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2、如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略)甲状腺激素1.03.1~6.8胰岛素27.75.0~20.0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缓3、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正常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是()A.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产热量都等于散热量B.夏季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夏季的产热量等于冬季的产热量D.冬季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4、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B.②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在个体生长方面,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C.若机体内③的含量偏低,则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对①②的分泌D.图示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5、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
A.巴宾斯基征的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巴宾斯基征阴性和巴宾斯基征阳性都有完整的反射弧C.巴宾斯基征阳性属于非条件反射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6、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为了控制新冠肺炎,各国研发了针对该病毒的多款疫苗,包括抗原疫苗和RNA疫苗两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突破机体的三道防线后新冠病毒才会致病B.RNA疫苗中的RNA作用是翻译合成病毒的蛋白质C.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治愈后再次接触该病毒不会再次发病D.这两类疫苗的最终目的都是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7、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喷洒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荔枝抽穗的影响。浓度/(mg.L-1)对照500100020003000花穗长度/cm22.0219.416.5915.8515.78每穗平均花量/朵123810791023630317雌花比率/%10.0611.7411.7930.1446.42抽穗率/%93.7391.4686.8754.9753.71
A.乙烯利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B.乙烯利能为荔枝生长提供能量,也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D.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研究人员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胚芽鞘不用玻璃片隔开)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经图1处理后,B琼脂块中都含有能够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生长素B.图2所示结果的出现是由于图1中单侧光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C.图2中胚芽鞘甲的弯曲角度小于乙,说明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抑制了胚芽鞘甲的生长D.若用玻璃片将图1的胚芽鞘尖端完全隔开,则甲乙的弯曲角度差会变小9、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婴儿的a兴奋,会引起e发生反应;正常成年人则相反B.如果正常成年人高位截瘫,就会失去排尿反射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正常成年人可控制排尿,故排尿反射不复存在10、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的B.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降解,有利于反射精确完成D.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会引起突触后膜内外电位逆转11、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使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是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B.大脑发出信号使上皮细胞产生的NO不属于神经递质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D.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12、用狗做实验发现,食物尚未进入胃内甚至没有食物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下图所示。其中胃泌素是一种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头期胃液分泌的反射中枢不可能是大脑皮层B.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只有胃泌素C.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胃腺细胞,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头期胃液分泌的调控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作用13、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科研人员利用生物信号采集仪研究坐骨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装置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值会随电刺激不断增强而增大B.单根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仍有部分钾离子通道开放C.调节电刺激强度,可出现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兴奋现象D.不同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率的差异可导致a、b处的动作电位幅值差异14、一种生物材料可进行多种不同的实验,下列有关生物材料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有()A.可用大蒜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可用玉米胚芽鞘研究植物向光性和背地性C.可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叶绿体和进行细胞失水、吸水的实验D.可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DNRNA的分布和质壁分离现象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光:光作为一种___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可以认为,环境中的红光、______,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__________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光敏色素:光敏色素是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_________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3).过程: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_____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________内→基因_____________→表现出生物学效应。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反射的过程:_______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_______传到_______,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_______到达_____,作出应答。17、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腺体种类结构特点分泌物种类及去路实例内分泌腺_________激素,进入_______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外分泌腺有导管汗液、泪液和消化液,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或____________汗腺、泪腺、唾液腺、胃腺、肠腺18、填图。
______19、联系:
实例(1):体温的恒定与体内的_______与_______平衡有关。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_______,尤其以_______和______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_______的蒸发、皮肤内_____________的散热,其次还有______等。
实例(2):水盐平衡中,由于_______、_______或_______等原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这时______中的_______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一方面把信号传至_______,产生______,使人_______,另一方面,下丘脑还能分泌并由垂体释放_______,作用于_______和_______,使它们重吸水增强,使尿量_______,这样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20、细胞免疫:当某些病原体(如病毒、胞内寄生菌等)_________后,就要靠__________来“作战”;这种方式为细胞免疫。
①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②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_______
