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个圈层中,可能与地球磁场形成有关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四个圈层中,与地球外部圈层关系最亲密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1.C2.A解析:第1题,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相对于地壳的“流淌”,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缘由。第2题,地壳与地球的三大外部圈层形成相互渗透的整体。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改变对比剖面图,完成3~4题。3.图中M界面为()A.地表 B.古登堡面C.软流层 D.莫霍面4.据图推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改变基本呈正相关B.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四周地区要厚C.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D.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答案:3.D4.D解析:第3题,M界面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旁边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7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图中M界面应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第4题,据图可知,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改变基本呈正相关,海拔高的地方地壳较厚,海拔低的地方地壳较薄,A、C两项正确;板块张裂处地壳较薄,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较厚,B项正确;地壳厚度与距海远近无关,D项错误。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在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改变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旁边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D.内、外核之间答案:5.D6.C解析:第5题,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位于上部,是不完整圈层,在大洋中常常缺失,硅镁层是完整圈层,A项错;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在③层慢,B项错;②是地壳的一部分,C项错;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D项正确。第6题,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改变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面,横波消逝,纵波速度减慢。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隐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浅层土壤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7~8题。7.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8.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答案:7.A8.A解析:第7题,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8题,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2024年6月21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两次喷发,火山灰柱高达6000米。默拉皮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是印度尼西亚境内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读图,完成9~10题。地球内部圈层示意9.受默拉皮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A.大气圈 B.生物圈C.水圈 D.地核10.喷发扩散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9.D10.A解析:第9题,火山喷发时主要涉及的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以及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和地幔部分,对地核影响较小。第10题,喷发出地表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冲入大气圈,然后在重力作用下着陆到地表,接触到地表的生物或干脆落入水面,经过外力作用,最终沉积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11.下图为地壳、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示意图,图中G处为陆地,F处为海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表示,其在G处的平均厚度为,在F处的平均厚度为,在整个地球的平均厚度为。F处A层厚度小于G处的缘由是

(2)图中B表示,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改变状况是。A、B间分界面的名称是。

(3)图中C表示,由图可知C大于A,缘由是

(4)图中D表示层,一般认为这里是的发源地。

答案:(1)地壳39~41千米5~10千米17千米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在海洋部分显著变薄,甚至缺失(2)地幔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莫霍面(3)岩石圈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4)软流岩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4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东经103.82°,北纬33.20°)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截至11日8时,四川省地震台网共记录到余震总数2318个。此次地震造成干脆经济损失84.43亿元。材料二九寨沟地震信息图。(1)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四川省多地震的缘由。(2)说明该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缘由。(3)为减轻地震灾难造成的损失,请说出应当实行的措施。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猛烈。(2)震源较浅;震级高;震中距离风景区近;旅游景点密集;旅游景观受到破坏,旅游业经济收入削减。(3)加强地质监测,做好预报工作;做好防震预案以及应急演练;加大宣扬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抗震实力。解析:第(1)题,四川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旁边,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地震频发。第(2)题,本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缘由主要从震级、震源深度、地震对当地经济支柱——旅游业的冲击等方面分析。第(3)题,防震减震措施主要从监测预报、应急演练、提高防震意识、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抗震实力等方面分析。等级考素养提升1.读地球内部圈层的局部示意图,图中表示岩石圈的是()A.① B.②C.③ D.①+②答案:B解析:由图中的莫霍面以及软流层的位置可以推断,①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②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及完全的地壳,为岩石圈;③在莫霍面以下,包含软流层,为上地幔。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3题。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处表示()A.海平面 B.莫霍面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面答案:2.D3.B解析:第2题,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3题,绘制的是地壳厚度剖面图,地壳是从莫霍面起先的,所以0千米处表示莫霍面。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完成4~5题。4.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由坚硬岩石组成5.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答案:4.A5.B解析:第4题,依据图示圈层之间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可以推导出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生物圈能进行光合作用;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第5题,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属于外部圈层,地球四大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而不是上下平行分布,其中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而不是单独占有空间。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结合材料推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B为。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改变有何特征?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D+E,F+G。

(3)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逝。(2)地壳地幔地核(3)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推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解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