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的位移是1m,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是()A.2mB.3mC.5mD.8m2、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但不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3、关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较大的物体动能一定较大B.机械能大的物体动能不一定大C.质最较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较大D.位置较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较大4、如图所示,A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

且mA>m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

如果绳一端由Q

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

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绳的拉力F

和两滑轮间绳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娄脠

变化情况是(

)

A.F

变大,娄脠

角变大B.F

变小,娄脠

角变小C.F

不变,娄脠

角变小D.F

不变,娄脠

角不变5、如图,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b

两点相距12m.t=0

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B.波长可能是8m

C.周期可能是0.5s

D.波速一定是24m/s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将一测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如图所示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小滑块在半球形碗内沿竖直平面内来回滑动时,对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这条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滑块约每隔___________秒经过碗底一次,随着时间的变化滑块对碗底的压力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7、第3秒内指的时间间隔是____秒,3秒内指的时间间隔是____秒.8、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E.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F.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9、一块重40N

的长方形物体在水平地板上滑动时受8N

的滑动摩擦力,若使此物块立放在地板上,此时物块与地板的接触面积为原来的12

物块各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则此时让物块匀速滑动,需作用于物块上的水平力为______N.

10、观察自行车的主要传动部件,了解自行车是怎样用链条传动来驱动后轮前进的。如图所示,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者的半径分别为r1、r2、r3,它们的边缘上有三个点A、B、C。则A、B、C三者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角速度之比为____。11、如图所示,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对小球再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使绳和竖直方向成娄脗

角并绷紧,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水平力为____,绳子的拉力为____.(

重力加速度为g

)

评卷人得分三、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14分)12、某同学做“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同一次实验中;两次拉橡皮条只要伸长量相同即可。

B.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C.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3)另一位同学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他器材不缺)能否完成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13、“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

拉到位置O

垄脵

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B

的示数为______N

垄脷

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

填“图示”或“示意图”)

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垄脹

图乙中理论上与F1F2

效果相同的力是______(

填“F

”或“F隆盲

”)

垄脺

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力是______(

填“F

”或“F隆盲

”)

.14、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k=2N/cm

用其拉着一个重为4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5cm

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

(1)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大小等于______N

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2)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cm

时,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为______N

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了标为1鈭�7

的7

个记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请填写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复写纸;纸带、导线、______、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学生电源、细绳、刻度尺、坐标纸;

(2)

请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用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实验步骤:DB

______,AE

______,C

(3)

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4)

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3

号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

.16、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2,指针示数为_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LB如表.用表数据计算弹簧I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表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钩码数1234LA/cm15.7119.7123.6627.76LB/cm29.9635.7641.5147.361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

z

,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1)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______s

(2)

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

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

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

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2

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

/

s

.18、如图为接在50Hz

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

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

个记数点没有画出.

由图数据可求得(

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

(1)

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2)

第3

个记数点与第2

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______cm

(3)

打第3

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约为______m/s

.评卷人得分四、画图题(共2题,共16分)19、画出下面2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1)放在桌面上的质量为m=0.1kg的字典(2)抛出后在空中飞行的质量为m=5kg的铅球。20、画出下面2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1)放在桌面上的质量为m=0.1kg的字典(2)抛出后在空中飞行的质量为m=5kg的铅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第1s内的位移、第2s内的位移、第3s内的位移比为:1:3:5。由已知条件:第1s内的位移是1m,得第三秒内的位移为5m。故选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解析】【答案】C2、C【分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v?t

可知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与速度的变化量不成正比例关系,与速度的大小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把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v?t

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加速度的定义的基础。【解答】A、根据a=?v?t

可知加速度a

由速度的变化量?v

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t

共同决定,虽然?v

大,但?t

更大时,a

可以很小,故A错误;B、根据a=?v?t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即使物体的速度很大,但速度的变化率很小,其加速度也很小;若保持匀速,则加速度为零,故B错误;

C;当物体的速度为0

时;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0

且很大,其加速度不为0

且很大,若合力为0

则加速度为0

如火箭刚点火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故C正确;

D;物体的加速度很大;代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很大,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C

3、B【分析】解:A

速度较大的物体动能不一定较大;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A错误.

