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条例_第1页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_第2页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_第3页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_第4页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一、总则1.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合同旨在明确双方在知识产权相关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证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合法转让等。本条例适用于双方在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许可、转让以及保护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活动。1.2定义与解释本合同中,“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依法受保护的智力成果。“创造”指独立或合作开发、创作等产生知识产权的行为。“使用”涵盖对知识产权的各种利用方式,如生产、销售、宣传等基于知识产权的商业活动。二、知识产权的类型与归属2.1知识产权类型概述双方确认,知识产权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是对新的技术方案、产品形状构造或外观设计的独占性权利。(2)商标: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3)著作权:涵盖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如文字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计算机软件等。(4)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2.2知识产权归属原则(1)独立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创造者所有。若一方独立进行研发、创作等活动并产生知识产权,则该知识产权归属于该方。(2)合作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属由双方协商确定。若无明确约定,按照双方对知识产权创造的贡献程度进行划分,或共同共有。(3)委托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属,在委托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若未约定,归受托人所有,但委托人享有在委托目的范围内的使用权。2.3特殊情形下的归属界定(1)在职务创作的情况下,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属于雇主,但员工享有署名权等法定权利。(2)在利用第三方资源创造知识产权时,若第三方资源具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定且与本合同双方的创造行为相关,应按照第三方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归属。三、知识产权的申请与登记3.1申请程序与要求(1)专利申请:申请方应按照国家专利局的要求,准备充分的技术资料,包括发明内容、附图(如有)、权利要求书等。申请过程中应遵守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及时缴纳申请费用,并配合专利局的审查工作,如答复审查意见等。(2)商标申请:申请人需提供商标图样、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类别等资料,遵循商标法关于显著性、不得与在先权利冲突等规定。向商标局提交申请后,按照商标局的要求进行补正等程序,保证商标申请顺利进行。(3)著作权登记:自愿登记原则下,申请人应提供作品的样本、创作说明等材料,向版权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对符合要求的作品予以登记,登记证书可作为权利的初步证明。3.2登记机关与登记效力(1)专利登记机关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登记后授予的专利证书具有法定的独占性权利证明效力,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实施该专利技术。(2)商标登记机关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商标注册证是商标权人享有商标专用权的法定凭证,在核定的商品或服务范围内受法律保护。(3)著作权登记机关为国家版权局及各地的版权登记机构,虽然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但登记后的著作权证书可在著作权纠纷中作为重要的证据,增强权利人的举证能力。3.3申请与登记的费用承担双方约定,在知识产权的申请与登记过程中,由创造知识产权的一方先行承担费用。若该知识产权属于双方共有或按约定共同申请的情况,费用由双方按照约定比例分担。在知识产权成功申请或登记后,可将相关费用纳入知识产权的成本核算,并在后续的许可使用、转让等收益中进行合理分摊。四、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4.1许可使用的类型(1)独占许可:被许可方在约定的地域和期限内,对许可的知识产权享有独占性的使用权,许可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在该地域和期限内使用该知识产权。(2)排他许可:被许可方在约定的地域和期限内,享有排除除许可方之外的任何第三方使用该知识产权的权利,但许可方自己仍可使用。(3)普通许可:被许可方在约定的地域和期限内,有权使用许可的知识产权,但许可方可以同时许可多个第三方使用。4.2许可使用合同的基本要素(1)许可的知识产权范围:明确许可使用的是何种知识产权,包括具体的专利号、商标注册号、著作权作品名称等。(2)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如某个国家、地区或者特定的行政区域等。(3)许可使用的期限: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应明确规定,以保证双方对许可使用的时间有清晰的预期。(4)许可使用的方式:例如生产、销售、宣传推广等具体的使用方式。(5)许可费用及支付方式:双方应协商确定许可费用的金额或计算方式,如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固定金额等,以及支付的时间、周期和支付方式(如银行转账、支票等)。(6)质量监督条款:许可方有权对被许可方使用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被许可方应按照许可方的要求保持一定的质量标准,以维护知识产权的声誉。4.3许可使用的限制与条件(1)被许可方不得将许可的知识产权再许可给第三方,除非得到许可方的书面同意。(2)被许可方应在许可使用的范围内使用知识产权,不得超出约定的地域、期限、方式等范围。(3)被许可方在使用知识产权过程中,应标明知识产权的来源,如商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标注的要求。五、知识产权的转让5.1转让的条件与程序(1)转让方应是合法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具有处分该知识产权的权利。转让方应向受让方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著作权登记证书等,以证明其权利的合法性。(2)转让的知识产权应不存在权属争议、质押、查封等权利受限情况。若存在第三方权利主张或其他权利受限情形,转让方应在转让前解决或向受让方如实披露。(3)双方应签订书面的知识产权转让合同,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转让登记手续。对于专利转让,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办理转让登记;商标转让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办理转让核准手续;著作权转让虽然无需强制登记,但建议办理转让备案手续。5.2转让合同的主要条款(1)转让的知识产权名称、内容、范围:详细列出转让的知识产权具体情况,如专利的技术方案、商标的图样及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著作权作品的具体内容等。(2)转让价格及支付方式:明确转让的价格,可以是固定金额、按照一定的评估价值确定或者双方协商的其他价格确定方式。支付方式包括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等,应明确支付的时间节点。(3)转让方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转让方应保证所转让的知识产权不存在权利瑕疵,如无权属争议、未被侵权等,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受让方的保密义务:在转让过程中,受让方可能会知悉转让方的一些商业秘密或其他未公开的信息,受让方应承担保密义务,保密期限及范围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5)知识产权的交付方式:例如对于专利技术,转让方应向受让方提供技术资料、协助受让方掌握技术等;商标转让应交付商标注册证等相关文件;著作权转让应交付作品的原始资料等。(6)违约责任:双方应约定在转让过程中若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5.3转让后的权利与义务转移(1)自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生效且办理完相关转让登记手续后,受让方成为新的知识产权权利人,享有该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利,包括使用、许可、转让等权利。(2)转让方应将与该知识产权相关的所有权利和义务一并转移给受让方,如与第三方的许可合同(在符合相关约定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侵权行为的追诉权等。六、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6.1内部保护机制(1)人员管理方面,双方应保证其员工、合作伙伴等知晓并遵守本合同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背景调查,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如有必要)等。