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2、《法理概要》指出,“每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据此可知()A.罗马法受到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B.罗马法发展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查士丁尼时期已有万民法取代市民法的趋势D.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3、如表是商周档案保管和使用情况简表,由下表可见,西周。时间档案主管人员情况档案保管或利用商朝巫和史官负责占卜、祭祀、文字记录,同时也负责保管档案,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政坛集中保管在宗庙地区。将龟甲与兽骨分别保管,穿扎成册或按包保管西周“六卿”中,史官主管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其他各官也都掌管与其职务相关的档案,其地方机关均有官员掌管丁籍档案图版、盟书、谱牒这三种档案都设立副本制度,正本保存到宗庙,也是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材
A.沿袭了商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C.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D.依据档案确立政权合法性4、西周时期,王室政府结构逐步走向文官体制:由世官走向专业,由派遣走向分工,由家中仆役走向官府的区分,由原来继承殷商的祝宗卜史(管理祷祝、祭祀、占卜、观天象文书记事)演变为处理案牍的作册(著作简册)内外史。这些变化A.政府结构开始向世俗转变B.改变了社会人才的结构C.成为世袭制度瓦解的开端D.催生了官僚政治的诞生5、明初,总兵由皇帝亲自选任。1488年,弘治皇帝下令"今后将官有缺,须会府、部、三法司并科道官,从公推举"。此后,会推总兵成为定制。明代总兵会推制度的出现()A.体现了明代决策机制的变化B.保证了地方军官素质的提升C.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D.反映了官员考核制度的严密6、据记载,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苏联派驻中国的外交官齐赫文斯基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但他当时的身份是外侨。这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7、1956年,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陈云指出:“担心夫妻店进不了社会主义,而我却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馄饨、汤团。”这表明A.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将结束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应立足国情民意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老百姓需求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时迫切的任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9、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10、(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1、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2、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正确B.错误14、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15、《战争与和平法》标志国际法诞生;()A.正确B.错误16、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分别是开创雅典民主政治先河、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标志。A.正确B.错误17、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实行科举之初,还保留有公荐制度,因此造成考场请托盛行。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接受请托,引起不满,穆宗下令“覆试”,结果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由此开创了榜后覆试制度。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知贡举,提出“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以限制公卿子弟入仕。宋代为保证公平取士,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同时严格了考场纪律,严格了贡院管理,考生入场前要进行搜检,以防夹带文字资料入场。后又做了技术性改进,如淳化三年(992年)开始实行“糊名考校”,即将试卷封印糊名。真宗时,始行誊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誊录后再送考官评阅。金朝在考生入场搜检环节非常严格,金世宗大定年间行“沐衣更衣之法”,令考生入场前先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明代防弊制度更为严密,除专设监试御史,以及弥封、誊录、对读、监门、搜检等专管官员外,还令考生入场后每人单独一号舍,由号军看守,发现有挟带舞弊者,“于场前枷号一月,满日问罪革为民”。为保证公平取士,清代创设了许多新的规定,如审音制度、搜落卷制度、覆试制度、回避制度等。——摘编自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能够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9、古代中国政区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代一级政区设置的演变。
。
一级政区设置。
一级政区所辖政区。
秦。
郡。
县;道。
两汉前期。
郡;封国。
县;道、邑、侯国。
两汉后期。
州。
郡;封国。
魏晋南北朝。
州。
郡;封国。
隋;唐前期。
州(郡)
县。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州;府。
宋。
路(分为“四监司”;各有分工,相互牵制监督)
府;州、军、监。
元。
行省。
路;府、州。
明。
布政使司(省)
府;州。
清。
省。
府。
——摘编自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根据材料中古代中国一级政区设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区演变的历史是一部“政治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0、如表呈现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路径类型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现代化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出现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民族国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国家中心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查尔斯·蒂利、迈克尔·赫克特认为,民族主义伴随着现代国家统治机制因军事竞争的需要,通过利用民族主义将现代领土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建构主义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共同体之所以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现使民族这种想象世界的方式成为可能。权力结构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安德烈·维默尔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权力结构密切相关。——摘编自刘永涛《民族主义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研究》
从表中任选一种路径,指出其观点的局限性,结合15—18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史实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
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
清末。
1902年清廷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仿德;日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随着王朝终结,未及颁行。
民国。
北洋政府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完成民国民律草案。因时局多变,未能完成立法程序。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政治运动等被迫中断。初成的两部草案与苏联民法典一脉相承,如“财产流转”便将继承制度排除在外,但加入了预算;税收等计划经济方面的内容。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编纂。但立法机关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故决定先分步制定民事单行本。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也备受推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逐步加快。
