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某学者指出:“康有为是那个国难时期的新贵。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他的学说,也不知道他的改革具体方案,只有极少数可以说是他的忠实同志。但是他的运动盛极一时,好像全国舆论是拥护他的。”这反映出A.维新变法的思潮具有盲目性B.康有为具有杰出的宣传才能C.维新变法运动缺乏社会基础D.变法图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2、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中国并未产生任何反响。20世纪初,中国各进步报刊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歌颂法国大革命的热潮。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已形成B.天朝上国的观念已被摒弃C.崇尚革命成为了主流思想D.社会发展的需求发生变化3、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A.美德即知识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人是万物的尺度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4、明清时期,我国传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政全书》对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还介绍西方的技术B.《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被称之为“四大名著”C.明清时期风俗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风靡一时D.道光年间徽剧融合昆曲等剧种形成“徽汉合流”,京剧走向成熟5、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朗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6、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典西部片《镖客三部曲》的配乐是著名的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作品,透露出浓厚的美国西部风情。演奏的乐器中,不仅有钢琴、提琴、长笛、小号、电吉他等西方乐器,还出现了类似中国的“埙”的乐器。这一事例反映了A.二战后音乐呈多元化风格B.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C.电影艺术与音乐开始结合D.西方电影引领时代潮流7、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中国东北爆发新型鼠疫,数万人死亡,在国际专家们束手无策之际,年轻的中国医生武连德突破重重困难,大胆创新,成功化解了危机。1911年4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国际性科学会议——“万国鼠疫大会”在沈阳召开。上述材料说明A.瘟疫防治工作需要国际合作B.政府在防疫中起到主导作用C.中国防疫工作得到世界肯定D.中国的防疫技术当时领先世界8、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主张的是A.心即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D.理是万物本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0、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1、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3、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5、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6、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治协商传统以“天下公义”为立论依据;倡导“和而不同”的协商原则,包含了“通民情;达民隐、申民意”的政治诉求,其实践具体表现为体制内的“咨询”、“朝议”、“谏议”和体制外的“清议”、“乡议”。西周至春秋天子和诸侯均设立“三朝”制度以咨询意见,秦汉以后,“朝议”虽有“廷议”和“集议”之别,但都是皇权决策的一种辅助手段。“清议”随着士阶层的兴起而逐渐产生,主要批评当时的混乱政治,正所谓“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汉代以降,士阶层的清议在乡里决策、官吏选拔、伦理教化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议”是宗族或乡绅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进行的协商讨论。无论是士人的“清议”还是基层的“乡议”,都成为国家(官府)与平民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在很长时期内实现了有效的社会治理,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材料二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等为副主席,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并制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相比,新中国政治协商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8、古代中西方面对灾难的措施。
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爆发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目前为止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在看到它的危害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所蕴含的“机”。对新型冠状肺炎的“危”与“机”,你是如何理解的。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3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
。时间。
流行病疫灾概况。
病疫区域。
主要举措。
隋;唐、五代。
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
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
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两宋。
瘟疫共45次。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
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春夏发病有31次。
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
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明朝。
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南方较多;北方较少。
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
清朝。
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1840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
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1930)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说明:运用3个具体史实,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中外史实均应列举,不能重复材料)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基于近代中国的救亡与民主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出现了多个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救亡与革命相混淆,认为民主革命破坏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自由主义的改良才符合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以李泽厚的“救亡压倒启蒙”和“告别革命”为代表。第二种观点,救亡实际上是针对作为一国而存在的民族国家存在的拯救,救亡就是要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丁耘认为:救亡与反帝、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大体同位。高力克称这种救亡是一种“民主救亡”。第三种观点,从文化和文明的视野来解释救亡,对于民主的认识有一种世界主义的视角。救亡就是要拯救国家,而传统中国的本质是文化、文明。李杨认为:中国现代“救亡”史,是从文化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化、从传统样式的文明向现代样式的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阅读材料,请围绕“近代中国的救亡与民主”这一主题对材料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新增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考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在中共成立马克思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考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在中共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文明观”。
问题:根据材料马克思“人类文明形态”理论,就“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整体或其中一个阶段,或就这一阶段中的小段,提出一个具体的文明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要求:提出文明形态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摘编自《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详解】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打出变法图存的旗号,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受到社会與论的认可,D项正确;康有为制定具体改革方案,试图以此救亡图存,并不具有盲目性,A项错误;康有为成为“新贵”,主要是由于其主张顺应时代要求,而非宣传才能,B项错误;维新派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各阶层爱国力量的要求,并非缺乏社会基础,C项错误。故选D。2、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前,法国大革命在中国并未产生任何反响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极不发达,不能形成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气候;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还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故D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B;20世纪初,革命、改良、儒学等思想相互交织,占社会主流的还是儒家思想,排除C。
