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中小企业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行业建设指南》_第1页
《张家港市中小企业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行业建设指南》_第2页
《张家港市中小企业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行业建设指南》_第3页
《张家港市中小企业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行业建设指南》_第4页
《张家港市中小企业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行业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港市中小企业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行业建设指南

发布单位:张家港市应急管理局

2020-10发布2020-12实施

中小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小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原则、程序、要求

及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冶金(铸造)、有色(铝材加工)、纺织、轻工、机械加工等中小微企业。

2术语和定义

2.1双重预防

双重预防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方面的预防性工作。防控危险源的风险为第一

重预防,管控风险的失控状态(隐患)为第二重预防。

2.2中小企业

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

三种类型。

注1: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

注2: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注3: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3安全风险

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

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

2.4风险点(辨识单元)

风险点也称危险源辨识单元,是指风险伴随的设备、装置、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其进行的

伴随安全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2.5危险源

是指能量、能量物质、危险物质意外释放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的

根源、状态、行为及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2.6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也叫危险有害因素,它是指能导致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的因素。

危害因素可分为根源类危害因素、状态类危害因素、行为类危害因素和观念类危害因素。

注1:危害因素由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构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身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

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注2:危害因素是危险源的本质特性,危险源是危害因素的载体。

1

2.7能量/能量物质

能量是指物理系统中物质做功的能力。它会以特定的能量,会以某种或某方式或途径,对某一特

定的对象,造成特定的伤害或损害。它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构成危险源的前提,是根源危险源的本质

特性。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能、辐射能、声能、光能等。

能量物质是指产生、具有能量的物质。如:高处的物体是具有势能的物质;产生势能的起重设备

也是能量物质。

2.8危险物质

是指对人体有害或对健康有害的化学物品或物质,主要包括燃爆性物质、毒害性物质、窒息性物

质、烟尘粉尘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危险有害物质。

2.9危险源辨识

以风险点为辨识单元,选择适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辨识风险点内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

产生、存在的物理实体,并确定其分布和风险特性的过程。

注1:风险特性是指能量或危险物质对某一对象造成特定伤害或损害的特有性质;同一能量可能具有多个风险特性,

不同的能量也可能具有相同的风险特性。

注2:根源危险源是能量或根源危险有害因素的载体,能量或根源类危险有害因素决定着根源危险源的本质特性。

2.10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风险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对现有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评判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

以确定的过程。

2.11风险分级

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它是对企业危险源风险级别

和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评判。

2.12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等级、综合考虑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

管控层级。

2.13风险管控措施

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2.14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

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

2.15隐患排查

是指对危险源风险管控措施失效、弱化情况(危险状态)实施排查的活动或过程。

2.16隐患治理

2

是指对危险源风险被控措施失效或弱化状态,实施修复治理的活动或过程。

3建设方法

企业应遵照“一厂多点、一点多源、一源多险、一险多措、一措缺为患、一患存为难”的方法,

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按照“一厂多点”的思路,科学划分风险点,确定风险管控的重点和危险源辨识的单元;

——按照“一点多源”的思路,以“危险源—能量辨识方法”或其他危险源辨识方法,全面辨识

风险点内的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确定风险点内危险源。

——按照“一源多险”的思路,根据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的本质特性,确定危险源风险

特性。

——按照“一险多措”的思路,科学选择评价法,针对危险源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评价,确定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概率,研究制定并落实控制风险、隔离风险、转移风险、替代风险的配套措

施;

——按照“一措缺为患”的思路,以“风险被控措施管控现状”为对象,研究编制针对危险源被

控措施的“四类”隐患排查清单;

——按照“一患存为难”的思路,遵循隐患查改为安、失查失改为难的原理,以“四类隐患排查

清单”为内容,实施全天候隐患排查过程监管。

4建设程序

企业应按照策划和准备、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公告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程序推进

