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题文】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2、读“我国西北部分山脉1550年~1700年冰川与现有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回答()

图中所列山脉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小的是A.阿尔泰山B.天山C.祁连山D.昆仑山3、读图,实线代表等压面,虚线代表等高面,abcd四处的气压排序正确的是()A.c>b>a>dB.d>c>a>dC.a>b>c>dD.a>b>d>c4、如图,AB、CD和EF是经线,AB、CD的经度差与CD和EF的经度差相等。CF是晨昏线,AE和BF是纬线,且D地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相等的,阴影范围和其他地方日期不同,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A.14时或23时B.2时或14时C.5时或8时D.8时或23时5、甲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乙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列有关该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①B.图乙显示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所占的比重较少,一般是政策因素引起的C.该国人口增长处于图甲中N阶段时劳动力资源丰富D.图乙阶段该国内交通运输的压力可能会增加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____.(判断对错)7、(2013秋•任城区校级期中)我国南部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由于____的差异而形成的;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A;B气温的差异.

(2)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图中A、B间吹____风(风向).

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123456789101112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数据分析的结论:

(3)根据表格归纳该海滨城市海陆风分布的特点.____.

(4)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____.8、(2006•上海)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1)甘肃省位于我国____部,西南以____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____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____走向,____河流经本省省会____市.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____,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最南端为___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____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____和____地区.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9、【自然灾害与防治】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如图为我国北部某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中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造成图示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并分析自然原因.10、如图为北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所示洋流,叙述正确的是____(选择填空)

A.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洋流①

B.洋流①与洋流③的水温相同。

C.洋流③暖流。

D.洋流⑤为季风洋流。

(2)洋流④对沿岸气候起到____作用;在图中用“★”正确标出渔场的位置.

(3)图中受信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是____(填写数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大陆东岸为____(寒/暖)流.

(4)洋流除对沿岸气候和渔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外,简述洋流对地理环境在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11、读图;回答问题.

(1)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____.

(2)图中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____年,这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相比,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

(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____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____等方面.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____和____两种.其中,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是____.12、(2013秋•遵化市期中)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过①点的是____(晨线或昏线),③地此时地方时为____点.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3)若此时北半球正值秋季,则图表示的是____月____日.过三个月后,①、②、③三点白昼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地球上的某些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相关性____(判断对错)14、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表面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____.(判断对错)15、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件,说明自然灾害一定具有关联性。16、背斜成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则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判断对错)17、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都具有周期性____(判断对错)18、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____.(判断对错)19、我国北方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是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____.(判断对错)20、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倒退。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1、2016年1月;“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北回归线以南的广州;南宁等城市出现几十年未见的雨雪天气,海南岛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也跌破历史极值.

简述“霸王级”寒潮给中国北归线以南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其防御措施.22、我国是地质灾害频繁的国家;201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8224起,其中上海;天津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严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表为我国2010~2015年地质灾害的损伤统计表.

。年份。

损伤201020112012201320142015死伤人数(人)2246245292481349229失踪人数(人)66932831885158直接经济损失(亿元)63.940.152.8101.554.124.9简析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和2015年上海、天津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23、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在如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24、下图中,第一个符号表示温湿感觉程度,第二、三个符号表示风效感觉程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适宜旅游时间长达9个月的城市有、(写出其中二个);适宜旅游时间只有4个月的城市是。(2)夏半年我国海滨适宜休疗养时间的避暑胜地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沿岸城市,因为这里有长达____个多月的适宜休疗养时间。(3)我国适宜休疗养时间最长的城市是____。(4)我国海滨城市中适宜旅游时间大致呈现逐渐变长;及以北的海滨城市适宜旅游的时间是连续的,而及以南的海滨城市适宜旅游时间是不连续的规律。(5)近年来兴起了“西藏旅游热”,试评价西藏发展旅游的条件。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2题,共6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A河干支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I)简述甲国图示区域内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在地形;气候特征上的显著差异.

