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2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2、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有关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B.苔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寒冷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D.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3、某地在多年前发生森林火灾。近日某科研小组调查发现,该地现已人工栽种了红松幼苗,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大B.火灾过后的森林土壤内分解者分解活动增强C.人工栽种了红松幼苗大大加速了群落演替的速度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4、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森林生态系统C.若一段时间内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狼获得的能量可以是m×c/a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5、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A.吸收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6、北方针叶林的两栖类栖息在草本层中,苇莺主要在灌木层活动,柳莺则出没在树冠层,这体现了群落的()A.时间结构B.垂直结构C.水平结构D.演替现象7、为减少河水污染物的累积、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乡村,人们采取在河流沿岸建污水处理厂,开辟由多种生物构成的人工湿地景观,建立人工生态浮岛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很快恢复到原状,体现了河流的恢复力稳定性B.此湿地景观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荷花、怪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建立人工生态浮岛时,必须考虑植物是否适应水生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以及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负反馈调节是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8、2022年,在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昆虫新物种——天宝岩肿腿迷甲。同时发现的还有云南常见的费雷肿腿迷甲、江西常见的椰子羊肿腿迷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形态学观察可确定三种昆虫是否存在生殖隔离B.若三种昆虫的DNA存在差异,则说明三种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C.若三种昆虫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则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间接价值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螺狮位于食物链的第三、四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10、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2℃、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11、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下表:。统计项目标记释放总数/头诱捕总数/头回捕标记数/头雄性5746527雌性5746232总数114812759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500头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12、公园湖面上的“小绿岛”是生态浮岛景观,不仅有装点湖面景观的作用,更能改善水质环境。生态浮岛是多种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的人工浮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浮岛植物上有昆虫栖息,植物根际有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浮岛上的植物与水体中藻类植物竞争阳光和水中有机物,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C.该水域群落中各物种由于生态位的不同而到达相对平衡的状态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D.生态浮岛建立数十年后该水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属于次生演替13、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有如图的Ⅰ、Ⅱ、Ⅲ三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曲线Ⅱ和曲线Ⅲ的变化可能是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导致的D.当曲线Ⅲ趋近于0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14、某同学在分析羊食草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能量流动模型,对其科学性的评价正确的是()
A.过程②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而不能被草利用B.过程③中的能量最终都会流向第二营养级生物C.羊遗体、残骸的能量应该属于羊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散失15、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故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CO2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D.图2中的碳在E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16、某水域发生水体污染,富含氮磷等元素,藻类爆发生长,下图是我国科技人员研发的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来净化污水。复合式生态浮床是集风动曝气、植物吸收、滤污除藻及光照补偿等多种水治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水上漂浮部分和水下悬浮部分,既能净化水质,又可营造水上景观。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合式生态浮床的滤材可以有效遮挡阳光,目的是降低藻类光合作用,以抑制藻类生长B.水体富营养化会产生水华,进而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升高C.风动曝气机通过曝气头不断曝气,促进了需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D.生态浮床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调节当地气候,还可以营造水上景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7、生活史对策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如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如图所示,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和灭绝点X,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灭绝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对策生物X点比S点的增长率大B.东亚飞蝗属于r对策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C.r对策生物即使在种群密度较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到稳定平衡点SD.S点为该环境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指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20、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经历了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21、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22、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32分)23、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4、下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将______________;曲线Ⅲ与“J”型曲线相比出现的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a点时干旱,且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则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________。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以下。25、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的集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能够将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1·d-1)。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也证实落叶分解中蚯蚓与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作用。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栋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__________,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继续研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除以上研究外,还可以进行哪些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外来种福寿螺畜牧食量大与繁绒速度快;对树木信息地水植物的现成威胁。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水体治疗。为研究福寿螺对上述两种沉水植物的养养饮食情况,科研人员在株培轮叶黑藻和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寿螺,测得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化如图所示。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污染。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能够得到控制,该治理摘施随顺的生态学基础原理主要有_________,引入的轮叶黑藻、花狐尾藻应该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至少回答出两条)。
(2)福寿螺对藻类群密度的影响属于_________(填写“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数据分析;福寿螺偏好取食_________,福寿螺对两种沉水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
(3)大蒜种植物区中;福寿螺存在于逃逸现象,研究发现大蒜分流的大蒜素可以有效杀灭福寿螺,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福寿螺,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6分)27、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28、图1为巴拿马运河区的Gatun湖食物网示意图。丽鱼是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本地鱼;曾偶然地被带入了巴拿马运河区的Gatun湖,随后生态学家对Gatun湖的生物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调查研究。