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参见附录A建设流程)。

3

4.1策划和准备

4.1.1健全组织机构

企业应建立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各职级部门、车间在内的专门工作小组(参加附录

B成立组织机构示例),负责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

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牵头组织分岗位、分工种开展风险辨识和隐

患排查。企业自身技术力量不足,首次辨识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帮助开展相关工作。

4.1.2开展学习培训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

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

开展。

4.1.3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制度,编制企业内部实施方案,确定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及风

险等级判定标准。

——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制度(参见附录C示例)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参加附录D示例)

——危险源辨识方法(参见附录E示例)

——风险评价方法(参见附录F示例)

4.1.4收集资料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前,需要收集企业相关资料,包括:

——平面分布图;

——组织架构图;

4

——安全、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程清单;

——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

——工艺流程;

——工艺物料或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说明书;

——外协或外包的类型(如土建、设备大修等);

——已识别的危险源风险清单,对应的措施;

——危险源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备检修维护规程;

——消防器材设施台账及分布图;

——应急预案文本;

——隐患排查表(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节假日、季节、综合检查表);

——安全评价报告;

——本企业及相关纺织行业事故资料;

——其它需要收集的资料

4.2风险辨识与评估

4.2.1划分风险点

4.2.1.1风险点划分原则

企业应按照一厂多点、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划分风险点,

应覆盖企业所有常规、非常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

4.2.1.2风险点划分

企业应按照如下方法做好风险点的划分,并建立企业风险点排查清单(参见附录G.1)。

——按工艺生产系统特征段划分风险点;

——按照独立功能生产设施、场所区域划分风险点;

——按照作业活动划分风险点。

4.2.2辨识危险源

4.2.2.1危险源辨识方法

5

企业应按照一点多源、一源多险的原则,采用能量危险源辨识法辨识每一风险点的危险源,分析

危险源的风险特性。(参见附录E危险源辨识法)

4.2.2.2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特性

--企业采用能量危险源辨识法,辨识风险点内产生、供给、拥有、存储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

施、区域场所等危险源及其分布。

--企业应充分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失控的危险有害因素,按照GB6441规定的伤害类型,确定

每一危险源的风险特性。(参加附录G.2危险源辨识记录表)

4.2.3确定风险管控措施

4.2.3.1风险控制措施类型

企业应按照“一险多措”的思路,按照消除、替代、隔离、降低、个体保护、应急处置的顺序研

究制定管控措施。主要形式如下:

——基于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的控制措施:

(1)屏蔽:对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进行有效屏蔽,防止意外释放;

(2)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源隔开一定的距离;

(3)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改造来消除危险源;

(4)替代:用无毒物质替代有毒物质,用低毒物质替代高毒物质;

(5)个体防护: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基于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存在条件可靠性的控制措施。包括:

(1)检修维护:对危险源的安全设施进行检验和维修,如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对不符

合项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安全设施可靠有效;

(2)隐患排查治理:对危险源的安全设施的完善性、可靠有效性进行定期排查,发现隐患及

6

时治理消除。

——基于危险源本质安全化升级改造措施。主要包括:

(1)机械化换人;

(2)自动化减人;

(3)信息化监控;

(4)联锁闭锁装置等。

——基于提高意识、规范行为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用先进的安全文化引领各层级人员安全价值观念的树立、良好安全

行为的养成;

——基于危险源失控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

(1)应急设施和物资:包括急救器材、抢救器材、抢险设备、抢险器材、消防设施、个体防

护设备、探测设备、监测设备、通讯设备等;

(2)综合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

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

(3)专项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

等内容;

(4)应急处置方案:应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5)高风险岗位应急处置卡:应明确突发事件类别,应急处置方法和程序等内容。

4.2.3.2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企业应以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目的,从以下方面确定控制措施:

——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体现以人为本;

——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

评估现有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一类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控制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4.2.3.3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至少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要求;

——是否使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

——是否切断事故链;

——实施后是否会形成新的风险。

4.2.4风险评价

4.2.4.1风险评价方法

7

推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

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参见附录E)

