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铝箔消失了2、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的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溶于水后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
包装袋鼓起袋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A.AB.BC.CD.D3、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4、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6、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构成物质的一种最小微粒B.离子也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它可以构成物质C.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D.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带电荷的微粒7、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CO3═CO2↑+H2OB.4Fe+3O22Fe2O3C.KMnO4K2MnO4+MnO2+O2D.2Mg+O2═2MgO8、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9、氧气的下列性质中,有一项与其它三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A.无色B.无味C.难溶于水D.能支持燃烧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11、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单质。
D.可能是混合物。
12、下列叙述中,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它来制铅笔芯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烧,可用于灭火C.一氧化碳能燃烧,所以可作燃料D.活性炭疏松多孔,因此可用于冶炼金属13、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14、MgSO4和Na2SO4的浴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304050607070溶解度。
S/gMgSO433.738.944.550.654.655.8Na2SO419.540.848.847.545.344.844.8A.甲为Na2SO4B.t3℃应介于40℃~50℃之间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A.常见的酸溶液:H2O、HCl、H2SO4B.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3O4C.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O、O2D.常见的碱性溶液:KOH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1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COB.Cu→CuCl2C.H2O2→H2D.CuSO4→FeSO417、某物质4.6克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一定含的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一定没有氧元素D.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雅安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1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氯精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高氯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l:1:1C.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D.高氯精中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9、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细碎铁屑.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加适量稀盐酸.
①Cu(Fe)过滤→洗涤。
②Cu(Fe)过滤→洗涤。
试回答:
(1)判断方案①实验完毕的现象是____
(2)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__,理由是____.
(3)你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若有,请写出其作法:____.20、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
(2)氢氧根离子____;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21、中和反应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学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下4个实验:
A.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
C.将盐酸滴加到氧化铁固体中。
D.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铜固体中。
(1)上述4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
(2)有些化学反应具有明显实验现象,例如,C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
(3)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如A反应.要证明A确实发生了反应或恰好完全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____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分别得到了如图的两张图.由图甲、图乙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己发生反应的判断依据分别。
是:____,此反应恰好完全时,所用的时间约为____s.22、钙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它使得骨髄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如图①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x=____.
(2)图中A、B、C、D四种粒子属于____种元素.
(3)C元素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4)A、B、C、D四种粒子中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填“A”;“B”、“C”或“D”).
(5)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
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0C.元素符号为Ca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2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填选项).
A.a→b→c→dB.b→a→c→dC.c→d→a→bD.d→c→b→a.2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____,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____,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由这一事实可以推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两种气体中含有的____相同.
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图2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
(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
(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
(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
(4)反应前原有氢气____毫升.25、海水中富含大量的金属元素.现有海水样品(含NaCl、MgCl2、CaCl2)400g;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沉淀1.16g.
(1)求海水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
(2)向过滤后的沉淀中加入71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该溶液的总质量为____g.(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0分)26、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①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品是____;
②一种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其水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
③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复合肥料____.27、(2009•广东模拟)A~G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F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
(2)C物质的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反应②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
(4)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反应C+F→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科普阅读题(共1题,共3分)28、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析】【解答】解:判断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看到耀眼的白光、铝箔消失了,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B2、D【分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A;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夏天在冬天温度高.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的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NaOH和Ca(OH)2溶于水后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故选项解释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跃;是因为其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由于平原的大气压比高原高,所以,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3、C【分析】解: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食品;药品、营养品、人体等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C4、A【分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5、B【分析】【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根据生成物CO2和H2O中C、H元素质量,可以确定可燃物中C、H元素原子个数比.【解析】【解答】解:A;生成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但是否含有O元素在此无法判断,所以,只含C、H元素的说法不正确;
B;生成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可燃物中是否含O元素无法判断,所以只能说可能含O元素,说法正确;
C;生成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可燃物中是否含O元素无法判断,所以只能说可能含O元素.说法错误;
D、4.4gCO2中C元素质量=4.4g××100%=1.2g;2.7gH2O中H元素质量=2.7g××100%=0.3g;C、H原子个数比==1:3;说法不正确.
故选B6、D【分析】【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离子的特性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故错误;
B;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不可再分的,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时可再分,故错误;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错误;
D;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含有质子、电子等带电粒子;故都是带电荷的微粒,但不一定显电性,故正确.
故选D.7、A【分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析】【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Fe+2O2Fe3O4.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
故选:A.8、C【分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反思评价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故选C.9、D【分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析】【解答】解:氧气的颜色;气味、水溶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BC【分析】【分析】实验室可以用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析】【解答】解:利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以防水蒸气冷凝;回流时炸裂试管;
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如果用试管作反应容器,试管口应该向上.
故选:BC.11、BD【分析】
A;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此时也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所以不一定是纯净物,故A错;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最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此时也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C错;
D;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此时也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AD【分析】【分析】物质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解析】【解答】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它来做电极,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烧;可用于灭火,故B正确;
C;一氧化碳能燃烧;所以可作燃料,故C正确;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因此可用做吸附剂,故D错误.
故选AD.13、BD【分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解答;
D、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A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故C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错误.
故选:BD.14、BD【分析】解:A、甲为MgSO4,乙为Na2SO4;故选项错误;
B、t3℃应介于40℃~50℃之间正确;故选项正确;
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开始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错误;
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甲为MgSO4,乙为Na2SO4;B、t3℃应介于40℃~50℃之间正确;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错误;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解析】BD15、BD【分析】【分析】A;根据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颜色进行分析;
C;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CuO、MnO2、Fe3O4都是黑色固体;故正确;
C;氧气具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故错误;
D、氢氧化钾、氢氧化钠都是可溶性的碱,其溶液显碱性,Na2CO3溶液虽是盐溶液;但显碱性,故正确.
