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8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子植物有种子而裸子植物没有B.蕨类植物生活在水里C.制作腊叶标本需要采集袋D.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藻类植物2、心脏是一个器官,构成心脏的主要肌肉是()A.平滑肌B.心肌C.骨骼肌D.肌纤维3、防止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食物是()

A.胡萝卜。

B.新鲜蔬菜。

C.动物肝脏。

D.标准面粉。

4、菜豆种子的形成;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胚乳B.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C.种子的胚发育成幼苗D.菜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5、短跑比赛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向前奔去.关于此时人体的运动,说法错误的是()A.有多组肌群参与了运动B.肌肉运动是受到体内神经刺激而产生的C.运动时只有运动系统参与了运动D.骨在骨骼肌的牵引下绕着关节运动6、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是()A.听小骨B.咽鼓管C.半规管D.耳蜗7、下列哪一项不是马与蝙蝠之间的共同特征()A.体表被毛B.都有牙齿,心脏四腔C.胎生、哺乳D.善于奔跑,利用超声定位8、观察水中生活的鱼类,水不停地从口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排出,其意义是()A.排出体内的废物B.完成呼吸作用C.散发体内的热量D.以上都不对9、妇女节期间,很多人上紫帽山踏青。下列能构成紫帽山生态系统的是山中所有的()A.植物B.植物和动物C.生物D.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列各种生物的名称中都含有“鱼”,有趣的是,有些并不属于鱼类.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A.鲸鱼B.鲨鱼C.鳄鱼D.鲫鱼11、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A.氧气有所减少B.全部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有所增加D.氧气有所增加12、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B.蜜蜂的各种舞蹈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13、下列以孢子繁殖后代的生物有()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14、下列属于器官的结构是()A.血液B.主动脉血管C.一块骨骼肌D.皮肤15、关于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身高显著增加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B.在青春期,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C.胎儿和母亲之间主要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D.男女性产生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16、骆驼在荒漠中尿液很少与蚯蚓能使土壤疏松表现出()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适应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17、与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有较密切关系的食物成分有()A.维生素AB.维生素DC.钙、磷D.铁、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如图所示的A;B、C、D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关于检验唾液能消化淀粉的实验装置图.请仔细分析该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这四个装置图的顺序应该为____.

(2)图A中,滴管加入的应该是____,目的是检验1、2两试管中是否存在有淀粉.这一步根据的原理是____.

(3)图B中加入的浆糊是用____加水煮沸而成.

(4)图C是将1、2两试管进行水浴加热,加热的温度应该为____,理由是____.

(5)图D中1号试管加上与2号试管一样多的清水的目的是____.

(6)图A中1号试管内的浆糊呈____色,原因是____.2号试管内的浆糊____,原因是____.

(7)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结论是____.19、回忆所做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所取的材料必须是____的;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其中有一步骤为滴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一滴____和____.

(3)两个实验中使用的染液都是____.20、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之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

(2)光照数小时后,撕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如⑥图),加热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____溶解到酒精中.

(3)从酒精中取出叶片,漂洗干净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____生成.

(4)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____,按正常要求操作后,步骤①中滴碘液后遮光部分没变蓝,证明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1、(2013秋•新干县校级月考)观察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涡虫生活在____的石块下面,以水中____为食物.

(2)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____、____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

(3)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____]____;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

(4)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____]____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____]____排出,有口无肛门,属于____动物.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22、(2013秋•德江县校级期末)如图为人体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为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

(1)配子基因型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2)子代基因型是④____⑤____

(3)父方形成生殖细胞过程在____

A.卵巢B.睾丸C.输精管D.子宫。

(4)从图中可看出,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的____

(5)若A、a分别代表双、单眼皮基因,子代出现单眼皮的机会为____.23、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蚂蚁之间的关系是____关系;鳄鱼捕食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蜜蜂与花的关系是____;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的关系是____.24、下面是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森林中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桦尺蠖及其栖息状况图(甲图示工业污染前;乙图示工业污染后),请分析回答。

(1)工业污染前,浅色的桦尺蠖是常见类型,工业污染后,树干变成了黑色,此时____色的桦尺蠖不易被天敌发现,成为常见类型.由此可见,____的改变对桦尺蠖起了选择作用.

(2)桦尺蠖的体色与____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____.

(3)生物通过遗传、____和____;不断进化.

