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B/17/wKhkGWeUos2ASXnIAAKDD66z3nI072.jpg)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B/17/wKhkGWeUos2ASXnIAAKDD66z3nI0722.jpg)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B/17/wKhkGWeUos2ASXnIAAKDD66z3nI0723.jpg)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B/17/wKhkGWeUos2ASXnIAAKDD66z3nI0724.jpg)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B/17/wKhkGWeUos2ASXnIAAKDD66z3nI0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
1.摘要
1.1治疗原则
本疗法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温阳补虚、扶正固本,适用于肝阳虚的亚健康人群,其它类型
的阳虚体质人群也可参考本疗法。
1.2证据质量GRADE分级
对纳入的文献进行GRADE分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GRADEprofiler软
件证据,GRADE方法最终将证据群的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类。这四类质量各自的
GRADE含义见表1,并将当前定义与之前的定义作了比较。之前的定义侧重证据等级对将
来研究的意义(质量越低,则将来的研究越有可能改变我们对效应估计的信心及效应估计值
本身)。之前定义的特征受到批评,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期待将
来会有较高质量的证据。但我们也认为,当有理由相信将可获得新的有力证据时,之前的质
量分级特征不失为是一种替代的方法。
表1证据四个等级的含义
质量等级当前定义早前定义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进一步研究非常不可能改变我们对效
应估计值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的心: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我们对效应估计
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值的确信程度造成重要影响,且可能改
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变该估计值
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对我们对效应估
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计值的确信程度造成重要影响,且很可
能改变该估计值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任何效应估计值都是非常不确定的
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表2纳入文献GRADE分级情况
结局指标纳入文献数GRADE分级
临床症状(腹胀)改善情况2VERYLOW
肝功能(ALT)改善情况3MODERATE
肝功能(胆红素)改善情况3MODERATE
表3循证医学推荐方案
0
推荐意见推荐强度
脐火疗法可提高肝阳虚患者的综合有效率。GRADE1D
脐火疗法治疗肝阳虚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ALT)。GRADE1B
脐火疗法治疗肝阳虚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GRADE1B
脐火疗法治疗肝阳虚可明显改善肝阳虚临床症状。GRADE1C
表4专家共识推荐方案
推荐意见推荐强度
周身乏力,重者发展为虚劳,采用此方法治疗具有很好预防效果。Delphi1IV
腹部胀满的发生、尤其是肝阳虚臌胀的形成,采用此方法治疗具Delphi1IV
有很好预防及治疗效果。
胸腹冷痛,尤其胃脘部冷痛不适,采用此方法治疗具有很好预防Delphi1IV
效果。
大便溏泄,呈水样,采用此方法治疗具有很好预防及治疗效果。Delphi1IV
1.3指南产生过程
成立专家小组,通过专家委员会讨论及医生患者调查问卷的形式筛选出临床问题,对此
进行文献检索及质量评价,将纳入文献整理合并,最终形成初步推荐意见,经专家共识后形
成本指南。
1.4指南回顾和更新
本指南在数次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指南初稿,通过10家合作及协作医院临床试用后
形成指南定稿。并将在今后定期回顾和更新,拟3年修订1次。如对本指南有疑问或建议,
可以与指南编写委员会联系。
2.简介
2.1指南的制定目标
为临床医生提供干预肝阳虚的亚健康人群的高质量干预方案。
2.2指南的制定目的
规范肝阳虚的病因病机、临床辩证、治法等进行规范和论证,以便补充和完善中医理论,
有力地指导临床治疗,确保脐火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
(1)确定肝阳虚诊断标准。
(2)提出干预肝阳虚的推荐方案及相关证据。
(3)明确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指南使用时应考虑到各地区的特殊性。
2.3指南的适用人群
本指南的应用人群主要为执业中医师、执业助理中医师及肝病科研人员。
本指南应用的目标环境包括中国内地的各级医院门诊部或住院部。
2.4指南的适用范畴
本指南适用于肝阳虚的亚健康人群,其它类型的阳虚体质人群也可参考本指南的推荐方
案。
3.肝阳虚概述
3.1肝阳虚的定义
肝阳虚证是指肝脏的温煦功能低下,致使经络、气血、气化、精神等方面的功能失常,
以肝功能低下并伴见寒象为辨证要点。
肝脏内寄相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说明了肝阳的重要性。肝阳
不足,可由肝气久虚发展而成,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其临床表现,肝气不足的症状,再加
寒象。肝阳不足主要是肝的温煦功能下降,肝气主要调节血液的循环和分布,而肝阳则是调
节热量的流通和分布,阳虚失温则形寒,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厥冷,经络失于温煦,则肝
的循经上巅顶、胸胁、少腹胀满或冷痛,甚至囊冷阴缩,得热则缓解,肝主筋,筋脉失于温
煦则肢体挛急,胆怯、忧郁则是阳虚精神不能振作的表现,阳气不能上煦于面则面色苍白,
因阳虚而血瘀则面色滞黯,若肝阳虚失于气化,则致水气内停而见腹胀满下肢浮肿,舌质淡
白或淡暗,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微弱等均系阳虚的表现。临证中肝气虚、肝阳虚
在肝炎、肝硬化病例中尤属多见。
3.2肝阳虚的成因
3.2.1素体肝脏阳气不足,禀赋不足,容易感受寒邪直中足厥阴肝经,肝之经气受损,
肝经虚寒,容易形成肝阳虚。
3.2.2肝阴血不足,日久血伤及气或阴损及阳,致肝气血俱弱或阴阳俱虚,即表现为肝