故选BD.16、BD【分析】【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具体的反应进行分析.不活泼金属可以被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可以被氧气氧化为金属氧化物,过氧化氢可分解成水和氧气.【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碳元素、氧元素;铁是铁元素,只能先将铁烧成四氧化三铁,然后跟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再通过氧化还原变为一氧化碳,所以铁不能由一步反应到一氧化碳,故A错;
B;金属和盐反应的条件是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反应物中的盐溶于水,反应物中的金属不能是钾、钙、钠,所以铜与氯化汞溶液反应生成汞和氯化铜,所以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B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再将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不能一步实现,故C错;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D正确.
故选:BD.17、BD【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4.6g物质,可根据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判断;根据生成物CO2和H2O中C、H元素质量,让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除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相比,就可以得到该物质中碳氢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解析】【解答】解: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
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8.8g××100%=2.4g;
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g××100%=0.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物中的碳;氢两元素来自该物质;
又由于2.4g+0.6g=3g<4.6g;
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而且还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选项A、C错误,B正确;
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3;所以选项D正确.
故选BD.18、A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此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所以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由化学式可知,高氯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3:3:3:3=1:l:1:1;C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D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考点:化学式的意义【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9、略
【分析】【分析】根据铁和铜的化学性质可知,对于方案①铁能够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较易分离.而(2)中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虽然看起来增加了铜的质量,但是由于置换反应发生在铁的表面,导致铜在铁表面附着,从而阻碍反应的进行,导致铁铜难以分离和彻底反应..以上都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除杂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铁物理性质具有磁性,用磁铁除去.【解析】【解答】解:(1)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方案①实验完毕的现象是没有气泡冒出.
(2)铁能够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较易分离.而②中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虽然看起来增加了铜的质量,但是由于置换反应发生在铁的表面,导致铜在铁表面附着,从而阻碍反应的进行,导致铁铜难以分离和彻底反应.
(3)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物理法除去铁;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则不能被磁铁吸引.
故正确答案:
(1)没有气泡冒出;
(2)①;铁能够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较易分离.而②中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虽然看起来增加了铜的质量,但是由于置换反应发生在铁的表面,导致铜在铁表面附着,从而阻碍反应的进行,导致铁铜难以分离和彻底反应.
(3)用磁铁吸引,铁屑则被吸去,剩余的则是铜.20、略
【分析】【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析】【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1)2H;(2)OH-;(3).21、略
【分析】【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2)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分析解答;
(3)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放出热量;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不断加入稀盐酸时,由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解析】【解答】解:(1)A;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故正确;
B;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故正确;
C;将盐酸滴加到氧化铁固体中;是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没有碱参加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D;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铜固体中;盐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故正确;
(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3)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由图1;图2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pH=7是时间大约是在55秒时.
答案:
(1)C;
(2)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3)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②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55.22、略
【分析】【分析】(1)由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C元素与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分别为氟元素、镁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20=2+8+x+2x=8.
(2)图中A;B、C、D四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2、12、9、12;B和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
(3)C元素与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2,分别为氟元素、镁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图①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2.A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5)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20,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元素符号为Ca,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单位不是克,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8;(2)3;(3)MgF2;(4)D;(5)AD.23、略
【分析】【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要先除去氯化氢气体,再干燥.【解析】【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答案为:长颈漏斗;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C或BD;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要先除去氯化氢气体,再干燥;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C24、略
【分析】【分析】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是2:1,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考虑,氢气和氧气按2:1的分子个数比进行反应,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有相同的分子数可以推知氢气和氧气按2:1的体积比进行反应,反应后生成水是液体,其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已知横坐标表示氧气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增加,实线表示的气体逐渐减少,说明实线表示的是反应后剩余氢气的体积,因为氢气体积是一定的,当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气体应该没有剩余,继续增加氧气时,虚线表示的气体体积就是多余的氧气的体积.【解析】【解答】解:水通电分解,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为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1:2;依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可知其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根据图示,观察试管气体多少,判断气体.
(1)为横坐标表示的是氧气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增加,实线表示气体逐渐减少,故实线表示的气体应该是和氧气反应后剩余的氢气的体积;
(2)着氧气的增加;氢气会完全反应,故在P点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建筑装修工程施工企业信用担保合同范本3篇
- 铁矿粉购销合同模板2025年度2篇
- 二零二五年智能硬件研发项目技术合同登记管理细则3篇
- 2025年度钻井工程地质勘察合同3篇
- 2025年度盆景植物租赁与艺术展览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林业育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同3篇
- 2025年度回迁房屋买卖合同补充协议范本汇编2篇
- 2024食用菌菌种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合同2篇
- 2025年4S店汽车销售合同(含新能源车型及售后服务)3篇
- 2025年度异形玻璃定制安装合同范本3篇
- 资本金管理制度文件模板
- 2025年生产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 高中家长会 高二寒假线上家长会课件
- 违规行为与处罚管理制度
- 个人教师述职报告锦集10篇
- 四川省等八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内部培训师培训》课件
- 《雷达原理》课件-3.3.3教学课件:相控阵雷达
- 西方史学史课件3教学
- 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