(2)分析A河干流枯水期出现在7月至9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分析图Ⅱ阴影部分地区成为甲国优质热带水果种植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三甲圆人口约1.94亿(2011年);分布极不平衡,绝大多数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且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近年来,该国出现人口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地和中小城市迁移的趋势,这些市镇辖区的经济正在向农业;商业、石油开采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转型.

(4)简析甲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6、(2014•威海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覆盖厚度在15-20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盖时,最好在夏季进行.

材料二如图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及苹果产地分布图.下表为不同苹果产区与最适宜区的气候资料.

。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小时)夏季平均气温(℃)B产区9-11420290025.5A产适宜区8-12560-750>250019-23材料三B所在地区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目前;该区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约占苹果总面积的60%,早;中熟品种面积偏低,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商品化处理仍以简单的手工分级为主,大部分采用土窖贮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

(1)为什么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草最好选择在夏季?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种植苹果的区位选择在A地还是B地产生了争论.对此谈谈你的观点;并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B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7、如图所示为“2016年某日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三个台风共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季节最可能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2)A天气系统给沿海地区可直接带来哪些自然灾害?(3)在B天气系统的影响下,未来儿天内宁夏平原地区将会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28、【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1:经过近两周的磋商,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于2010年12月11日凌晨闭幕。会议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国际社会对此予以积极评价。材料2: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1)据材料1可以看出,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各国共同关注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2,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29、(12分)该图是地中海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该岛的地形、地势基本特征。(3分)(2)说明该岛屿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3分)(3)影响卡利亚里到奥尔比亚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和____,该铁路长度最接近____千米(填字母)。(3分)A.120B.260C.400D.540(4)图中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____区域,试说明其主要原因。(3分)30、【题文】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它成为一个涵盖n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1)与欧盟相比;概括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的发展优势。(6分)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使得东盟各国间旅游免签成为可能;印度尼西亚独特的海滨景色;热带风光将成为更多中国游客的目的地。

(2)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特色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6分)

(3)2010年10月,有烟雾从岛屿的火山口开始冒出。试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能源资源供求关系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掌握我国能源资源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是解题的关键。【解析】【答案】B2、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图中昆仑山的冰川面积变化最小,降低的比重最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C【分析】【分析】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解析】【解答】解: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故ab大于cd;a处等压面上凸故为高压,b处等压面下凹故为低压,故a大于b;同理得出c大于d.故由大到小排列是abcd.

故选:C.4、A【分析】试题分析:“D地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B、D、F在赤道上;“阴影范围和其他地方日期不同”,说明AB、CD是两条日期分界线,其中一条是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另外一条是子夜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AB、CD的经度差与CD和EF的经度差相等。若CD为子夜线,AB为180°经线,如下左图所示,则C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CD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AB与EF的经度差为180°(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夜长为12小时,对应夜弧为180°),则F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经度为0°,地方时为6时,那么北京时间为14时。若CD为180°经线,AB为子夜线,如下右图所示,O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AB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则AB与EF的经度差为90°(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夜长为12小时,对应夜弧为180°,而B与F点之间的夜弧为赤道上夜弧的一半),则F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经度为135°W,地方时为6时,那么北京时间为23时。考点:晨昏线;日期分界线。【解析】【答案】A5、D【分析】试题分析:人口的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下图)。该国人口的数量变化是从M到N,初期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快速增长;末期死亡率逐渐上升至两者接近(出生率略高)。图中③线上任意一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③线以下,均为出生率高于死亡率,③线以上则相反。故而,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应该是④。图乙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少,一般是人口迁出造成。人口大量迁移,国内交通运输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图甲中N阶段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劳动力一般比较少。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A【分析】【分析】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所谓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所谓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解析】【解答】解:“代际公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故“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7、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冷热)A;B气温来自于A、B所在的下垫面(海洋、陆地)的地面辐射;白天接。

受太阳辐射陆地快于海洋,所以B点气温大于A点西北夏秋多、冬春少;海陆风全年频度总体较少降水增多;调节气温,(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小)【分析】【分析】(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气温来自于A、B所在的下垫面(海洋、陆地)的地面辐射,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快于海洋,所以B点气温大于A点.故A处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为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热力环流.