脏生理功能衰减的肝阳虚证。
3.2.3平素情志不畅或急躁易怒,怒伤肝,主要是伤肝气,肝主调畅情志,长期的精神
抑郁,必然暗耗肝气和肝阳,导致肝气不足和肝阳不足。
3.2.4各种慢性病,缠绵不愈,病久体虚,由气虚发展到阳虚,由它脏影响肝脏,或肝
病日久,肝气肝阳逐渐耗伤,而致肝阳虚。
2
3.2.5治疗不当,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化湿利水、清热泻火等过度或滋阴不当,均可
损气伤阳,致肝阳虚。
4.临床特点
4.1临床表现
症状:头顶、胸胁、少腹胀满或冷痛,形寒肢冷,胆怯,忧郁,肢体挛急,腹满,纳差。
体征:面色苍白或滞黯,下肢浮肿,舌质淡白或淡暗,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
微弱等。
4.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B超、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未显示明显的疾病表现。
5.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戴慎)、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及《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拟定诊断标准:
主症:①头顶、胸胁、少腹胀满或冷痛,
②形寒肢冷,
③胆怯、忧郁,
④舌质淡白或淡暗,苔薄白或白滑,
⑤脉沉迟无力或沉微弱等;
次症:①腹满,
②纳差,
③肢体挛急,
④下肢浮肿,
⑤面色苍白或滞黯。
诊断条件:主症中①、②为必备,加上主症1项或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肝阳虚证。
6.脐火疗法概况
脐火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
3
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施加部位之一,随着经验积
累,敷脐治疗疾病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系指作用于脐部的
一切治疗方法,亦即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或在脐部予某些物理刺激(如热熨、按
摩、拔罐、敷贴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脐火疗法系纯中药制剂与脐火结合的外治法,具有益气健脾、活血解毒功能,对“肝阳
虚”具有综合调节功能,温通经络的脐火和益气健脾、活血解毒的中药同用,具有扶正不敛
邪、祛邪不伤正的特点。
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肝阳虚肝气虚证是普遍存在的,是一个重要的证型,以温阳补虚、
扶正固本为治则研制出温肝阳和补肝气的系列方药,将敷脐疗法用于肝阳虚及其他阳虚类型
的亚健康人群,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脐火疗法。火药结合作用于人体,在治疗肝病方面创
新了一种外治新疗法,开辟了一种新的用药途径。
中医理论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脐火疗法温阳、行气、活血、通络,在治未病
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阳虚诸症,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脐火疗法干
预肝阳虚。脐火疗法在肝病方面主要有以下作用:(1)振奋阳气,扶正固本。正气不足,则
阳气不振,肝阳虚馁,抗病力低,易患疾病,且患病后病邪肆虐,病情加重,脐火疗法可以
温助阳气,扶正以驱邪,具有较好的防止发病和截断病情发展的作用。(2)行气活血通络。
肝主藏血,肝阳(气)虚则运血无力,而致气滞血瘀,络脉不畅,脐火疗法则可以使气道畅
通,血络扩张,气血运行加快,使滞气去、瘀血除、络脉通,则体健少病;(3)温化寒湿。
肝阳气虚,易致寒湿内生,寒湿为阴邪,非阳不化,脐火疗法可以温化寒湿,防止发病;(4)
刺激机体,激发潜能。通过火热对机体的热刺激,调整体内阴阳失衡的紊乱状态,使机体的
整体功能得到调整。
在长期的应用中发现慢性肝病普遍存在肝阳虚和肝气虚的情况,追溯病源则进一步发
现,这部分病人多存在肝阳虚和肝气虚的体质,多面色黄或略带晦暗,不耐疲劳及寒凉,精
神不振,情绪低弱,精神抑郁,胁痛腹胀,食少便溏,病情反复等,而应用脐火疗法干预后
以上症状明显改善,体质增强,精神振作,病情稳定,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长期疗效,为下
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临床基础。
7.脐火疗法干预肝阳虚推荐方案
7.1干预的原则和方法
7.1.1干预的原则
本疗法的干预原则是温阳补虚、扶正固本。
4
7.1.2干预的方法
用物准备
药饼:由中药配方加工为细粉,加水调和而成,饼为圆形,厚1cm,直径5cm。该中药
的配方为:黄芪5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附子30克、肉桂15克、山茱萸30克、生
薏苡仁30克、玄参30克、丹参30克、水蛭10克、吴茱萸15克等,以上药物加工为细粉,
过100目筛。
药筒:由草纸和蜡组成,做时先将蜡溶化,草纸做成中间空心、高7cm、直径2.5cm的
纸筒,将纸筒置于溶化的蜡中,一分钟后取出晾干。
木板:用组合木板做成直径15cm、厚度0.3cm的圆形木板,中心有一直径4cm的圆孔。
治疗盘、火柴、镊子、弯盘、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环境要求
本法一般在室内进行,要求室内温度适宜,装有排气设备,保证空气流通,卫生清洁。
操作步骤与要求
.1备齐物品,置于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
作。患者平躺,协助病人松开上衣,暴露脐部,用纱布清洁脐部,保暖。
.2核对、确定药饼及使用方法。
.3先将药饼置于脐部,再将木板置药饼上,将蜡筒置于药饼之上,正对脐中心在
上端点燃,自然燃烧,燃尽后换第二根,7根为一次量,每日1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4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药筒燃烧情况,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
适,防止烧伤、烫伤。
.5治疗完毕,熄灭药筒,清洁脐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洗手。
.6记录治疗方法、部位、时间、反应及疗效。
7.2主要结局指标
显效:经脐火疗法干预两个疗程(即两周)后,受试者的各项肝阳虚症状均消失,并不
再复发,舌苔、脉象恢复正常。
有效:经脐火疗法干预两个疗程后,受试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舌苔、脉象基
本正常。
5
无效:经脐火疗法连续干预三个疗程后,受试者的不适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7.3注意事项
