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的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1页
《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的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2页
《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的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3页
《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的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4页
《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的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④有关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学者们普遍认同异常审计费用的抑制作用。雷跃川(2019)在市场感知的视角下发现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性,即异常审计费用能够约束盈余管理REF_Ref27565\r\h[58]。也有学者表明在其他外部监督方共同作用下,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马状、王云等人(2018)探讨了媒体报道、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媒体的消极报道借助审计机构发挥监督效用。媒体消极报道越多,加之异常审计费用越高,审计机构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抑制效果REF_Ref32060\r\h[59]。(2)监管机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关监管机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年报问询函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不同的研究成果。现有学者研究年报问询函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存在以下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监管问询函促使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发生转变,从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Cunningham.2016REF_Ref27633\r\h[60])。周泳彤(2019)选取2014-2016年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收到问询函的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降低,然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明显提高;同时发现,年报问询函询问问题数量越多,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真实盈余管理无明显促进作用REF_Ref27663\r\h[61]。第二种观点,发放年报问询函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报告质量有所提高,并且会降低其盈余管理程度(翟淑萍,王敏,2019REF_Ref27731\r\h[62])。陈运森等(2019)研究发现,公司收到关于年报问询函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大幅度降低REF_Ref27770\r\h[63]。韩金石(2020)根据2014年-2017年发放的年报问询函,研究表明:问询函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且当被问询年报为正向盈余管理时,被问询后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降低REF_Ref27806\r\h[64]。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年报问询函涉及的问题数量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比如:王乐娜(2020)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可以提高盈余质量;同时,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中,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中涉及的问题数量越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改进程度越大REF_Ref27842\r\h[65]。以上研究结论的提出,肯定了问询函制度在我国监管机构实施的意义,为我国现阶段监管方式创新性转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依据。(3)分析师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关分析师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学术界普遍认为分析师的关注能够减少盈余管理行为。赵玉洁(2013)认为分析师的监督作用对正向盈余管理具有约束性。如果一个地区法律环境较为薄弱,那么分析师的监督可以有效的遏制管理当局的正向盈余管理REF_Ref27885\r\h[66]。分析师的盈余预期给上市公司管理者带来了压力,促使管理者进行正向盈余管理来达到分析师的预期(Callao,2015)REF_Ref27953\r\h[67]。IraniandOesch(2016)对国内外上市企业受到分析师的关注之后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由于分析师的强烈关注与调查跟踪,管理层会感受到业绩压力,并会因此降低应计盈余管理REF_Ref27992\r\h[68]。第二种观点,分析师对不同盈余管理类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比如,何雪锋,张珑姣与王悠等(2017)将2012-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发现分析师跟踪对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加强了应计盈余管理;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分析师跟踪对非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抑制性更为显著REF_Ref28218\r\h[69]。然而,王龙梅(2020)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弱化了应计盈余管理,但强化了真实盈余管理REF_Ref28247\r\h[70]。王双进(2020)研究发现分析师的持续关注发挥着外部监督作用,进而约束管理层行为;对比应计盈余管理,分析师跟进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约束力度更强REF_Ref28277\r\h[71]。(4)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空间集中度以及持股比例进行了探讨,大多数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效果。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究中,控制性机构投资者对其具有抑制和监督作用,而投资性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不明显或者会加强盈余管理,具有合谋效应(余怒涛,2017)REF_Ref28345\r\h[72]。胡凌云(2018)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管理层控制权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表明,与投资性机构投资者相比,控制性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但却导致管理层转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REF_Ref28381\r\h[73]。还有学者研究了交易型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较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提高盈余管理水平(王珏,何馨蕾,2020)REF_Ref28410\r\h[74]。然而国外学者Bamahros等(2015)指出短期机构投资者会加剧盈余管理,但长期机构投资者未能改变盈余管理水平REF_Ref28453\r\h[75]。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机构投资者空间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研究中,郝韵橙与周霞等人(2020)选取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机构投资者空间集中度越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发现,机构投资者空间集中度在审计与分析师的监督下,具有协同效应,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REF_Ref28531\r\h[76]。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中,学者们认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对其制约作用越明显。其中,李兰云,步艳培等人(2019)探讨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对不同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异常现金流量与异常成本的盈余管理手段产生明显制约效用,对于异常费用无法发挥有效制约作用REF_Ref28561\r\h[77]。卜华等(202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更明显REF_Ref28593\r\h[78]。(5)媒体监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媒体报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学术界研究成果大相径庭,尚有争议。第一种结论是媒体报道能够约束公司管理层行为,进而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在成本收益与市场供需的视角下,基于媒体报道的监督动机进行研究,陈克兢(2016)认为媒体能够抑制公司盈余管理REF_Ref28629\r\h[79]。Ling-wenKong研究了媒体监控与法律环境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媒体监测能够有效地约束盈余管理;其次,媒体监测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即在媒体监督的压力下,上市公司往往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治理中的媒体监控和法律环境存在着明显的替代效应REF_Ref28685\r\h[80]。李静(2019)提出从整体上看,媒体监督有利于控制盈余管理,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REF_Ref28711\r\h[81]。第二种结论是媒体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由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REF_Ref28809\r\h[82]。于果与李伟健(2020)再次证实了这一点,对于提高媒体监督的实践水平,以及改善媒体在盈余管理方面的监督与抑制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F_Ref28842\r\h[83]。第三种结论是媒体监督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譬如:应千伟、呙昊婧和邓可斌(2017)分析了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媒体报道的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上市公司管理层基于市场压力而进行盈余操纵以迎合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预期。与媒体报道的消极消息相比,其积极的报道更能引发盈余管理REF_Ref28923\r\h[84]。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为了“粉饰”和“美化”公司的经营业绩来迎合媒体的关注,上市公司主要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操纵盈余。此外,公司管理层为了公司未来发展和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减少操纵公司真实经营活动以获得暂时性收益(张婷婷,李延喜和曾伟强,2018REF_Ref28966\r\h[85])。1.5文献述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是当今我国学术界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现阶段,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类型、动机与计量模型等做了深入研究,但是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没有达成统一明确的意见。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产生了不良经济后果,并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督。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外部审计、监管部门、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与媒体为主体的外部监督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盈余管理行为的层出不穷,外部监督方已经可以察觉并能够识别盈余管理行为。因此,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们深入探讨各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与影响。一方面,有关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的识别研究,目前在学界初步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并没有足够深入,整体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目前学术界研究之中,发现各外部监督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从外部监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来看,目前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文献逐年增加,内容的深度也在逐年增强,已经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外部审计、监管机构、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以及媒体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采用实证方法进行有关各外部监督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对于案例的分析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一致认同外部监督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替代效用。极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