4.2.4.2风险评价准则

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E.1\E.2\E.3)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

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4.2.4.3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应按照风险值从高到低的原则将风险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

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4.2.4.4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

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4.3风险分级管控

4.3.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企业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造

成严重后果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

控,逐级落实具体管控措施。

4.3.2管控层级划分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组织架构,参照下表合理确定风险管控层级。

风险分级管控表

管控层级风险等级风险描述四色警示

公司层级Ⅰ级重大风险红色

分厂层级Ⅱ级较大风险橙色

车间层级Ⅲ级一般风险黄色

班组层级Ⅳ级低风险蓝色

8

4.3.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G.4),并按规定及

时更新。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要素应至少包括:

——风险点名称;

——危险源名称;

——能量或危险物质;

——风险类别;

——风险等级;

——管控措施;

——风险管控层级及责任人。

4.4安全风险告知

企业应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实施告知制度,风险告知可分为安全风险公告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

与应急处置卡、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作业风险比较图等形式。

5隐患排查与治理

5.1隐患排查治理原则

企业应按照“一措缺为患、一患存为难”的原则,落实层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确保事故隐患能

够及时发现,实现隐患排查的“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及时进

行治理。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5.2隐患分级

企业应按照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影响范围及其导致事故的后果,将隐患分为一般事

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3隐患分类

主要包括:

——工艺系统类隐患;

——设备设施类隐患;

——作业环境类隐患;

9

——员工行为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

5.4隐患排查

5.4.1隐患排查清单

企业以风险点为单元,以排查风险点、危险源风险或能量(能量物质)被控措施为重点,针对工艺

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员工行为四个方面,研究编制风险点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H.1)。

5.4.2岗位隐患排查记录

企业应在高风险岗位设置岗位隐患排查记录,应包括隐患排查时间、排查人、排查层级、隐患描

述、隐患等级、整改措施、隐患整改及核销等内容。(参见附录H.2)

5.4.3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专项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参见附录I,行业重大隐患参见附件1.3、2.3、3.3、4.3、5.3)

5.4.5隐患分级排查

企业应根据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开展隐患分级排查。一般可分为:

——公司层级:主要负责较大、重大风险的管控措施的排查;

——车间层级:主要负责一般风险的管控措施的排查;

——班组层级:主要负责低风险的管控措施的排查。

5.5隐患治理

10

5.5.1隐患治理原则

隐患治理应按照“一患存为难”的思路,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对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损坏、缺

失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质量与效果实施评估。

5.5.2隐患分级治理

企业应充分考虑隐患治理所需的资源配置、权限、管理及技术能力等因素,将隐患治理任务落实

到各管理层级。一般包括:公司、车间和班组层级。

5.5.3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一般事故隐患,由企业负责人、责任部门或岗位人员、及有关人员立即整改,

可以不需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但要有记录;

有些一般事故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则应采取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如下达书面整改指令或问题整

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

5.5.4重大隐患治理

5.5.4.1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

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

——事故隐患的类别;

——影响范围;

——风险程度;

——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

——治理方式;

——治理期限等。

5.5.4.2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等。

6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资料至少应包括: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风险点排查清单;

——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

——岗位隐患排查标准;

11

——岗位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7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7.1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全面推进安

全生产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企业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7.2建立常态化预警机制

通过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实现风险升级预警、隐患排查滞后预警、隐患治理滞后预警和事故预

警预报,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建设。

8评审与更新

8,1评审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内部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

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

8.2更新

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对安全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发生事故后;

——企业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发生重大变更;

——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的。

12

附录A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程序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策划和准备人员培训

资料收集

危险源辨识

可能性分析

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频次分析

动态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后果严重程度分析评估

持续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改进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制订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实施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验收

13

附录B关于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小组的决定(示例)

各部门、车间:

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按照市、区安监局要求,依照《省安监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安监(〔2017〕60号)的要求,为全面