禁忌症
.1.1月经期禁脐火疗法;
饥饿时禁脐火疗法;
脉压差<20mmHg禁脐火疗法;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
脐部皮肤破损者。
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2.1避免药灰掉落,如遇意外烫伤皮肤,应立即给予烫伤膏或芦荟胶外涂。
如发生晕厥,立即停止脐疗,让患者平卧勿动。立即测量血压,如血压偏低,
可给予温糖水口服。并立即按摩刺激涌泉穴,待血压缓升。头晕情况有所好转时再适当喝点
粥类流质。
7.4自我护理
饮食护理
7.4.1肝阳虚的亚健康人群可以进食羊肉、牛肉、狗肉、韭菜、辣椒、龙眼肉、榴莲等热性食
物,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但要注意慎用生冷制品,比如:冰镇饮料、冰镇果汁、
雪糕、西瓜、火龙果、雪梨、甘蔗、山竹、枇杷、苦瓜、竹笋、马蹄等。
情志护理
7.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
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肝阳虚的亚健康人群是很有必要。往
往肝阳虚的人群会有抑郁、烦躁易怒的性格,所以尤其要注意情志的调节。
运动调摄
7.4.3适量运动,尽量选择户外运动,有氧运动,“动则生阳”,合理的规律的运动是很有利的,
运动要力所能及,运动要持之以恒。切记避免熬夜等不良癖好。
6
7.5推荐方案
7.5.1循证医学推荐方案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先将药饼置于脐部,再将木板置药饼上,将
蜡筒置于药饼之上,正对脐中(神阙)心在上端点燃,自然燃烧,燃尽后换第二根,7根为
一次量。治疗后用热毛巾擦干腹部,协助患者穿好衣服。
疗程:每日1次,两周为一个疗程,休息两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
『推荐』
推荐建议:肝阳虚者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脐火疗法进行体质调理,可改善临床
症状[GRADE1C]、改善肝功能[GRADE1B]、提高综合有效率[GRADE1D]。
解释:本《指南》小组共纳入相关现代文献2篇[3-4]统计了治疗前后肝阳虚临床症状变化
情况、相关现代文献3篇[4-6]统计了治疗前后肝功能(ALT、胆红素)变化情况、相关现代文
献2篇[6-7]统计了治疗后综合有效率情况。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表明在脐火疗法
在改善肝阳虚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提高综合有效率方面,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医脐火疗法
治疗肝阳虚较单纯应用西医疗法具有显著优势。证据体质量等级经GRADE评价后,因其纳
入文献设计质量不高,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分别为中、低、极低。经过专家意见共识,对本
方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综合有效率方面进行强推荐。
7.5.2专家共识推荐方案
预防周身乏力(虚劳)发作
『推荐』
推荐建议:周身乏力,重者发展为虚劳,采用此方法治疗具有很好预防效果。[Delphi1IV]
解释:经过专家意见共识,综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并结合临
床实际,对本方案进行强推荐。
防治腹部胀满(臌胀)发作
『推荐』
推荐建议:腹部胀满的发生、尤其是肝阳虚臌胀的形成,采用此方法治疗具有很好预防
及治疗效果。[Delphi1IV]
解释:经过专家意见共识,综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并结合临
床实际,对本方案进行强推荐。
预防胸腹冷痛发生
『推荐』
7
推荐建议:胸腹冷痛,尤其胃脘部冷痛不适,采用此方法治疗具有很好预防效果。[Delphi
1IV]
解释:经过专家意见共识,综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并结合临
床实际,对本方案进行强推荐。
防治大便溏泄发作
『推荐』
推荐建议:大便溏泄,呈水样,采用此方法治疗具有很好预防及治疗效果。[Delphi1IV]
解释:经过专家意见共识,综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并结合临
床实际,对本方案进行强推荐。
8
附录
附录1本指南专家组成员和工作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
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分工
郭朋男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高月求男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池晓玲女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周大桥男教授深圳市中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薛敬东男教授陕西省中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赵文霞女教授河南省中医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李勇女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推荐方案专家意
医院见审核
李润东男教授枣庄市中医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徐晓梅女教授临沂市中医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李增果男教授新泰市中医院推荐方案专家意
见审核
工作组成员
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分工
赵学印男主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组长,课题负责人,总体
设计,组织实施
蒋明芹女副主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副组长,总体设计,组织
实施
曹培行男副主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总体设计,组织实施
薛书奎男副主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总体设计,组织实施
9
吴成胜男主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总体设计,组织实施
亓勇男主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指南的撰写、文献质
量评价
杜丽英女主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专家共识指导、文献的的
