸附砷,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物,降低

其移动性。

沸石具有较高的铁元素含量,可通过表面络合与沉淀作

用,降低砷的迁移能力;白云石中的钙、镁与砷形成沉

矿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沸石、白云山、水滑石等。

砷淀物,降低砷的迁移性;水滑石具有良好的阴离子交换

能力,进而吸附砷,降低其迁移性。

锰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锰、水钠锰矿物、锂辉二氧化锰、水钠锰矿物、锂辉石、钡镁锰矿等能够氧化

石、钡镁锰矿。三价砷,降低砷的毒性。

钙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灰、石灰石、蛋壳、牡蛎壳、钙含量丰富的物质通过与砷反应,形成稳定的砷酸氢钙

贻贝壳等。和砷酸钙沉淀,从而降低砷的可迁移性。

零价铁能够生成次生铁(氢)氧化物,与汞发生吸附、

铁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零价铁、羟基氧化铁等。沉淀等反应,而降低汞的迁移性;羟基氧化铁与汞主要

发生表面络合作用,而降低汞的迁移性。

硫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硫化物、多硫化钙、硫铁矿等。硫化物、多硫化钙等形成硫离子,并沉淀汞。

硅藻土、蒙脱石等对汞吸附作用,降低汞的迁移能力;

矿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藻土、蒙脱石、风化煤等。

风化煤能与汞发生络合、鳌合等反应,进而降其迁移性。

4

T/GDAEPIXXXX—XXXX

9.2工程设计

9.2.1设计要素

9.2.1.1阻控工程设计宜在更新后地块概念模型基础上,并结合地块再开发利用形式,明确阻控工程

的物理边界,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暴露风险,防止二次污染。

9.2.1.2阻控工程设计宜与地块再开发利用主体工程相衔接,采用一种或多种可行的化学阻控技术进

行优化组合集成。

9.2.1.3阻控工程设计宜结合地块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工程施工、监测及后续维护等要素,宜提供

足够的细节以确保阻控工程设计达到既定的性能标准。

9.2.2设计参数

9.2.2.1化学阻控工程的物理边界宜覆盖风险管控土壤,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9.2.2.2化学阻控工程由保护层、化学阻控层构成,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a)保护层可根据地块再利用方式选择,宜选用绿化层或硬化层(混凝土、沥青、碎石)等作为

保护层,绿化层和硬化层等的设计参数宜按CJ/T340、GB50037和GB50010等进行;

b)化学阻控层宜由阻控材料、黏土矿物、清洁土等组成,材料类型、用量或比例、施工方式等

设计参数宜由实验室小试或现场中试获取。

9.2.2.3垂直阻控工程的设计可参考《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指南(试行)》。

9.2.3典型概念设计

典型概念设计见图2。

图2化学阻控工程设计图

9.3工程施工

9.3.1化学阻控工程的实施宜与再开发利用的主体工程同步开展。工程实施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准备

材料,组建队伍,并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

9.3.2开展化学阻控前,要进行地块清理及植物清除,要考虑是否存在污染土壤以避免污染扩散。对

物理边界进行标记,其标记材料可以使用土工织物、水平塑料栅栏、水平金属网、网格状的警示胶带或

其他惰性材料;也可以在边界处张贴标记,记录阻控技术施工位置和施工细节,提供图纸作为参考。

9.3.3施工过程宜提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计划,落实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按照设

计说明实施,并准确记录各阶段施工情况。

9.3.4施工过程中宜结合工程施工工艺特点以及工程周边环境,实施环境管理计划,防范二次污染。

5

T/GDAEPIXXXX—XXXX

必要时,需开展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掌握地下水流场和污染羽变化等情况。

9.4工程验收

9.4.1化学阻控工程的验收宜与再开发利用的主体工程的验收相衔接,可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分项工

程内容进行验收。

9.4.2验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材料质量检测报告、施工报告、全套竣工图等,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

据。

9.4.3阻控工程与主体工程的验收材料一并移交相关单位。

10后期管理

10.1化学阻控工程可根据其类型和再开发利用方式,进行日常维护,开展后期管理,确保地块再开发

后阻控工程的效果得以持续。

10.2后期管理内容包括现场检查、长期监测、制度控制、修补和维护,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a)通过巡检、物理测量等方式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保护层的完整性、植被类型等;现

场检查宜1~2年开展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b)通过已有地下水监测井进行周期性采样和监测,长期监测宜1~2年开展一次,可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根据监测结果,更换或清理阻控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