(2)故A处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为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热力环流.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北风.

(3)由图可知总量上海陆风较少;而分布上夏秋多冬春少.

(4)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给陆地带来大量水汽,故使滨海城市降水多;另外调节了温度,减小了日温差和年温差.【解析】【解答】解:(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气温来自于A、B所在的下垫面(海洋、陆地)的地面辐射,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快于海洋,所以B点气温大于A点.故A处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为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热力环流.

(2)故A处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为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热力环流.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北风.

(3)由图可知总量上海陆风较少;而分布上夏秋多冬春少.

(4)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给陆地带来大量水汽,故使滨海城市降水多;另外调节了温度,减小了日温差和年温差.

故答案为:(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冷热)A;B气温来自于A、B所在的下垫面(海洋、陆地)的地面辐射;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快于海洋,所以B点气温大于A点,故A处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为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热力环流.

(2)如图西北。

(3)夏秋多;冬春少;海陆风全年频度总体较少。

(4)降水增多;调节气温,(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小)8、西北祁连二西北--东南黄兰州大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暖温干旱半干旱【分析】【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全面了解甘肃省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周边地形分布特点、主要河流分布、我国温度带划分、干湿区划分、三级阶梯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等;分析甘肃省经济发展途径可在充分挖掘该省在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理位置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解析】【解答】解:(1)根据甘肃省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分界线为祁连山;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河西走廊为祁连山脚下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受地形和河流流向的影响,呈条带状分布.

(2)结合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和一月份0°C等温线分布可以判断;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南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暖温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3)结合甘肃省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农业;工矿业、交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

故答案:(1)西北祁连二西北--东南黄兰州。

(2)大(或显著)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暖温干旱和半干旱。

(3)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工矿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防治三废污染.

交通:利用兰州铁路枢纽以及地处“第二欧亚大陆桥”的变通区位优势;带动经挤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交通线路设施和运量.

旅游: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推游资源(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环境。

以上任选三项。

表述逻辑性:条理清楚、合乎逻辑9、旱灾【分析】【分析】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明确区域定位、损失率概念、损失率影响因素、图例等信息.【解析】【解答】解:(1)华北地区中依图可见京津地区向南向西数据增大;说明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增大,京津地区损失小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为城市经济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受自然灾害影响小.

(2)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缺水是因为来水少(降水不足;河流径流量不足)、需求多(蒸发旺盛、需水量大)、用水不当(污染浪费严重),依此可以分条分析.

故答案为:(1)图中东部地区从京津地区向南向西向北;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抗灾能力;西部地区从东向西,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旱灾;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10、C降温、减湿①暖【分析】【分析】(1)从洋流的成因和性质进行分析.

(2)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图中渔场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

(3)根据洋流的成因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图中受信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和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大陆东岸洋流的性质.

(4)洋流除对沿岸气候和渔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外,洋流对航运和海洋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影响.【解析】【解答】解:(1)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洋流是③;洋流③的水温低于洋流①;洋流③暖流;洋流⑤为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

(2)洋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图中渔场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在日本的北海道附近.

(3)图中受信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是①;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大陆东岸为暖流.

(4)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航速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对海洋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加快了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故答案为:

(1)C

(2)降温;减湿。

(3)①暖。

(4)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航速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对海洋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加快了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11、不同的11变化周期相同降水(气候)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黑子耀斑黑子【分析】【分析】(1)太阳黑子与降水量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是11年.

(3)太阳活动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概率也增大;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磁场、极光都会产生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和耀斑;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解析】【解答】解:

(1)从图上可知:70°-80°N;157°W-81°E,太阳黑子数增加,降水也增加,黑子减少,降水也减少,太阳黑子和降水量之间呈正相关.