(4)要使该地区浅色的桦尺蠖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5、用显微镜观察时一般先用低倍镜观察.____.(判断对错)26、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惟一证据.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作图题(共2题,共10分)27、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a____b____c____.

(2)图中a、b合称为____,a、b、c合称为____.

(3)当血液流经a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b中形成____.b中液体与血浆相比,除不含____外;其它成分相似.

(4)图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____.

(5)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____减少的最多.

(6)若验尿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28、(2012春•密云县期末)请认真观察下面的血液循环的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如果在横线的前面有括号;则先在括号内填写指示线序号,再在横线上填写结构名称)

(1)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____]____压入[____]____,再通过全身各级动脉、____、各级静脉,然后汇集到上腔静脉和[____]____,流回[____]____的过程.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压入[____]____,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由肺静脉流回[____]____的过程.

(3)在肺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气体交换,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____血.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4题,共32分)29、嗅觉感受器位于____叫做嗅黏膜,而嗅觉的形成部位则在____.味觉感受器叫做____.30、如图是某同学所绘的衣藻;病毒、细菌、酵母菌和草履虫五种生物;但忘记标注它们的名称了.

(1)上述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填标号)

(2)②生物与①生物主要区别是____.

(3)②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____.在恶劣环境下能形成____.

(4)人类日常生活中对①的应用主要有____.31、烟波浩渺的海洋;奔腾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本来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水域污染日趋严重,鲨鱼决定召集广大鱼类成员开会,一起商议将来的生存大计.鲟鱼;墨鱼、鱿鱼、鳙鱼、鲍鱼、鲫鱼、鳄鱼、章鱼、娃娃鱼、美人鱼,甲鱼、鲸鱼、带鱼、海马纷纷游来,连海豚也匆匆赶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布置会场的水生动物五彩纷呈,多种多样,其中珊瑚虫、水母属于____动物;门卫河蚌、螺蛳属于____动物;安保“虾”兵“蟹”将属于____动物.

(2)你知道这些动物中谁能进入会场吗?____.为什么?____.

(3)带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鲸鱼用____呼吸,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____.

(4)赶来开会的这些动物中哪些是恒温动物?____.哪些是无脊椎动物?____.

(5)鲍鱼被拒之门外,因为它用____呼吸,运动器官是____,属于____动物.

(6)鳄鱼与门卫争论的面红耳赤:“我的名字里有鱼子,为什么不让我进去,我要见鲨鱼讨个说法”,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帮鳄鱼解开困惑吗?鳄鱼体表覆盖____,用____呼吸,通过____的方式繁殖后代,所以它不属于鱼类家族,而是____.跟鳄鱼一个家族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啊?____(最少写2个)____.32、某同学将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都不见了.请分析回答:

(1)鱼的内脏消失是由于土壤中的腐生性的____和____将它分解了;

(2)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是由于这些生物可将鱼的内脏中的____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被蔬菜吸收;.

(3)这种现象说明了分解者可以促进自然界的____循环.

(4)细菌、放线菌、病毒等都是微生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个体____,结构____,繁殖速度____,代谢类型____,代谢强度____,有的营____生活(如:香菇、霉菌等);有的营____生活(如:肝炎病毒等);有的能制造有机物,营____生活,(如:蓝藻、硫细菌等),有的具有____作用(如根瘤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解析】【解答】解:A;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产生种子,属于种子植物,A错误;

B;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B错误;

C;采集腊叶时要用采集袋;C错误;

D;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释放.D正确.

故选D2、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构成心脏的肌肉.器官是由组织形成的.【解析】【解答】解: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许多肌细胞聚集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肌束,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主要功能是收缩和舒张,机体的各种动作;体内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肌肉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构成的,可以分为平滑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此外还有结缔组织.

故选:B3、C【分析】

维生素的食物来源;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如图所示: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标准面粉中含有维生。

素B1.

故选:C

【解析】【答案】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的种类很多.

4、C【分析】解:A;珠被发育成种皮;①是种皮,A错误.

B;②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B错误.

C;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C正确.

D;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D错误.

故选:C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新植物的幼体.【解析】【答案】C5、C【分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解析】【解答】解:A;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B;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D;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做关节,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

故选:C6、A【分析】【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解析】【解答】解:耳的结构图如下:

观察示意图;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A7、D【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马与蝙蝠的共同特征,可结合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解析】【解答】解:马与蝙蝠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马善于奔跑,蝙蝠营飞行生活.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8、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鱼总是不停地大口吞水这并不是在进食而是在呼吸.【解析】【解答】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

故选:B9、D【分析】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解析】【答案】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D【分析】【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解析】【解答】解:A;鲸鱼虽然外表像鱼;但并不是鱼,鲸和鱼不同,它是胎生的,一般都是每胎产一仔,幼仔靠母体的乳汁哺育长大,是一类哺乳动物.