(1)Gatun湖的__________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丽鱼既是一种可食用鱼类,又是一个捕食者,它的存在对当地鱼类种群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原来很常见的6~8种鱼类现在已完全消失或极为少见,丽鱼取代北梭鱼成为一个顶位肉食物种,也间接导致了其他捕食性动物数量的减少,北梭鱼、黑燕鸥和鹭鸟等几乎不见踪迹。从群落角度分析,引入丽鱼后对Gatun湖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对Gatun湖中丽鱼的生态位进行了持续研究,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生态位是指__________。引入的丽鱼能更好地在新生境中定居下来并迅速增长,其入侵最初几年的种群增长呈“丁”形。但一段时间后,种群呈“S”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综合图1、图2推测,在Gatun湖中,成年丽鱼最初主要是捕食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造成北梭鱼;黑燕鸥种群数量下降。
(3)近些年来,当地人对该湖做了大量的恢复工作,这需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等生态学基本原理。采取物种的重新引入和生境的恢复或重建等一系列的措施,以便能够再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自然群落或生态系统。在恢复生态过程时,还需借助于排除入侵物种,引入和培植本地物种,考虑所要引人和培植的本地物种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从而确定引入和培植生物的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B正确;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正确;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群落2、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
【详解】
苔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A正确;苔原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寒冷使分解者数量减少,有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正确;北极南部森林群落生物种类较多,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B。3、C【分析】【分析】
影响群落演替的外界环境因素:(1)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2)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①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封山育林等.②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填湖造地等。
【详解】
A、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先是逐渐增大,达到顶级群落时,物种丰富度保持稳定,A错误;
B、火灾使枯枝落叶和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减少,导致土壤内分解者分解活动减弱,B错误;
C、自然条件下,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人工栽种了红松幼苗,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红松阔叶混交林,大大加速了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
D、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不是群落演替的过程,D错误。
故选C。4、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于森林生态系统,B错误;
C、由于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所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则图中狼所获得的能量为m×(b/a)×(c/b)=m×c/a;C正确;
D;将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C。5、D【分析】【分析】
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详解】
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释放氧气;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水分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故选D。
【点睛】6、B【分析】【分析】
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
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北方针叶林的两栖类栖息在草本层中,苇莺主要在灌木层活动,柳莺则出没在树冠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掌握其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详解】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很快恢复到原状,体现了河流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B;此湿地景观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荷花、怪柳等;在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
C;建立人工生态浮岛时;必须考虑植物是否适应水生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以及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C正确;
D;负反馈调节是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注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A。8、C【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生殖隔离是指两个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通过形态学观察不可确定三种昆虫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所含的DNA也有所差异;因此若三种昆虫的DNA存在差异,不能说明三种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细胞色素C的可用于判定亲缘关系远近;若三种昆虫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则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正确;
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间接价值;但对于生物进化研究具有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B:D【分析】【分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影响群落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2;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是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3;由流程图分析可知;沉水植物属于生产者,花津蟹、青虾和食草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花津蟹还属于次级消费者,而螺狮属于分解者。
【详解】
A;螺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等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A错误;
B;植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植物吸收的是无机营养,B错误;
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使生物数量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易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属于同一种群;它们分布在不同水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D错误。
故选ABD。10、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表示的是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温度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A正确;
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
C;同种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同,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温度为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该条件下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D正确。
故选ACD。11、A:B:D【分析】【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
AB;利用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标记释放总数×(诱捕总数/回捕标记数);解得A、B正确;
C;引诱剂可以是性引诱剂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诱;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诱捕的雄性和雌性数量基本一致,故该引诱方式不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错误;
D;据题中信息;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D正确。
故选ABD。12、A:C:D【分析】【分析】
1;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详解】
A;浮岛上的植物有昆虫栖息;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的栖息环境,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浮岛上的植物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通过与浮游藻类争夺光照,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但是两者并不竞争水中的有机物,B错误;
C;生活在一个区域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群落中各物种由于生态位的不同而到达相对平衡的状态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谐共存,C正确;
D;随着生态浮岛的建立;该水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水体中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增加,这种变化是在一定土壤和植被条件的基础上改变的,所以该水域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ACD。13、A:B: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较高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在较低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
【详解】
A;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能说明环境对生物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A正确;
B;a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即增长率大于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正确;