B;机械能大的物体可能重力势能大;而动能小,故B正确.

C;质最较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不一定较大;还与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有关,故C错误.

D;位置较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不一定较大;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均有关.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与高度有关.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决定因数,可根据它们的表达式来分析.【解析】B

4、D【分析】解:原来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绳的拉力等于A

物体的重力,B

物体对滑轮的拉力等于B

物体的重力.

将绳一端由Q

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

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绳的拉力F

仍等于A

物体的重力,B

物体对滑轮的拉力仍等于B

物体的重力,都没有变化,即滑轮所受的三个拉力都不变,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之间的夹角也没有变化,则娄脠

角不变.

故选D

根据滑轮不省力的特点可知;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滑轮两侧的绳子拉力大小F

等于物体A

的重力不变,B

物体对滑轮的拉力也不变.

根据平衡条件分析两滑轮间绳子的夹角,再研究娄脠

的变化情况.

本题关键抓住平衡后滑轮所受的三个拉力大小都不变.

对于动滑轮,平衡时两侧绳子的拉力关于竖直方向具有对称性.【解析】D

5、B【分析】解:A

由题可知波的传播方向是不确定的;故A错误;

B、从波动图象可知若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则二者相距至少半个波长,或者n

个波长另加半个波长,故有:d=12m=(n+12)娄脣(n=0123)

故娄脣

的可能值有24m8m4.8m

等,故B正确;

C、同理对应的周期可能有:t=0.5=(n+12)T(n=0123)

则T

的可能值有1s13s15s

等;故C错误;

D;由于波长和周期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即多解性,故波速也是不确定性的,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中由于存在波长和周期的不确定性;则导致了波速的多解析,同时传播方向是不确定的.

本题考察了波的多解性,要知道造成多解性的原因:波长、周期多解性导致波速多解性,传播方向不确定造成多解性等.【解析】B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解析】【答案】1.0,减小7、13【分析】【解答】第3s内是指第3个1秒内;故时间间隔为1s;

3s内是指3s的时间内;故时间间隔是3s;

故答案为:1;3.

【分析】根据时间坐标轴上的各部分的名称分析得出答案.8、略

【分析】解:(1)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故A正确.

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同时为了减小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以及读弹簧秤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故BD正确;

C;在实验中必须确保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且拉力适当大一些,减小测量的误差.故C正确;

E;实验中;弹簧的读数大小适当,便于做平行四边形即可,并非要求一定达到最大量程,故E错误;

F;合力不是算出的;而是通过平行四边形作出的,故F错误.

故选:ABCD.

(2)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5.6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

故答案为:(1)ABCD;(2)不能;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

(1)本实验采用“等效法”;即要求两次拉橡皮筋的效果相同,对于两弹簧拉力,为了减小误差,拉力需大一些,夹角适当大一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2)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出两拉力的合力大小;比较拉力与弹簧秤的量程则可知5N量程的弹簧秤是否可用.

本题主要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误差分析及数据的处理,应通过实验原理及数据的处理方法去思考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解析】ABCD;不能;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9、8【分析】解:物体在水平地板上滑动时受8N

的滑动摩擦力;

若使此物块立放在地板上,此时物块与地板的接触面积为原来的12

依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娄脤N

可知,压力与粗糙程度均不变,那么受到滑动摩擦力仍为8N

故答案为:8

依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娄脤N

可知,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从而即可求解.

考查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内容,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注意接触面积与摩擦力大小无关.【解析】8

10、略

【分析】根据同一传送带的线速度相等,有即同一圆轮上角速度相等,有则A、B、C三者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2:r2:r3;角速度之比为r2:r1:r1。【解析】【答案】r2:r2:r3,r2:r1:r111、略

【分析】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于小球受力平衡所以合力为零,根据几何关系由图可知:水平拉力为F=mgtan娄脗;

绳子拉力T=mg/cos娄脗

三力平衡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利用力的合成做出平行四边形可求解。【解析】mgtan娄脗;mgtan娄脗;mg/cos娄脗mg/cos娄脗三、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14分)12、略

【分析】解:A;两次拉伸橡皮条要将橡皮条拉伸到同一结点;保证两次情况下,两根弹簧秤拉力的合力与一根弹簧秤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A错误.