收集与评价
李妍女主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专家共识指导、文献的的
收集与评价
赵晓丽女主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文献质量评价
李桂勇男主治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文献质量评价
李杨女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指南的撰写、文献质
量评价
王德运男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文献质量
评价、指南撰写
肖卫平男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文献质量
评价、指南撰写
赵振男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收集与评价
邵中英男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收集与评价
宋铭悦男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收集与评价
王琼女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收集与评价
刘媛媛女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收集与评价
朱兰女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收集与评价
黄新峰男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收集与评价
魏文迪男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数据提取、
文献质量评价
金瑞瑞女医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文献质量
评价、指南撰写
吕翠霞女副主任护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
董霞女护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
施晶女护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
毕爱芳女护师泰安市中医医院负责文献检索
10
附录2脐火疗法古代文献研究
1先秦时期
殷商时期,巫医盛行,有彭祖用蒸脐法和太乙真人用熏脐法防病、治病的传说。长沙马
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外治法达一半以上,如以药末火药汁外敷、以盐炒热温熨
局部等,其中就包括在肚脐填药、敷药、涂药,《五十二病方》记载“治齐(脐)”。在当时应
用的脐疗方法较为简朴。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有关脐的理论论述,其中就有脐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主
要与任脉、督脉、带脉、冲脉关系密切)、五脏六腑相关的论述。如《灵枢·营气》曰:“其
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骸,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
里”;《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挟
脐”;《素问·骨空论》:“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素问·气穴论》载有
“脐一穴”等。《难经》对脐下肾间动气、脐周部位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论述,为
脐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如《难经·八难》云:“所谓生气之原者,十二经之根本也,
谓肾间动气也。”《难经·六十六难》云:“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名曰原。”它指出脐下肾间动气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难经.十六难》:“假令得
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嫂
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夕,指出脐之上下左右、脐中分别对应心、肾、肝、
肺、脾。《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了脐的治疗:“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其治在脐旁”等。
2汉晋时期
汉·张仲景在《金匾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中记载:“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
便死,疗之方。屈带草,绕暍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亦可扣瓦
碗底按及车缸以着暍人,取令溺,须得流去,此谓道路穷,卒无汤,当令溺其中,欲使多人
溺,取令温若汤,便可与之,不可泥及车缸,恐此物冷,既在夏月,得热泥土、暖车缸,亦
可用也。”该方法中的热泥、瓦碗、车缸(车铸铁辖头,运动时发热)、人尿等均作为温敷、
热熨脐部的方法,用以治疗夏季发展到虚寒时的中暑昏厥。
晋代,扩大了脐疗的治疗方法,如隔盐灸;同时增加了脐疗治病的病种,并能治疗急症
霍乱,指出了脐部禁针。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霍乱诸急方》中,有灸脐、隔盐灸脐的记
载。如“以盐纳脐中,灸百壮,治霍乱卒死”;“救卒中恶死,灸脐中百壮,治卒霍乱诸急,
以盐纳脐上,灸二七壮”等,这是隔盐灸脐的最早记载。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卷八第
三中记载:“水肿,大脐平,灸脐中,腹无理不治;《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第十中记载:“绝
11
子,灸脐中,令有子”《针灸甲乙经》卷三第十九中记载:“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灸
三壮,禁不可针刺;刺之,令人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指出脐中(神阙)穴宜灸、禁针,
并对其针刺神阙的后果作了原则性的告诫。这些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3隋唐时期
唐·孙思邀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王熹的《外台秘要》中对脐疗的记述较多,
有灸脐法、药物敷脐法、药物熨脐法、摩脐法、涂脐法等。《千金要方·卷十膀胧腑方》:“霍
