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_第1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_第2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_第3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_第4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修订)

(草案)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以眼压升高、眼胀、视野逐渐缩小、视力下降,伴有典型视

盘凹陷和视神经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本病根据不同发病阶段和程度,可归属于中医“青风内障”等范畴。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双眼患病,发病隐匿,进展较为缓慢。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视物模糊、虹视、眼眶疼

痛、眉弓疼痛、眼红眼胀等病史。

3.1.2临床症状

早期多无任何不适症状。病变进展时,可有轻度眼胀、视物疲劳、头痛等,休息及睡

眠后缓解。晚期双眼视野严重受损,视力下降,或有眼胀头痛等,最终视力完全丧失。

3.1.3局部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晚期角膜上皮可轻微水肿,瞳孔稍开大,对光反应迟钝。

眼底:视盘颜色苍白,凹陷大而深,视网膜血管移向鼻侧。

3.1.4其他检查

眼压:眼压波动幅度大,多数眼压在22~40mmHg之间,眼压日曲线检查日差大于

8mmHg者或双眼眼压差大于5mmHg时为病理性。建议压平眼压计测眼压。

前房角镜:高眼压下前房角开放。

视野:早期表现有孤立的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状暗点(不超过水平子午线)或与生

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暗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环形暗点、鼻侧视野缺损及向心性视野缺

损,晚期为典型的管状视野或只有颞侧岛状视野。

视觉电生理检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典型改变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

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限

性变薄。

中央角膜厚度:中央角膜厚度测量以排除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

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前房角形态及宽窄,多表现为房角开放。

3.2鉴别诊断

3.2.1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多见于青年或中年患者,角膜上皮有轻度水肿,后壁有大小不等的羊脂样沉着物,眼

压中度升高,但易复发。

3.2.2高眼压症

临床特点为无症状性持续性眼压升高,一般大于22mmHg,房角镜检查见前房角结构正

常,视乳头及神经纤维层正常,无视功能(视力、视野等)损害。

3.2.3视神经周围脉络膜萎缩环

视野缺损保持稳定或与眼压无关的进展,视乳头很少出现杯状凹陷,检查时常发现脉

络膜萎缩环。

3.2.4生理性大视杯

本病视盘C/D(杯/盘)大,上方或下方盘沿宽度比颞侧或鼻侧宽,无盘沿切迹,无视

野缺损,眼压正常。

4辨证

4.1肝郁气滞证

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眼压升高,视野缩小,性情急躁或抑郁,

胸胁胀满,心烦易怒,舌红苔薄,脉弦。

4.2血瘀水停证

视物不清,头疼眼胀,眼压升高,白睛脉络紫红扩张,舌质紫暗或舌体有瘀斑,脉弦。

4.3痰湿上泛证

眼压升高,头晕目胀,胸闷恶心,纳差,舌淡或红,苔腻,脉滑或滑数。

4.4肝肾阴虚证

病久瞳神渐散,视物不清,视物缩窄,目珠胀硬,视盘苍白,可伴有失眠健忘,腰膝

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5治疗

5.1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初中期,以行气疏肝、活血利水、化痰利湿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治宜

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利水为法。注意本病不仅在某个阶段可以表现为血瘀水停证,而且在

疾病的整个过程中,也都兼有血瘀水停的病机,治疗时应加用活血利水药。

5.2分证论治

5.2.1肝郁气滞证

治法:行气疏肝。

主方:丹栀逍遥散[1,2](《内科摘要》)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丹皮、栀子、夏枯草、丹参、红花。

5.2.2血瘀水停证(专家共识)[3-15]

治法:活血利水。(专家共识)

选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专家共识)

常用药:桃仁、红花、生地、当归、丹参、川芎、赤芍、车前子、泽泻、茯苓、猪苓、

白术、桂枝、柴胡。

5.2.3痰湿上泛证

治法:利湿化痰,和胃降逆。

主方: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专家共识)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夏枯草、蔓荆子。