③细胞免疫中记忆T细胞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从哪些细胞分化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细胞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细胞或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细胞免疫能否彻底清除胞内寄生抗原?______。活化后的_________________使靶细胞______后,________病原体,病原体____________的基础,但还需要与_______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21、神经元是一种_________细胞,其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_____________并沿__________传送出去。兴奋是指某些组织(如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状态的过程。22、突触的类型:轴突——________;轴突——________;轴突——________;轴突——_______;轴突——_________;传递特点_____________性。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8分)23、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生长______A.正确B.错误24、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A.正确B.错误25、尿毒症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______)A.正确B.错误26、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8分)27、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28、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9、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十分敏感;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持续高血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可分为快速分泌和慢速分泌阶段(图1)。在血糖急剧升高后的20分钟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迅速增高后又快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2)研究发现;葡萄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ATP/ADP相关。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能引起胰岛B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2所示。
①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首先使细胞内的___________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进而影响图示ATP敏感的K+通道和Ca2+通道的开闭状态,此时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______。
②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上升,最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此过程中需要细胞膜上K+通道和Ca2+通道的协调,Ca2+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Ca2+促进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若血浆中Ca2+浓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将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3)研究发现;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也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请利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验证该结论,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低糖培养液;正常糖培养液,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过滤装置,胰岛素定量检测仪器等。
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______。30、造血干细胞(HSC)在骨髓中产生;可分化和发育为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当受到某些细胞因子刺激后,骨髓中的HSC释放到外周血中,此过程称为HSC动员。收集外周血中的HSC,可用于干细胞移植及血液疾病治疗。
(1)图1表示HSC动员的机制。由图可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骨髓中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促进神经纤维末梢中的________融合,释放神经肽(CGRP),CGRP作为一种________可作用于HSC________上的受体;促进HSC迁移至血管中。
(2)研究人员用RTX药剂使小鼠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失活;未处理的小鼠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及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注射物质外周血中HSC的相对量外周血中HSC的相对量RTX组溶剂VⅠ3RTX组CGRPⅡ10对照组溶剂Ⅲ10对照组CGRPⅣ20表中实验结果支持了图1中的过程,请完善表格,V处为注射________刺激小鼠,I~IV处数据依次为_______(选填数字“0;6、15、6”)
(3)R蛋白是HSC上受体的组分之一。为研究HSC动员对骨髓造血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野生型小鼠及敲除编码R蛋白基因的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及检测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①图2结果表明R蛋白是受体响应CGRP信号所必须的,依据是________。
②图3结果说明________。
③综合图2和图3实验数据可知,G-CSF刺激后,野生型小鼠体内HSC总量明显高于敲除组,推测原因是_________。
(4)辣椒中富含辣椒素,辣椒素也可作用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为探究其能否增强由G-CSF刺激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动员,研究人员给野生型小鼠分别喂食含辣椒素的辛辣食物及普通食物,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体内CGRP含量。请补充完善上述实验方案________。31、阅读以下资料完成下列题目: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细菌内毒素(LPS)与免疫细胞表面TLR4结合,导致免疫细胞分泌炎症因子TNF,引发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可通过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体通路,作用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缓解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针灸时,极轻的刺激并不能导致痛觉神经元兴奋,表明兴奋的产生需要____。当针插入穴位后,会产生像蚊子叮咬的轻微疼痛感,这是因为针产生的刺激引起痛感神经元产生兴奋,传递至位于____的相关区域;产生痛觉。
(2)NA和A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受体,据图可知,NA使TNF的产生量___(填“增多”或“减少”)。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兴奋在患者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3)《素问》有“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的记载。请从刺激的角度分析让针“久留”的目的可能是___。
(4)0.5mA电针刺激小鼠ST36;可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效果依赖于具有P受体的感觉神经元。请简要阐述该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预期实验结果: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
A;人体的皮肤、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而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B错误;
C;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主要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C正确;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C。2、A【分析】【分析】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功能,表格数据显示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范围;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表格数据显示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值范围。
【详解】
A、表格数据显示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代谢降低,A正确;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低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因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
D、胰岛素含量高,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加快,D错误。
故选A。3、A【分析】【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
【详解】
ABD;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人体体温都维持在37℃左右,即产热量都等于散热量,A正确,BD错误;
C;寒冷的冬季;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因此夏季的产热量小于冬季的产热量,C错误。
故选A。4、D【分析】【分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题图分析: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A错误;
B;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个体生长方面,甲状腺激素,即图中的③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B错误;
C;③是甲状腺激素;若机体内③的含量偏低,则对下丘脑和垂体对①②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C错误;
D;图示过程能显示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反馈调节的存在是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5、A【分析】【分析】
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彼此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骨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够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
A;巴宾斯基征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错误;