乱已死,有暖气者,又以盐纳脐中,灸二七壮”;《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毒杂治方》:“病寒
冷脱肛出,灸脐中随年壮”。《千金翼方·卷第五(上)》:“少小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赤白汁,
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睡,面变五色,其脉弦急。若失时不治,
小久则难治。治之法,以水和豉,捣令熟,丸如鸡子大,以摩儿自上及手足心各五六便毕,
以丸摩儿心及脐,上下行转摩之”;“若脐中水及中冷,则腹绞痛,天啼呼,面目青黑。此是
中水之过。当炙粉絮以熨之,不时治护脐,至肿者,当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
壮。轻者,脐不大肿,但出汁,时时啼呼者,但捣当归末粉敷之。炙粉絮日日熨之,至百日
乃愈,以啼呼止为候”,《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少年房多短气,灸脐孔中二七壮。”
此外,孙氏用东壁土敷脐,用苍耳子烧灰敷脐,用露蜂房烧灰敷脐以治疗脐中流水,用杏仁
捣如泥与猪髓搅和均匀后敷脐以治小儿肚脐红肿。
4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医籍中记载的脐疗较多,各种脐疗可以结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如药物敷脐
法和灸脐法结合、药物敷脐法和按摩脐法结合、熨脐法和按脐法结合等。药物敷脐的应用病
种主要有:泄泻、霍乱、腹满、腹痛、小便不通、大便不通、中风、中暑、小儿夜啼、小儿
出生后脐部疾患、口舌生疮、昏迷等,脐疗己用于急症救治。宋代初期名医王怀隐等在奉朝
廷之命,向民间征集万余首实效验方,撰编而成的《太平圣惠方》中,有许多填脐的方剂,
这些经过官方收集的方剂中,制法较精,疗效可靠。如《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六:“烙脐
丸方:豆豉(一分)、黄蜡(一分)、麝香(少许)。上件药,同捣令烂,熟捻作饼子,断脐讫,安
脐上,灸三壮,艾灶切小麦大,若不啼,灸至五七壮,灸了,以封脐散封之。封脐散方:雄
鼠粪(七枚两头尖者是)、干姜(枣许大)、颤带(如鸡子大以上并烧作灰)、锦灰(半两)、绊帛灰
〔半两(分))、胡粉(三钱炒令黄)、麝香(少许)。上件药,相和研令细,看脐欲落不落,取药
半钱,至一钱,封脐便瘥。”《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二治小儿脐肿湿久不瘥诸方》:“治小儿
脐湿不干方,白矾一分烧灰,龙骨一分,上件药细研,敷脐中,取瘥为度”;“治疗小儿脐疮
病方,黄连半两为末,胡粉半两。上件药,合研令细,以敷脐中”。
5明清时期
在明朝,脐疗有了明显的发展,脐疗的使用更加普遍,方剂日益丰富。李时珍在《本草
12
纲目》卷三、卷四的“百病主治病”中,不仅收录了宋朝以前的很多脐疗方法,而且还增加
了自汗、盗汗、淋证、水肿、黄疽及中风等病的脐疗方药。如“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
以治疗自汗、盗汗,用黑牵牛为末,水调敷脐上治疗小儿夜啼、脱肛,生萝卜捣贴脐中,束
之,;“阴脱,蓖麻子,贴顶心及脐”《本草纲目》卷八记载:“水肿尿少,针砂醋煮炒干、猪
菩、生地龙各三钱为末,葱涎研和,敷脐,中约一寸厚,缚之,待小便多为度,日二易之,
入甘遂更妙”;《本草纲目》卷十七记载:“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面糊调敷脐中及丹田内,
仍艾三壮,饮甘草汤,以通为通”;《本草纲目》卷十八记载:“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津调,
封脐中”等。
在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四痼冷》中记载治阴症的多个方子。如“治阴证冷极,热
药救不回者,手足冰冷,阴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灶灸脐中,予将蒜捣汁擦
脐上,后放多艾灸之”;“治阴症最效方,芥菜子(七钱)、干姜(三钱),上为末,水调作饼,
贴脐上,手帕缚之,放些盐,以熨斗熨之,数次汗出为度”;“紧阴及大小便不通,小芥菜子
半碗,为细末,黄丹一撮,腊醋烧滚调糊,摊脐上,以纸盖住。”《寿世保元·卷五病》记载
贴脐治疗缩阳症:“外肾着惊缩小者,廖香(二钱),朝脑(三钱),莴苣子(一茶匙),上用莴苣
叶捣为膏,贴脐上。”
明·张景岳《类经图翼》对脐的生理及重要性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并载有一些验方,如
隔盐灸、川椒灸脐治疗不孕症等。《类经图翼·卷八经络(六)任脉穴》:“神阙(一名气舍),当
脐中。一曰纳炒干净盐满脐,上加浓姜一片盖定,灸百壮;或以川椒代盐亦妙;妇人血冷不
受胎者,灸此永不脱胎。”《类经图翼·十一卷针灸要览》记载:“阴寒腹痛欲死,人有房事
之后,或起居犯寒,以致脐腹痛极频危者,急用大附子为末,唾和作饼如大钱厚,置脐上,
以大艾柱灸之;“淋带赤白,命门、神阙、中极,七壮,治白带极效。”《景岳全书》中记载
的隔姜灸、隔盐灸操作己经很规范,隔盐灸,为防止火热太甚,在盐上放一姜片;制膏的工
艺已经很精确,如《景岳全书》卷之十一:“灸非风卒厥危急等症,神阙,用净盐炒干,纳
于脐中令满,上加厚姜一片盖定,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姜焦则易之;或以川椒代盐,
或用椒于下,上盖以盐,再盖以姜灸之,亦佳。”《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九:“不拘生胎死胎,
用蓖麻仁二个,巴豆一个,庸香一分,研贴脐中并足心即下。”
清·赵学敏在《串雅外编·卷二杂法门》载:“五灵脂、白芷、青盐各二钱,察香一分。
上为末,以荞麦汤和,搓成条,圈于脐上,以药入其中,用艾灸之,但脐内微温即愈,不过
二三度”:《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载:“治水泻白痢,孕妇忌贴。香油一斤(或用麻油),
生姜一斤(切片),黄丹(飞过)半斤,熬膏摊布贴脐上,或用红药丸。”赵学敏所收集的方简单
且效验,使这些民间草医的独到经验得以流传。
清·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为外治专著。本书的特点一是对贴脐疗的药物选择、方剂配
13
伍、用法用量、赋型基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辨证施治、治疗机理方面,都作了详细
的阐述,使脐疗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二是脐疗方法多种,方剂多样,病种包括各科。该书记
载有贴脐、填脐、纳脐、涂脐、敷脐、掺脐、熏脐、熨脐、灸脐等法的验方300种之多,治
疗病种便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记载的25种复方膏里,直接以脐眼参与作
为治疗部位的有12种,特别是行水膏、温肺膏、滋阴壮水膏、通经膏、固经膏、安胎膏6
种复方膏,在用法上明确标明“中贴脐眼”。三是从理论上对脐疗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阐述
了脐疗与内服药殊途同归,而治病的机理是一样的。如《理瀹骈文·略言》:“凡病多从外入,