5.2.4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

主方: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2,16]。(推荐强度:强推荐)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枸杞、菊花、丹参、郁金。

5.3中成药

银杏叶片(胶囊)[17-22]用法用量:1~2粒/次日三次(推荐强度:强推荐)、益脉康

片(灯盏细辛片)[23-27]用法用量:2片/次日三次(推荐强度:强推荐),用于血瘀水停证。

五苓胶囊用法用量:3粒/次日二次(专家共识)、参苓白术丸用法用量:6克/次日

三次(专家共识),用于痰湿上泛证。

杞菊地黄丸[2,16](水蜜丸)用法用量:6克/次日二次(推荐强度:强推荐)、明目地

黄丸(水蜜丸)[28,29]用法用量:6克/次日二次(推荐强度:强推荐)、复明片[30,31]用法

用量:5片/次日三次(推荐强度:强推荐),用于肝肾阴虚证。

5.4针灸疗法(专家共识)

在眼压控制和稳定在目标眼压的基础上,可辅助针刺治疗;尤其是已有明确视功能损

伤的病例,配合针刺治疗有助于保持和改善视力,扩大视野。

主穴:睛明、承泣、鱼腰、风池;配穴:太阳、百会、四白、合谷;

主穴:上睛明、球后、瞳子髎、完骨;配穴:太阳、外关、肝俞、肾俞;

主穴:下睛明、四白、丝竹空、天柱;配穴:太阳、臂臑、足三里、三阴交。

以上各组交替轮流应用,或根据辨证选用配穴,每日1次。

6预防调护

6.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加重病情。

6.2劳逸结合,避免过度使用目力、熬夜及过度疲劳。

参考文献

[1]胡瑛,张丽霞,宿蕾艳等.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

科杂志,2012,22(5):340-342.(证据级别:中)

[2]黄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06:

44-45.(证据级别:中)

[3]彭清华,李建超.青光安治疗抗青光眼术后患者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

02:36-39.(证据级别:高)

[4]陈迎春.青光安颗粒剂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的视功能影响[J].中医药导报,2007,

04:44-45+47.(证据级别:中)

[5]李明飞,张殷建,陆萍,阮雯洁.疏肝活血利水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J].上海

中医药杂志,2006,12:50-51.(证据级别:中)

[6]王聪,张惠成,徐永宁,董映,胡勇平,项燕.疏肝滋肾利水方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

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保护的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0:2349-2352.(证据

级别:中)

[7]张旭,邹红,缪晚虹.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2,03:58-60.(证据级别:中)

[8]姚小萍,刘军,张敬先.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

科杂志,2003,02:24-26.(证据级别:中)

[9]邵鸿展.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神经保护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

医药大学,2008.(证据级别:中)

[10]彭清华,曾自明,李伟力.活血利水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31例[J].辽宁中医杂志,

1995,04:167-168.(证据级别:中)

[11]丁慧,刘吉年.活血利湿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42例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1994,

S2:59.(证据级别:中)

[12]彭清华,张敬先,刘军.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野影响的临床观察[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

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眼科分会:2003:1.(证据级别:中)

[13]彭清华,罗萍,李传课,袁劲松,李波,郭友林.青光安颗粒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作

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7,03:24-27.(证据级别:中)

[14]刘耀辉.疏通散煎剂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J].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8,03:31-32.

(证据级别:中)

[15]罗国新.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12,02:54+57.(证据级别:中)

[16]李淑琳,姜春晓.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术后2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

12:13-15.(证据级别:中)

[17]蔡东梅.银杏叶胶囊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保护作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

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证据级别:高)

[18]邓永红.银杏叶胶囊对眼压控制青光眼患者视野平均缺损指数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

医药大学.2012.(证据级别:高)

[19]翁孟诗,高慕洁,江波.银杏叶提取物对抗青光眼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J].河北

医学,2006,07:629-631.(证据级别:中)

[20]宋愈,孙志敏,高勇.银杏叶片对慢性青光眼术后血流动力学影响[J].眼外伤职业眼病

杂志.附眼科手术,2005,04:264-265.(证据级别:高)

