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历史(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2.选择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68年,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一套玉钺。其中一件钺身上两面刃部上角刻有神人兽面纹图案,下角刻有神鸟图案。后经考古学家证实,此钺乃是地位尊贵的墓主人随葬品。这一考古发现说明当时该地区A.玉器制造技术高超B.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C.天人沟通观念盛行D.最早出现史前文明要素2.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政治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不属于儒家政治思想的是A.“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B.“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C.“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乎下”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3.汉武帝时期,乐平侯卫侈因“坐买田宅不法”被处死,淮南王刘安因“侵夺民田宅”被削地。然而东汉时期,樊宏(刘秀的舅舅)的庄园“田三百顷,广起庐舍,闭门成市,资至百万”,另一外戚马防“多买京师膏腴美田,作大庐,近带城郭,妨困人民”。这一变化A.与统治者的政策调整有关B.有利于东汉的长治久安C.是生产力显著提升的结果D.反映出主流思想的嬗变4.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在平定边疆后任命当地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这一制度的创立A.化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阻碍了民族交流与往来C.导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D.基于边疆地区的特殊性高三历史·1·(共6页)5.下表是明朝金银比价变化表。据此推知,明朝中后期年代金(两)银(两)资料出处洪武八年14《日知录》洪武十八年15《日知录》宣德元年14《续文献统考》万历中后期17-8《明神宗实录》天启崇德时110《日知录》崇祯六年后113《日知录》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中外经济联系加强C.商品经济发展受阻D.税制改革势在必行6.咸同以来,随着厘金、杂税、杂捐等各式财源出现和增多,各行省财政外销(不必依例报户部核销,而由外官自行销用者)收支规模和款项类型呈现逐步扩大态势。至清末新政清理财政时,这一部分已占到财政总规模的35%-50%。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B.中央集权的财政制度崩溃C.外来侵略加剧清朝财政危机D.清末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动7.1914年北京政府成立了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共征集10多万件参赛品赴美参展,共获奖章1218枚,其中包括贵州省推荐的王家荣和烧房与华家成义烧房烧酒获二等银质奖章。这一历史事件A.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B.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C.助推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D.导致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据统计,从1930年到1934年底,中央根据地出版发行的马克思主义译著共12种,如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此外,还出版了许多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政策为主的图书、小册子,如《共产主义浅说》《马克思主义浅说》等。由此可知,该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体现了民族危机的加深B.开启了中国化的探索C.注重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呈现出通俗化的特征9.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从五湖四海选拔出一批优秀人员组成新中国第一批驻外大使,并下达指示,各大使馆可以适当开展外交活动,同驻在国中上层人物接触,具体了解驻在国的政策和情况,如实宣传新中国的情况和政策。这意在A.突破外交上意识形态的限制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塑造正面积极的新中国形象D.践行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10.江苏省无锡县堰桥服装厂(社队企业)曾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三年。1982年该厂裁缝杨汉斌成功竞聘为新厂长,推行“定额计件制”,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说明A.分配机制改革释放生产活力B.私营企业政策务实灵活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高三历史·2·(共6页)11.印度学者维兰德拉·辛格指出,印度种姓制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个体系十分适合早期国家组织治理下的农业生产,因为它严格地区分了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该学者认为种姓制度A.创造了辉煌的古印度文明B.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C.造成了印度社会等级固化D.消解了神权与王权的矛盾12.欧洲史学界传统观点认为造成罗马帝国与中世纪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蛮族入侵。而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郎则提出:伊斯兰教的创立与穆斯林的急速扩张才是导致西方古典世界彻底转变的重要因素,后世学界将其观点概括为“皮朗命题”。该命题A.体现了文明交流的正向互动B.拓宽了认识欧洲历史的视野C.揭示了欧洲中世纪衰落缘由D.继承发展了史学界传统观点13.欧洲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宽容。他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并致力于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他们”的观点A.使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B.促进民族教会与民族国家的兴起C.引导人们通过实验发现自然界规律D.为政治革命做了理论准备与宣传14.19世纪,伴随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欧洲人口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主要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而铁路和汽船能够有效地将大批的人运过大陆和海洋。这反映出A.欧洲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B.交通工具进步促进移民数量增加C.工业革命推动全球人口流动D.海外移民有效解决人口膨胀问题15.某一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的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有过如此经历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像以前那样恭顺了。这主要说明该战争A.对欧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B.推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C.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16.《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关于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内容,这则史料受访者: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访谈内容:1931年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年和1930年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人口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A.使用时需要注意当事人和作者的立场B.真实反映了苏联的社会现状C.可用于研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D.