B;鲨鱼;被一些人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其多生活在海洋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鳄鱼不是鱼;是爬行动物,鳄鱼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鱼一样在水中嬉戏,故而得名.

D;鲫鱼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故选:BD11、AC【分析】【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气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的含量减少.【解析】【解答】解: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是16%二氧化碳是4%,氧气多于二氧化碳,所以选项AC正确.

故选:AC.12、AC【分析】【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解析】【解答】解:A;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也没有等级,属于繁殖行为,A错误;

B;蜜蜂群体中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常通过舞蹈动作交流信息,所以蜜蜂的这种行为为社群行为,B正确;

C;乌贼受到威胁时;就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借机逃跑.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C错误;

D;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是交流信息;D正确.

故选AC.13、ABC【分析】【分析】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和繁殖方式,我们把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思考解答.【解析】【解答】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可见ABC符合题意.

故选ABC.14、BCD【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其中重点考查的是器官,分析作答.【解析】【解答】解:动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体.一块骨骼肌最外面的膜是结缔组织膜,属于结缔组织,肌腹主要是由长纺锤状的肌肉细胞构成的,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同理人体的皮肤;大的血管(如主动脉血管)等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而血液则都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BCD15、BD【分析】略【解析】【答案】BD16、AC【分析】【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两的方面来分析【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蚯蚓在土壤中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

故选:AC17、BC【分析】【分析】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解析】【解答】解: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儿童易患骨质疏松,因此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

故选: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B、D、C、A碘液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37℃该温度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形成对照蓝色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不变蓝淀粉被分解了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分析】【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图示中的A、B、C、D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B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注入2ml浆糊的,D表示向1号试管、2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和唾液,C表示对实验装置进行恒温水浴,A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观察现象.【解析】【解答】解:(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顺序如图所示:

因此这四个装置的顺序是B;D、C、A.

(2)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在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存在.图A中,滴管加入的应该是碘液,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中的液体变蓝,2号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

(3)由图可知;B中加入的浆糊是用淀粉和水通过搅拌;煮沸制成的.

(4)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活性最强,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唾液淀粉酶在体温下活性最强,因此水浴加热的温度应该是37℃.

(5)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除了唾液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因此在1号试管加上与2号试管同样多的清水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6)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从图示中可知,2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浆糊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7)该实验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由该探究实验1;2号试管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

故答案为:(1)B;D、C、A;

(2)碘液;淀粉遇碘变蓝色;

(3)淀粉;

(4)37℃;该温度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5)形成对照;

(6)变蓝色;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不变蓝;淀粉被分解了;

(7)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19、略

【分析】【分析】(1)生物玻片标本根据保存时间可以分为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两种;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可以分为切片;涂片、装片三种.

(2)“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分别滴清水和生理盐水.【解析】【解答】解:(1)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都是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属于临时装片.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胀破,可以用清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胀破,用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就不会.

(3)两个实验都是用碘液染色.

故答案为:(1)薄而透明;临时装片;

(2)清水;生理盐水;

(3)碘液.20、略

【分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析】【解答】解:(1)②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植物体内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加热处理后绿色叶片将变成黄白色.

(3)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②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⑦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③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⑤用清水漂洗叶片、④滴加碘液、①显色观察.故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是②⑦③⑥⑤④①.步骤①中,淀粉遇碘变蓝色,叶片的没有遮盖部分变蓝色,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根据这个实验得出了两个方面的结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

(1)使植物体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叶绿素。

(3)淀粉。

(4)②⑦③⑥⑤④①;光21、略

【分析】【分析】图中是涡虫的结构:1为眼点,2为背面,3为腹面,4是口,5是咽,6是肠,涡虫具有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等,属于扁形动物.【解析】【解答】解:(1)涡虫身体扁平;是扁形动物的典型代表,体呈灰色褐色或黄色,腹部生有许多纤毛,当肌肉收缩,纤毛摆动时,就能在水中运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以水中小动物为食物.

(2)涡虫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呈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

(3)涡虫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可以感光.