[21]林东晓,张海滨,陈钢锋.银杏叶制剂对眼压已控制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

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01:18-20.(证据级别:中)

[22]杨珂,杜宁静.滤过性手术后早期联合应用中药制剂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临床眼科杂志,2011,05:393-395.(证据级别:中)

[23]李淑敏,姜冬,黄孝宇.益脉康治疗视野缺损的疗效[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03:

215+220.(证据级别:中)

[24]奉红波.益脉康片对眼压控制青光眼患者视野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J].眼科新进

展,2014,04:382-384.(证据级别:中)

[25]叶长华,蒋幼芹.灯盏细辛对青光眼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眼科研究,2003,03:

307-311.(证据级别:中)

[26]王宁利,孙兴怀,李静贞,王竫华,陈晓明,林丁,吕建华,钟一声,张纯,郭文毅.灯

盏细辛治疗青光眼多中心临床研究(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4,04:587-592.(证据级

别:高)

[27]刘东敬,陈晓明,栾春生,黎静.灯盏细辛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J].中

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04:260-262.(证据级别:中)

[28]唐由之,肖国士.中医眼科全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9]李淑琳,姜春晓.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术后2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12:13-15.(证据级别:中)

[30]李蓓,郑燕林,刘文舟等.中药复明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疗效研究

[J].国际眼科杂志,2007,7(1):269-271.(证据级别:中)

[31]费凤荣.复明片联合卡替洛尔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05(3):150-151.(证据级别:中)

[32]GRADEWorkingGroup.Gradingqualityofevidenceandstrengthofrecommendations.BMJ,

2004,328(7454):1490-1497.

说明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

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

指导组和眼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1.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1.1文献来源: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

1.1.1电子数据库:中文文献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新平台(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医古籍数据库;英文

文献数据库主要来源于PubMed、Cochrane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MEDLINE(R)1996to

PresentwithDailyUpdate等共8个数据库。

1.1.2中医古代医籍文献如下:如《太平圣惠方·治眼内障诸方》、《圣济总录·将变内障眼》、

《普济方·将变内障眼》、《奇效良方·眼目通用方》、《秘传眼科龙木论·青风内障》、《明

目至宝·受疾之因》、《明目至宝·轩辕黄帝说眼病目科》、《医学纲目·肝胆部目疾门》、《审

视瑶函·内障》、《张氏医通·内障》、《张氏医通·青盲》等。

1.1.3专著:如《中医眼科全书》、《今日中医眼科》等。

1.1.4教科书:如《中医眼科学》、《眼科学》等。

1.1.5标准:如《中医眼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

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

1.2检索的方法及过程

1.2.1确定检索式

1.2.1.1中文文献,以CNKI为例,开角型青光眼的检索式表达如下:

#1主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者主题=开角型青光眼或者主题=单纯性青光眼或者主

题=青风内障或者主题=青盲或者主题=青光眼(精确匹配)

#2主题=中药或者主题=中医或者主题=方药或者主题=草药或者主题=中西医或者主题

=中成药或者主题=传统医学或者主题=结合医学或者主题=替代疗法或者主题=补充替代医

学或者主题=针灸或者主题=针刺(精确匹配)

#3全文=随机不包含(题名=动物或者题名=鼠或者题名=犬或者题名=兔)(精确匹配)

#4#1并且#2并且#3

1.2.1.2英文文献,以PubMed为例,开角型青光眼的检索式表达如下:

#1(Glaucoma,Open-Angle[mh])OR(Glaucoma,Compensated)OR(Compensated

Glaucoma)OR(CompensatedGlaucomas)OR(Glaucomas,Compensated)OR(Glaucoma,

Compensative)OR(CompensativeGlaucoma)OR(CompensativeGlaucomas)OR(Glaucomas,

Compensative)OR(Glaucoma,Pigmentary)OR(Glaucomas,Pigmentary)OR(Pigmentary

Glaucoma)OR(PigmentaryGlaucomas)OR(Glaucoma,Simple)OR(Glaucomas,Simple)OR

(SimpleGlaucoma)OR(SimpleGlaucomas)OR(Open-AngleGlaucoma)OR(Glaucomas,

Open-Angle)OR(Open-AngleGlaucomas)OR(GlaucomaSimplex)