主观色彩过于浓厚不足为信高三历史·3·(共6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小题14分,18小题14分,19小题12分,20小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据《汉书·贡禹传》记载:“蜀郡成都、广汉皆有工官。工官,主作漆器物者也。”在汉代,漆器作为“器”的艺术在仪式、饮食、外交、馈赠等文化传统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其哲学内涵还具有在中国文化中“礼”的精神……从出土漆器看,汉漆器以黑、红为主色;品种多有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卮、几等类;且工艺多有多彩、针刻、铜卸、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法;漆器图案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具有乐舞般的动感与力度。——摘编自潘天波《大漆王朝:汉代漆艺文化研究》材料二在明代,伴随皇家对漆器的喜爱以及商品经济的萌芽与发展,漆器再度成为中国人展示财富的物件。明代皇家对漆器的喜爱是任何朝代帝王所不能比拟的,朱棣下令在北方修建生产世界上一流漆器的果园厂,并在全国寻找一流的漆工去果园厂工作。而在民间,安徽漆工黄大成放弃科举功名,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著述中国历史上唯一存世的漆工图书——《髹饰录》,显示出明代江南漆器文化的兴盛。雕漆成为明朝漆器的主流,漆器的大流行是明代工匠美学思想的一次大释放。——摘编自胡玉康《中华大漆文明之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漆器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漆器流行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法国民族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它以“专制之下无祖国”为口号,在思想观念上摧毁现存的王朝国家,确立起了未来新型民族国家的理论原则。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旧的封建王朝国家,也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恐慌,他们联合起来向法国进攻,妄图镇压革命,企图恢复旧的封建王朝。当“祖国在危殆中”,法兰西民族被激发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他们以英勇的革命精神,奋起保卫革命,保卫民族,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建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摘编自张莹《传承与发展——法国民族主义研究》高三历史·4·(共6页)材料二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文化的入侵、政治的分裂和经济的落后使得一批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了德意志。他们颂扬本民族文化、抵制法国文化,提出要创立德意志民族特色思想,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来唤醒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从而实现思想和意识上的统一。法国大革命的成功为德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拿破仑的入侵和掠夺迫使德意志人民强烈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普法战争的胜利、国家统一的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增强了德意志民族自豪感与民族优越感,在威廉二世“世界政策”的影响下,德国民族主义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德两国民族主义兴起背景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想。(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中共到达陕北以前,边区知识分子缺乏,文盲达99%;文化设施很缺,人民十分缺乏文化生活;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人畜死亡率很高;全区巫神多达两千人,招摇撞骗,为害甚烈。1937年4月,中央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文化教育建设委员会拟定了《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该草案指出:“目前党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全国一致的抗日战争,主要工作之一是把广大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普遍的进行普及教育,使每个特区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边区政府对民众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扫盲教育,既有适合乡村农业生产特点的冬学、夜校、识字组等,也有在人口集中地区设置的民众教育馆和俱乐部,边区文盲数量大大下降。至1941年统计,当年农民群众参加冬学及各种扫盲识字学习的人数比1937年增加了3.8倍。——摘编自张雪梅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扫盲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扫盲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陕甘宁边区扫盲运动兴起的意义。(6分)高三历史·5·(共6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通过)材料二1978—2017年人民法院审结各类案件数量(万件)年份数量年份数量1978年50.52003年852.71983年183.32008年983.91988年333.52013年1294.71993年493.62017年2275.41998年833.3——摘编自杨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高三历史·6·(共6页)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DBDBDC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BDCBA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文明。根据材料可知,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钺是地位尊贵的墓主人随葬品,反映这一时期该地区出现阶级分化,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故选B。材料无法通过对比得出这一时期玉器制造技术高超,故不选A。从钺身两面刃部上角均有神人兽面纹图案,下角均有神鸟图案,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先民已有宗教信仰的萌发,但无法得出“天人沟通观念盛行”,故不选C。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但材料无法说明其“最早出现史前文明要素”,故不选D。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儒家的思想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强调“德政”“仁政”“君舟民水”“民贵君轻”等,把握其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均为儒家政治思想,不符合题意。而“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乎下”出自《韩非子·主道》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强调尊君而卑臣,故选C。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对王公贵族买卖土地的行为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但东汉时期外戚兼并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而这一变化与汉光武帝刘秀依靠豪强势力重建汉室密切相关,故选A。这一状况的长期发展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故排除B。东汉时期生产力并未出现明显提升,故排除C。东汉时期的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故排除D。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边疆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在边地设置羁縻府州制度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这种制度基于边疆地区的特殊性,有别于内地州县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质,故选D。化解中央与地方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这一制度一定程度有利于中原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往来,故排除B。