C;曲线Ⅱ种群数量下降且处于较低的状态说明此时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曲线Ⅲ呈现的是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可能是该种群栖息地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种群的灭绝,C正确;
D;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D错误。
故选ABC。14、A: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植物不能利用有机肥中的能量;只有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后,植物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有机肥中的能量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分解者),A正确;
B;过程③中的能量是草中未被利用的部分;有可能会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利用,但还有的部分可能会被分解者分解,B错误;
C;羊的遗体、残骸的能量属于羊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部分;C正确;
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还有部分转化成ATP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C。15、A:C【分析】【分析】
分析图1: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分析图2: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分析图3:E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
【详解】
A;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分别是A.E,A错误;
B;图1中C为消费者;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C错误;
D;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碳在A、B、D、E构成的生物群落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
故选AC。16、A:C【分析】【分析】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详解】
A;浮床可以遮挡阳光;影响藻类植物的光反应,限制光合作用,以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A正确;
B;水华发生后;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剧,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进而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B错误;
C;曝气增加了需氧微生物的数量;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净化水体,C正确;
D;生态浮床可以净化水质;体现的是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营造水上景观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C。17、B:C:D【分析】【分析】
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A、增长率=(Nt+1-Nt)÷Nt,X点与S点均为Nt+1和Nt的重合点;故X点与S点增长率均为0,K对策生物X点与S点的增长率相等,A错误;
B、东亚飞蝗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个体小生殖能力强,但是成活率低,易受非密度因素的制约,B正确;
C、r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灭绝点;这样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S型增长曲线,C正确;
D;K对策生物的曲线是S型曲线;其中的S点为该环境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指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正确。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9、略
【分析】【详解】
演替即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析】演替20、略
【解析】①.初生演替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灌木阶段⑤.次生演替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2、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四、实验题(共4题,共32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学生熟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在水稻的叶片上;但产卵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三化螟虫卵不能移动,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
(3)在稻田引入三化螟的天敌,增加了三化螟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解析】对照组信息素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生物种群的繁衍样方法环境阻力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
(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曲线Ⅲ的种群数量比同期“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少;阴影部分表示减少量,是环境的阻力下所淘汰的个体。
(3)K代表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条件不变时,一定环境条件下容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为蝗虫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环境容纳量增大,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I。蝗虫种群密度越大,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所以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
【点睛】
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减少害虫的危害、降低控制害虫的成本,应该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解析】理想条件(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保持不变环境的阻力所淘汰的个体环境容纳量ⅠK225、略
【分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详解】
(1)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蚯蚓主要分解腐肉和遗体;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蚯蚓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2)①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原则;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②据表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说明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表中数据表明,蚯蚓对杨的半分解叶消耗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蚯蚓与微生物均可对落叶进行分解,两者是协同作用。
(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4)利用上述材料继续研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还可进行的研究有:“蚯蚓的呼吸量”或“温度或湿度等生活环境对蚯蚓摄食量的影响”或“森林种类(混交林;纯林)”或“蚯蚓与哪些种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更优”。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实验的原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解析】①.(生物)群落②.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③.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④.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⑤.灭菌⑥.高于(或“大于”)⑦.杨半分解叶⑧.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⑨.协同⑩.种类⑪.(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⑫.“蚯蚓的呼吸量”或“温度或湿度等生活环境对蚯蚓摄食量的影响”或“森林种类(混交林、纯林)”或“蚯蚓与哪些种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更优”26、略
【分析】【分析】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3;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4;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5;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详解】
(1)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能够得到控制;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有自生,协调原理。引入的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的吸收N,P元素能力强、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与本地植物生态位存在差异能够共存,才能起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2)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福寿螺牧食藻类,所以福寿螺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加入福寿螺以后轮叶黑藻的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显,说明福寿螺偏好取食轮叶黑藻。福寿螺引入之前轮叶黑藻占优势,福寿螺引入后轮叶黑藻明显下降,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超过轮叶黑藻,导致穗花狐尾藻会占优势。
(3)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营销策划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商场装修工程合同履行监督与验收合同范本2篇
- 营销顾问服务合同书年
- 二零二五年度鱼塘租赁合同:渔业灾害预防与应急响应合作协议3篇
- 有关瓷砖合同范文集锦
- 虚拟现实行业应用拓展-洞察分析
- 幼儿园室内装修合同范本
- 肥料销售赊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赛事专用场地租赁及宣传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通风空调劳务分包服务合同3篇
- 教育管理学课件-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之概述
- 2025年广西事业单位联考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真需求-打开商业世界的万能钥匙
- 2025年中储粮储运限公司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80篇试题及答案
- 风筝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酒店住宿投标书
- 2024年京东商家入驻协议模板
- 监理从业水平培训课件
-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GB/T 451.2-2023纸和纸板第2部分:定量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