#2(Medicine,ChineseTraditional[mh])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R

(ChineseMedicine,Traditional)OR(ZhongYiXue)OR(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OR

(TraditionalMedicine,Chinese)

#3acupuncture[mh]

#4(acupuncturetherapy[mh])OR(therapy,acupuncture)

#5#2OR#3OR#4

#6#1AND#5

#7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pt]

#8controlledclinicaltrial[pt]

#9randomized[tiab]

#10placebo[tiab]

#11drugtherapy[sh]

#12randomly[tiab]

#13trial[tiab]

#14groups[tiab]

#15#7OR#8OR#9OR#10OR#11OR#12OR#13OR#14

#16animals[mh]NOThumans[mh]

#17#15NOT#16

#15#6AND#17

根据上述检索表达式分别在CNKI、CBM、万方、维普及中医古籍数据库及Pubmed等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1.2.2确定文献检索时间

开始日期为数据库创建日期,截止日期2015年6月30日。

1.2.3检索结果

在检索完上述数据库后,我们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70篇,(均为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的

数量为0)。中文文献包括万方数据库138篇、维普数据库91篇、CNKI300篇、CBM52篇、

手工检索89篇。初筛排除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288篇、重复255篇,阅读全文共排除

文献91篇,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文献36篇。

检索和筛选文献的流程图

2.文献评价

证据质量评价标准---GRADE标准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强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

不大相同的可能性;

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3.证据推荐等级及推荐意见制定时的考虑因素

3.1按照GRADE推荐分级标准进行分级[32]:

强推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干预措施明显利大于弊,证据质量级别为高或中,且医疗

费用较低,干预措施容易实施及操作,药物副作用较小,危险性低。

弱推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干预措施利大于弊;同时是以下情形之一的,均为弱推荐:

a医疗费用较高;b干预措施不是在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够实现;c证据质量级别为低,但获

得专家共识。以上情况,均为弱推荐。

强不推荐:干预措施明显弊大于利,证据质量级别为高或中,且未获得专家共识;

弱不推荐:干预措施利弊不明确,证据质量级别为低或极低,且未获得专家共识。

3.2专家共识的说明

专家共识:如果是史料记载的疗法和临床经验,如果尚未找到明确现代文献支持,通过

专家讨论,则在证据质量后面标记为专家共识,不作推荐说明。

3.2.1共识专家的筛选:

3.2.1.1对于眼科疾病均具有10年以上的中医临床诊疗经验;

3.2.1.2对于制定眼科临床指南积极性高,参与度高;

3.2.1.3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或高年资主治医师。

3.2.2共识专家意见的形成

专家共识过程中,专家意见分为: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

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如果①+②的人数>2/3,或①+②+③>85%,

认为取得专家共识,则作为条款通过。

4.指南工作组

4.1主要起草人

姓名学位职称单位,职务承担工作

北京中医医

杨迎新博士副主任医师负责人,组织申报、实施、总结。

院眼科

北京中医医

马秋艳学士主治医师参与文献研究、起草、修改,起草编制说明。

院眼科

4.2参加起草人

姓名学位职称单位主要负责工作

金明女硕士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指南的理论指导

杨光男硕士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铭连男学士主任医师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丽霞女硕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指南的制定

邱礼新男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指南的制定

接传红女博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指南的制定

吴烈男学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指南的制定

周剑男硕士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指南的制定

田月娥女学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许家骏男学士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指南的制定

付彦江女学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李凤荣女硕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李强男硕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马朝廷男硕士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丹丹女硕士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楠女硕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杨玥女学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在读

李钠男技术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参与文献检索

大专

何宇鹏男硕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参与文献检索

武燕女硕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参与文献检索

4.3循证医学专家

姓名学位职称单位,职务承担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主要负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制修订项目的