60°-70°N;166°W-41°E,太阳黑子数增加,降水量减少,黑子减少,降水增加,太阳黑子和降水量之间呈负相关.

(2)太阳黑子的面积和数量;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最明显的周期平均约为11年,图中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电离层;扰乱无线电短波通信;对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附近产生极光;气候发生异常:暴雨;干旱等.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和耀斑;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

故答案为:

(1)不同的。

(2)11变化周期相同。

(3)降水(气候)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4)黑子耀斑黑子12、昏线10(0°,180°)923③①②②③①【分析】【分析】(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①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③地地方时.

(2)图中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180°位于白天的中央,为太阳直射经线.

(3)图中昼夜平分,若此时北半球正值秋季,时间为9月23日;3个月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解析】【解答】解:

(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①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③地地方时为10点.

(2)图中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180°位于白天的中央,为太阳直射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180°).

(3)图中昼夜平分;若此时北半球正值秋季,时间为9月23日;3个月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①;②、③三点白昼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①、②、③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

(1)昏线;10.

(2)(0°;180°).

(3)9月23日;③①②;②③①.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分析】【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解析】【解答】解:

太阳活动会对降水量产生影响;太阳活动与降水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会产生洪涝;干旱等,还会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句中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相关性.

故:对.14、×【分析】【分析】由于地球的自转,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解析】【解答】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了偏转,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故:错误.15、×【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寒潮等)和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海啸等)。许多自然灾害之间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互为因果”关系;构成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但是地震引起核泄漏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根据已学知识进行细心地分析和判断。16、√【分析】【分析】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背斜和向斜,难度一般。17、×【分析】【分析】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电磁波和粒子流;它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能和热能;为地球提供新能源(太阳能).

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平均周期是11年.【解析】【解答】解:

太阳辐射是源源不断的向外输送能量;不断为地球提供光能;热能、太阳能,没有周期可言;而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

故:错.18、√【分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解析】【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故选:A.19、√【分析】【分析】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致使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解析】【解答】解:我国北方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是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故选:√.20、×【分析】试题分析: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中心区衰落,城郊地区发展的现象。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答案】错误四、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1、略

【分析】【分析】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解析】【解答】解:寒潮危害主要是由其带来的大风;低温或暴雪造成的;防御寒潮灾害,需要从加强加强监测预报,加强防风防冻等方面进行.

故答案为:

不利影响:农作物;经济果林、水产养殖等因低温冻害导致农业减产;交通出行遇阻;交通事故增多;影响人体健康等.

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做好农业防冻准备,配齐、配足保障物资等.22、略

【分析】【分析】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我国的地质灾害多发,是由我国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决定的;以山区居多.【解析】【解答】解:从中国地理可知;我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云贵高原岩溶地貌分布广,地形崎岖;大部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亚洲东部的位置,介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

故答案为: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①全国山地面积广;地形崎岖;

②岩溶地貌分布广;

③介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强烈,岩层破碎地带广;

④降水丰富且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易诱发地质灾害.

上海、天津未发生严重地质灾害的原因: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开阔.23、略

【分析】【分析】本题只需在图上确定甲;乙两地的位置;即能说明其主要农作物及分布;由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

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和政策等.因而根据分布地区的区域特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即可得出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埃及,盛产棉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尼罗河三角洲和地中海沿岸.乙地位于新疆,主要农作物也是棉花、小麦、水稻等,主要分布在绿洲上.从自然区域特征看,埃及和新疆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相似,都具有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的特点.只不过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答案为:

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2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适宜旅游期的时间长短判断。(2)直接根据图示的大连、秦皇岛、青岛等城市的适宜疗养时间分析。(3)直接根据图示的适宜疗养时间的长短比较即可。(4)从图示我国海滨城市中适宜旅游的时间大致南方时间长,北方时间短。根据图示的图例适宜旅游期的分布判断,上海以北城市的适宜旅游期为连续分布,而杭州以南城市的适宜旅游期呈前后两段不连续的时间。(5)旅游条件的评价需要从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一般从旅游资源的特征、游览价值等旅游景观的自身条件和交通、市场距离、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旅游环境和旅游发展条件等内容。【解析】【答案】(1)厦门、汕头、深圳、湛江、海口(任意二个得2分)丹东(1分)(2)4(1分)(3)三亚(1分)(4)由北向南逐渐增长(1分)上海(1分)杭州(1分)(5)有利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不利条件:远离客源地;交通通达度仍较低;地区接待能力较低(各一点,2分)五、解答题(共2题,共6分)25、略

【分析】【分析】(1)地形差异:从地形的特点;类型区分;气候特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比较.

(2)从流域分布位置;降水特点总结河流枯水期在7月到9月的原因.

(3)热带水果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4)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解析】【解答】解:(1)从图中轮廓可知;该地南部是巴西高原,海拔较高,巴西高原表面地势起伏不大;北部地区是亚马孙平原,海拔较低,地势低平.

该地南部的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北部是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

(2)A河是亚马孙河;其干流和支流都在赤道以南地区,属于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季节的移动而移动,7月到9月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地区,在赤道以南的亚马孙河降水较少,径流量也少,干流补给水源较也少.

(3)从图中纬度10°可知该地是热带地区;自然条件上分析:纬度位置较低,热带地区气温高;热量充足;并且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时间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从图中看处于河谷地带,河谷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4)巴西高原海拔高;气候较平原地区气温低,气候凉爽,适合居住;在内陆地区资源开发,产业转型,劳动力需求量增多,导致人口迁移;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过度集中带来城市化问题,人口迁移可缓解人地矛盾加剧;人口迁移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故答案为:

(1)南部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和缓(海拔较高);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海拔较低);全年降水丰沛.

(2)A河流域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A河南侧支流全部在南半球;且较多较长,干流也在南半球;7月至9月赤道低压带主要位于赤道以北,南侧支流和干流流域内降水较少,水量较小;干流补给水源较少.

(3)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天,(日照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较大;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4)从图中和材料三中分析:中西部地区地处高原,气候较为凉爽,环境优美,适于人类居住;内陆地区资源开发,中小城市产业转型,劳动力需求增多;解决东南沿海人口过于集中所带来的城市化问题;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平衡人口分布;促进甲国经济的均衡发展.26、略

【分析】【分析】(1)可以从夏季气温较高入手分析;温度高则覆草容易腐烂,变成肥料;温度高的时候,覆草之后,地面温度会受到调节.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依据表中所给出的信息,依次从气温;降水、光照、土壤等方面进行说明.

(3)B地位于黄土高原,可以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解析】【解答】解:(1)夏季温度高则覆草容易腐烂;变成肥料,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覆草之后,地面温度会受到调节,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同时,覆草之后,减少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增强了耐旱能力.

(2)读表可知;A地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光照较充足;地形多低山丘陵,适合种植苹果;土壤较肥沃.B地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光照较充足;地形多低山丘陵,适合种植苹果;土壤较肥沃.结论是两个地区都可以种植苹果.

(3)该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要合理种植,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提高产品的运输能力;加大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调整苹果品种种植结构,提高保鲜技术;延长产业链,对苹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等.

故答案为:(1)夏季高温多雨;覆草易腐烂,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地温.

(2)A地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光照较充足;地形多低山丘陵;适合种植苹果;土壤较肥沃.B地年均温;夏季平均气温方面更接近最适宜区温度;光照充足;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光照较充足;地形多低山丘陵;适合种植苹果;土壤较肥沃.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调整苹果品种种植结构;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产品运输能力,提高保鲜等技术;延长产业链,对苹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合理种植,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7、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季节的判断及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台风的活动规律和气压分布形式判断。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此时亚洲冷高压已经出现,说明北半球大陆上气温在开始降低,不是全年最热的季节,所以应是秋季。

(2)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灾害。A天气系统属于台风;台风一般给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