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若云外治不可恃,是圣言不足信
矣。知上用嚏(嚏即吐也,在上宜嚏,咸邪从口鼻入,宜嚏),中用填(如填脐散之类,敷脐亦
是),下用坐(坐药也即下法,如水肿捣葱坐取气水自下是也,三句具吐汗下三法已,括外治
之全矣),尤捷于内服。”《理瀹骈文·续增略言》记载:“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
敷脐上为第一捷法(炒香则气易透,且鼻亦可兼嗅),如古方治风寒,用葱、姜、豉、盐炒热,
布包掩脐上;治霍乱用盐炒,布包置脐上,以碗覆之,腹痛即止。”《理瀹骈文·略言》:“外
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吴尚先对中医外治疗法的精
辟见解和宝贵经验,是对脐疗的一次承前启后的全面总结,是脐疗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探索、
实践,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14
附录3脐火疗法治疗肝阳(气)虚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脐火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肝阳气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1964.12-2014.12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运用脐火疗法治疗肝阳(气)虚的临床
报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TheCochraneLibrary
资料库,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JADAD评分普遍较低,
Meta分析显示:中医脐火疗法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与单纯西医疗法相比在临床综合疗效、
降低转氨酶(ALT)、缩短腹水消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
论:中医脐火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肝阳(气)虚较单纯运用西医疗法具有明显优势,但由
于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今后需更多的可靠的证据、高质量研究加以证实。
关键词:脐火疗法;肝阳(气)虚;Meta分析
慢性肝病演变的一个重要病理趋势即肝肾阳虚,温补肝肾具有截断病情发展,有利防止
复发的预防作用。肝的另一病机发展趋势是“肝阳易不足、肝络易虚瘀”,阳虚络瘀是慢性
肝病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病机,肝阳不足是病机的主要方面,肝络虚瘀是次要方面,温阳
通络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治法,温阳为主通络为辅,阳气是肝病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治疗慢性
肝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以对症治疗、延缓病程为主要手段,临床容易复发,
难以控制病情,祖国医学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关于中医药
治疗本病的报道方兴未艾,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双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现就1965-2015
年间发表的关于中医脐火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肝阳(气)虚的文献进行搜集,综合分析其
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有力的循证医学的依据。
1.研究资料
1.1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1965年5月-2015年5月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
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无论其是否采用盲法均被纳入。
1.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由于至今教科书中并没有肝阳(气)虚的证型和代表方药,为此参照2001
年《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戴慎)、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病
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拟定诊断标准:(1)形寒胆怯,四肢厥冷,头顶、胸胁、
少腹胀满或冷痛,肢体挛急(2)面色苍白或滞黯,腹满下肢浮肿或常伴有乏力、纳差、尿
少、牙龈出血、皮肤紫斑、面颈胸部红丝赤缕等症状,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B
超提示肝实质性病变或无异常;(4)内镜或食管吞钡线检查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舌体
胖,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15
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病
毒性肝炎防治方案》[8]或符合《现代胃肠学》及《西医内科学》中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
(2)男女不限;(3)年龄18-76岁;(4)排除严重的心肺及肾功能病变及严重的并发症及
感染。
1.1.3干预措施: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剂量、用法同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脐火疗法
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如保肝、抗病毒、降低门脉压、利尿等)。
1.1.4疗效判定指标:由于纳入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不相同,本研究采用至少具有以下
主要疗效判定指标之一的研究,不论其是否具有次要判定指标均可纳入:(1)主要疗效判定
指标:①临床主要症状②腹水消退时间③肝功指标;(2)次要疗效判定标准:①凝血改善情
况②尿量③体重④B超⑤血常规⑥脾厚⑦Child-pugh积分。
1.2排除标准:
(1)无平行对照的试验;(2)综述、名家经验介绍等非试验性质;(3)动物实验研究;(4)
试验组未采用温阳益气法;(5)中药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比较。