推进公司双重预防机制进程,公司现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小组,如下:

一、人员名单

组长:***(总经理)

组员:***(安全环保部经理)***(生产运行部经理)**(设备部经理)

**(工艺技术部经理)***(财务部经理)**(车间主任)

二、工作职能

1、负责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建设方案,检查、指导各

部门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组织编制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负责对安全风险等级的入库审核、管理。

3、对各部门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检查安全风险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

演练情况,指导、领导应急救援的实施。

4、每月对公司安全风险基础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月度检查、评比

情况进行通报。

5、每季度或根据需要即时性开展风险点清排、辨识、分析、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

6、负责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的接收、研判、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有限公司

20**年**月**日

14

附录C: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制度(示例)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

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特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危害因素以及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2.职责划分

2.1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2安全负责人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2.3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4.设备部负责具体实施公用辅助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

等工作。

2.5.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2.6.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3.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3.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

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3.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

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3指导、督促各部门、车间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5承办上级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4.风险辨识程序及风险评估方法

4.1风险辨识程序

每年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制定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必

要时聘请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

素,对生产系统、装置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等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能量危险源辨识。

通过对系统的分析、风险点的确定、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种类及安全风险等

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4.2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采用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对风

险进行风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

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可界定为重大风险。

15

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3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

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2)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3)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30人及以上的;

4)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本企业认为有必要列为重大安全风险的其他条件。

4.3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4.3.1各单位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主要负责人、各单位负责人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

和安全隐患,按照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推荐采用LEC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对风险进

行风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

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

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汇总造册。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

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

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

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

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4.3.2各单位每次进行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清

单,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

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部门(车

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

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5.2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按照“五落实”原则,跟踪安

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

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

人数上限。

5.3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每季度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

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季度安

全风险管控重点。

5.4各单位牵头组织每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

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

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5由安全负责人牵头,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

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16

安全负责人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负责建立风险清单及数据库,参照《安全风险

清单和数据库建设》格式,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

置、风险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

7.建立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对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登记造册,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

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

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对于重大安全风险,企业应及时向街道安监办和区安监局报告。

8.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8.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

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

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环部负责做

好日常监督检查。

8.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进行辨识评估

专项培训;每年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一次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

岗位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

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17

附录D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示例)

1.总则

为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

理和防控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

患闭环管理,特建立此项制度。

2.职责划分

2.1主要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隐患排查全面负责。

2.2安全负责人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2.3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4设备部负责具体实施较大及以上风险的设备、公用辅助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2.5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6.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职责如下:

3.1.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方法措施以及层级责

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3.2.指导、督促各部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3.3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4承办上级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4.隐患排查方法及频次

4.1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清单,明确隐患

排查的时限、范围、内容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

4.2安全管理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

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数据库,并按照职责分工实

施监控治理。

4.3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本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作出认定,并按照有关

规定进行管理。

4.4根据隐患排查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排查的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辨识出的

新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主要负责人针对重大隐患组织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

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企业在隐

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

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

用相关设备、设施。

4.5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隐患治理

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

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

18

5.信息报送

5.1安全管理部门如实记录隐患排査治理情況,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

査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

5.2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査、报告、治

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并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

门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19

附录E危险源-能量判定原则

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化解防范风险的重点是防止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危险源-能量辨识法是指依据能量或能量物质判定原则,

在风险点内辨识确定能量或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产生、存在的设备设施、场所部位,即确定危险源的分布或风险特性的方法。其能量主要包括动能、势能、

热能、电能、化学能、辐射能、声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

序号能量危险源判定原则举例(仅供参考)

处于传动、旋转、切割等有速度的设备及运动的车辆都具有

1动能危险源行驶中车辆、转动的机械、运行的链条机等。

动能。

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能量的物体,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起重设备、起重物体、高处物体;平台、临边、坡道、脚手架、