陈薇博士副研究员

循证医学中心方法学指导。

5.起草和评审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开角型青光眼(修订)》在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文献研

究总结后,按照德尔菲法,筛选专家,起草问卷,先后进行了四轮专家问卷调查,分别对答

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形成了指南草稿。

草稿完成后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工作组成员认真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形成了指南初稿。

撰写初稿形成推荐建议时考虑了推荐的治疗、预防方案对健康的益处、副作用以及危险。

工作组将指南初稿向行业内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集中整理、讨论

确定是否采纳并提出理由,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评价稿。

指南评价稿再向眼科专家指导组组织4人组成的评估小组(项目工作组以外成员),包

括临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对指南初稿、编制说明等材料进行评价,4位专家对指南

总体打分为6~7分,表示愿意推荐,提出所属学科专家评估小组评价意见;同时选取不同

地域10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指南一致性评价,完成了200

例指南一致性评价,中医疾病诊断100%、中医疾病诊断依据99%、西医疾病诊断100%、

西医疾病诊断依据100%、证候分类98%、证候诊断依据98%、治则97%、方药95%、主要

药物组成与用法93%、中成药与用法92%、其他治法与治疗方案100%;一致率均在90%以

上。说明评价稿与目前中医临床对于开角型青光眼的认识与处理一致性高,符合临床实践。

6.本指南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通过医保政策、临

床经验、随访调研等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观点和选择意愿,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7.本指南通过审评后,将通过发布会、指南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学术会议、

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在行业推广应用。

8.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由本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

新。

9.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建

议的形成。

10.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修订)

编号:SATCM—2015—BZ〔009〕

编制说明

立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项目工作组:杨迎新、金明、马秋艳、杨光、张铭连、张丽霞、邱礼

新、接传红、吴烈、周剑、田月娥、许家骏、付彦江、杨玥、李凤荣、

李强、马朝廷、张丹丹、张楠、李钠、何宇鹏、武燕

二〇一六年六月

1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修订)

编制说明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修订)》项目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立项,北京中医医院承担。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关于印发

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华中医药学

会组织成立了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经个人报名、眼科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

2015年2月底成立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修订)项目工作组。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

开展了文献研究、四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方法学质量

评价、临床一致性评价)等工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临

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完成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

型青光眼(修订)》的草案,包括:名称、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

调护,以及参考文献和说明等部分。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上开展为期

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形成送审稿。现就《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

性开角型青光眼(修订)》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完成、协作单位

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关于印发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立

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项目制修订工作,其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眼科项目11

项,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修订)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北京中医医院,项目负责人杨迎

新。

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并总体指导、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中华中医药学会

组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眼科专家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督

导。

2

北京中医医院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单位有:中日友好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仁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

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等。

(二)主要工作过程

2015年2月底在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组建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

眼(修订)项目工作组。随即开展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工作。2015年7月在北京会

议中心召开了指南第一次会议,对于各项目组的进度及实施情况,请专家指导组进行指导;

2015年9月于长沙召开了指南第二次会议,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修订;2015年10月底,指南

初稿形成;2015年11月-12月完成指南临床一致性评价;2015年12月底,于北京和平里酒

店召开第三次会议,对指南内容进行再次审议,形成指南初步草案;2016年5月提交眼科

专家指导组进行审核,初步审核通过;2016年6月请中医眼科临床专家2位及方法学专家2

位共4位专家进行指南方法学的质量评价(AGREEⅡ工具)。2016年7月,项目工作组认

真讨论了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反馈的意见,并于济南召开专家论证会,对

评价稿又作了全面的整理、修改,2016年7月形成了指南草案,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送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网上发布,全国征求意见后再次修改,形成送审稿。

3

本次指南修订的编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文献研究

分析资料,撰写文献研究总结课题组研讨,形成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课题组汇总分析讨论专家意见,形成第

