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3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B.平民在城邦事务中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2、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穷兵黩武、对外扩张B.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D.欧洲列强的干涉3、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掉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其评价的是()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商鞅变法4、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A.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C.维新思想开始逐渐深入百姓人心D.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5、“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但是他取消了债务,禁止债务奴隶,解放了那些已经因负债而成为奴隶的人。”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特点是A.彻底性B.中庸C.公平性D.民主性6、钱穆先生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A.发动天京变乱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定都天京D.提出《资政新篇》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8、材料1899年;营口爆发鼠疫的地方当局迫于外交压力临时设立卫生局,推行卫生制度;俄国和日本出于不同的目的,先后在占领期间强化卫生行政;1906年,因应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卫生成为营口地方行政职能。由于地处地缘政治复杂的东北,列强对营口卫生行政形成的影响有两大特征:一是差异性,以饿;日为代表的列强虽遵循同样的卫生规则,但因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对华政策,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卫生行政。二是调适性,官府虽迫于列强压力基本采纳卫生行政,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因此,营口卫生行政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卫生局虽建立起来,但管辖权范围有限,很难辐射到营口之外的地区。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国地方卫生行政的诞生:以营口为中心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未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影响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朝至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换值班)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这一制度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武则天时期,均田制遭到破坏,战事日益频繁,贵族官僚将府兵作为家奴使用,府兵制走向崩溃。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此后募兵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要兵制并不断发展完善。

(1)根据材料;比较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后期募兵制产生的影响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9年;包干到户工作突出的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进行了政社分开的探索,次年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之后,北京;河北、吉林等8个省市的51个县区进行了政社分开试点。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调查组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写出了《关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应当改革,总的设想是,政社分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基层政权和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同年12月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从而为政社分开奠定了法律依据。此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试点工作便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随后,政社分开工作在全国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起来。1985年6月,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全国共建92000多个乡(含民族自治乡)镇人民政府,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及目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产生的社会影响。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13、(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农业绩效方面;从1952年到1978年,农作物的平均增长率是2.5%,谷物(即粮食)的平均增长率是2.4%,而同期中国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按人均粮食占有量计算,1978年与1952年相比只增长了当时政府得出结论:第一,生产队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低下;第二,统购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三,取消了农贸市场之后,农村恢复到自然经济状态,因为缺乏专业分工,所以效率低下。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当时中央讨论城市工业部门效率低的原因时,看到了协调问题;结构失衡和激励机制的问题工业部门呈现出结构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中存在着很多短缺长线的东西永远是长线,短线的东西永远是短线过去资源全部由国家通过计划部门来调配这样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费用,而且也导致了低效率原来的国有企业中,“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激励机制非常不明显,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普遍很低。