唐朝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势力的膨胀,故排除C。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货币使用情况。根据材料中金银比价的变化,可得出自万历中后期起,黄金兑换白银的比值在增加,反映出白银呈现贬值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由于新航路开辟,中外经济联系加强,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大量白银流入,造成白银的贬值,故选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不符合明朝中后期的阶段特征,故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受阻与材料现象不符合,故排除C。白银大量流入为明朝一条鞭法改革提供条件,但并非其改革根本原因,故排除D。第1页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财政制度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因受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的影响,中央政府被迫放松对地方财政的管控,地方财政权力不断扩大,对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造成冲击,故选D。材料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的分配问题,A选项不符合主旨,故排除。B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巴拿马博览会有利于向世界介绍宣传中国产品,而这一做法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A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明显提升”这一表述不准确,D选项不符合这一时期阶段特征。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革命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从材料中“图书”“小册子”“浅说”等表述并结合1930-1934年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史实可得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时注重通俗化,故选D。A选项民族危机加深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开启”表述不准确,C选项与该阶段的史实不符,故皆不选。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影响,国际上对新中国存在一定的偏见,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严重损害了我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声誉,为此,国家通过选派优秀外交人员及对外交人员提出要求,塑造正面积极的新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真正发展情况,故选C。A、B、D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不选。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进行改革开放,“无锡县堰桥服装厂(社队企业)”的“定额计件制”属于分配机制的改革,激发了大家生产的积极性,故选A。“社队企业”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属于私营企业,故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1984年后,不符合材料时间段,故排除C,计划经济在这一时期仍然占据相当比重,故排除D。11.【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从材料中“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可以看出,印度学者认为种姓制度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故选B,A选项表述不准确,C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D选项“消解”表述过于绝对,故不选。12.【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者对于欧洲文明断裂的认识。“皮朗命题”的提出与传统欧洲史学界的观点有不一样的角度,拓宽了认识欧洲历史的视野,故选B。A选项“正向互动”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中世纪衰落”与材料所分析阶段不符合,D选项“对传统观点的继承”与材料主旨不符合。13.【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中“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理智的判断”可以看出这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启蒙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故选D。A选项“开始关注”与启蒙运动不相符合,B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选项主要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主张,故皆不选。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体现工业革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故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未体现,故不选。B选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故不选。D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选。第2页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材料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统治的冲击,以及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促进,故选B选项。A、D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选。C选项与史实不符,故不选。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史料辨析。本题材料为口述史料,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使用时需注意当事人和作者的立场,故选A。B选项“真实反映”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选项表述绝对,故不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小题14分,18小题14分,19小题12分,20小题12分,共52分)17.(14分)(1)特征:政府主导漆器生产;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种类繁多,工艺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与艺术特征。(每点2分,回答3点及以上6分)(2)原因:漆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产技术成熟,漆器行业兴盛;统治者和政府的喜爱与推崇;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工匠的创造与智慧。(每点2分,回答4点及以上8分)18.(14分)(1)背景:相同:外族入侵激起强烈的民族意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与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形成。(每点2分,回答2点及以上4分)不同:法国较早建立封建王朝国家(王权国家),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德意志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德意志深受法国文化的冲击。(每点2分,回答2点及以上4分)(2)评价:积极:鼓舞了民族斗志,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德意志统一进程,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抵制了外来文化入侵,带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局限:蜕变成极端民族主义,使德国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瓜分世界的道路,给德国人民和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每点2分,回答3点及以上6分,必须从积极、局限两方面作答)19.(12分)背景:陕甘宁边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