根据专家共识意见的形成方法

二轮问卷

根据第二轮问卷结果,在组内专家

开展第三轮专家调查问卷,问卷结课题组汇总分析讨论专家意见,形成指

束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第四南修订草稿

轮专家调查问卷(30人)

第三轮专家

再次修改,形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指

召开专家论证会,征求修改意见

南修订初稿征求意见稿

认真讨论反馈意见,修改指南初稿形成

全国行业专家征求意见

评价稿征求意见稿

经指导组审核后,开展临床评价

认真讨论临床评价意见,修改完善形成

(方法学质量评价、临床一致性

指南草案

评价)

专家指导组集体审核后,报中华

根据网上征集意见,对指南草案再作整

中医药学会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理、修改,形成送审稿上报

4

(三)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本指南的起草人员根据参与情况,分为主要起草人、参加起草人和咨询认证专家,各人

的具体信息及所做工作见下表。

1.主要起草人

姓名学位职称单位,职务承担工作

副主任北京中医医《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杨迎新博士

医师院眼科(修订)》负责人,组织申报、实施、总结。

参与文献研究,参加《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

主治医北京中医医

马秋艳学士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修订)》起草、修改,起草

师院眼科

编制说明。

5

2.参加起草人

姓名性别学位职称单位主要负责工作

金明女硕士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指南理论指导

杨光男硕士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铭连男学士主任医师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丽霞女硕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指南的制定

邱礼新男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指南的制定

接传红女博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指南的制定

吴烈男学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指南的制定

周剑男硕士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指南的制定

田月娥女学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许家骏男学士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指南的制定

付彦江女学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李凤荣女硕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李强男硕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马朝廷男硕士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丹丹女硕士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张楠女硕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杨玥女学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指南的制定

在读

李钠男技术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参与文献检索

大专

何宇鹏男硕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参与文献检索

武燕女硕士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参与文献检索

3.咨询认证专家(以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毕宏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向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邓

辉(中日友好医院)、段俊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付彦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中医医院)、高健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金明(中日友好医院)、接传红(中国中医

科学院眼科医院)、姜建丽(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亢泽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

医院)、李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传课(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

李凤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李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马朝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彭清华(湖南中

医药大学)、邱礼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孙占昆(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田月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韦企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吴烈(中

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星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许家骏(北京中医

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喻京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张彬(河北省人民医院)、张隽(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张铭连(河

北省邢台眼科医院)、张明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丽霞(中国中医科学院眼

科医院)、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湘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周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庄曾渊(中国中

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曾明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自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4.循证医学专家

陈薇女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二、指南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指南编制原则

本指南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按照“能够为中医行业内实际应用,

能被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与国际诊疗指南接轨”的要求,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标

准化研究团队研究形成的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技术方法开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指南(修订)的研究。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编制本指南的前提,也是保障指南质量的基础。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

循科学性原则。

本团队广泛调查了国际形成循证指南证据的方法,提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献研究

法”、“专家问卷调查法”、“专家会议法”三法合一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诊疗指南的科学性。

团队制定了中医循证指南研制的“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文

献评价和证据等级的确定”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文献检索”按国际通行要求方法进行,

7

要求查找古今中外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献;“文献综述”提出了保证指南研制质

量的工作要求,对其中的临床文献根据GRADE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推荐

分级。如果是史料记载的疗法和临床经验,如果尚未找到明确现代文献支持,通过专家讨论,

则在证据质量后面标记为专家共识,不作推荐说明。

专家问卷调查依据“共识专家意见的形成办法”,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

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调查专家遴选办法、各轮问卷的形成方法、答卷数据处理的统计分析方

法,使之成为有效凝聚专家共识的方法。

按照团队提出的“专家会议法”要求,邀请了以中医眼科学专家为主,相关中医与中西

医结合学科专家、指南研究方法学与中医文献学专家、管理学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论证组召开

专家论证会,就项目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形成的指南草稿,特别是其中存有

争议、有待讨论、商榷的内容,请专家们给出较客观的和专业化的意见,形成本指南初稿。

2.实用性

本指南研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眼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医疗行为,给临床医