2势能危险源

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等。升降口、漏斗等。

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在意

3化学能危险源外情况下可能产生巨大能量,引起其中的危险物质起火、燃油材料库,乙炔瓶、氧气瓶存储区等。

爆炸或泄漏。

4电能危险源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带电体。带电导体、高跨步电压区域、高压变配电区、变压器等。

5热能危险源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高温物质。高温蒸汽管网、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明火等。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易爆化合物、自

6危险物质对人体有害或对健康有害的化学物品或物质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和混合危险物质、造成中毒、致病的化

学物质等。

20

附录F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

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

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F.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表F.2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F.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10人及以上死亡

403~9人死亡

151~2人死亡

7严重

3重大,伤残

1引人注意

表F.4危险性分值D

D值风险等级危险程度

>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采取措施和整改

70~159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1~69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控制

≤20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需要关注

21

附录G风险辨识与管控记录表

表G.1风险点排查清单

序号风险点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所属单位备注

1

2

3

4

表G.2危险源辨识记录表

序能量或危所属单

风险点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类型

号险物质位

1

2

3

4

表G.3风险评估记录表

危险源辨识控制措施风险评价

序风险可能风险值

危险危害因风险技术理频次后果

号点性D

源素类型措施措EC

L

1

2

3

4

22

表G.4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序风险技术管理措风险管控责任

风险点危险源危害因素

号类型措施施等级层级人

1

2

3

4

23

附录H隐患排查记录表

表H.1隐患排查清单

排查周期

序号排查类别排查项目排查标准

班组车间部门

1

2

3

4

表H.2岗位隐患排查记录

排隐患整改及核销

排查查隐患整改

排查人隐患描述整改责完成整改

日期层等级措施核销人

级任人时间情况

24

附录I专项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一)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领域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

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

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

互联互通。

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4.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

5.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

装置。

9.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未规范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

10.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

(二)使用液氨制冷的行业领域

1.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2.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

(三)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行业领域

1.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2.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5

附件行业双重预防建设指南

附件1.1纺织行业双重预防建设指南(示例)

第一步:确定风险点,建立风险点排查清单。

风险点排查清单(示例)

序号风险点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所属单位备注

1自动络筒区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络筒班组

2前倒区纱仓火灾、车辆伤害前倒辅助班

3染缸纱笼区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其他装纱班组

火灾、爆炸、灼烫、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

4染缸区染色班组

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

5脱水机区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脱水班组

6射频烘干区触电、灼烫、火灾烘干班组

7烘箱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烘干班组

8配电室火灾、触电络筒班组

9空压机房火灾、爆炸、灼烫、触电维修班组

10锅炉房锅炉爆炸、灼烫、触电锅炉班

11浓碱罐灼烫采购部

12储气罐爆炸机电部

13染色作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灼烫染色岗位

14织布作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织布岗位

15烧毛作业火灾、爆炸、中毒烧毛岗位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26

第二步:辨识危险源,识别风险特性,建立危险源辨识清单。

危险源辨识记录表(示例)

风险点能量或能量物

序号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类型所属单位

单元质、危险物质

1动能转动的槽筒无防护罩机械伤害XX车间

2动能作业人员未盘发、戴工作帽机械伤害XX车间

运转的络筒机

3化能设备或电气线路上积存的飞花火灾XX车间

4电能络筒机上的电线或操作按钮出现破损触电XX车间

络筒作业区

5电能配电柜、配电箱无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及漏电保护器触电XX车间

配电柜、配电箱

6化能静电或电气线路打火引燃沉积的飞花火灾XX车间

7动能作业区域运行的叉车与作业人员混行车辆伤害XX车间

运行的叉车

8化能运行的叉车高温排气管无防火罩火灾XX车间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27

第三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开展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记录表和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评估记录表(示例)

危险源辨识

根源控制措施风险评价

风险状态危险源/行为危险源

序号危险源风险

能量特性可能频繁后风险

危害因素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载体性L程度E果C级别

机械低风

1转动的槽筒无防护罩槽筒加装防护罩363

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