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课百日维新1.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见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懦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边疆危机解析:维新思想形成体系是在甲午中日斗争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列强进行商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皇帝懦弱表示不满,故C项错误;材料“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表明康有为关注危机日深的边疆,故D项正确。答案:D2.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很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这体现了()A.中国起先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资产阶级起先参政议政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解析:中国起先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在维新变法期间,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起先参政议政,故B项错误;清政府颁布了很多章程,这说明西方宪政在中国起先试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统治基础的加强,故D项错误。答案:C3.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缘由是()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C.维新派的影响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解析:统治面临全面危机才是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缘由,即光绪帝不想做亡国之君才进行变法,B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光绪帝支持变法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维新派的影响只是外部缘由,C项不符合题意,解除;民族危机的加深也是外部缘由,D项不符合题意,解除。答案:B4.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对西方的议会制颇为赞许,但在百日维新中并没有开国会、定宪法。这是因为他们()A.不敢彻底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见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立宪D.对封建势力做出了肯定的妥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维新变法前期的理论宣扬方面维新派主动宣扬开国会、定宪法、行民权,但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放弃了这一主见,其缘由在于他们希望在并无实权的皇帝的领导下推行变法,故向封建势力作了妥协,D项正确。答案:D5.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燃眉之急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急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康梁维新派大力宣扬变法思想,主动创办学会、学堂、报馆,推动变法活动,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族危机燃眉之急的情势下仓促上阵”“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急之状”得知,戊戌变法是在中国面临严峻民族危机的状况下,迫不得已急促改革的,故B项正确;由材料“取法泰西,实行改革”“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通过变法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斗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维新派主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是爱国和进步的,故D项错误。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康广仁《致易一书》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化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实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所学学问的实力。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变法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导致大部分官员失去生计;改革科考、废八股,使得近万学子与维新派势不两立;结合所学学问还可知,既然要变政,就需培育和选拔变政人才,依据上述分析总结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获得与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同时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所学学问的实力。依据材料二“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化等各个方面”可知,变法内容贪大求全;依据材料二“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实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变法中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第(2)问其次小问属于历史相识类试题,结合变法的意义、失败缘由和教训来思索。答案:(1)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兴办学堂,培育人才;举荐新政人才。(2)失误: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等。(答出三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动;改革要讲究策略,尽量削减对立面;等。(言之成理即可)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皇上若确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肯定舆论。设上书所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同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订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1)依据材料一,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2)材料二说明白什么问题?(3)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戊戌变法的特点有哪些?解析:第(1)问干脆从材料中“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重订章程”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