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思路本课以“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为主题,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设计注重与课本内容相结合,通过问题引导、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事实。

2.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转折点,理解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4.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起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高中历史学习前,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包括对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基本了解。然而,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具体历史事件,学生可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简要介绍,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细节缺乏深入的理解。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对鸦片战争等近代史事件可能持有浓厚兴趣,希望通过学习了解国家的历史变迁。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分析不够深入、观点不够全面的问题。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以逻辑思维为主,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直觉和情感共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学生在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时,可能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感到困惑,难以客观评价。其次,在分析战争过程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战争的复杂性,如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在理解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可能难以将历史事件与当前社会现实相联系,从而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结合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运用教学软件,如互动式历史地图,让学生通过操作了解战争的空间分布和进程。

4.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是一段充满硝烟和变革的历史——鸦片战争。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段历史,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请大家准备好,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历史的探索之旅。

二、新课讲授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鸦片战争的背景。在19世纪初,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瘾问题。这一现象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他们开始禁止鸦片的输入和销售。然而,英国并不甘心,他们发动了鸦片战争。

(学生参与:请同学们谈谈对鸦片战争背景的认识。)

2.鸦片战争的过程

(学生参与:请同学们简要描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同时,鸦片战争也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开始寻求救国之路。

(学生参与:请同学们谈谈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

1.鸦片战争的原因

同学们,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

2.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

1.《南京条约》的签订

同学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介绍《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如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2.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请同学们谈谈太平天国运动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鸦片战争的联系,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反侵略性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短文。

2.请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教学资源拓展一、拓展资源

1.鸦片战争历史文献:《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这些文献是了解鸦片战争时期中外关系的重要资料,通过阅读可以深入了解条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2.鸦片战争相关历史地图:包括战争爆发时的中国地图、英国远征军的行军路线图等。这些地图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战争的空间分布和进程。

3.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外人物:如林则徐、琦善、鸦片战争中的英国将领等。了解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助于学生从个人角度理解历史。

4.鸦片战争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描绘鸦片战争场面的绘画、摄影作品等。通过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战争的氛围和时代背景。

5.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了解这些变革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二、拓展建议

1.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鸦片战争史》、《近代中国史》等书籍,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观看拓展:推荐学生观看纪录片《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等,通过影像资料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3.实地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4.小组合作拓展:让学生分组研究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外人物,如林则徐、琦善等,分析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5.主题研讨拓展:组织学生围绕“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创新拓展:鼓励学生创作以鸦片战争为主题的历史剧本、绘画作品等,通过艺术创作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7.研究性学习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8.课外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等书籍,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板书设计①鸦片战争背景

-时间:19世纪中叶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对外扩张需求

-事件:鸦片输入和贸易不平衡

②鸦片战争过程

-阶段一: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占广州

-阶段二: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阶段三:1843年——签订《虎门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

-阶段四: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③鸦片战争影响

-经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贸易主权丧失

-政治:主权受损,内政受到干涉

-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引发社会变革

-军事:中国军事装备和战略的落后暴露无遗

④主要条约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虎门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增加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进一步割地赔款,增加通商口岸

⑤鸦片战争人物

-中国:林则徐、琦善、曾国藩

-外国:英国首相帕默斯顿、英国将领懿律、额尔金

⑥鸦片战争评价

-对中国:民族觉醒的开始,近代化的催化剂

-对世界:影响世界格局,开启全球化进程教学反思八、教学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了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我也有许多感想和反思。

首先,我觉得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我使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中,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鸦片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案例分析法比较感兴趣,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片面。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让他们对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设备,如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我也意识到,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