B;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巴宾斯基征阴性和阳性都具有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
C;巴宾斯基征阳性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D;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不能对脊髓中的控制中枢做出调控作用的反应,D正确。
故选A。6、C【分析】C关键能力: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治愈后再次接触该病毒也可能再次发病,C错误。7、C【分析】【分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详解】
A;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而是人工合成的,A错误;
B;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既不为荔枝生长提供能量,也不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B错误;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实验范围内,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花穗长度均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正确;
D;荔枝经处理后;实验浓度内,雌花比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升高,而抽穗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降低,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B:D【分析】【分析】
向光性产生原因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使生长素浓度背光侧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
【详解】
A;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经图1处理后,A、B琼脂块中都含有能够调节细胞代谢的生长素,A错误;
B、图2所示甲的弯曲度小于乙,是因为图1中单侧光下生长素从向光一面运输到背光一面,使生长素含量:A琼脂块<B琼脂块;B正确;
C;图2中胚芽鞘甲的弯曲角度小于乙;说明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胚芽鞘甲生长的程度较弱,而非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抑制了胚芽鞘甲的生长,C错误;
D;若用玻璃片沿图1虚线将胚芽鞘尖端隔开;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等,甲的弯曲角度将等于乙,即甲乙的弯曲角度差会变小,D正确。
故选BD。9、A:B:D【分析】【分析】
题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图中a代表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方框甲和乙分别代表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而m;n则是与大脑皮层中相关区域联系的神经纤维,大脑通过m、n控制低级中枢(如乙)的活动。
【详解】
A;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婴儿的a感受器兴奋,会引起e效应器发生反应,而成年人的低级中枢反射会受到大脑控制,a感受器兴奋,e不一定发生反应,A错误;
B;如果正常成年人高位截瘫;则甲对乙的调控作用消失,但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
C、若正常成年人的b传入神经受损;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被破坏而不完整,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
D;正常成年人可控制排尿;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有调控作用,排尿反射仍然存在,D错误。
故选ABD。10、B:C【分析】【分析】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兴奋后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后突触后膜仍旧为外负内正,但电位差可能进一步加大。
【详解】
A、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A错误;
B、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B正确;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降解,有利于反射精确完成,C正确;
D、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的扩散,传递到突触后膜后,才会引起突触后膜内外电位逆转,D错误。
故选BC。11、A:B:C:D【分析】【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A;大脑发送神经信号是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静息电位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内流有关,A正确;
B;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产生;而NO是由上皮细胞产生的,所以不属于神经递质,B正确;
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突触后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C正确;
D;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就是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ABCD。12、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胃腺细胞可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即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也可以通过神经调节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通过胃泌素调控胃腺细胞,即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
A;从图中看不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因此反射中枢可能是大脑皮层,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胃液分泌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因此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可以是胃泌素,也可以是神经递质,B错误;
C;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胃腺细胞;该过程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
D;由图可知;头期胃液分泌的调控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传出神经作用于胃窦G细胞,促进其分泌胃泌素,胃泌素作用于胃腺细胞,从而调控胃液的分泌,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作用,D正确。
故选ABC。13、B:C:D【分析】【分析】
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因此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
【详解】
A;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若没有达到阈值,则不会产生动作电位,超过阈值,则会出现动作电位,故动作电位幅值不会随电刺激不断增强而增大,A错误;
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钠离子通道大量打开,但仍有部分钾离子通道开放,B正确;
C;调节电刺激强度;如果该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但未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则可出现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兴奋,而部分神经纤维未兴奋的现象,C正确;
D、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不同,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不同将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故a、b处的动作电位会有明显差异;D正确。
故选BCD。14、B:C【分析】【分析】
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观察有丝分裂及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均可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需要带颜色的实验材料,便于观察,比如可用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
【详解】
A;大蒜根尖细胞是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
B;玉米胚芽鞘的生长能体现出向光性和背重力性;因此可用玉米胚芽鞘研究植物向光性和背地性,B正确;
C;菠菜叶肉细胞含叶绿体;细胞失水、吸水的实验可借助叶绿体本身的颜色作为参照来观察质壁分离的现象,C正确;
D;透明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DNA、RNA的分布;呈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有颜色干扰,不能用于观察DNA、RNA的分布,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详解】
(1)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3)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基因选择性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解析】信号蓝光光敏色素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分生组织结构细胞核选择性表达16、略
【解析】①.反射②.反射弧③.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⑥.传出神经⑦.效应器17、略
【分析】【详解】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激素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或排到消化道(腔)。【解析】①.无导管②.血管③.消化腔18、略