B;实验时两个分力间的夹角稍微大一些;但不是越大越好,不一定必须等于90度.故BC错误.

D;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D正确.

故选:D

(2)实验测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方向;由于误差的存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差别,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3)如果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可以先将结点拉力到某个位置,记下两个拉力的方向,读出一个读数,然后拆开仪器重做,再拉到原位置,保证分力方向相同,记录另一个分力,能完成实验.

故答案为:(1)D;(2)F′;(3)能。

(1;3)为了使两根弹簧秤拉力的作用效果与一根弹簧秤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且拉到同一个结点,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方向的两点要远些,夹角稍微大一些,若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也可以做此实验;

(2)注意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与实验测得的之间存在误差;明确什么事实验测量值.

实验的核心是实验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进行数据处理等等,注意如果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也可以做此实验,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析】D;F′;能13、①3.80②图示③F′④F′

【分析】【分析】

垄脵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垄脷

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各个要素;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垄脹

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的力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时的拉力;

垄脺

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力是实验中的“实际值”;

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解答】

垄脵

弹簧测力计上1N

之间有5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

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此时指针指在“3.80

”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0N

垄脷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而力的图示可以比较准确的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故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图示;

垄脹

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的力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时的拉力F隆盲

垄脺F隆盲

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

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

点,其方向一定沿AO

方向,F

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由于误差的存在F

与AO

方向即实际值F隆盲

方向要有一定夹角;

故答案为:垄脵3.8垄脷

图示垄脹F隆盲垄脺F隆盲

【解析】垄脵3.80垄脷垄脷图示垄脹垄脹F隆盲垄脺垄脺F隆盲

14、10;0.25;12;10【分析】解:(1)

根据胡克定律;拉力:F=kx=2N/cm隆脕5cm=10N

根据平衡条件;摩擦力f=F=10N

支持力N=G=40N

故动摩擦因数娄脤=fN=1040=0.25

(2)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cm

时;拉力F=kx=2N/cm隆脕6cm=12N

滑动摩擦力f=娄脤N=0.25隆脕40N=10N

故答案为:(1)100.25(2)1210

(1)

物体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胡克定律求解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定律求解动摩擦因数;

(2)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cm

时;根据胡克定律求解拉力,根据滑动摩擦定律求解摩擦力.

本题关键是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根据平衡条件、胡克定律和滑动摩擦定律列式求解,基础题目.【解析】100.251210

15、略

【分析】解:(1)

除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学生电源、细绳、刻度尺、坐标纸外;还差个:打点计时器(

填电磁或电火花均可)

(2)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先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然后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再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取出纸带,最后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根据上面的过程可知步骤为:DBFAEGC

(3)

由于每相邻的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3=s2+s32T=5.34+6.210.2隆脕10鈭�2m/s=0.577m/s

故答案为:(1)

打点计时器(

填电磁或电火花均可)

(2)FG

(3)0.1

(4)0.577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联系实际做实验的过程;结合注意事项: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选出合适的顺序.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鈻�x=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需实验器材,以及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解析】打点计时器(

填电磁或电火花均可)FG0.10.577

16、略

【分析】解:(1)刻度尺读数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6.00cm.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为△x=4.00cm,根据胡克定律知:

结合L1和L2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故答案为:(1)16.00;(2)12.5;能.

(1)刻度尺的读数需估读;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根据弹簧Ⅰ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通过弹簧Ⅱ弹力的变化量和形变量的变化量可以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F=kx,x表示形变量,以及知道其变形式△F=k△x,△x为形变量的变化量.【解析】16.00;12.5;能17、0.020.64【分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鈻�x=aT2triangle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22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本题考查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解答】(1)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

(2)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

个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2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2=x132T=0.12802隆脕0.1=0.64m/s

故答案为:(1)0.02

(2)0.64

【解析】0.020.64

18、略

【分析】解:(1)

设Ab

间的位移为x1BC

间的位移为x2CD

间的位移为x3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