(3)腹面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6肠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4口排出,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故答案为:清澈溪流;小动物;

(1)扁平;左右(两侧);

(3)1;眼点;

(4)6;肠;4;口;扁形.22、略

【分析】【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彼此分离,分别加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的一半.从图示中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解析】【解答】解:如图为人体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为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图解;

(1)从图中可看出;配子基因型是①A;②a、③a.

(2)从图中可看出;子代基因型是④Aa;⑤aa.

(3)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能分泌雄性激素和产生精子,所以父方形成生殖细胞过程在B;睾丸.故选B.

(4)从图中可看出;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的一半.

(5)通常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若A;a分别代表双、单眼皮基因,所以Aa是双眼皮,aa是单眼皮.从图中可看出,子代出现单眼皮的机会为50%.

故答案为:

(1)A;a;a;

(2)Aa;aa;

(3)B;

(4)一半;

(5)50%.23、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析】【解答】解: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许多要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鳄鱼捕食鱼,鳄鱼吃鱼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需要,因此属于捕食关系;蜜蜂和花,蜜蜂采集花粉、花蜜获取食物,同时蜜蜂可以帮助花朵传粉有利于花的发育,因此属于合作关系.水稻和稗草相互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合作关系;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24、略

【分析】

(1)19世纪中期;该地区原植物的树干多呈浅灰色,灰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黑色桦尺蠖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20世纪中期,煤烟将树干熏成了黑色.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环境的改变对桦尺蠖起了选择作用.桦尺蠖的两种体色比例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保护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或相似的体色;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因此不具有保护色的桦尺蠖是黑色桦尺蠖.

(3)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因此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4)根据自然选择的原理和保护色等知识可知:要使该地区浅色的桦尺蠖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治理环境污染,当环境变的地区山清水秀时,浅色的桦尺蠖会成为多数.

故答案为:

(1)黑;环境;

(2)环境;保护色;

(3)变异;自然选择;

(4)治理环境污染;当环境变的地区山清水秀时,浅色的桦尺蠖会成为多数.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控制性状;保护色、自然选择.可以从基因控制性状、保护色的概念、自然选择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5、√【分析】【分析】为方便寻找物像,用显微镜观察时一般先用低倍镜观察.【解析】【解答】解:因为低倍物镜观察的范围大;方便找到要观察的物体,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一般先用低倍镜观察.

故答案为:√.26、×【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解析】【解答】解: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但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五、作图题(共2题,共10分)27、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体肾单位原尿大分子蛋白质c尿素a【分析】【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f收集管.【解析】【解答】解:(1)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

(2)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c]肾小管.肾小体包括[a]肾小球和[b]肾小囊.因此,图中a、b合称为肾小体,a、b;c合称为肾单位.

(3)当血液流经a(肾小球0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b中形成原尿.“b中液体(原尿)与血浆相比”;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成分相似”.

(4)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图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c.

(5)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减少的最多.

(6)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若验尿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

故答案为:(1)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肾小体;肾单位。

(3)原尿;大分子蛋白质。

(4)c

(5)尿素。

(6)a28、略

【分析】【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图中1是主动脉,2是上腔静脉,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下腔静脉,6肺动脉,7是左心房,8是左心室.【解析】【解答】解:(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8左心室进入1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体循环终止于图中的[3]右心房.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4]右心室流入[6]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7]左心房的循环.

(3)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故答案为:(1)[8]左心室;[1]主动脉;毛细血管网;[5]下腔静脉;[3]右心房。

(2)[6]肺动脉;[7]左心房。

(3)动脉六、其他(共4题,共32分)29、鼻腔粘膜大脑味蕾【分析】【分析】人体的鼻腔顶壁的粘膜中有嗅细胞,能够接受挥发性气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舌背面、舌尖、舌两侧即舌根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解析】【解答】解:嗅觉感受器分布鼻腔顶端;叫做嗅粘膜;嗅觉的形成部位则在大脑;味觉感受器分布于舌上有味蕾,分布于舌背面;舌尖和舌两侧,味觉感受器分布舌背面和两侧粘膜.舌背面、舌尖、舌两侧和舌根,叫做味蕾.

故答案为:鼻腔顶壁粘膜;大脑;味蕾30、略

【分析】【分析】图中①是酵母菌,②是细菌,③是病毒,④是草履虫,⑤是衣藻,各具有一定的特征,生殖方式也不相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③是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