【分析】【详解】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包括大脑;(表面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调节躯体运动)、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脑干(连接脊髓和脑,调节呼吸、心跳);脊髓是脑与脑干、脊髓之间的通路,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按照位置分为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头面部的感觉、运动;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分布在躯干和四肢,管理躯干和四肢感觉和运动);按照功能分为传入神经和(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传出神经(包括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运动),功能是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相应器官,做出反应。【解析】19、略
【解析】①.产热②.散热③.氧化分解释放能量④.骨骼肌⑤.肝脏⑥.汗液⑦.毛细血管⑧.呼吸、排尿、排便⑨.饮水不足、⑩.体内失水过多⑪.吃过咸食物⑫.下丘脑⑬.渗透压⑭.大脑皮层⑮.渴觉⑯.主动饮水⑰.抗利尿激素⑱.肾小管⑲.集合管⑳.减少20、略
【分析】略【解析】进入细胞内部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靶细胞的接触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不能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暴露出失去了寄生抗体21、略
【分析】【详解】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沿反射弧(轴突)传送出去。兴奋是指可兴奋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肌肉或腺体等)受到刺激后,由静息状态(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解析】可兴奋神经冲动轴突神经组织肌肉或腺体相对静止显著活跃22、略
【分析】【分析】
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轴突-胞体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轴突-轴突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轴丘或轴突末梢相接触。轴突-肌肉突触:轴突末梢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相接触。轴突-腺体突触:轴突末梢与腺体细胞的细胞膜相接触。
【详解】
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轴突-胞体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轴突-轴突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轴丘或轴突末梢相接触。轴突-肌肉突触:轴突末梢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相接触。轴突-腺体突触:轴突末梢与腺体细胞的细胞膜相接触。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解析】树突轴突胞体肌肉腺体单向四、判断题(共4题,共8分)23、B【分析】【详解】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生长和发育,因此可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生长,故错误。24、B【分析】【详解】
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中B细胞、T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
故错误。25、A【分析】【详解】
尿毒症是由于肾脏有问题,代谢废物不能排出,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故正确。26、A【分析】【分析】
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
躯体运动受到低级神经中枢的直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又受到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故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是正确的。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8分)27、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细胞内液。
【详解】
(1)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血浆与②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3)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由图中的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的。血浆中的成分可以和组织液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单向渗透进入血浆,故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4)由于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来自血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浆运走,所以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组织液血浆(或血液)蛋白质①②④高于28、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结构,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详解】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析】①.感受器②.d③.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④.非条件⑤.高级中枢(大脑皮层)⑥.神经中枢⑦.a、c、d、e⑧.兴奋或抑制六、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9、略
【分析】【分析】
图1分析:曲线表示在持续高血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可分为快速分泌和慢速分泌阶段。
图2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
【详解】
(1)血糖急剧升高后;胰岛B细胞快速将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液,胰岛素的分泌量迅速增高;但由于胰岛B细胞储存的胰岛素量不大,快速分泌5~10分钟后又快速下降。因此在血糖急剧升高后的20分钟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迅速增高后又快速下降。
(2)①分析图2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呼吸作用增强,使ATP/ADP的比值上升,进而使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促进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大量内流;导致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②在上述过程中,Ca2+通过通道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过程中需要囊泡的参与,Ca2+促进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若血浆中Ca2+浓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将减少。
(3)①实验设计思路:用低糖培养液(实验组)和正常糖培养液(对照组)分别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用两组含滤液的培养液分别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②预期实验结果:低糖培养液组(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糖培养液组(对照组)。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分泌及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的理解与运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血糖急剧升高后,胰岛B细胞快速将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液,胰岛素的分泌量迅速增高;但由于胰岛B细胞储存的胰岛素量不大,快速分泌5~10分钟后又快速下降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内正外负协助扩散减少实验组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再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对照组用等量的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实验组的胰鸟素含量高于对照组30、略
【分析】【分析】
题干中表明HSC动员为细胞因子刺激后;骨髓中的HSC释放到外周血中,因此实验中可以用外周血中HSC的数量来表示,分析图1可以看出细胞因子为G-CSF,其可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其作为突触前膜可以分泌神经递质CGRP,作用于HSC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HSC迁移至血管中。该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为G-CSF刺激,CGRP的分泌。
【详解】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G-CSF刺激突触前膜后;引起了神经纤维末梢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肽,因此可判定CGRP为一种神经递质(或信号分子),可作用于HSC细胞膜上的受体,促进HSC迁移至血管中。
(2)题干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外研版2024高三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高端定制门头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规范4篇
- 二零二五版创业团队股权激励及转让合同样本5篇
- 技能更新职业培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互联网金融服务合同风险控制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定制豪华铁门表面处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LNG运输合同-公路运输及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储罐租赁及远程监控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酒吧人员紧急疏散预案合同范本3篇
- 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真需求-打开商业世界的万能钥匙
- 2025年天津市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44953-2024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第三天
- 2024年列车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 《无人机测绘技术》项目3任务2无人机正射影像数据处理
- 6S精益实战手册
- 展会场馆保洁管理服务方案
- 监理从业水平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