2.研究方法:
2.1资料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
库及TheCochraneLibrary资料库,中文检索以脐火或脐疗、肝阳(气)虚为关键词,英文
检索以Umbilicalfire(and)TCM(or)Chinesetraditionmedicine(and)LiverYangdeficiency
为检索关键词,检索年限为1965.05-2015.05。
2.2信息提取:所有搜集的文献资料均有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依据循证医学PICO
(participants、interventions、comparisons,以及outcomes)原则进行信息的提取,交叉核
对,如有分歧则征求第三研究员解决。
2.3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表,从以下四方面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
(1)随机方法是否恰当;(2)是否进行随机化隐藏;(3)是否采用盲法;(4)随访与失访
情况。1-3分视为低质量研究,4-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
2.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sManager(RevMan)4.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中的有效和无效、治愈和未治愈、生存与死亡等二分类变量采用优
势比(OR)、相对危险度(RR)表示其干预结果[9];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
表示,当计量资料测量单位不一致时可用标准均数差(SMD)进行统计。对于各研究的异
质性检验采用2检验,p<0.05表示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16
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3.研究结果:
3.1检索结果与纳入文献基本情况:经计算机检索共检索到74篇文献研究,经过初步阅
读文献标题及摘要,有20篇综述、26篇经验介绍、13项无对照研究、8篇临床报道被排除,
共7篇文献[10-16]纳入研究,共涉及患者473例,其中治疗组229例,对照组244例,文献研
究基本情况见表1;采用JADAD评分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评分情况见表2。
表1纳入文献一般情况汇总表
纳入文献例数干预方式疗程观察指标
(人)试验组对照组
亓勇2008[10]120常规+自拟脐火疗法常规3个月乏力、胁痛、纳差、腹胀、脾大
刘光伟2011[11]38常规+脐火疗法(自制)常规14天临床症状、肝功能、死亡率
杨国红2011[12]48常规+自拟脐火疗法常规1个月临床症状、肝功
费景兰2012[13]45常规+自拟脐火疗法常规14天临床症状、肝功、显效率
薛敬东2014[15]120常规+脐火疗法(自制)常规1个月中医症候积分、B超、有效率、腹水
消退时间、不良反应
刘晓娟2014[16]72常规+自拟脐火疗法常规1个月临床症状、肝功
陈欣菊2014[17]30常规+自拟脐火疗法常规20日症状、肝功
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保肝、抗病毒、限水限钠、降低门脉压、利尿剂应用等(试验组同对照组)
表2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研究随机方法随机化隐藏盲法运用失访记录JADAD评分
亓勇2008[10]提及未描述不清楚未提及无2
刘光伟2011[11]提及未描述不清楚未提及有3
杨国红2011[12]提及未描述不清楚未提及无2
费景兰2012[13]随机数字表不清楚未提及无3
薛敬东2014[14]随机数字表不清楚未提及有4
刘晓娟2014[15]提及未描述不清楚未提及无2
陈欣菊2014[16]随机数字表不清楚未提及无3
3.2Meta分析结果
3.2.1综合疗效:纳入文献中有2篇文献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统计,对各文献中数据
进行异质性检验,p=0.56>0.05,表明各研究间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示:p<0.0004,95%CI3.84[1.83,8.05]。结果显示在综合有效率方面,常规治疗基础上
的中医脐火疗法治疗肝阳虚较单纯西医疗法具有显著优势。详见图1。
17
图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肝阳虚综合有效率比较
3.2.2肝功改善:纳入文献中有3篇统计了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现对ALT水平进
行统计,行异质性检验p=0.01<0.05,表明各研究间差异比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
析,p<0.00001,95%CI-15.4[-22.03,-8.77],表明在降低ALT方面,常规治疗基础上脐火
疗法治疗肝阳虚较单纯应用西医疗法具有显著优势。详见图2。
图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肝阳虚降低ALT疗效比较
3.2.3降低胆红素方面纳入文献中有3篇统计了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对其进行异
质性检验,p<0.00001,研究具有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p<0.00001,
95%CI-32.35[-41.96,-22.74],在减少胆红素水平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图3。
图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肝阳虚降低胆红素水平方面疗效比较
3.2.4改善临床症状纳入文献中有2篇统计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情况,现就典型症状
腹胀的疗效进行分析,行异质性检验,p=0.32>0.05,研究间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
型分析,p=0.004<0.05。表明在治疗腹胀疗效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图4。
图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性比较
18
3.2.5敏感性分析由于纳入的5篇文献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普遍较低,故无法进行排除低
质量文献的敏感性检验。
3.2.6检验偏倚性由于脐火疗法创新性较强,故纳入文献数量较少,无法对行偏倚性检
验。
3.用药规律统计7篇文献中均标明了具体的中药组方,对其进行统计应用频率如表3
表3中药用药规律统计
药物频率药物频率
黄芪7(100%)薏米5(71.4%)