生推荐可以实际应用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医辨证和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即本指南

要求适用于中医眼科临床,使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易于实际操作,能在中医诊治原

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医疗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在指南研制过程中,不仅查找了相关的中医古籍论述、现代大量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

床报道、国内外诊疗文献、学术著作与教材等,将文献检索后的结果与专家意见进行结合,

开展调查问卷,调查了分布于全国各地区以中医眼科临床医师为主的专家,集中他们的意见,

再经过专家论证和行业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将形成的评价稿邀请10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

床评价,共完成了200例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一致性评价,所有主要评价项目的一致性均达

到92%以上。使本指南从研制过程到结果保证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规范性

本指南在研制过程中,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眼科专家指导组的要求,主要遵照

《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

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以及已经颁布的各项相关标准、指南实施。所采用的技术方

法,包括文献检索和文献评价方法、专家问卷调查方法、循证证据形成方法、专家论证会方

法、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方法、临床一致性评价方法等,均按照国际比较公认,以及本团队

长期研究形成、为《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8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所采纳的方法进行。保证了本指南的研制方

法,包括技术方法及形成的指南规格体例、名词术语、诊疗措施、语言文字等的规范性要求。

(二)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论据

1.指南的主要内容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开角型青光眼(修订)》共有6个组成部分:范围、术语和定

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1.1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需与开角型青光眼鉴别的病种

1.4辨证

1.5治疗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中成药

——针灸疗法

1.6预防和调护

2.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

2.1文献的收集和筛选

2.1.1证据的检索策略

2.1.1.1文献来源: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

2.1.1.2电子数据库:中文文献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新平台(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9

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医古籍数据库;英文

文献数据库主要来源于PubMed、Cochrane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MEDLINE(R)1996to

PresentwithDailyUpdate等共8个数据库。

2.1.1.3中医古代医籍文献如下:如《太平圣惠方·治眼内障诸方》、《圣济总录·将变内障眼》、

《普济方·将变内障眼》、《奇效良方·眼目通用方》、《秘传眼科龙木论·青风内障》、《明

目至宝·受疾之因》、《明目至宝·轩辕黄帝说眼病目科》、《医学纲目·肝胆部目疾门》、《审

视瑶函·内障》、《张氏医通·内障》、《张氏医通·青盲》等。

2.1.1.4专著:如《中医眼科全书》、《今日中医眼科》等。

2.1.1.5教科书:如《中医眼科学》、《眼科学》等。

2.1.1.6标准:如《中医眼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

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

2.1.2检索的方法及过程

2.1.2.1确定检索式

I中文文献,以CNKI为例,开角型青光眼的检索式表达如下:

#1主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者主题=开角型青光眼或者主题=单纯性青光眼或者主

题=青风内障或者主题=青盲或者主题=青光眼(精确匹配)

#2主题=中药或者主题=中医或者主题=方药或者主题=草药或者主题=中西医或者主题

=中成药或者主题=传统医学或者主题=结合医学或者主题=替代疗法或者主题=补充替代医

学或者主题=针灸或者主题=针刺(精确匹配)

#3全文=随机不包含(题名=动物或者题名=鼠或者题名=犬或者题名=兔)(精确匹配)

#4#1并且#2并且#3

II英文文献,以PubMed为例,开角型青光眼的检索式表达如下::

#1(Glaucoma,Open-Angle[mh])OR(Glaucoma,Compensated)OR(Compensated

Glaucoma)OR(CompensatedGlaucomas)OR(Glaucomas,Compensated)OR(Glaucoma,

Compensative)OR(CompensativeGlaucoma)OR(CompensativeGlaucomas)OR(Glaucomas,

Compensative)OR(Glaucoma,Pigmentary)OR(Glaucomas,Pigmentary)OR(Pigmentary

Glaucoma)OR(PigmentaryGlaucomas)OR(Glaucoma,Simple)OR(Glaucomas,Simple)OR

(SimpleGlaucoma)OR(SimpleGlaucomas)OR(Open-AngleGlaucoma)OR(Glaucomas,

Open-Angle)OR(Open-AngleGlaucomas)OR(GlaucomaSimplex)