——摘编自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初年,由于元朝残余势力的袭扰,明政府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派驻军队并实行军屯。由于北方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军屯并不能满足边疆驻军所需要的大批粮食。为了保障军队供给,明政府规定商人可根据其运输到边地的粮数获取相应的可支盐数,换取盐引,到政府指定的盐场支盐,再往指定地区销售。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盐引,踊跃参与纳粮。考虑到内地运粮至边仓路途遥远且耗费较大,有的商人为获得更多利润,干脆就在边界地区自己出钱招募游民、开垦荒地种粮,自己建立城堡,把粮食就地纳仓,以换取盐引。明朝初年,由于元朝残余势力的袭扰,明政府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派驻军队并实行军屯。由于北方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军屯并不能满足边疆驻军所需要的大批粮食。为了保障军队供给,明政府规定商人可根据其运输到边地的粮数获取相应的可支盐数,换取盐引,到政府指定的盐场支盐,再往指定地区销售。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盐引,踊跃参与纳粮。考虑到内地运粮至边仓路途遥远且耗费较大,有的商人为获得更多利润,干脆就在边界地区自己出钱招募游民、开垦荒地种粮,自己建立城堡,把粮食就地纳仓,以换取盐引。——摘编自侯龙《晋商发展史话》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因循清末弊政,继续推行包商制度,即政府盐政部门向某些商人发放引票,收取一定费用。商人凭引栗到盐场收购食盐,再运往指定地区销售,并主管该地区的盐税征收。包商按约定的盐税数额.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因循清末弊政,继续推行包商制度,即政府盐政部门向某些商人发放引票,收取一定费用。商人凭引栗到盐场收购食盐,再运往指定地区销售,并主管该地区的盐税征收。包商按约定的盐税数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盐引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一时期中国盐政的变化及原因。上缴政府,从中攫取高额报酬。同时,全国各区盐场所产之盐,由该区包商购买,运销指定地区。一些不产盐的地区,也由包商运来经销。针对包商制的弊端,张謇等人极力主张将盐与工商百物同等管理,几次掀起改革浪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整顿盐政,公布《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盐法》的公布实施,得到了舆论界和有识之士的一致欢迎。通过盐政整顿与改革,国民政府的盐税收入逐年增长。15、材料公元1149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即位后推行改革。完颜亮废除管理中原各地的行台尚书省,取消双轨制,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在中央官制上,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军事上,废除最高军事机构都元帅府,设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完颜亮还废除了原辽、宋地区分别举行科举考试的南北选,统一科举。改革中的另一项重大行动,就是把政治中心从上京南迁到燕京(今北京)。完颜亮还为南下攻宋做准备。大规模的备战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后来完颜亮在攻宋中失败,被部将所杀。公元1149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即位后推行改革。完颜亮废除管理中原各地的行台尚书省,取消双轨制,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在中央官制上,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军事上,废除最高军事机构都元帅府,设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完颜亮还废除了原辽、宋地区分别举行科举考试的南北选,统一科举。改革中的另一项重大行动,就是把政治中心从上京南迁到燕京(今北京)。完颜亮还为南下攻宋做准备。大规模的备战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后来完颜亮在攻宋中失败,被部将所杀。——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完颜亮改革的影响。16、材料乾隆年间,清廷将关内、奉天、热河等处的内务府所属官庄上的壮丁16000余人“拨出为民”,准其自谋生计,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以后又一再颁布“出旗为民”的诏令,不但准许壮丁开户为民,而且准许开户的壮丁,将“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带往为业”。乾隆年间,清廷将关内、奉天、热河等处的内务府所属官庄上的壮丁16000余人“拨出为民”,准其自谋生计,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以后又一再颁布“出旗为民”的诏令,不但准许壮丁开户为民,而且准许开户的壮丁,将“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带往为业”。“皖南地主有奴役”伴当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下令将部分伴当世仆”开豁为良“;规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开户之例豁免为良“,”至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严禁“。至于其他过去被打入贱民阶层的人,雍正时期也陆续诏令削除其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陕西教坊乐籍,改业为良民“又令”除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将苏州府常熟、昭文两县旧有丐户”照乐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为编民“。粤东地区有一种名为”户“的”贱民“,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清下令”凡无力之登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良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检查,势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据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背景及意义。。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8、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19、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平民有一定的参政权,材料“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正说明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贵族财产多,地位等级高,拥有较多的权利,平民并不是城邦的最高统治者,故A、C两项错误;雅典建立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故D项错误。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阿改革中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政策,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故A正确;BC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3、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从材料中“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可知这次改革打破了原有的部落原则;根据所学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以按地域划分的行政选区制度代替原来的部落选区制度,并且所有公民都可以参政,因此B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4、D【分析】【详解】

“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说明多数人已经接受科举制落后这一事实,开始正视教育形式的改革,故选D项;“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兴起办新学的高潮,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主观目的是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前提的,不会以人民利益为重,排除B项;1905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材料也无法得出“深入人心”,排除C项。故选D项。5、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说明梭伦改革采用的是调和贵族和平民矛盾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出折中或中庸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的特点6、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结合所学,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故B正确;发动天京变乱;定都天京和《资政新篇》没有涉及“推行均田制度”的问题,排除AC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结合所学《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分析解答。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营口爆发鼠疫;地方当局迫于外交压力临时设立卫生局”得出营口地区爆发鼠疫;列强施加外交压力;根据“1906年,因应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得出清末新政的开展;根据“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得出西方医疗卫生制度的传入。

(2)根据“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得出有利于改善营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有利于中国医疗体系的近代化;根据“卫生局虽建立起来,但管辖权范围有限”得出辐射范围有限。【解析】(1)原因:清末新政的开展;营口地区爆发鼠疫;列强施加外交压力;西方医疗卫生制度的传入。

(2)影响:有利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近代化;改善了营口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但辐射范围有限。9、略

【分析】(1)依据材料“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得出不同点一是府兵制是兵农合一,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招募,当兵成为一种职业;依据材料“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得出不同点二是府兵制士兵应征时自备武器粮食,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依据材料“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得出不同点三是府兵制将兵分离,而募兵制形成固定隶属关系。

(2)影响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募兵制产生的影响是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增强了军事力量;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解析】(1)府兵制下兵农合一;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招募,当兵成为一种职业;府兵制士兵应征时自备武器粮食,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府兵制将兵分离,而募兵制形成固定隶属关系。

(2)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增强了军事力量;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变化:从“仅仅限于局部调整”“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可知变革是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从“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可知是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从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成就可知变革是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

(2)影响:完成外交礼仪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储才馆的设置有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全国变革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主动变革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解析】(1)主要变化: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变革南被动转向主动;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