【点睛】3、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可知,古希腊人注重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具有人文精神的特点,故C项正确;“美德即知识”强调的是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并未说“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故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未体现“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故D项错误。4、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对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还介绍西方的技术,故A正确;《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被称之为“四大名著”,排除B;明清时期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排除C;道光年间徽剧融合汉调等剧种形成“徽汉合流”,京剧形成,排除D。5、C【分析】【详解】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自然科学与神学的关系,排除A;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与技术应用融合,排除B;《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时期的经典著作,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故C正确;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不存在民族危机、救国问题,D错误。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典西部片的配乐是著名的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的作品演奏的乐器中,不仅有西方乐器,还出现了类似中国的‘埙’的乐器”,可得出,美国经典西部片《镖客三部曲》既有浓厚的美国西部风情的民族性,又融入了意大利和中国的音乐元素,具有世界性,故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一部美国音乐作品,不能体现出二战后的音乐呈多元化风格,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电影艺术与音乐艺术是何时结合的,故C项错误;一部电影作品无法体现引领时代潮流,故D项错误。7、C【分析】【详解】
由于中国在防治东北鼠疫上的成就,使得“万国鼠疫大会”这一重要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这体现了世界对中国防疫工作的肯定,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中国防疫工作的肯定,不能说明需要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武连德的贡献,没有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中国的防疫技术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8、C【分析】【详解】
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存天理、灭人欲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而制定的道德规范,使人们把行为限制在当时的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故C正确;“心即理也”是心学观点,排除A;B选项无法体现“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即无法反映天理的内容是封建伦理道德,排除B;材料在说明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没有涉及“理是万物本原”,排除D。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1、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5、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6分)17、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政治协商传统以‘天下公义’为立论依据”可归纳出政治协商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包含了‘通民情;达民隐、申民意’的政治诉求”可归纳出重视道德因素的作用;根据材料““朝议”虽有‘廷议’和‘集议’之别;但都是皇权决策的一种辅助手段”可归纳出和而不同的协商原则和服务于皇权政治;根据材料“通民情、达民隐、申民意”可归纳出带有鲜明的民本色彩;根据材料“‘咨询’、‘朝议’、‘谏议’和体制外的‘清议’、‘乡议’”可归纳出协商形式多样性;根据材料“士阶层的清议在乡里决策、官吏选拔、伦理教化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归纳出议政主体以士人为主。作用:根据材料“是宗族或乡绅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进行的协商讨论”“在很长时期内实现了有效的社会治理,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增加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行政效能、利于表达民意、对专制皇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及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变化: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可归纳出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和体现民主性、平等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需要从立法保障;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补充。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近代中国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理念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特点:政治协商传统源远流长;重视道德因素的作用;和而不同的协商原则;带有鲜明的民本色彩;协商形式多样性;议政主体以士人为主;服务于皇权政治等。
积极作用: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表达民意;提振士风;对专制皇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
(2)新变化: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体现民主性;平等性;立法保障;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
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治理的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等。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明朝:根据“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等内容可知明政府抗击疫情的特点是应对消极;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措施效果甚微,人口死亡社会动荡。
英国:根据“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等内容可知英国政府防范疫情的特点是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效果明显。
(2)理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危:对危的理解,可以侧重新冠肺炎本身的危害性,如对人体健康、社会恐慌以及因防止疫情蔓延采取的停工举措导致的经济损失等。机:对机的理解主要侧重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体现出的强大凝聚力以及政府的动员能力。再如通过应对疫情,中国在社会保障以及防治疫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最后结合中国援助其他国家,共同抗疫,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解析】(1)特点:明朝:政府应对消极;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措施效果甚微;人口死亡社会动荡。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效果明显。
(2)理解:危:新冠肺炎的危害性,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增加了人员的恐慌。因疫情国家采取了工厂停工等措施,必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机: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政府动员能力;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疫情防治能力;通过援助他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五、论述题(共4题,共32分)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然后,自拟论题,论题要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予以阐述,要求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题”,依据材料信息“隋、唐、五代”和“两宋”两个阶段可以得出: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阐述”,依据材料信息“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和“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即可。【解析】示例论题: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
论证:中国古代疫病具有流行性;群发性、连发性、危害大、频率高等特点。防疫救灾工作的统一协调措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如:唐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政府高度重视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采取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举措,收效良好。宋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加以应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宋设立官药局,参与政府组织的赈济医药活动,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
结论:中国的大一统;使政府应对疫情防治更加有力,政府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治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阐发疫病病因;病理和病机的著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值得后人借鉴。
(若从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和社会成因等角度探析亦可。)。20、略
【分析】【详解】
材料的观点是层层递进的;学术需要适应时代,学术研究者研究时需要与时代同步。考生可以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进行分析。围绕材料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把史实写清楚。
【点睛】【解析】示例:观点:赞同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说明:时代发展与变化对历史研究需要新材料与新问题。汉初为了恢复经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自汉武帝以后,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近代以来,面对中国的变局,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图强之路,在学习器物和制度失败后,转而去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对儒家思想全面否定。在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学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教新版选修5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统编版2024选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教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三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体育场馆场地租赁及赛事运营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合同2024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活动策划与派遣公司临时员工派遣合同4篇
- 风电场事故案例分析
- 护理饮食指导整改措施及方案
- 项目工地春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措施
- 印染厂安全培训课件
- 红色主题研学课程设计
- 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 装置自动控制的先进性说明
- 《企业管理课件:团队管理知识点详解PPT》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二 软文的写作
- 英语词汇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