10

#2(Medicine,ChineseTraditional[mh])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R

(ChineseMedicine,Traditional)OR(ZhongYiXue)OR(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OR

(TraditionalMedicine,Chinese)

#3acupuncture[mh]

#4(acupuncturetherapy[mh])OR(therapy,acupuncture)

#5#2OR#3OR#4

#6#1AND#5

#7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pt]

#8controlledclinicaltrial[pt]

#9randomized[tiab]

#10placebo[tiab]

#11drugtherapy[sh]

#12randomly[tiab]

#13trial[tiab]

#14groups[tiab]

#15#7OR#8OR#9OR#10OR#11OR#12OR#13OR#14

#16animals[mh]NOThumans[mh]

#17#15NOT#16

#15#6AND#17

根据上述检索表达式分别在CNKI、CBM、万方、维普及中医古籍数据库及Pubmed等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2.1.2.2确定文献检索时间

开始日期为数据库创建日期,截止日期2015年6月30日。

2.1.2.3检索结果

在检索完上述数据库后,我们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70篇,(均为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的

数量为0)。中文文献包括万方数据库138篇、维普数据库91篇、CNKI300篇、CBM52篇、

手工检索89篇。初筛排除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288篇、重复255篇,阅读全文共排除

文献91篇,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文献36篇。

11

检索和筛选文献的流程图

2.2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文献纳入标准

2.2.1.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论是否使用盲法。

2.2.1.2观察对象:明确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病例。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青光眼协作组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标准拟定,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前房角开放。②青光眼性视野改

变;③眼压>21mmHg(2.79KPa);④青光眼性视乳头损害和(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HRT/OCT检查确诊)。以上4项中1、2项必备,3、4中须具备1项。

2.2.1.3干预措施:各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针剂、中成药、中药汤剂、针灸,或中西医

结合疗法(主要指干预措施为中药联合西药的治疗,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所用西药应一致)。

2.2.1.4对照药物:西药、安慰剂或其他对症治疗的药物。

2.2.1.5结局指标:以眼压、视野、视盘RNFL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作为主要疗效

判定指标。视功能作为次要疗效判定指标。

12

2.2.1.6安全性:包括理化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和不良事件。

2.2.2文献排除标准

2.2.2.1试验方案为中医治疗方法与西药联合应用,且试验方案与对照方案中所用西药不一致

的文献。

2.2.2.2若作者和内容基本相同的论文,同时出现在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则排除会议论文。

2.2.2.3若作者和内容基本相同的论文,同时出现在2篇或2篇以上论文中,则排除发表时间

偏后的文献。

2.2.3文献的评价和分级

I证据质量评价标准---GRADE标准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强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不

大相同的可能性;

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II证据推荐等级及推荐意见制定时的考虑因素

按照GRADE推荐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强推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干预措施明显利大于弊,证据质量级别为高或中,且医疗

费用较低,干预措施容易实施及操作,药物副作用较小,危险性低。

弱推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干预措施利大于弊;同时是以下情形之一的,均为弱推荐:

a医疗费用较高;b干预措施不是在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够实现;c证据质量级别为低,但获

得专家共识。以上情况,均为弱推荐。

强不推荐:干预措施明显弊大于利,证据质量级别为高或中,且未获得专家共识;

弱不推荐:干预措施利弊不明确,证据质量级别为低或极低,且未获得专家共识。

III专家共识的说明

专家共识:如果是史料记载的疗法和临床经验,如果尚未找到明确现代文献支持,通过

专家讨论,则在证据质量后面标记为专家共识,不作推荐说明。

2.3文献研究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选取质量较高、

技术先进、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临床文献资料作为循证证据的主要来源,撰写文献研究总

结,文献研究结果如下:

13

2.3.1病名更正

共搜索查询到相关古代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