(2)影响: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11、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1979年;包干到户工作突出的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进行了政社分开的探索,次年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之后,北京;河北、吉林等8个省市的51个县区进行了政社分开试点”、“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调查组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写出了《关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应当改革”结合所学从人民公社体制束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地区开始了改革的探索和试点、国家对改革进行了慎重的调查研究等方面指出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改革政治体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依据材料“随后,政社分开工作在全国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起来”、“1985年6月,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全国共建92000多个乡(含民族自治乡)镇人民政府,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可从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关系,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基层政治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实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等方面说明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产生的社会影响。【解析】(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束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地区开始了改革的探索和试点;国家对改革进行了慎重的调查研究。目的:改革政治体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关系,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基层政治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实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2、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对德国的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等方面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中“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结合所学从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解析】(1)“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对德国的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

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3、略

【分析】(1)原因:由材料中的“在农业绩效方面;从1952年到1978年,按人均粮食占有量计算,1978年与1952年相比只增长了”可以得出农业生产力落后,产量低下;由“生产队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低下”;“统购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可以得出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体制阻碍农业发展;由“取消了农贸市场之后,农村恢复到自然经济状态,因为缺乏专业分工,所以效率低下”再结合所学1978年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可知,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由材料中的“协调问题、结构失衡和激励机制的问题”可以得出其内容应该涉及到三个方面。由材料中的“过去资源全部由国家通过计划部门来调配这样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费用,而且也导致了低效率”再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从材料中的“工业部门呈现出结构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中存在着很多短缺长线的东西永远是长线,短线的东西水远是短线”再结合所学城市改革的内容可知在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再结合所学城市改革的内容可知,在分配方面,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承认物质利益原则。【解析】(1)农业生产力落后;产量低下;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体制阻碍农业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管理体制方面,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方面,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承认物质利益原则。1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明政府规定商人可根据其运输到边地的粮数获取相应的可支盐数;换取盐引”得出有利于保障边粮供给,有利于维持边疆稳定;根据“有的商人为获得更多利润,干脆就在边界地区自己出钱招募游民;开垦荒地种粮,自己建立城堡,把粮食就地纳仓,以换取盐引”得出推动了商帮的出现:为晋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变化:根据““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得出从包商制到自由买卖。原因:根据“通过盐政整顿与改革,国民政府的盐税收入逐年增长”得出为了增加盐税收入;根据“针对包商制的弊端,张謇等人极力主张将盐与工商百物同等管理,几次掀起改革浪潮”得出张謇等有识之士的倡导;包商制的弊端。【解析】(1)有利于保障边粮供给;有利于维持边疆稳定;推动了商电的出现:为晋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变化:从包商制到自由买卖。

原因:为了增加盐税收入;张謇等有识之士的倡导;包商制的弊端。15、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取消双轨制;使政令统一于朝廷”来看,完颜亮在地方废除双轨制,统一政令;依据材料“在中央官制上,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直接向皇帝负责”来看,完颜亮裁撤中央机构,加强皇帝控制;依据材料“废除最高军事机构都元帅府,设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来看,在军事上完颜亮废除了都元帅府,枢密使掌管君权;依据材料“废除了原辽、宋地区分别举行科举考试的南北选,统一科举”来看,他还统一了科举制度;依据材料“把政治中心从上京南迁到燕京”来看,他还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2)依据完颜亮的改革措施来看,地方、中央官制的变革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汉族制度的学习,进一步促进了金朝的封建化和汉化;迁都北京增强了北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后世定都产生影响。【解析】(1)措施:废除双轨制;统一政令;裁撤中央机构,加强皇帝控制;废除都元帅府,掌控军权;统一科举;迁都北京。

(2)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促进了金朝的封建化和汉化;增强了北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后世定都产生影响。16、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据材料“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可知政策涉及范围广泛,仔细阅读第二段材料可知当时改革的对象主要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也说明了改革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而且第二段材料信息还显示当时清政府在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说明政策的灵活性。

(2)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展开分析。从政治上讲;雍正、乾隆年间为清初,清廷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从经济上讲,主要是因为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凋敝,清廷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就必须要改变现状,故进行了相应的社会改革;从社会的角度看,清初满汉矛盾较为突出,有必要通过社会改革来缓解民族矛盾。

意义:意义可从背景的内容推到而出,也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从政治上看,对农奴的释放有力地打击了大地主的势力,巩固了统治;从经济角度看,对农奴的释放使自由农民增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改革有利于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利于推动满汉融合。【解析】(1)特点:政策涉及范围广;覆盖人群多;主要针对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奴婢的人身自由);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政策实施具有灵活性。

(2)背景:清廷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清廷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凋敝;缓解满汉矛盾的需要。

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自由农民增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打击了大地主的势力;利于推动满汉融合。四、论述题(共1题,共6分)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来看,不难发现,传统节日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相关。就中国传统节日来看,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家族观念和“忠”“孝”“仁”义”,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道。而西方传统节日则宗教色彩浓厚,同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亲情的表达,同时体现了对个体劳动的尊重。【解析】论题:中西方传统节日是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产物;体现了鲜明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