白术6(85.7%)附子4(57.1%)
党参6(85.7%)丹参3(42.9%)
肉桂6(85.7%)茵陈3(42.9%)
4.讨论
(1)“肝阳虚”理论
对肝阳虚、肝气虚的论述,早在《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丈
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素问·方盛衰论》指出:“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
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灵
枢·天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气属阳,阳统乎
气,气虚为阳虚之始,阳虚为气虚之渐;故肝气久虚,必致肝阳亦虚,临床则见善惊易恐,
眩晕,巅顶头痛,睾丸内缩,纳少呕逆,腹胀气壅及妇人月经不调等症[15]。孙思邈在《备急
千金要方·肝虚实》中明确提出了肝阳虚的临床表现有“左手关上脉阴虚,足厥阴肝也,病
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水不来,腰腹痛,名肝虚寒也”[16]。
现代医家对肝阳虚、肝气虚的认识,名老中医张伯臾曾指出:“临证中肝气虚、肝阳虚
在肝炎、肝硬化病例中尤属多见,其症如胁肋隐痛,或胀痛绵绵,劳累则增剧,神疲乏力,
腹胀纳呆,面色灰滞萎黄,悒悒不乐,其或畏寒肢冷,舌多淡红胖,苔白或腻,脉虚细弦或
沉细无力。”[17]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中指出:“(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
血属阴,气属阳,称体阴而用阳,故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的,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
的,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18]”名老中医
蒲辅周先生也指出,五脏皆有“阳虚阴虚之别”,“肝阳虚则筋无力,恶风,善惊恐。囊冷,
阴湿,饥不欲食”[19],可见肝阳虚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
(2)创新“脐火疗法”
脐火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发展于
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施加部位之一,随着经验
19
积累,敷脐治疗疾病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堪称中医一
绝[20]。殷商时期,巫医盛行,有彭祖用蒸脐法和太乙真人用熏脐法防病、治病的传说。长沙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外治法达一半以上,如以药末火药汁外敷、以盐炒热温
熨局部等,其中就包括在肚脐填药、敷药、涂药,《五十二病方》记载“治齐(脐)[21]"在当时
应用的脐疗方法较为简朴。概括而言,系指作用于脐部的一切治疗方法,亦即将药物做成
适当剂型施于脐部,或在脐部予某些物理刺激(如热熨、按摩、拔罐、敷贴等)以治疗
疾病的方法。
脐是人体经脉的特殊部位,又称“维会”、“气舍”、“脐中”、“神阙”等,为任脉神阙
穴所在部位,又为冲脉经过部位。任脉统全身阴液,督脉司周身阳气,任督经气相通,与
冲脉一源三歧,内连五脏六腑,外合筋骨皮毛,故有“脐为五脏六腑之体,元气归藏之
根”之说,乃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脐疗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
的作用,还有脐部刺灸法,物理疗法的刺激作用,往往是经络、穴位、刺灸法、物理疗法与
药物的综合调节作用,发挥作用的各个途径之间可产生相须配伍、相互促进、相互激发、叠
加的效果,起到了生理上、治疗上的放大效应"因此,脐疗可以疏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
经气、调整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气血,平衡各脏腑的功能,对全身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
效。如清代著名外治学家吴师机认为“则知药物由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也,切药可逐日
变换。”现代解剖学认为,胎儿出生,脐带剪断之后,脐静脉闭锁成为肝圆韧带,再者
脐部皮肤菲薄,不同性味的药物可有部分透入静脉进入肝内,并对腹膜、脏器的神经分
支引起反射性作用,以调节机体防御功能,其疗效是不言而喻的。在现代医学中,此法已
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笔者总结多年经验认为,在肝病领域脐疗法主要起到祛除湿邪、振
奋阳气、行气活血通络、刺激机体、激发潜能等作用。
脐火疗法系纯中药制剂与脐火结合的外治法,具有益气健脾、活血解毒功能,对“肝
阳虚”具有综合调节功能,温通经络的脐火和益气健脾、活血解毒的中药同用,具有扶正
不敛邪、祛邪不伤正的特点。药饼组方中黄芪、党参扶助正气,健脾利湿;丹参、水蛭活
血通络;白术、肉桂、苡米补气扶正,祛瘀而不伤正,又有气旺血行之功。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单公司场地租用合同
- 货车转让合同范本
- 消防维保合同书
- 购销日化用品的合同
- 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
- 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材料JSAM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 2025年人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
- 主题一:人文之美 第7课《天下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课件
- 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 口腔科院感知识培训针刺伤
- 会阴切开伤口裂开的护理查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2024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食堂餐厅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及答案)100解析
-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及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 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章节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