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2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1平方米草地上有8棵蒲公英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2、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科学的是()
A.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用吸管从静置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进行计数C.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D.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C.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机械集合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4、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给予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有利于维持其生态平衡B.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再种草植树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现代化程度又高,所以人均生态足迹的值很小5、下列群落类型中,属于湿地生物群落的是()A.森林群落B.草原群落C.荒漠群落D.沼泽群落6、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7、如图表示某森林经火烧后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种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后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群落的初生演替过程B.不同植物类型交织在一起,可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当群落的有机物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等时,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改变D.图中草本的生物量随着群落的恢复逐渐下降,说明其逐渐被完全取代8、昆明滇池生态恢复成效显著,阔别数十载的鸬鹚、野鸭重新出现,滇池又重现秀美风光。下列措施与生态恢复工程原理不符的是()A.开展“退塘、退田、退房、退人,还林、还湿、还湖”的“四退三还”工程B.开展传播绿色生态理念、巡河爱湖护山活动和植树造林美化绿化活动C.用法律手段禁止啤酒饮料、造纸、印染等产业的生产,以断绝污染源头D.建设捞鱼河等多个湿地可有效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9、烟草在4~10月开花,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信息素。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信息素吸引天敌控制蛾幼虫数量属于化学防治B.食物链“烟草→蛾幼虫→天敌”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生长素对烟草植株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黑松老龄(砍伐后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0~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黑松林碳量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年)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470440幼龄1460420380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A.黑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11、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物种丰富度比阶段Ⅱ的物种丰富度高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太阳光照射到植物体上开始B.次级消费者从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即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C.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也就从非生物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13、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乙、丙、丁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O2浓度增加C.样品2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D.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4、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K值一种群数是表示K值减去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K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点时是增长型,在点时是衰退型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点对应的时刻捕捞15、蝗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繁殖能力强,卵一般产在土壤中,不易灭杀,幼虫(又称跳蝻)个体较小,成虫个体较大,翅较为发达可进行远距离迁移,下图为某地爆发蝗灾以后调查到的幼虫和成虫数量变化曲线,期间当地分别采取了药物防治(喷洒农药)和生物防治(引入鸭;蛙等天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蝗虫卵的数量,用样方法调查幼虫数量,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成虫数量B.t2~t3,时段蝗虫成虫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成虫的大量迁出,而t4~t5时段蝗虫成虫数量减少可能是进行了药物防治C.防治之前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为X,防治之后蝗虫的环境容纳为YD.当地应该是在t7,时刻引入了蝗虫的天敌16、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有如图的Ⅰ、Ⅱ、Ⅲ三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曲线Ⅱ和曲线Ⅲ的变化可能是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导致的D.当曲线Ⅲ趋近于0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17、“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杨、柳、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下列正确的是()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B.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19、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20、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21、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22、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9分)23、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型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将样液稀释102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约为数量约为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24、下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将______________;曲线Ⅲ与“J”型曲线相比出现的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a点时干旱,且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则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________。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以下。25、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t2时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6分)26、某学习兴趣小组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
(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关系,由此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狗尾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狗尾草幼苗一段时间。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狗尾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间除去该入侵植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7、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臭草;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于中美洲。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传人我国,紫茎泽兰对中国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构成很大破坏,造成巨大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入侵草地后会快速繁殖和变化。第一年其株高可达30cm,第二年可达1m以上,第三年在草地的覆盖度可达85%~95%。在这三年中,其种群数量变化呈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
(2)紫茎泽兰入侵草地的三年内,牧草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原植被遭破坏。其中一个原因是紫茎泽兰可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渗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紫茎泽兰逐渐成为草地的优势种,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本地物种对紫茎泽兰进行替代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紫茎泽兰的方法。为了筛选目标替代植物;科研人员选择本地物种南酸枣(落叶乔木);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图为紫茎泽兰单种和混种时的株高、生物量的研究结果。
①替代植物控制的实质就是利用本地物种与紫茎泽兰的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好选择假地豆作为替代植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是否会影响狗尾草的生长,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作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详解】
A;1平方米草地上有8棵蒲公英指的是种群密度;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A符合题意;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B不符合题意;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C不符合题意;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均匀分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2、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繁殖快;不用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A错误.
把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一侧;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B错误.
图中d点比c点的种群数量下降;所以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C正确.
e点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f点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错误.