例如,研发部门的员工在入职时应接受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明确知晓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保密义务等。(2)文档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文档管理制度。对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资料、设计图纸、商标图样、著作权作品等进行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如对于核心技术文档,特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权访问,并且访问记录应予以保存,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进行追溯。(3)内部审计方面,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内部审计工作。检查公司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潜在的侵权风险或知识产权流失情况。例如,审计部门可以检查商标的使用是否符合注册时的规定,专利技术是否得到有效保护,著作权作品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使用等情况。6.2外部监测与预警(1)市场监测:双方应定期对市场进行监测,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以及其使用的知识产权情况。例如,通过市场调查机构、网络搜索工具等方式,监测市场上是否存在侵犯己方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若发觉疑似侵权产品或服务,应及时进行深入调查,收集相关证据。(2)知识产权数据库监测:利用专业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如专利数据库、商标数据库等,监测与己方知识产权相关的申请、注册情况。若发觉有与己方知识产权相似或可能构成侵权的申请或注册,应及时提出异议或采取其他应对措施。例如,在商标数据库中监测到有与己方商标近似且使用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申请时,应在法定异议期内提出商标异议申请。(3)预警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根据监测结果设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当发觉存在潜在的侵权风险时,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启动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轻度预警情况,可以先发送警告函;对于中度预警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并准备证据;对于高度预警情况,应立即启动法律程序进行维权。6.3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1)专利侵权认定:对于专利侵权的认定,主要依据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等。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完全覆盖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或者虽不完全相同但构成等同替换,则构成专利侵权。例如,一项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了产品的特定结构和功能,如果被控侵权产品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或者采用了基本等同的结构实现了相同的功能,就可能构成专利侵权。(2)商标侵权认定:商标侵权的认定主要看是否存在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判断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应从商标的文字、图形、读音、含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同时还要考虑商品或服务的类似程度、消费者的混淆可能性等因素。例如,在饮料类商品上使用与知名饮料品牌极为相似的商标,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就可能构成商标侵权。(3)著作权侵权认定:著作权侵权认定主要看是否存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等行为。判断是否构成侵权,首先要确定被侵权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其次要看被控侵权行为是否涉及对作品的实质性使用。例如,未经授权将他人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并进行拍摄,就构成著作权侵权。七、侵权行为的应对7.1侵权投诉与举报(1)投诉举报渠道:双方应明确侵权投诉与举报的渠道。可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如当地的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等)投诉举报,也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的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同时对于网络侵权行为,还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商(如电商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进行投诉举报,要求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删除侵权、下架侵权产品等。(2)投诉举报材料:在进行侵权投诉举报时,应准备充分的材料。对于专利侵权投诉,应提供专利证书、侵权产品或方法的证据(如产品实物、技术分析报告等)、证明侵权行为存在的证据(如销售记录、广告宣传等);对于商标侵权投诉,应提供商标注册证、侵权商标的使用证据(如商品照片、网页截图等)、证明混淆可能性的证据(如市场调查结果等);对于著作权侵权投诉,应提供著作权登记证书(如有)、被侵权作品的样本、侵权作品的证据(如抄袭对比分析报告等)。(3)投诉举报的处理结果反馈:相关部门或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收到投诉举报后,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举报人。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投诉举报人有权要求进一步解释或采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7.2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1)协商解决: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侵权纠纷。在协商过程中,侵权方应停止侵权行为,双方可以就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后的合作等事宜进行协商。协商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达成的协议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侵权方可以与被侵权方协商购买知识产权许可,以实现合法使用。(2)调解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或其他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机构应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双方应积极配合调解工作,如按时参加调解会议、如实提供证据等。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3)仲裁解决: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可以将侵权纠纷提交给约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具有一裁终局的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执行仲裁裁决。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应按照仲裁机构的要求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等。(4)诉讼解决:若协商、调解不成且未约定仲裁条款,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自己的损失情况等;被告可以进行答辩、提出反诉等。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决。7.3损害赔偿与法律责任(1)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对于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有多种计算方式。可以按照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计算,包括直接损失(如减少的销售额、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等)和间接损失(如商业机会的丧失等);也可以按照侵权人的侵权获利计算,如果侵权人的侵权获利易于确定的话;还可以按照法定赔偿额计算,在被侵权人的损失和侵权人的获利都难以确定时,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等因素,在法定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2)法律责任的承担:侵权人除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外,还可能承担其他法律责任。例如,对于专利侵权,侵权人可能需要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产品或生产侵权产品的专用模具等;对于商标侵权,侵权人可能需要消除影响,如发布消除影响的声明等;对于著作权侵权,侵权人可能需要赔礼道歉等。如果侵权行为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如侵犯著作权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等。八、保密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