202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摘编自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中“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宋代《吕氏乡约》注重道德、礼俗和互助。这说明其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有体现儒家重德,没有体现道家思想特点,也没有体现佛教教义,A项排除;《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不能得出成熟结论。C项排除;乡约可以规范宗族子弟,是加强了乡村宗族势力,D项排除。2、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拜占庭)。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罗马法中蕴含的理性、公正等思想理念适用于一切民族,为近代资产阶级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项正确;据所学,罗马法影响了启蒙思想,而非启蒙思想影响了罗马法,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排除B项;万民法取代市民法的趋势出现在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发展的过程中,排除C项。故选D项。3、B【分析】【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从商朝到西周时期的史官的宗教职能开始淡化,突出的是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的职责,说明的是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B正确;西周是对商王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并非是简单的沿袭,A排除;儒学是在春秋时期产生的,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4、A【分析】【详解】
根据“王室政府结构逐步走向文官体制”、“由原来继承殷商的祝宗卜史(管理祷祝、祭祀、占卜、观天象文书记事)演变为处理案牍的作册(著作简册)内外史”可以看出传统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主的政治结构逐步走向了世俗结构,即逐步摆脱血缘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人才结构的变化,排除B;“开端”的表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材料中的现象与官僚政治的诞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5、A【分析】【详解】
据材料“亲自选任”到“从公推举”及所学可知,内阁的票拟权实现制度化后,中央政府决策的过程基本为"奏章-部议或集议-票拟-批旨-封驳或抄参",皇帝侧重于最终裁决,会推总兵也是如此,A项正确;保证素质提升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加强主要体现在对地方的控制力方面,总兵会推制度的出现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中的总兵会推制度是一体推举、任命制度,没有直接涉及到官员考核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6、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苏联派驻中国的外交官齐赫文斯基但他当时的身份是外侨”结合所学可知,“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外交关系,如果要建交还需要重新谈判,再结合材料中齐赫文斯基以外侨身份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C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及“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7、B【分析】【分析】
【详解】
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于夫妻店经营灵活,能够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陈云认为还要保留夫妻店,这符合国情民意,故B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故A项错误;1992年才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故D项错误。
【点睛】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9、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10、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1、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B【分析】【详解】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非秦朝开创,故该说法错误。14、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1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战争与和平法》国际法”可知,《战争与和平法》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创作的政治类著作,而国家法诞生的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故题目错误。1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因此题干表述正确。17、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5分)18、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唐朝“覆试”制度;“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宋代“搜检”“糊名考校”“沐衣更衣之法”等制度,明代“除专设监试御史,以及弥封、誊录、对读、监门、搜检等专管官员外,还令考生入场后每人单独一号舍,由号军看守”,清代“审音制度、搜落卷制度、覆试制度、回避制度等。”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特点是历朝历代均重视防止舞弊。
影响:根据材料“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及防作弊制度越来越严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再加上严密的防作弊制度,有利于不同阶层的考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官场,有利于阶层的流动,所以该特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举制的公平公正。
(2)原因:根据材料“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及防作弊制度越来越严密,并且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再加上严密的防作弊制度,有利于不同阶层的考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官场,有利于阶层的流动,打破门阀士族或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使一些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读书考试成为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这样会引领起社会上浓厚的读书风气;封建政权把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特点:历朝历代均重视防止舞弊。
影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举制的公平公正。
(2)原因:科举制使一些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改善了社会的读书风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五、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秦汉时期地方实施郡县制,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汉代后期州的出现,说明古代对地方官员监察制度的成熟;汉唐时期侯国、封国、方镇的出现,说明中央政权受到地方势力的威胁;元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度,说明古代中国疆域的空前扩大和对地方管辖的加强等;说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更,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既有沿革继承,又有创新。【解析】秦汉时期地方实施郡县制,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汉代后期州的出现,说明古代对地方官员监察制度的成熟;汉唐时期侯国、封国、方镇的出现,说明中央政权受到地方势力的威胁;宋代“路”、“三司”的建立,目的在于分割地方政权以加强中央集权;元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度,说明古代中国疆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山砂项目砂石资源采购合同6篇
- 2025年房产买卖居间服务合同规范样本
- 动漫教育发展:2025年《动漫欣赏课》课件展示2篇
- 2025年度个人汽车交易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纳税担保期限与税务合规合同
- 2025年度个人与公司间的借款逾期罚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餐饮原物料绿色配送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含租金支付方式)2篇
- 2025年度新型电梯销售及居间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门面租赁合同租赁双方权利义务协议4篇
- 冷库制冷负荷计算表
- 肩袖损伤护理查房
- 设备运维管理安全规范标准
- 办文办会办事实务课件
- 大学宿舍人际关系
- 2023光明小升初(语文)试卷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征求业主意见表
- 房屋买卖合同简单范本 房屋买卖合同简易范本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