【点睛】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条件下有利于繁殖;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稳定,图中c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3、C【分析】【分析】
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相互联系;并通过交配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因此,种群不是个体的机械集合。
【详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A正确;
B;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B正确;
C;种群并不是同种个体的机械集合;而是可以自然交配的一个群体,C错误;
D;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D正确。
故选C。4、D【分析】【分析】
1;给予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有利于维持其生态平衡。
2;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详解】
A;给予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有利于维持其生态平衡,A正确;
B;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需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再种草植树,B正确;
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C正确;
D;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D错误。
故选D。5、D【分析】【分析】
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其中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是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
【详解】
森林群落;草原群落,荒漠群落和苔原群落都属于陆地生物群落,而沼泽群落中分布着比较多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等,沼泽群落属于湿地生物群落。
故选D。6、B【分析】【详解】
A;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B正确;
C;竞争的激烈程度;跟物种多样性没有太大的关系。跟食物、领地等资源与种群内个体数量有关。如非洲大草原,物种比较少,但是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狮子与鬣狗群之间的竞争,因为食物和水资源比较缺乏,C错误;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B【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火灾后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这种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能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
C;当群落的有机物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等;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物种不发生改变,C错误;
D;图中草本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是一种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D错误。
故选B。8、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开展“退塘、退田、退房、退人;还林、还湿、还湖”的“四退三还”工程是针对昆明滇池的生态恢复工程,符合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A正确;
B;开展传播绿色生态理念、巡河爱湖护山活动和植树造林美化绿化活动遵循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
C;用法律手段禁止啤酒饮料、造纸、印染等产业的生产;一方面会严重阻滞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达到断绝污染源头的目的,C错误;
D;建设捞鱼河等多个湿地可有效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体现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
故选C。9、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题干信息“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据此利用信息素吸引天敌来控制蛾幼虫数量,这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即食物链“烟草→蛾幼虫→天敌”中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
C;生长素属于植物细胞分泌的调节生长的物质;为植物激素,其对烟草植株生长的调节不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错误;
D;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的是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受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状态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是自身呼吸消耗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分析表格可知;黑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
【详解】
A;黑松群落被砍伐后;一段时间内会形成自然幼龄群体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B;表格中的数值是净初级生产力;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42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错误;
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C正确;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g,异养呼吸消耗量为440g,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异养呼吸消耗量,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CD。11、B:C【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
C;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是完全不相同,C错误;
D;阶段Ⅲ为森林阶段;物种丰富度比阶段Ⅱ的物种丰富度高,D正确。
故选BC。
【点睛】12、A:B:C【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5)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详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A错误;
B;动物的摄入能=同化能+粪便能;次级消费者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C错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能量也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ABC。13、C:D【分析】【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
【详解】
A;污水进入河流后;近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减少,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被大量消耗;远离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的数量下降,因而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因此比较水中溶解氧可得出,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A错误;
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和P浓度增加;B错误;
C;样品2中藻类减少;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然而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大量减少,C正确;
D;样品3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物质种类和浓度与甲地水样中的相差不大;说明题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D。
【点睛】14、B:C:D【分析】【分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改善,K值增大,环境破坏,K值减小,A正确;
B;据图可知;(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而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等于K/2(100)时最大,B错误;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和S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数量都在增加,C错误;
D、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这样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D错误。
故选BCD。15、A:B: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蝗虫的种群数量初期呈“S”型增长,后期种群数量受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出现上升;下降和波动。
【详解】
A、蝗虫的卵产在土壤中,所以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幼虫运动能力较弱,所以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成虫体积大、运动能力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A正确;
B、t2时刻,蝗虫成虫数量减少,但幼虫数量没有明显减少,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成虫发生了迁出,t4时刻蝗虫的成虫和幼虫都显著减少,且在t6时刻又基本恢复原来数量,说明t4时刻应该是进行了药物防治,B正确;
C、X和Y是防治前后蝗虫幼虫数量能维持的最大值,而不是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错误;
D、t7时刻,蝗虫的成虫和幼虫数量都显著减少,且在较低的水平重新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说明在t7时刻引入了天敌,D正确。
故选ABD。16、A:B: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较高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在较低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
【详解】
A;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能说明环境对生物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A正确;
B;a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即增长率大于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正确;
C;曲线Ⅱ种群数量下降且处于较低的状态说明此时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曲线Ⅲ呈现的是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可能是该种群栖息地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种群的灭绝,C正确;
D;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D错误。
故选ABC。17、A:C:D【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乔木密度会影响林下植物的光照强度;因此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A正确;
B;生态系统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孔林中的生物群落还应包括细菌、真菌等分解者,B错误;
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所获得的光照少;其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从而能固定更多的光能,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
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详解】
演替即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析】演替19、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实验题(共3题,共9分)23、略
【分析】【分析】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1)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2)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天敌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种群数量也会降低,因此,图甲曲线Ⅱ中,蛇在ef时间段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敌增加量变小,鼠种群数量下降速率将小一些,图中α角变大。
(3)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可绘制得到图乙所示曲线图。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将样液稀释102倍后,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4×25=1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100÷(0.1×10-3)×103×102=1011个。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
【点睛】
掌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等,知晓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清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解析】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ef变大抽样检测1011偏大代谢废物大量积累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
(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曲线Ⅲ的种群数量比同期“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少;阴影部分表示减少量,是环境的阻力下所淘汰的个体。
(3)K代表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条件不变时,一定环境条件下容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为蝗虫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环境容纳量增大,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I。蝗虫种群密度越大,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所以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
【点睛】
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减少害虫的危害、降低控制害虫的成本,应该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解析】理想条件(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保持不变环境的阻力所淘汰的个体环境容纳量ⅠK225、略
【分析】【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区安全管理承包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买卖合同风险评估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项目代理招生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智能商铺租赁管理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购房合同(含房屋改造许可)4篇
- 2025年度临时建筑材料供应与运输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监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担保二手车售后服务质量监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升级版储油罐交易合同(智能监测系统配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窗帘品牌加盟合作协议6篇
- 劳务投标技术标
- 研发管理咨询项目建议书
- 湿疮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 转钱委托书授权书范本
- 一种配网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及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 某墓园物业管理日常管护投标方案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载表
- NUDD新独难异 失效模式预防检查表
- 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长滩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2S702 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 2013日产天籁全电路图维修手册45车身控制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